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在历史上是臭名昭著的母女俩。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随着生存环境的起伏变化,人心是多么的善变。夫妻情、父女情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变得分文不值,权力私欲吞噬了她们身上曾经有过的美好。
韦皇后
李显当太子的时候,美艳的韦氏就是太子妃。公元684年,李显第一次登基,韦氏被立为皇后。夫妻俩感情很好,以至于李显爱屋及乌,一上台就要提拔岳父韦玄贞当侍中,大臣们不同意,李显大怒道:“我就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以,何况仅仅是一个侍中职位!”天后武则天得知后大怒,立即废李显为庐陵王,发配到房州监视居住。李显的皇帝位没了,韦后也随之变成了韦妃。
李显和韦氏去房州的路上,已经怀孕的韦氏动了胎气,就在途中生下一个女儿。当时事出仓促,婴儿用的东西啥也没准备好,李显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刚生下的女儿“裹”了起来,顺带起个小名叫“裹儿”,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唐朝第一美女的安乐公主。
李显与韦氏在房州被幽禁了十四年,过着压抑困苦又提心吊胆的生活。两人互相慰藉、互相照顾,感情日益深厚。李显性子比较懦弱,每当听到武则天派使者前来的消息,就觉得大祸临头,惊惶失措地想要自杀。韦氏就苦口婆心地劝阻他说:“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多不过一死,你又何必这么着急呢!”李显抱着韦氏暗暗流泪,在她耳边悄悄发誓:“如果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公元698年,武则天经过多方考量,将李显召还东都洛阳,第二年重新立为太子。公元705年,张柬之、敬晖等五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让,李显重新登基,韦氏也重新当上了皇后,并效仿起武则天的做派,开始干预朝政,遭到张柬之等人的强烈反对。
大周女皇武则天
为了与张柬之等人抗衡,在上官婉儿的引荐下,韦后与武三思勾搭到了一起。武家势力此时依旧强大,而且武家本身就是靠着女人上位的,所以他们并不反对女人干政。韦后与武三思越走越近,从政治同盟发展到了床上伴侣,武三思也更加卖力地替韦后冲锋陷阵。两人劝说中宗李显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张柬之等五人分封为王,但削去实职,逐渐排挤出了朝堂,朝廷大权全部落入韦后和武三思手中。
此时的李裹儿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安乐公主。因为感觉对她幼时有所亏欠,李显重新登基后对她极端溺爱,放任她做了很多出格的事。她先是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后来又看上了英俊潇洒的小叔子武延秀,很快就纠缠到了床上。更让人瞠目的是,韦后竟然也看上了武延秀,母女两人共用一夫,为“脏唐”的历史又写下了重重一笔。
安乐公主不只淫荡,还很贪财。为了敛财,她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不管啥人只要送上钱财,她就写好任命官位的敕书,然后找父皇李显撒娇卖萌,捂住眼睛让他盖上御印,李显总是笑而从之。就这样经她手得到官位的就有数千人之多。安乐公主的生活极尽豪奢,逼着李显掏空国库,给她盖了壮丽如皇宫的公主府,大建寺庙,又强抢民宅民田,在长安城里开凿了“定昆池”。
韦后和安乐公主在追求骄奢淫逸生活的同时,也向攫取最高权力不断迈进。此时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韦后势力集团的人都视其为眼中钉。安乐公主经常欺凌侮辱太子,有时甚至称太子为奴才。安乐公主还向父皇李显建议废掉太子,立她自己当皇太女。太子李重俊被逼无奈,联络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想杀韦后时,却在玄武门遇阻。在中宗李显亲自喊话劝降下,叛乱兵士倒戈,杀掉了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六月,为了攫取最高权力,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将中宗李显毒死,让韦氏子弟统领京城各路兵马,牢牢控制了京城防卫。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等亲信为同平章事,把控了朝政大权。
正当韦后、安乐公主做着“皇帝”“皇太女”美梦的时候,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携手,在一个深夜率领羽林军突袭了皇宫,将韦后一刀两段。黎明时分,军队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将正在梳妆打扮的李裹儿乱刀砍死。
太平公主
试想一下,如果李显一家不回京城,不再陷入权力纷争的漩涡,韦后、安乐公主的人性或许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她们可能依旧是温柔的妻子和美丽可爱的女儿。只能说:凌压众生、唯我独尊的权力会让人疯狂,随心所欲、骄奢淫逸的生活会让人迷失。
韦后之乱
中国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 。
