还不知道:西夏王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下《史记》,我国的正史创作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清代乾隆年间《明史》定稿,在我国史学界有着无可动摇地位的《二十四史》也基本成为体系。
然而在这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二十四史”之中,一个享国祚一百九十年的独立政权却没能被好好记下。这个“憋屈”的政权便是西夏,存在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至南宋宝庆三年(1227)。
一、 崛起于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
西夏政权,属于党项这个民族。但党项的历史并不止于西夏。早在公元三世纪,也就是魏蜀吴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党项人就在四川西北部建立起了吐谷浑政权。只不过在西南强敌吐蕃的侵犯下,党项不断北迁,最终进入了今甘肃和陕西二省的部分地区。而我们常说的唐代中后期丝绸之路逐渐脱离李唐王朝的控制,党项就是一个推手。当然,他们是站在夺走李唐对丝绸之路控制权的那一方。
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一个汉名为李继迁的党项人,以“夏国王”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辽国首先承认了李继迁政权的合法性,并赐其封号。随后北宋也认可了李继迁的地位,甚至给他赐名为“赵宝吉”,将他当北宋皇室宗族对待。而西夏政权的真正独立,是在李元昊自立称帝时,即北宋宝元元年(1038)。
在极盛时,党项人借由西夏政权控制了今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的大片土地,南抵黄河,西至敦煌,东、北与契丹、女真等其他少数民族相接。且在其疆域内,肥沃的草原和资源丰富的盐湖多不胜数。党项人的巅峰,便大抵是如此。
二、 西夏与周边政权的恩恩怨怨
前面我们提到,党项人曾阻断了李唐的丝绸之路。而至宋代,已经基本失去经济意义的陆上丝绸之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逐渐被遗忘。不过在李元昊的经营下,西夏仍旧通过其他途径与中原政权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西夏的“朋友圈”,仍然充满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与北宋和辽国直接接壤的时期,西夏选择了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对曾意图消灭自己的北宋,西夏主战,但亦采取和平手段。而对更尚武的辽,西夏则主和平手段而辅以必要的军事手段。
在北宋被灭,尤其是陕西地区直接落入金朝控制中后,因为与南宋不再直接接壤,双方不存在太多直接的利益关系,加之金朝防备南宋与西夏联合,西夏便基本不与南宋展开公开正式交往。而与“武力值”明显高出自己的金朝,西夏一开始也曾挣扎过。但随着双方越来越倾向于稳定的关系,尤其是金世宗主张息事宁人的外交政策,硝烟便逐渐从金、夏间淡去。
不过你以为西夏的对外也就这样了?并不是。随着蒙古不断南下,西夏和金朝都感受到了来自蒙古的强大威胁。但因为金曾拒绝出兵帮助西夏抵抗蒙古,因而在蒙古尚未灭夏时,金、夏就先自己斗了十余年,“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弊”。
三、 西夏没能被好好记载的缘由
其实说了这么多,党项从三国时就与中原政权有了不少联系,因而有大事被记入正史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正常的就是,元代在编修前代史书,写了《宋史》、《辽史》和《金史》时,独独没管和这三个政权有密切联系,且存在了一百九十年的西夏的历史。
其实这事还真不该元人来负主要责任。追根究底,西夏没有史 传,还是他们自己追求“左右逢源”而惹的祸。
后代为前代修史,尤其是官方正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意图借此强调自己的正统。因为按照传统史学观念,只有名正言顺的接替者才有资格为前代编修史册。
而若是带着这层目的去看西夏,那元代的文人们就有点难动笔了。在以宋为前代正统的大前提下,西夏与北宋主战,与南宋缺少官方交流。且自李元昊起,西夏还一个劲地模仿宋代,学了一堆宋代的文化而发展出一堆在元人看来“四不像”的制度来。因而无论是把西夏当做宋的“附属”,还是宋的“对手”,都不合适。
