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孝圣宪皇后为什么拒绝跟雍正合葬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3 21:48:38

孝圣宪皇后为什么拒绝跟雍正合葬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皇后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中国古代社会,墓葬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夫妻死后必须合葬一处,特别是帝王之家,特别讲究生前同房,死后同穴的传统。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能与夫君合葬一处也是一种荣耀,妇人们在临终之前都要交代子孙,一定要将自己和乃父合葬一处。民间如此,皇家就更不要提了。然而,还真有这么一出例外,皇后就不跟皇帝葬一块。

清朝之前,皇帝皇后合葬这一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不管帝王夫妻谁先走,统统不再另建陵墓,而且帝陵中只能是皇帝和皇后,其他妃嫔一律不够资格。就连女皇武则天,死后都要跟高宗李治合葬乾陵,更别说其他的女人,哪个女人的权柄还有武皇大。不过这个传统到康熙朝被打破了,顺治走的早,孝惠章皇后57年后才去见顺治,而康熙皇帝并没有把孝惠章皇后和顺治合葬一处,而是给她另开陵墓厚葬。康熙虽然打破了这一传统,但并没有立下规矩,后人大部分还是承袭之前的传统。

到了乾隆朝,又有一个皇太后打破了这一规矩。她就是乾隆的生母、雍正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是大清朝最长寿、最有福的一位皇后,雍正驾崩后42年她才去世,活了86年。1736年,恒亲王弘晊询问乾隆是否在泰陵地宫内为乾隆生母预留安放棺椁的位置。而当时的泰陵中不仅葬着雍正皇帝,还有另外两个女人,一个是孝敬宪皇后,还有一个是敦肃皇贵妃。与一般的帝王陵墓不同,泰陵中不仅有皇帝皇后,还有一位贵妃。看起来就比较拥挤了。

而在古代帝王家是很讲究尊卑排序的,其棺椁的位置也要按生前地位尊卑摆放。雍正自然是中心位置,而孝敬宪皇后的棺椁则在雍正左边,古代以左为尊,左边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那乾隆的生母只能搁在右边,这就让孝圣宪皇后极为不爽了,于是她萌生了另开新陵的想法。可能孝圣宪皇后也不愿意和雍正合葬一处吧,她便以卑不动尊为由,让乾隆皇帝按照孝东陵的规格再造新陵。

其实卑不动尊只是借口,孝圣宪皇后是乾隆生母,即便自己是雍正的第二任皇后,她也不甘心屈居孝敬宪皇后之后。乾隆皇帝也知道母亲的心思,不便多费口舌,也就答应了。很多人说孝敬宪皇后就是甄嬛的原型,说来也着实可笑,甄嬛是绝对不会计较死后的地位尊卑的。

雍正后宫无数,为何只有孝敬宪和敦肃两位与其合葬?

雍正后宫虽然无数,但是得到他欢心的本就很少,而有资格并且他也愿意合葬的更加少之又少。所以雍正死亡之后,只有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两位有资格和雍正合葬。

孝敬宪皇后是雍正的发妻,而她出生名门世家更是懂得礼仪规矩,所以他把雍正的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对外,她处理宫事公平正义,对内他对雍正也是照顾有加。所以雍正对自己的这个皇后甚是敬重。

可能因为这个皇后太操心了,所以有一天终于撑不了了,就这样因为病重所以就独自在宫中。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生病的雍正照样去看望她。当雍正听到她死的消息时甚至还罢朝了五天,那段时间也一直穿素色衣服,也要求全天下都吃素来纪念这位皇后。

至于郭肃皇贵妃,很多人说雍正对她是利用之心,电视上面的年氏也是嚣张跋扈。但是其实真实的年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林妹妹,虽然有点爱吃醋,但是那都是因为她爱雍正。对着一个美丽又爱自己的女人雍正自然会心动,所以雍正心中其实有年氏的。

年氏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当她知道自己的哥哥居然真的开始有不轨之心并且自己也劝不住的时候,她选择把自己看到的一切告诉了雍正。而年氏本就身体弱,再经此一事之后更是病入膏肓,就算是知道自己有皇贵妃的位置也回天乏术,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两个女人其实都是雍正生命中比较重要的女人,所以她们才有资格和雍正合葬。并且她们还死在雍正的前面,所以雍正也愿意让她们两个到了地下也陪着自己。

为何孝庄太后逝世后没有与皇太极合葬?