韦氏 ( ?~710 ),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 。每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 , 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 韦后临朝摄政 ,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向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樵悻,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此时,李显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着碧绿的原野,深深感到这充满生机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绪是那样不谐调.妻子韦氏的车辆就在他后面.想到妻子,李显不由得回头望望.韦氏是中宗当太子时被纳为妃的,嗣圣元年立为皇后,中宗被废,她也遭贬黜,随从前往房陵.韦氏刚刚生个女孩,身体还很虚弱,旅途中车子的不停颠篱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为在途中生产,没有来得及准备,李显和韦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来,于是他们便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裹儿".和父母痛苦得难以入眠不同,裹儿常处在熟睡之中.韦氏后面还有几辆车,分别载着他们已经长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显和韦氏到达房陵以后便定居下来.他们在房陵期间,武则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
每当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李显总是心惊肉颤,坐卧不安,甚至想自杀.倒是韦氏比较豁达,她劝李显说:"福祸相依,总会变化的,为什么要想到死呢 您用不着这样害怕."李显和韦氏就这样相依为命,在房陵共同度过了十多年艰苦的生活,夫妻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每当夜幕来临,繁星满天的时候,李显遥望星空,回亿当年皇宫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韦氏保证,一旦重登帝位,定让她各方面快快活活.因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劝武则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项,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谈起让中宗李显复位,又因为武则大已经七十多岁,体弱多病,也时时想起远在他乡的李显,于是,圣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李显又被迎回宫中,韦氏也相随返回.李显刚回到宫中时,对外保密,他被武则天藏在一个大帐子里.
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又谈起庐陵王李显,狄仁杰慷慨陈词,泪流满面,情绪非常激动.武则天派人把李显从帐子中唤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说:"还你储君."狄仁杰见是李显,赶忙返到阶下一边哭一边行礼.过了一会儿,狄仁杰又对武则大说:"太子回到宫中,大家都不知道,难免有人还要议论."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讲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的礼节,公开把李显从龙门迎进皇宫.对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兴.神龙元年(公元七0五年)正月初二日,风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玮,左羽林将军(1)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则大生病之机,发动宫廷政变,捕杀了武则天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显监国.武则大看大势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让位给李显.初四日,李显即位于通天宫.不久,他恢复唐的国号,一切礼仪制度也都恢复到高宗永淳年间的老样.
几个月以后,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这样,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当了皇帝,韦氏又被册立为皇后.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间,灾害连年,边患不断.神龙元年四月,同官县(今陕西铜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农家四百余户,许多燕雀都被砸死.神龙三年(公元七O七年)三月,自京师至山东发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计其数.
这年夏天,山东,河北二十多州又发生旱灾,饿死,病死的总计数千人.但是,对这一切,中宗和韦后并不放在心上.韦后会对中宗说:"十多年的苦难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就要过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在韦后怂恿下,中宗即位当年的十一月,他们就一起到洛阳城南门楼观看了泼寒胡战.当时天气严寒,北风凛冽,北方胡人裸身挥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韦后身穿轻裘,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龙三年二月,中宗,韦后又和近臣们一起登上玄武门,观看宫女聚会饮酒.韦后还觉得不开心,又请求中宗命宫女左右分队,互相殴斗,以决胜负.
