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冰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引言
三伏天,天气炎热,早上做的美食,中午不吃基本上就变味了,真是浪费。不过还好现代有冰箱,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就算到了冬天,冰库里面也能拿出夏天的龙眼葡萄来品尝。
冬天里的温室大棚,能生长出夏天的新鲜蔬菜,现摘现吃。就算没有温室大棚,高铁飞机也能在一天之内,将南方的瓜果蔬菜运送到北方,现代人的生活真好。
在古代没有冰箱,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也没有温室大棚和冷库。但是他们一样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新鲜的瓜果蔬菜,因为他们有冰窖,有冰鉴,有窖藏技术和埋藏技术。这是整个古代历史都被用来储藏食物,保鲜食物的很有用的方法。
一、食物储藏从周朝到清朝,都是人们极其重视的,人们需要食物渡过寸草不生的冬天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尤其在冬天,瓜果蔬菜难以成活。为了能冬天,好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蔬菜水果吃,是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为了能在冬天有水果吃,不得不想尽办法冷藏瓜果蔬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苟子·王制》。 是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的基本写照,“蓄菜”是古人对冬季被周家贮存起来的菜的总称,“旨蓄”是冬天被贮存起来的美食的总称。秦代《诗经》有言:储存好蔬菜,来渡过严寒的冬天。
古代每年都会祭祀,这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而活动要用的美味佳肴,半点不能马虎。周朝专门设置“场人”、“委人”两个政府职位,负责种植瓜果蔬菜的种植和采集,将它们保存好,等待重大节日祭祀时用。
贮存的蔬菜有:竹笋、芋头、韭菜、甜瓜等。这些政府人员还有另外一个职责,就是管理和督促老百姓,赶在秋收时,挖好地窖,贮存好蔬菜。
汉代,贮存技术得到提升和推广,《四民月令》、《犯胜之书》里面详细记载了,贮存瓜果蔬菜的各种技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素》将历朝历代的瓜果蔬菜的贮存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发展,对新鲜瓜果蔬菜的需求持续增加,原有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唐宋时期,武则天命“宫苑总监”负责管理贮存冬季,宫廷要用到的所有瓜果蔬菜。“宫苑总领”办事积极负责,他贮存的蔬菜不仅宫廷吃不完,还可以向民间百姓出售。
二、冰窖、窖藏、埋藏、堆藏等多种储藏技术,对食物起到有效的保鲜和储藏作用
说起瓜果蔬菜的贮藏技术,不得不提的是冷藏技术。
《诗经·序风·七月》曾这样记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说的就是西周时期,采冰的情况。贮存在冰窖之中。冰窖是一个巨大的长方体地下库,一般有200立方厘米的容积。为了方便在里面行走,专门建有回廊供人行走。
冰窖里面放有冰鉴,冰鉴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冰箱,这些冰鉴主要是将瓜果蔬菜,从冰窖中拿到室内保鲜用的,是一个移动运输用的冰箱。
制作冰鉴用的原材料可以是陶瓷、青铜。春秋以前大多采用原材料制作冰鉴,春秋战国之后,青铜器的兴起,加之青铜金属有更好的热导功能,于是用来制作冰鉴。
冰鉴分为里外两层,呈方形,中间留空放冰用,底部留有空间,专门承接冰融化下来的水。最里面的那层可以用来盛放各种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鲜。盖子是镂空的,工艺精美,还有散热的功能。
相关记载,冰藏技术达到顶峰的朝代当数明朝,万历年间开发出了“铜帮铁底”的“里冰窖”。一种永久冰藏的冰窖。清代给它起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雪池冰窖”。是清朝最闻名的冰窖,它深藏于地下,能阻碍热气的进入,也能将冰永久的保存在内。
瓜果蔬菜的贮藏,除了用冰藏技术,还会用到窖藏技术。像生姜、萝卜、红薯、山药、大白菜、芋头等这些食物,在冰藏技术还不够完善时,窖藏技术是最主要的食物储藏技术。这种技术早在春秋战国前就开始被人们运用来储藏失食物了。
地窖分很多种,像水井一样,很深但是很窄的被称之为井窖;很浅但是宽度较宽的被称之为地窖。地窖普及的范围跟当地气候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山西,天气寒冷干燥,最适合保存食物,其地窖的数量远多过天气寒冷潮湿大地方。
尤其是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挖地窖的时候切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最适合使用地窖的还是山西地区,哪怕深挖丈余,也不担心地下水的渗透,地势高就是有优势,把水果藏在地窖里面,等到明年三四月的时候再拿出来,跟刚摘下来的新鲜程度差不了多少。
《汜胜之书》:“八月微霜下收取。掘地深一丈,荐以藁;四面各厚一尺,以实置孔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二尺。”