再加上在灭亡西夏的过程中,蒙古人也吃过不少败仗,连成吉思汗都死在他们的毒箭下。所以若是老老实实把西夏的历史记录下来,就还有点打元代自己的脸的意味。因而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元代史官们干脆“眼不见为净”,修了《宋史》、《金史》和《辽史》,却独独没修西夏历史。只可惜了党项人奋斗数百年,最后却连百十书页都没能留下。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先与北宋、契丹对峙,后与南宋、女真对峙,虽然元朝修史的时候没有它当作正统王朝,但是,作为独立的政权,同样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党项人是西部牧羊人羌的后裔。治水的大禹从舜的手中接过部落首领以后,就把舜的小儿子封到西戎担任羌人的酋长。(见《晋书·姚戈仲》:“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因为舜帝姓姚,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所以姓姚的原因。就在姚氏家族蓬勃发展的时候,从遥远的中国东北迁来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游牧部落,这就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慕容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慕容复的先祖们。他们就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他们征服了青海一带的羌人,占据了这块水草丰美的牧场,并与当地的羌人通婚,最终形成了党项人。
到了隋文帝的时候,党项部落在首领拓跋宁丛的带领下归顺了隋朝,被安置在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并先后涌现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李元昊就是属于拓跋氏。
由于吐蕃的军事压力,党项人开始了长达180多年的持续内迁,大多数迁到了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这一部分被称为夏州部;还有一部分迁到了庆州(今甘肃庆阳县),因庆州位于六盘山以东,所以被称为东山部;还有一小部分迁到了绥州(今陕西绥德县)一带。
唐朝末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党项人应唐朝统治者之邀,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与唐将李克用联军将黄巢逐出了长安。拓跋思恭因平叛有功,被唐朝封为夏州节度使,并赐姓“李”。
至此,党项拓跋氏拥有了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银州(今陕西榆林东南)、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静州(今陕西米脂县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中原王朝陷入混乱之际,正是活动于中国边境的游牧民族崛起之际,不管是秦汉之际的匈奴,还是两晋之时的五胡、五代十国混战时候的契丹。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党项首领李继捧率氏族投奔宋朝,并将夏、绥、银、宥、静五州献给了宋朝。赵光义因此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赐姓赵,允许他们留居开封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
于是,电视剧中经常上演的一幕出现了: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以乳母病故为由,换上孝服,抬着装有大量武器的棺椁顺利离开了开封城,然后直奔夏州东北150公里以外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东北),在这块水草丰美的牧场上纠集了2万多人的武装,抗宋自立。
随后,李继迁以降宋为名,击退了归顺宋朝的长兄李继捧,夺走了被李继捧献给宋朝的银、绥二州。北宋被迫无奈只好承认李继迁的政权,封其为银州观察使,并赐姓赵。李继迁采取诈降之计,从兄长手中夺取了银、绥二州,得意忘形的他在接受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投降时,又被潘罗支用暗箭射死。
李继迁死后,儿子李德明被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就是西夏第一任皇帝李元昊的父亲。李元昊在李德明死后,废除了唐朝赐的李姓和宋朝赐的赵姓,改用党项姓“嵬名”;废除了宋朝加封的西平王和辽国加封的平西王封号,改用党项语称”吾祖“,吾祖就是皇帝、单于、可汗的意思;废除了在境内使用的宋朝年号,自立年号为显道。虽然李元昊在六年以后,即公元1038年才称帝,建国号为大夏,但是,早在这个时候,李元昊领导下的党项部落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雏形。