他们还派遣宫女开办集市,令百官公卿扮做商人前往交易,因买卖不公,大臣和宫女们互相辱骂,言词卑猥.中宗和韦后看了以后却哈哈大笑.神龙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节期间,中宗和韦后脱去龙凤袍,换上百姓装,带领大臣们夹杂在长安市民中间,在化度寺门前的大街上观赏花灯.这一夜,中宗还依照韦后意见,放出几千名宫女看灯,结果一半以上的宫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韦后和各位公主又来到金城(今陕西兴平),在梨园球场观看了拔河比赛.三月,他们游宴桃花园;四月,又游赏樱桃园,还到了隆庆池,结彩张灯,泛舟戏乐.中宗和韦后真正尝到了当大子的快活.中宗和韦后的戏游以及中宗处处依顺韦后,使朝政更加腐败.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应韦后之请,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对此,大臣贾虚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对说:"异姓不王,古来如此.皇上刚刚复位,就大封后族,会失信于天下的."原来,按照朝廷规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对贾虚的话根本不听.这时的中宗,只记住了以前他许诺过的话:韦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复位以后,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势力还很大.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这时被封为德静郡王,官拜左散骑常时.最初,张柬之,崔玄暐等人杀张易之,张昌宗之后,铭州(今河北永年)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等人说:"二张虽然根除,武三思一伙还在,应乘势把他们铲除,国家才会安定."但是,张柬之没有听从这个意见.武三思聪明伶巧,善于观风使舵.他看到张柬之等人处置了张易之,暂时还没有顾及到他,便通过种种关系,让自己的一儿子武崇训娶了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就是裹儿.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武则天在世时,宫中有个叫上官婉儿的女子,因为懂得诗词歌赋,为人又柔顺,很得武则天宠爱.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继续被信用,并专掌拟定命令.不久.还被拜为昭容(女官名).武则天在世时,上官婉儿就与武三思关系暧昧.武三思和韦后成了儿女亲家以后,通过上官婉儿中间的串通,武三思和韦后之间的关系也发展到不正常的状况.
这时的韦后完全堕落了.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观看.有时武三思和韦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中宗还站在一旁给出[主意].朝廷外边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丑事.武三思一两天不进宫,韦后就让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还依照韦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中宗的昏庸,韦后的乱政,武三思的得宠,使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们多次劝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权力,加强皇室力量.但是,这时的中宗对他们的话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了.在此之前,监察御史(2)崔皎曾向中宗进谏,中宗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的话转告给武三思,结果,崔皎不久就被贬谪.武三思知道张柬之等人在设法除掉他.使与亲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禄丞(3)宋之逊,太仆丞(4)李俊.监察御史姚绍之互人商量对策.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被称为"三思五狗"."五狗"给武三思出了不少坏主意.随后,武三思又来到宫中和韦后商量,他们策划好以后,轨到中宗面前说张柬之: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桓彦范五大臣的坏话.他们攻击说,五大臣是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昏愦的中宗相信了,便问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好.韦后和武三思建议中宗封五人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他们手中的实权,中宗同意了.这样,中宗便封桓彦范为扶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同时,还赐给五大臣很多染彩,锦绣,金银,鞍马.五大臣名为优宠.实被夺权.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韦氏当靠山,更加飞扬跋扈,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师,凡是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一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今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海口东南),被谋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今西博白县),半道而已;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今广河池东北),被逼至疯,后遭击杀,武三思勾结韦后除掉了五大臣.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得意洋洋地对亲信们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时间,奸佞之徒都被他网罗到身边.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韦后纵容下,她跋扈宫中,凌辱大臣,无视王法,为所欲为.尤其对大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写下诏书,把前一部分遮住,让中宗加盖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还曾以自己是韦后的亲生女,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以顶替李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对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对,安乐公主竟说:"元忠是山东傻瓜,他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阿武子(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还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 "不仅如此,安乐公主还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5)作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没有先例为由委婉拒绝.于是安乐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个定昆池,长达数里, .安乐公主还派奴仆到民间抢夺女子,充当她府上的奴婢.
有人把这一情况上告到左台侍御史袁从一那里,袁从一秉公执法,逮捕了安乐公主的奴仆.安乐公上竟请中宗下令释放,软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从一气愤地说:"皇上如此办事,何以冶大下!]"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大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
神龙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联合在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从肃罩门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这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听右羽林将军刘景仁报告说太子谋反,急忙带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由于刘景仁调动了右羽林军,李重俊等寡不敌众,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门上颁布诏书,宣布赦免起事人员,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军人心动摇,丧失斗志.结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门失利.左羽林将军李多祚被部下杀死,李重俊出逃鄠部县(今陕西卢县)后,也为部下谋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加肆无忌惮.每当中宗临朝听政,韦后也都要上朝坐在帘子后面训示,景龙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韦后自称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画下图,让文武百官看.