埋藏技术也是不错的瓜果蔬菜的储存方法。这种技术源于西汉,主要用来储藏瓠瓜。跟窖藏不一样的是,埋藏需要先挖一个丈余的深坑,在坑的底部和四周放上厚厚的秸秆,大概要一尺厚这样。然后把瓠瓜放在正中央,让U瓜的瓜蒂向上,一层瓠瓜一层土,就可以很好的将U瓜保存了。
埋藏技术还用于多种不同蔬菜的保存,一层蔬菜一层土,用秸秆搭配用于防潮,这样保存的蔬菜,冬天拿出来食用,其新鲜程度不亚于夏天的蔬菜。对于百姓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得起的蔬菜保鲜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堆藏和其它方式来储藏瓜果蔬菜,其中堆姜的方法就十分有用,九月是生姜收获的季节,把生姜挖出来,对方在家中干燥阴凉处,可以保持生姜的新鲜。
涂蜡封藏主要用来保持橘子的新鲜,它能隔绝橘子跟外界空气的接触,使得病毒不易入侵,还能不让橘子的水分流失,是很好的保鲜方法,后世涂蜡封藏的方法大多用在苹果的保存上,直到现代这种方法还被沿用,影响深远。
茄子的储存的具体做法:选择大个的茄子,正午的时候摘下是最好的,把茄子蒂去掉,将融化的蜡少量的涂抹在茄子上。
准备好一个有盖子的篮子铺叶垫底,把茄子放进去,撒上一层灰,一层灰一层茄子,直到放满篮子。然后把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一个月之后把干灰换掉,放上新的干灰,这样就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的茄子了。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闻名古今中外,荔枝生长在南方,三天之内就腐败变味,在当时没有飞机和高铁,哪怕千里马再快也难在三天之内将荔枝从南方运到北方。保险技术就极为关键了,能为运输员争取更多的时间,那么古代的荔枝究竟是如何保存的呢?
方法就是,用广西特产的毛竹,选择年份久的最大大根的毛竹,然后打通中间的竹节,再把荔枝放入其中,荔枝的叶子不能摘掉,可以提供给荔枝水分,最后密封。
再把截取的毛竹捆成一把一把的,捆在马背两侧,便于保鲜,更便于包装运输。等荔枝到达都城后直接送入宫廷冰窖,这样杨贵妃就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了。
翻阅《农政全书》,还可以发现一种有意思的混合储存方法,利用水果成熟的时间差来保存水果,比如落叶跟金橘放在一起,落叶就有防腐功能,梨子跟萝卜放在一起,萝卜就能更好的延长梨子的保鲜期。
三、古代食物储藏技术与自然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没有冷库,冰箱的中国古代,发挥着属于人类特有的智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保鲜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与大自然结合,没有产生氟利昂这种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环境恶化。
古代的技术那是纯天然的生态保护,无论是窖藏还是埋藏,又或者混搭储藏,任何一种都是贫民老百姓可以用的,经济实惠的存储方法。
这些方法保护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得到的劳动成果,也让他们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那个片草不生的冬天,能吃上挂起蔬菜。
很多这些技术都被记载在《齐民要术》中,这不仅给后世的农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让后世的农民在先辈的基础上有经验研发出更多的存藏技术。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结语
现代社会,冰箱是主要的食物储藏保鲜工具,冰鉴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窖藏也被冷库逐渐代替,混合储藏更是鲜少有人知道。
然而,冰箱被广泛的使用,工业化生产,冰箱大同小异,没有像冰鉴一样融入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艺术,没有收藏价值,尤其是对臭氧层的破坏,虽然人类一时之间可以享受冰箱带来的便捷,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倘若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可以再慢一点,经济领域更细化一点,将当代文化融入冰箱之中,致力于研发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冰箱,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参考 文献
《苟子·王制》
《汜胜之书》
《诗经·序风·七月》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没有冰箱的日子,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储存食物的重要作用。在冰箱没有出现之前,人们不得不采取其它的方式,来让食物尽可能地不那么快坏掉。电冰箱一直到1913年才被我们发明出来。但人们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开始通过收获冰雪来进行储存食物了。那么,古人们究竟是如何做的呢?接下来,我整理了,古人们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储存食物的7种方式。