李元昊称帝后,派遣使臣前去宋朝,请求宋朝像承认契丹一样,承认大夏的合法性。宋仁宗无法接受原来称臣的党项人与自己并驾齐驱,下诏削去李元昊的赐姓和官爵,关闭边市,并悬赏捉拿李元昊。李元昊此时羽翼已满,早就看不上宋朝给自己的封赐,连续对宋朝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宋朝对契丹大军无可奈何,想不到在国力、兵力都不如自己的西夏面前也节节败退,只好接受西夏的停战协议:宋夏两国约定,西夏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王,夏在名义上仍向宋朝称臣,宋朝反过来还要给西夏每年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对于宋朝来说,等于是花钱买和平,并在名义上是西夏的宗主;对于西夏来说,皇帝的传承仍然取决西夏,跟宋朝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能坐享岁币和赏赐。
随后,洋洋得意的李元昊不仅错杀了野利皇后的两位叔叔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还将野利遇乞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妻婶纳入后宫;不仅如此,李元昊还将太子宁令哥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儿媳妇也纳入后宫,立为皇帝,上演了西夏版的“新台故事”。
忍无可忍的宁令哥在元宵之夜,趁着李元昊酩酊大醉,闯入了皇宫行刺,将李元昊的鼻子削了下来,就这样,一代枭雄李元昊于1048年正月十六离开了人世,年仅46岁。
年轻的李继迁并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西夏政权的老祖宗。
因为 历史 就是这么变幻莫测,这是李继迁始料未及的,也是所有人都不能抗拒的。
小时候的李继迁同志 “擅骑射,饶智数”, 翻译过来就是 “打架可以一打十,回回考试考第一”。
十二岁就当上了北宋朝廷的 管内都知蕃落使 (少数民族慰问管理大使)。
但北宋的尿性大家都知道,自己本身就没什么能耐,还整天排挤少数民族。
李继迁和一帮亲戚不愿意受到宋朝管理和奴役,带领少数民族 党项族 起兵叛乱。
当然,势单力薄的李继迁当然不敢单枪匹马的对抗北宋,他找了一位强而有力的老大哥——辽朝。
辽朝乐见其成,少一个对抗北宋的势力不少,多一个对抗北宋的势力不多。
有了辽朝鼎力相助,李继迁有了底气,攻城略地,不在话下。
这一叛乱不要紧,后世子孙靠着他打下的老底,竟然建立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处在一个特殊的 历史 时代,也处在了一个特殊的国与国的位置上。
后世少数民族的 历史 中,西夏 历史 学尤为热门。
承上启下的李德明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和北宋重归于好,不再大兴兵戈,天天打仗。第二是向外发展,趁着吐蕃、回鹘势力不注意,夺取了甘州 (今甘肃省张掖市) 和凉州 (今甘肃武威) 这两座城池。
因为李德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北宋是个硬茬子,没必要硬碰硬,咱们可以挑点软柿子捏。
北宋就像一个超级大市场,既然暂时无法推翻他,就咱们先到市场里买菜做饭,互利互惠。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南北两宋的存在,那个时期的中华少数民族政权才能百花齐发,迅猛发展,这等于是古代的 “一带一路”。
吐蕃和回鹘表示:西夏人不讲武德!
李德明也是个能征善战的主儿,他统领党项民族时期,势力范围已经发展到银、夏、绥、宥、灵、盐、甘、凉八州之地。
宋景祐五年,也就是1038年。西夏王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李元昊扛起了前辈们的大旗,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宣布称帝,建立西夏国。
他加封群臣,追封先人。种种行为都在告诉宋朝政府 :俺独立了,以后不归你管了。
这还不算,我们的老实人李元昊还上表当时的 大宋皇帝宋仁宗, 意思我这都建立国家了,咱们也算认识挺多年了,你是不是应该承认我皇帝的封号啊。
宋仁宗气得不行,表示:我承认个屁!
宋朝不仅不承认西夏这个国家,也不承认李元昊的皇帝身份,宋夏开战在所难免。
李元昊堪称 “古代第一 没 人缘”, 他和北宋交恶,和辽国关系也越混越差,搞得西夏政权腹背受敌。
人缘差也就算了,当了皇帝李元昊,屡施暴政,不得人心。最后居然被自己的亲儿子给害死了。
李元昊:没有你这么坑爹的吧!?