韦后还指使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当初,高祖当皇帝前,天下歌'桃李子';大宗当皇帝前,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当皇帝前,天下歌'侧堂堂';则天皇帝当皇帝前,天下歌'武媚娘',升下当皇帝前,天下歌'英王石州','桑条书',于此可见人心.现在皇上皇后仁德归心,一统天下,臣谨进'桑条歌'十二篇,请宣示中外,进入乐府."中宗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这歌颂韦后的桑条歌十二篇广泛流传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已暴露无遗,朝中大臣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这时,前许州(今河南许昌)司兵参军(6)燕钦融上书中宗,指斥韦后干预朝政,安乐公主危害国家,揭露她们图谋不轨,告诫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阅后,召燕钦融上朝当面询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中宗沉吟许多,无话可说,便让燕钦融暂时退下.谁知燕钦融还没有走出朝门,韦后便指使亲信兵部尚书宗楚客派人把燕钦融追回,当着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进鸩 ,毒死了唐中宗.下一步怎么办呢 韦后心里并没有过细的筹划.特别是想到对于中宗之死,朝中大臣可能出现的议论,猜测和指责,她就更加感到不安.于是,韦后对中宗秘不发丧,先把自己的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安身之策.他们讨论后决定,由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处理国政,在东都留守:命令左金吾大将军(1)赵承恩,左监门卫大将军薛崇简率领五百精兵前往均川,防备谯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第二年,由于韦后陷害,早在中宗即位之初,就被贬谪到均州,负责当地防守,不许过问朝政,也不准前来京师.韦后心里有鬼,害怕李童福在中宗死后闹事,便对他采取了防范措施.韦后还和她的哥哥,任太子少保(辅佐太子的官员)的韦温商定,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第四子.此外,韦后又下令从各府调来五万人马,分左右营屯驻京城,以韦温总负其责,韦温的儿子和韦后的其它兄弟分晋左,右营和羽林军,保卫皇宫,一切布置妥当,韦后开始在太极殿为中宗发表,宣布遗制,临朝掌政.三天以后,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摄政,正在韦氏及其党羽认为大局已定,沈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的时候,宫廷中的形势陡然起了变化!中宗的侄儿李隆基在韦氏临朝后不久,发动了政变,把韦氏一伙部杀死.真是风云突变!
李隆基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怎样策划政变的呢 让我们还是从头讲起.从弘道至开元(2)三十年的时间里,是唐朝宫廷中的动乱时期.唐高宗死后,其子李显即位,历史上称为中宗.
不久,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曰一篇帝,历史上称为睿宗.中宗和睿宗是亲兄弟,即高宗的七子和八子.后来,武则天自己称帝,睿宗又被废掉.当时帝位的更替,真如同走马灯一样.武则天晚年力竭心衰,体弱多病,权力转移,中宗复位,睿宗被立为皇太帝,封相王,而李隆基就是睿宗的第三子.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城,二岁时被封为楚王.他童年时就很聪明,言语不凡.据说,他七岁那年去朝堂(3),金吾将军武懿宗看见他的仪仗队伍非常严整,产生了妒忌心,便大声呵斥,想把队伍搞乱.李隆基见此情况,上前斥责武懿宗说:我家朝堂,关你什么事,敢迫害我的骑从!武则天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对他的聪明和勇敢也大加称赞.中宗末年,宫廷内部变乱迭起,人心动荡.李隆基见此情景,便私下里联系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作为自己借助的力量.
后来,中宗暴亡,韦后临朝,韦温等人密谋策划,想以韦姓替代李唐氏.当时,有个叫冯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的关系也不错.一天冯道士来到李隆基家中,对他说:"您居住的地方名叫隆庆,许多人说'隆'就是'龙',现在韦氏又改'唐隆',和您的名字正相符合,这正是您成就帝业的时候."李隆基听后非常高兴.便找太平公主商量除掉韦后的办法.太平公主是高宗的幼女,李隆基的姑姑.当时三十多岁,长得体态丰满,端庄文静,又富于权谋,很像武则天.武则天活着的时候,经常让她参与机密大事的讨论,每次又都嘱咐她宫禁严峻,不得外出泄露.这样,太平公主逐渐养成了谨慎处事,言语不多的习惯.
