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元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唐朝打下江山之后,围绕着权力的争夺,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以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主的两方人马,他们都想要争夺太子的位置,因此两边也是闹得水火不容,李建成其实没那么大的优势,可谁能想到,李元吉也站在他这一边,这俩位王爷联手对付李世民,李世民的优势也没那么大了。
其实李建成作为太子,他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选择对秦王下手,这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可谁能想到,李元吉也掺和进来,他是三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在唐初的战争中也有很多的功劳,可他没有什么继位的可能,正常来看他应该就是到外地做一个藩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绩。
李元吉这个人是非常矛盾的,我认为他是比较可怜的一个人,刚被生下来,就被自己的母亲嫌弃,因此在几个兄弟中,他没能得到什么机会。他就被养母带大,或许是早年的影响,他心里也变得非常暴躁,因此后来变得相当残暴,还杀掉了抚养自己长大的养母。他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在《旧唐书》中记载:元吉性好畋猎,载网罟三十余两,尝言“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又纵其左右攘夺百姓。
在唐立国的战争中,李元吉立下了一定的战功,他也经常随自己的哥哥李世民一起出去打仗。那么在平定天下之后,唐朝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局面,虽然一直跟着自己的哥哥打仗,可李元吉与二哥的关系相当糟糕。
《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
平日一场练武,俩人都能打出火气来,可见元吉与二哥的关系变得有多么恶劣,因此他选择参与到争储的斗争中,坚定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
李元吉到底能获得些什么呢?
他与李建成合作,可实际上太子正常继位,皇位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李元吉虽然骁勇,但他不是没脑子的人,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他是不会做的,如果只是单纯对李世民感到不满,他也没有必要做这些事情,毕竟这可是弄不好就要被杀头的。历来参与夺储的人,往往都是有野心的人,李元吉是否也是这样的人呢?
我认为他有着很大的野心,实际上,在三兄弟里面,他才是最有野心的人,我认为李元吉是打算要扮猪吃老虎,一口气把自己的两个哥哥都给解决掉,这样他就能做皇帝了。
在这几个兄弟里面,李建成要显得稍稍宽厚一些,李世民能文能武,李元吉就显得非常狠辣,宽厚和他没什么关系。他连自己的养母都能干掉,那他对于这些兄弟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会选择与太子联合,也是看到了当时争储的形势,在李世民灭掉王世充等人之后,他就占据了洛阳,以这里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后来他还拥有着建府的能力,自然就能获得大量的资源。
随着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多,李建成的势力就显得更加弱,李元吉就选择要帮助自己的大哥,当时大哥的势力较弱一些,帮助弱的一方去解决掉强势的一方,然后他再把大哥给解决掉,那样自己就能成为太子了。
很明显,李元吉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才选择与太子联手,李元吉的思路是没问题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太子还是不够狠,在该动手的时候,不及时下手,这对于争储的影响非常大。
既然李元吉打算要参与进来,他也必须要找一个靠山才行,与两位哥哥不一样,李元吉既没有可靠的战功,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政治资源,他在朝中都没有得到多少大臣的支持,要想与两位哥哥抗衡,就必须要有可靠的力量,他与太子联手,也是看中了对方正统的地位,无论什么时候,正统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李建成也利用这样的身份,因此就在长安拥有了众多的支持,不少的大臣都站在他们这一边,太子手上还拥有数千的东宫卫士,李渊对于太子也是比较满意的,多次都站在太子这边。
李元吉做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是最保险的,太子失败的可能性要低一些,即便是太子失败了,自己也不见得会被牵扯进去,只是他没想到,李世民会做得非常果断,直接就把他们兄弟俩人一起铲除了。而李建成获胜的话,他就是顺利做皇帝,那么李元吉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自己反正是没继位希望的藩王,要是能暗中干掉李建成肯定最好,要是不行的话,他作为藩王,也能成为新皇的宠臣,自己的权势一样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李建成对自己的弟弟,也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在李元吉选择与他合作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了李元吉的一些心思,之所以没有下手对付李元吉,是因为他需要弟弟的力量,况且弟弟不会对他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他心里还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份,觉得自己作为太子,像李元吉这样的人,不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他就明显疏忽了。
据说李元吉还曾得到许诺,太子打算做皇帝之后,就会给他一个皇太弟的身份,这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传弟还是有可能的,他也是打算利用这招笼络李元吉。
总得来看,李元吉与李建成之间,也就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倒不是他们兄弟俩要更亲密,只是他们的政治利益比较合拍,俩人就能成为联盟,可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也会提防对方,正是由于他们之间这种关系,也就导致元吉建成的联盟,会被李世民给打破,通常政治联盟双方都有保留,很少能真正齐心,从后来玄武门之变的实际过程来看,李元吉也就是一个花架子,他没有什么真正的勇气,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我们都知道,严格来说也算是“得位不正”。他的皇位毕竟是自己发动政变从兄长,也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手上抢过来的,李渊也是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这才最终轮到了李世民。不过在与李世民的抗击中,并非只有李建成一个人,还有李元吉。然而,兄弟三人都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为什么李元吉帮助李建成而不帮李世民呢?