景宗李元昊作为开国君王,没有为国家和子民树立起榜样,西夏国在根儿上就坏了。
李谅祚没有李元昊那么硬气,他是个会圆滑处世的人。
先安抚北宋大老哥的情绪,再安定辽国小兄弟躁动的心。
当然,这是李谅祚长大之后的事情,因为他初登皇位之时,只有一岁。
小时候的李谅祚被外戚干政,他忍辱负重,长大之后把这些亲戚铲除的一干二净。
由于李谅祚在位时,西夏发展挺好,导致当时同期的汉族文人不太乐意。
于是发生了一场古代的网络水军黑皇帝的故事。
或许是出于嫉妒的心态,这帮文人把李谅祚记录成了一个昏庸无道,一无是处的混蛋君王。
历史 给李谅祚正了名。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时间没有几年,但 确 是历代君王中对西夏王国发展最大的建设者。
对李秉常来说,让他最难忘的岁月应该是他的牢狱生涯。
年少即位,根基不稳。小皇帝居然被自己的母亲梁太后囚禁在了兴州。
都听说过儿子坑爸爸或者爸爸坑儿子。妈妈坑儿子,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当然,皇帝被关起来,大臣们是强烈抗议的。梁太后迫于压力,又把皇帝放了出来。
临朝亲政没能改变李秉常大权旁落的情况,似乎每一代西夏君王都伴随着外戚势力的入侵。
郁郁不得志的李秉常一度十分自闭,寻思我说啥也不算,也不能当家做主,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啊!不久之后就领了便当,戏份杀青。
李乾顺是个非常非常鸡贼的皇帝,从他当了皇帝之后的外交政策上就能看得出来。
他和大宋政府也许是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大辽国崛起的时候,他联合辽国对抗宋朝。金朝崛起时,他联合金朝对抗宋朝。
说白了就是我跟宋朝死磕上了,谁牛我找谁帮我一起对付宋朝。
结果宋朝没完蛋,西夏也没完蛋。辽国和金国这俩老大哥一顿折腾,国力下降,深受其害。
没想到“实力坑队友”的 李乾顺一看辽金两位老大哥势头不妙要完蛋,居然又和大宋重修旧好,重回宋朝爸爸的怀抱。
大辽:西夏不讲武德。
金国:西夏不讲武德。
但这事还真不怪 李乾顺,因为西夏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特殊了。国家不大,但是身边围了一帮邻居。
宋朝、金国、辽国、吐蕃、回鹘都虎视眈眈,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左右摇摆,时时依附强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国策。
李仁孝的出现,把西夏王朝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昏庸无道的君主各有不同,优秀的帝王品质都大同小异。
李仁孝注重法制,依法治国,还颁布了《天盛年改定新律令》。
这是西夏历代中最完善的法律文典,共20章、1460条。内容包含了诉讼法、刑法、民事、经济法、婚姻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制度。
这本法典一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世纪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法律宝典”。
法律制度完善了,李仁孝又实施了少数民族汉化过程中的一大壮举——“施行科举”。
试想一下,一帮糙脸壮汉弯弓搭箭地坐在一个小房间里,舞文弄墨,相当壮观。
这位皇帝豪情万丈,能力也有,实力也够,咔咔一顿改革,让西夏成为了少数民族政权中一颗璀璨的星。
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一个少数民族想要发展,想要从四线小城市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汉化制度”的推行,是不可避免的。
李纯佑性格温顺,虽然没啥本事,但也没啥太大毛病。
他贯彻了 “我没本事,但我也不乱整事” 的原则,在位期间基本上贯彻落实了李仁孝的制度。老老实实地贯彻先皇的治国思想。
所以西夏在他手里的时候,没进步,也没倒退。
历史 可以原谅平庸者的无能,但 历史 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此时的蒙古部落已经开始逐渐崛起,并且对西夏发动了第一次攻击。
蒙古铁骑的本事,我想大家都了解。但李纯佑并不了解,也不重视。
西夏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还是挂五档下坡。
虽然李安全的名字叫李安全,但在他统治下的西夏却不怎么安全。
李安全喜欢打仗,尤其爱和金国较劲。
这一打不是一年两年,不是三年五年,而是整整十三年。