在武则天当政约二十多年中,那么多皇亲国威,只有太平公主一人独享太平,没有卷入变乱中去,没有由荣到辱,从升到降的慨叹,父为帝,因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在武则天晚年,中宗复位过程中,太平公主参与了除掉张易之的行动,拥立中宗有功,被中宗进号为镇国太平公主.她的住宅周围有卫士保护,居住的房屋附近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和皇宫相似.鉴于太平公主处事机敏,以及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季隆基在考虑除掉韦后的时候,便首先想到要和太平公主商量.太平公主很赞成李隆基的政变计划,还派了他的儿于薛崇简做李隆基助手,一起行动.一天,李隆基和薛崇简,刘幽求,麻嗣宗,葛福顺,李仙凫,普润等人一起讨论行动方案.
这些人中,除普润是宝昌寺的和尚外,其它人大多是宫廷羽林军的将领.讨论中曾有人提出,行动计划要征得相王同意才好执行.相王即李隆基的父亲原睿宗李旦.对此,李隆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拯救国家的危难,处理君父焦虑的问题,此事如果成功,这是国家的幸运,倘若失败,也算是我以身殉国,忠孝两全,有什么必要先让父王知道呢 再者,如果请示父王,他同意这样做.这是让父王参与了危险的活动,如果他不同意,那我们怎么办 归根结底,请示父王有弊无利.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最后同意了李隆基的意见.唐隆元年(公元七一0年)六月二十日这天深夜,李隆基率领刘幽求,钟绍京等人冲入玄武门,袭杀了羽林将军韦播,中郎将高嵩等,然后斩关夺门,冲入后宫.左万骑(4)从左进,右万骑从右入,最后会合到凌烟阁前.当时,在太极殿前宿卫中宗梓官的卫士听到喊杀声,也都披挂整齐投入了战斗.一时间,后宫里刀枪相击,烛光闪闪,杀声连天,一片四战.没用多久,李隆基便取得了胜利.在混战当中,韦后慌慌张张地跑进了飞骑营,企图得到他们的保卫,不料被乱兵所杀.
韦氏的党羽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也都先后被斩首示众.结束了宫廷政变的战斗后,李隆基立即前去拜见了他的父亲相王李旦,请求宽恕未能事先请示之罪.相王急忙向前抱住李隆基,流着泪说:国家的危难,多亏我儿才得以消除,百姓的动乱,也都依靠你才得以安定.次日,相王李旦和少帝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城楼,慰谕百姓,大赦天下.此后,李隆基被晋封为平王,薛崇简为立节郡王,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刘幽求为中书舍人,都参与朝廷政务.此外,还派遣使者前往均州慰问谯王李童福.几天以后,少帝李重茂颁布了诏书,其中写道:"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神龙(5)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大弟,以为副君.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归于旧邸."于是,相王李旦再次即皇帝位,仍称为唐睿宗.少帝李重茂被封为温王,平王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睿宗并在这一年改元景云.
睿宗共有六子,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六子李隆悌(6),除第六子早亡外,其余五子之间的关系向来和睦,笃顺.据说,李隆基曾经特制一个大枕头和一床大被子,兄弟五入共同枕盖,以示友悌之好.的确,唐朝宫禁中像睿宗五子之间这样友好相爱的,还不多见.不仅如此,就是睿宗和平王李隆基父于之间,也充满了爱护和谅解,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睿宗把皇位禅让给李隆基.
那是延和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六月,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一股谣言说:"根据星象,皇帝有灾,皇太子应当即位."显然,制造这个谣言的目的是为了挑拨睿宗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关系.谁知,睿宗听后不但不恼怒,反而说:"传德可以避灾,我的主意打定了."到了七月,睿宗便颁布诏令,把帝位传给皇太子.据说,李隆基知道这一情况后,往拜睿宗,一边叩头,一边流泪表示拒绝.睿宗却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是因为你上的功才能够第二次即皇帝位,现在根据星象,帝位有灾,我想退位回避.只有圣德和大功大勋,才可以转祸为福.现在把帝位传给你,已经有些晚了,你何必拒绝呢 难道非要等到灵柩前即位才算是孝吗 "李隆基听后,只好点头答应.就这样,睿宗自称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李陵基.除军政大事外,三品以下官员的除授和刑罚,李隆基都可以决定,李隆基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就在这帝位和平过渡,宫廷平静无事的时候,突然,又一场狂飙从天而落.