1.李元吉
李元吉,是李渊的第四子,他与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都是李渊的妻子窦氏所生。李渊登基之后,窦氏被追封穆皇后,李世民继位之后,被追尊为太穆皇后。李元吉这个人,生来长得不怎么好看,不好看到了什么地步呢,他的母亲都不愿意抚养他,命人把他扔掉。如果不是侍女陈善意把他偷偷抱回来,可能真的就没有这个人了。
然而,有的时候真的不能不相信面相与心灵的关系,李元吉这条命都是陈善意捡回来的,他日后却因为一点事情将她处死,尽管后来李元吉也后悔了,私谥陈善意为慈训夫人,但是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大概可以看出,李元吉其实也就是个愣头青,做事仅凭一时的喜好,没有考虑过长远的事情,这也成为他以后帮助李建成的原因。
2.李元吉与李世民
李元吉对于自己的二哥李世民,多多少少应该是有一些恨意的。李元吉与李世民一样,身为武将,武将之间比什么?武功吗?当然不是,是军功。李渊因为李世民的军功太过强大,专门给他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后面的朝代且不论,至少在整个唐朝,就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受封过天策上将,代表着他的地位只在皇帝与太子之下。
李元吉当然不开心,战场上李世民总是出风头,不管自己的光环再怎么大,最终还是会被李世民压过去,他能够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下手,如果李世民不是他的二哥,他又的确很强,说不准李元吉真的也会对李世民动手的。这一点,也是他会很李世民而去帮助李建成的原因。
3.李元吉与李建成
李建成作为太子,当李渊出征的时候,自然就需要他坐镇后方,所以,李世民手里有武官集团,李建成有文官集团。但是李建成也不傻,他很快就察觉出李世民对于自己地位的威胁,可是自己手里都是文官,怎么办?这个时候,李建成就想起了李元吉。两个人一合计,就这样联合战线,一起对抗李世民。
不过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尽管两人联手,还是没能斗得过李世民。李元吉也是有野心想要做皇帝的,或许他也有自己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也只能是想一想,没有办法落到实处了。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七月,当时的大唐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政变,干掉了两位亲兄弟,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也借由这次政变,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两个月后,他就变成了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 之前,李世民在皇位之争上,显然处于了下风,否则,他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来争位。
而李世民之所以处于下风,除了唐高祖李渊的倾向外,秦王府和太子东宫的实力对比,也本就一直不占上风。
因为太子东宫还整合了齐王李元吉的力量,相当于是以二对一。
李渊一共就三个嫡子(本有四个,三子李玄霸早夭),即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至于其余的庶子们,他们是没有资格继承家产的。
只要这三个嫡子不死,皇位一定是在他们中间出现。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变成三国演义的,可李元吉似乎放弃了争夺皇位,毅然站在了皇太子李建成一边。
至武德九年时,李元吉的权力也相当大,除齐王爵位外,他还是 “司徒兼侍中、左卫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 。
这样的权位,加上他同样是嫡子的身份,自成一派也是很容易的。
但他却跑去助力李建成,这就让李世民很头疼。
李建成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李世民是心比天高,有心争位,他们只能拼死相争。
对于李元吉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跟他都是一母同胞,他如果无意皇位,也应该两不相帮才是。
反正,不管谁上位,李元吉的待遇都应该有保证。
可他为何旗帜鲜明地帮助李建成?