十三年里,两个国家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五次仗。
在这场战争里,金国是正义的一方,因为金国就是老老实实在自己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待着,是西夏主动过去撩拨人家的。
但两个国家都因为长期的交战导致国力大幅度下降。
蒙古族首领铁木真乐见其成,你们打仗我发展,你们争斗我壮大。
李安全在军事上错误的决定,葬送了西夏最后的命运。
李遵顼和大夏皇室没有任何关系,一丁点也没有。这位老兄原本是西夏国 科举考试的状元。
当上状元没多久,自己亲爹就反叛了。状元郎在一脸懵的状态下被父亲推上了皇位。
这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登上皇位的人,也是最后一个。
这位皇帝可谓是 “科举考试第一名,治理国家贼不行”。
此时的蒙古帝国吞并天下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但李遵顼不仅不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反而更加破坏和自己邻居国家金国已经千疮百孔的关系。
此时的大臣也好,皇亲国戚也好,都知道这时候必须得和金国小兄弟手拉手来对抗蒙古势力了。大臣力谏,皇亲劝说,就连太子也加入了游说夏金合盟的队伍中。
李遵顼表示:闭嘴!没有功夫儿听你们扯淡,再天天废话,我连皇帝也不干了。
李遵顼不是说说算了,没多久就把位子传给了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由此,这位皇帝也达成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成就 :西夏 历史 上唯一一位太上皇。
西夏的皇帝名字起的一个比一个吉利,什么李安全啊,李德旺啊。但西夏的国运却一天不如一天。
李德旺即位的时候,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新皇帝终于想明白了,金国是自己唇齿相依的老大哥,两个国家打来打去,最终只能是自掘坟墓。
于是他联系金国, 表示兄弟这么多年了,咱们打着打着也有感情了,咱俩别打了,联合起来对付蒙古人吧。
金国何尝不是这么想,但是多年的战争,已经把金国的大家大业也玩了个底儿掉。
金国表示:兄弟,我现在自身都难保了,你就别找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自此之后,西夏王国开启了被蒙古军队追着撵的流亡岁月。
李德旺表示:铁木真兄弟,打人别打脸,打脸伤自尊啊。
李睍当上皇帝的时候,西夏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但亡国的结果不能怪到李睍头上。
对李睍来说,纵然有再强的决心和能力,也很难将这个积重难返的西夏王朝盘活。
因为他现在只有一支孤军和一座破烂的城池。
而且他也没有那份想要力挽狂澜的心。
蒙古大军围城,前有追兵,后无退路。
李睍果断选择了投降。因为投降的待遇得挺好的,成吉思汗表示:兄弟,只要你投降,荣华富贵大大的。
年轻单纯的李睍信了,他前脚投完降,后脚成吉思汗就去世了。
小成同志的子孙打开成吉思汗的遗诏,上面写着一行字:杀了小李子。
李睍:成吉思汗你不讲武德!
历时189年的西夏帝国轰然倒塌,没落在 历史 的长河之中。
大夏189年的国史中,涌现过治世的名君,也出现过祸国的昏君。
这是一个政权交替丰富而复杂的国度。
对内,他们完成了从氏族制度到汉化制度的转变。
对外,他们和宋、辽、金、蒙古、回鹘、吐蕃等国斡旋,一直处于一个颠沛跟从的状态——这也是小国的弊端。
一百多年的 历史 不算太长,但西夏王朝的文化、 科技 、制度等方面在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中,都尤为突出,他们同样是中国 历史 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
1、西夏本身的科技比较薄弱,主要吸收宋朝或金朝的技术为主,然而在武器锻炼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天文气象方面,主要是学习宋朝的天文与历法。
2、在医学方面,在党项时期,医学知识十分匮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医。 在立国后,积极吸收宋朝的医学与药学,并且出版《治疗恶疮要论》等医学著作。
西夏(1038年-1227年),又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征服王朝,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向西发展占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