这是一起更大的乱子,制造这场乱子的罪魁是太平公主.原来,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骄奢,不可一世.她的田园面积越来越大,几乎包括了京城附近所有的肥田沃土.她宫中的器物越来越精细,繁多,专门为她采购的人在四川,江南和岭南地区的道路上络绎不绝.她使用的车马仪仗和皇宫中帝后们用的没有丝毫区别.她的陪侍仅少年男子就有数百人,而且都是身披罗绮.至于上了年纪的老妇,更有几千人之多.各地送给她的狗马等玩物,多得不计其数.此外,这时太平公主在私生活方面也越来越堕落.当时.她的丈夫武攸暨刚死不久,有个叫惠范的胡僧家中豪富.财宝很多,很善于巴结权贵.于是,太平公主便和他狼狈为奸.太平公主曾专门为惠范和尚在玄宗那里谋得圣善寺寺主位置,加三品,封公爵.不仅如此,太平公主对朝政的干涉也使玄宗不能容忍.她内结将相,外连王公,专谋异计.当时,朝中宰相七人,有五个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
一个叫萧志忠的,因为依附了太平公主,就由一个州官晋升为刑部尚书,中书令.他随便出入太平公主府第,早晚环伺在公主的周围,成了公主一个忠实的奴仆.还有掌握皇宫禁兵的常元楷,李慈,也常在私下里拜谒太平公主.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七月三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应太平公主之召,来公主府上密谋,议定第二天,即七月四日,由羽林军作乱,发动政变,推翻唐玄宗,拥立太平公主登基当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了.七月三日深夜,玄宗颁布密旨,命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取马厩中闲散马匹以及家丁二百多人,率太仆寺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门,入度化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皇宫北门门洞内,杀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萧至忠,岑义等人.这些人先后被软了脑袋.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急忙逃进圣善寺,在那里住了几天以后才又回到家中.不过,最后她还是被赐死.随同太平公主一起死的,还有他的儿子及党羽数十人.
从太平公主家中查抄出来的货物堆积如山,珍奇宝物和皇宫中的相差无几,土地和牲畜遍布在许多地方,征敛几年还没有完.在太平公主宠幸的惠范和尚家中,也查抄出了价值达数十万贯的家资.粉碎太平公主政变阴谋的第二天,睿宗以喜悦的心情颁发诏谕,宣布把一切权利完全移交给唐玄宗,他自己则高居无为,名副其实地当起了太上皇.这样,唐玄宗完全掌握了国家的权力.这一年十二月,他政年号为"开元" 唐玄宗即位之初,很注意德政.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让姚崇当宰相.姚崇在唐睿宗时期当过兵部尚书,后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贬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做刺史.
据说,姚崇应召来到京城长安的时候,正值唐玄宗在郊外打猎.玄宗问姚崇:"你会打猎吗 "姚崇回答:"我二十多岁时常常骑马逐兽,后来才读书.现在虽然老了,但还可以骑马射箭."玄宗便让他参加打猎活动,姚崇果然箭无虚发.玄宗非常高兴,就命他做宰相,谁知姚崇却推托不干.玄宗惊问是什么原因,姚崇说:"臣有十件大事,不知皇上是否采纳,所以不敢受任."
玄宗追问那十件大事,姚崇提出:"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内,不对外打仗;第三件,不许宦官干预朝政;第四件,皇亲国威不得占据朝廷要职;第五件,王公犯法与民同罪;第六件,租税以外不得额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营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礼;第九件,允许朝臣发表不同意见;第十件,严禁外戚干预政事."唐玄宗听后表示同意,姚崇于是负起了宰相之责.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宫廷动乱之后,唐玄宗和姚崇君臣之间开始了比较好的配合,唐朝历史由此进入了充满活力的"开元盛世"时期.
(1)金吾大将军: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
(2)弘道:唐高宗年号.开元,唐文宗年号.
(3)朝堂:古代文武百官冶事之所.
(4)万骑:也称飞骑.唐代皇帝的卫队.
(5)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七0五-七0六年).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正值情窦初开,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后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之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羽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馀人,杀武三思、武崇训於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馀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著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馀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著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於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馀人,杀武三思、武崇训於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馀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著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馀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著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於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真是尴尬人与尴尬事呀。
唐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回答者:f77917 - 进士出身 八级 12-11 19:08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旧唐书》)
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郑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侍臣宴其所。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何止。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韦后之败,斩阙下。
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婉儿生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邪?”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始,从母子王昱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郑以责婉儿,不从。节愍诛三思,果索之,始忧惧。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新唐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