现有的史书也记载了,李元吉在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时,多次提出了直接干掉李世民的想法,说明他对李世民深恶痛绝。
史书上并没有李元吉和李世民从小就有矛盾的记载,他又为何看不惯李世民?
《新唐书·巢王元吉列传》 中的分析是: “时秦王有功,而太子不为中外所属,元吉喜乱,欲并图之。”
也就是说,李元吉实际上也想争位,他想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中渔利,如此,当然是怂恿李建成往死里搞李世民。
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他如果想争夺皇位,应该先联手李世民一起干掉李建成才对。
只有李建成先没了,老二和老三才有机会去争,帮着李建成干掉了李世民,李元吉恐怕更斗不过会如日中天的李建成了。
李元吉能自诩比李世民更强?
如果李元吉不是如 《新唐书》 中分析的那样想争位,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亲近李建成,而不愿意和李世民来往?
李世民估计不会主动把李元吉往李建成那边推,不会刻意去跟李元吉产生矛盾,未来的唐太宗不会那么傻。
李世民和李元吉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李世民也不会刻意去得罪李元吉,甚至想去拉拢都会来不及。
那么,李元吉看不惯李世民的原因,只能是性格原因了,下面略作分析。
根据 历史 记载,李渊是在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时,被隋炀帝杨广外放出来开始领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中记载: “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
古代为了防止在外有兵权的将领叛乱,按照惯例,领军大将需要把家眷留在国都当人质。
此前备受杨广猜忌的李渊,又是领的为大军督送粮草和守卫后路的重任,其家眷更是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矩。
特别是作为李渊嫡长子的李建成,绝对是要作为人质留在当时的国都长安的。
在李渊的儿子中,李建成出生得相当早,他比李世民都大了快十岁。
至隋大业九年时,李建成24岁,李世民15岁,李元吉只有10岁。
已经成年且成熟的李建成不仅仅要帮李渊看好家,还要承担起教导和监督弟弟们学业的任务。
李世民不用他教导,都15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的小伙子,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应该成熟了。
而且,第二年,即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时,16岁的李世民就跑出去投军了,离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不是嫡长子,不用当人质。
因此,接受李建成教导的,就只剩李元吉和其余留在长安的庶子弟弟了,他重点关照的,也肯定只有李元吉,庶子没地位的。
至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反隋时,李元吉从10岁长到了14岁,这四年中,大概接受的都是李建成给他灌输的教导。
这个年龄段,也正好是一名少年从懵懂到有一定认知的年龄。
所以,在李建成的教导和监督下,李元吉的价值观肯定更接近于李建成。
更不要说,李世民投军后,跟李元吉分开了足足有三年之久,兄弟间朝夕相处的感情,也肯定是李元吉跟李建成更亲厚。
从性格和爱好上来讲,史书对于李元吉和李建成,也有相当一致的记载。
关于李建成的爱好,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列传》 中记载:
关于李元吉的爱好, 《旧唐书·巢王元吉列传》 中记载:
一个 “驰猎无度” ,且不顾士兵的死活,一个 “性好畋猎” ,且不顾百姓的死活,多么的相似?
至于李世民,或许从小的志向就跟李元吉不一样,特别是唐朝建国后,他又瞄上了皇位,在兴趣爱好上,刻意收敛了些。
李世民不说跟李建成比,至少和李元吉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就连李渊都看出了李世民变得跟以前不一样,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列传》 记载:
显然,李世民少年时,也和普通贵族家庭的少年一样,有相应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猎什么的。
只不过,为了争夺皇位,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明君,为了拉拢和亲近读书人,比如大名鼎鼎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李世民把自己的喜好全部隐藏了起来。
这样的李世民,估计李元吉就更看不惯了。
李建成或许在成为皇太子后,也在改变和压制自己的喜好,让自己更像一个皇位继承人。
但相比起李世民,接受过李建成教导,也跟李建成更亲近的李元吉,会下意识地认为,李建成登基后对他的容忍度要远远高于李世民。
这大概就是李元吉一直力挺李建成的主因,如果他并不是也想当皇帝的话。
结论,李元吉竭力帮助李建成的原因就是,少年成长期和李建成朝夕相处,导致人生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跟李建成更接近,也更亲近,却跟分开三年的李世民相当疏远。
当然,李元吉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最可悲的就是,不但他自己在斗争中被杀,儿子被杀,还被仇人李世民给绿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