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九五万县惨案”是如何发生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3 22:26:40

“九五万县惨案”是如何发生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1926年9月5日下午5时,停泊在四川万县的三艘英国军舰,疯狂炮击万县城南北两岸。向万县的繁华地段南津街、李家花园等处发射了数百枚燃烧弹,导致万县城内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3个多小时的持续炮击,造成万县城内居民死亡604人,1000多人受伤,千余间房屋被毁。昔日车水马龙的南津街,瞬间变为了一堆瓦砾。万县中学的教学楼受损严重,就连当时的四川军阀杨森的司令部,也在轰炸中轰然倒塌。

这就是著名的 “万县九五惨案”。那么,造成这一惨案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呢?结局又如何呢?

1926年8月29日,四川军阀杨森所部的一队宪兵,奉命从外地押运一批武器装备和钱款至云阳县城,准备搭乘船只返回万县。

宪兵队到达云阳后,恰逢英国太古公司商船“万流”号正从宜昌到达云阳。因当年的云阳无码头可供大型客轮停靠,“万流”号只好停泊在对面的江湾里上下乘客,再用小木船将人货转运至岸上。

负责押送的宪兵连长孙恒见状,便雇了几艘小木船,将物资及官兵装船向“万流”号驶了过去。

小木船刚刚靠拢“万流”号,几个官兵正抓住舷梯往上爬,轮船却在没有发出任何信号的情况下突然启动。剧烈的浪涌顷刻间将几艘小木船打翻,淹死了小木船上的官兵50余人,损失枪支56支,子弹5000余发,银元8.5万元。

当然了,这种事件在万县并非第一次发生。自从20世纪初,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通商行船条约》以来,英国人就在中国的大江大河里横行无忌,把这些地方划作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流经万县的长江上,英国人更是为所欲为,撞翻、浪沉万县军民船只的事件屡见不鲜。仅在1926年下半年6月至8月,就接连发生了几起船毁人亡的事件,造成军民伤亡数十人。

连长孙恒侥幸生还,他奋力游上了岸后,第一时间将突发情况电话告知了杨森司令部。杨森得知消息后,深知事态严重,十分恼怒,大骂英国人“欺人太甚,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过尽管他手握重兵,是四川的大军阀,但他深知英国人不好惹,不敢贸然决定该如何处置。

恰逢此时,朱德正好受中央委派,到万县做杨森的统战工作,希望他脱离北洋政府,积极支持北伐。杨森和朱德可谓老熟人,他们俩在云南护国军中曾一起共事,朱德还救过杨森一命。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的杨森想到了老朋友朱德,于是便火急火燎地找朱德商议。

朱德听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杨森说了一句话:“近百年来,敢同帝国主义打仗,不论胜负,都会青史留名的,望你三思而行!”见杨森还下不了决心,朱德又说道:“只要你说的是事实,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英国商船赔偿道歉。如果英国人胆敢蛮横无理,就扣留他们的船只。”

在朱德的鼓励下,杨森终于鼓起勇气,下令军官于渊带部队扣留“万流”号轮船。可狡猾的“万流”号自知闯了大祸,不敢在万县停留,一溜烟地向上游遁去了。于渊无可奈何,只得将目标锁定在了依然停留在万县的“万县”“万通”两艘轮船上,这两艘船同属于英国太古公司。

8月30日,于渊带人扣留这两艘船,并向英方提出赔偿和道歉的要求。随后,杨森将整个事件电告了英国驻重庆领事馆,提出严正交涉。同时,万余名万县民众在校场坝集会,声讨英国人的野蛮行径。

英国领事馆见事态日趋严重,遂向各方施加压力,企图将此事平息。杨森也接连收到了吴佩孚和北洋政府外交部的电报,要求他“务必和平了结此事”。

英国人一边四处活动,一边做着武力抢夺被扣轮船的打算,他们将商船“嘉禾”号涂成黑色,并装上大炮,秘密向万县方向靠近。英国人的这一举动被驻扎在奉节的“傻儿师长”范绍增发现,立即报告了万县司令部。

杨森也立即做出了回应,一面将其所部第九师火速调往万县北岸防守,一面调集山炮,在万县高地集结,又命令于渊加强警戒,严防英国人抢夺两艘被扣商船。

时间来到了9月5日上午,英国人乘着于渊等官兵松懈之时,驾驶着“嘉禾”号和“柯克捷夫”号军舰,一举登上了“万通”商船,企图武力强夺。双方在船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近距离拼杀。在于渊所部的奋力抵抗下,英国人未讨到半点便宜,丢下十几具尸体仓皇逃去。

败退的“柯克捷夫”号卸下炮衣,准备炮击“万通”商船,但一来船上有被扣的英国人和受伤的英国士兵,二来该船是英国私人财产,“柯克捷夫”号投鼠忌器,最终放弃了炮击的打算。

不过,丧心病狂的英国人调转大炮,把炮口对准了万县县城,将炮弹雨点般地倾泻到了万县城内。一时间炮声隆隆,弹片横飞,房屋倒塌,烈焰升腾,瓦砾遍地。

“九五万县惨案”就此发生。

杨森部虽然也及时进行了还击,但无奈落后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的不足,无法对英国军舰造成打击,任由猖狂的英国军舰对万县狂轰滥炸了足足3个小时。

惨案发生后,万县当地各界民众义愤填膺,纷纷揭露英国人的暴行,要求严惩凶手,对死伤者予以赔偿。但软弱的北洋政府在英国人的威胁下一味退缩,多次致电杨森,希望他“体量时局艰危,务必将所扣之船早日释放,避免决裂”。

在此压力下,杨森在9月23日,下令释放了“万县”“万通”两艘商船,一场轰轰烈烈的抗英爱国运动,就这样被软弱的北洋政府及其军阀葬送了。

一战和二战的导火索是什么?详细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语:Сара?ево инцидент,德语:Attentat von Sarajevo)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纳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扩展资料:

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

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

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在二战之前(包括二战),战争是由于参战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

在战后,直至21世纪初,大多是由于多极化与单极化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但以后因宗教文化民族冲突升华引发的战争将是主要原因(如巴以冲突)。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拉热窝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兰战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