在19世纪流行着一种冰屋,据说里面可以储存一整年的冰,冰块往往是在冬季被提前放进去的。该建筑是由一个满是冰的地下坑冷却的。为了防止冰雪融化,冰坑用稻草或木屑隔热。冰最常用来储存易腐食品、冷饮和制作冷甜点。
地窖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储存空间,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中的古人们都有建造地窖的行为。地下空间的湿度的确可以帮助储存不少食物。
对于古人们来说,收获肉可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肉类太多,他们必须想办法储存这些食物,毕竟它们很容易腐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将肉切成块,然后再放入附近的湖水中。这么做的确有效果,肉类可以储存更长的时间。除了湖水中的温度更低,里面所包含的乳酸杆菌也有助于保存肉,当这些细菌到达肉类上,可能帮助保留肌肉质量。
其实早在中世纪,欧洲人就已经开始通过建造储存室来储存食物了。储存室往往是一间带有木架子的特殊房间,根据财富的不同,房间的大小也不同。该房间所处的位置也有讲究,通常它会靠房子温度比其他方向更低几度的北侧。
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古人们也有将食物储存在沼泽地里的行为。这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沼泽往往很是凉爽。该环境氧气含量低,酸度也较高,的确可以起到很好的储存效果。在古代北欧,人们甚至会将黄油放入沼泽进行储存。
19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拥有良好储存效果的“冰箱”,或者更贴切地说,它应该叫木制冰盒。因为它是用实木制作的,材料通常为橡木或胡桃木。里面带有亚麻秸秆纤维、软木、海藻、锯末、矿物木材和木炭等绝缘材料,可以说设计相当科学。里面可以放入冰块,而且还拥有一个帮助融化的冰水排出的孔洞。但考虑到它是木制材料,经常与水接触会影响其寿命。
古人们还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巨大的储存空间来帮助储存食物。在公元前400年,当时的波斯人在沙漠中用一种独特的,混合了沙子、蛋清、山羊毛、粘土和灰烬的特殊砂浆制成一种所谓的冰坑。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建筑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绝温度的效果。这个奇怪的建筑拥有一个圆顶,在地下空间可以储存冰块和食物。在冬季,冰块被从其他的地方运送到里边去,但储存时更常使用的是从周围或地下引入的水流。
除了这些储存食物的方式,人们也有其他的方式,例如通过烘干、烟熏、盐熏、酸洗、加糖等方式。这些方式主要是减少食物上的细菌滋生,从而达到储存食物的效果。
古代没有冰箱,当时夏天是通过风干食物来保存的,而且古代有冰块,所以也会用冰块来保存食物。
一、风干食物保存
现代社会发展是比较快速的,很多人都会在家里放一个冰箱,因为有一些东西可能不放在冰箱里就很容易坏掉。在古代是没有冰箱的,可是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可以通过风干食物来保存,而且能留存很长的时间。现在很多人都会风干腊肉腊肠或者是腊鸭子,其实这些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只能说明古人真的很聪明。而且古人会用一根绳子将这些食物串起来,然后放在屋顶上,这样能避免一些动物咬走,还能够快速风干,让食物得以保存。此外还有一些古人会将食物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比如夏天的时候会将食物放在井里,像现在也有很多人会将西瓜放在水井里,这样会冰凉,而且保存的时间也会很久。
二、用冰块保存食物
在古代也是有冰块的,这些人会用冰块来保存食物。古人会将冰块放在一个容器里,然后再将食物放进去,这样就可以保存食物,不过这种方式往往是大户人家才会采取的,因为这种方式消耗人力还会消耗物理。像古代的皇宫,在保存这种食物的时候,往往会放在冰窖里,因为冰窖非常的潮湿阴凉,而且还会放一些冰块使温度急速下降,那么食物损坏的时间就会延长。在低温环境下,食物往往会保存很长时间,因为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存活率是比较低的。
最后,在夏天的时候,想必很多人都喜欢吃凉凉的东西,古人也是一样的,这些古人就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将一些水果冰冻,然后拿起来吃。其实古代也有凉粉或者是冰荔枝,都是非常不错的。
首先,古代的食物,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能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所以能用来储存的也就更少。能储存的一般也都是含水量低,不易腐烂的食物。
1、常见的五谷,一般是在收获后,晒干后,放于阴凉,干燥处即可。
2、比较常见的杂粮类,比如红薯、土豆类,则常常挖地窖进行储存,同时使用干稻草等垫底,用来吸潮。
3、短期储存的食物,一般是放到阴凉处。如果是夏天,可以使用深层井水作为冷却液,然后多层保护,这个原理类似于现在的泡沫箱保温。
4、富贵人家,一般会在冬天的时候,挖冰块,放到地窖,然后在天热的时候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