一首诗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是当世人的记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民间快速流传开来。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这有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
孝庄与多尔衮相恋是否属实
民间流传着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言,很可能与孝庄和多尔衮相恋的事实有关。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创业过程中,皆得力于政治婚姻。太宗的孝端、孝庄两位皇后都出自于博尔济吉特氏。满洲皇室与这个家族累世结姻,早已成为国戚第一家。
孝庄皇后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史稿》中记载她“于天命十年二月来归”,那时的孝庄不过是13岁的孩子,按当时的情况估计,她是来投靠她的姑姑,等到年龄合适的时候再择佳偶婚配,本没有打算要成为太宗的妃子的。而多尔衮生于万历四十年,长孝庄一岁。由于在努尔哈赤崩逝时,四大贝勒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逼迫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陪葬,这样尚且年幼的多尔衮和弟弟多铎,就由太宗抚养。此时多尔衮15岁,孝庄14岁,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而且年岁相当,滋生情愫,是极为正常的事。而传说中,多尔衮毫不避嫌,“亲到皇宫内院”的事,为了孝庄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任何人。
此外,多尔衮是否曾自称为“皇父摄政王”也是这场传言的一个疑点。《朝鲜实录》中记载“皇父”这个称呼只是清朝官吏与朝鲜使臣之间私下的称谓,单凭此一条,不能完全证明有无下嫁之事,只能证明在诏书与使节的官方辞令中,没有公开承认太后下嫁的文字而已。但是,不管怎样,有“皇父”之称传出,即使孝庄没有真的下嫁于多尔衮,也必然与其有暧昧关系。
孝庄因何不与太宗合葬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别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出于情理之外的请求,引发了多方的揣测,世人以为发生这种变故很可能是下嫁之故。
史书记载,孝庄太皇太后在临终之时,告诉圣祖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且已有孝端皇后合葬,不可因为自己而轻动土木,而且,自己心中还时刻惦念着顺治与康熙父子,所以,应当在顺治孝陵附近安陵。但这不过是官方文书藻饰之辞,不能够令人折服。而且,在事实上,康熙年间也认为这事难办,难堵众人悠悠之口。终康熙一朝也始终未能安葬孝庄,孝庄的梓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之后,才动工兴修昭西陵。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节中强调的是“入土为安”,但康熙却三十多年不葬祖母,虽然雍正解释为康熙与祖母感情笃深,不忍下葬,但这始终是说不过去的,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隐衷。在孝庄崩逝之后,康熙违反常规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后因朝臣反对,康熙也戴孝将近两年。康熙的言行留给世人的感觉是,在纯孝之外,似乎还对祖母怀有一份非常浓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补偿。
而这份歉疚来源于何,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这隐痛就是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而来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孝庄不仅没有辜负太宗,而且应当为太宗谅解,甚至是感激。但是,碍于世俗礼法,孝庄竟然不能与太宗合葬,遭受了莫大的委屈,背负着不白之冤,这是康熙心中永远的隐痛,至死不休。
当时,多尔衮提携原本不受重用的满达海、阿巴泰、尼堪继承了王位。他们成为议政王之后,自然对多尔衮唯命是从。此时,八旗兵力的分配情况是:两黄旗,名义上归世祖,实际上由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指挥。正白旗,为多尔衮的嫡系武力。镶白旗,本由多尔衮胞弟豫亲王多铎为旗主,此时亦归多尔衮。正蓝旗,本为太宗所有,顺治初又归多尔衮,而名义上的旗主为豫王之子多尼。正红旗,此旗为代善所有,现在旗主为满达海。镶红旗,旗主为克勤郡王岳托,英亲王阿济格亦持有一部分。这样,多尔衮握有两黄、两白、正蓝五旗,对两红旗亦有影响力,只有完全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是唯一的敌对势力。在这样的压倒优势之下,何事不可为?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贬斥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手握重兵,党羽密布,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已臣服,他唯一有所顾忌的,就是孝庄太后。那么,多尔衮由未入关以前想夺皇位而不能,到此时能夺皇位而不夺,其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孝庄。作为少年时的爱侣,孝庄太后以万缕柔情,约束多尔衮的“最后行动”,其间绸缪委屈,调护化解,不知费了孝庄多少苦心。
至此,可以判断孝庄决无下嫁多尔衮之事,但其失身却是不可避免的。孝庄太皇太后留下遗旨不与太宗合葬,就是认为自己白璧有玷之身无法再与太宗同穴。康熙完全了解孝庄当年辱身以存太宗天下的苦心,所以孝养无微不至。孝庄去世之时,不能葬于皇太极昭陵,但是康熙不忍心让祖母孤零零地别葬他处,所以才形成了停孝庄梓宫数十年,而无法下葬的局面。孝庄不能与太宗合葬的苦心不仅康熙了然,朝臣心中也如明镜似的。

雍正的熹贵妃,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为何死后不愿与雍正帝合葬?

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在历史上被称为“最幸福的皇太后”,她的夫君和儿子都是清朝相对比较强盛时期的君主,而她本身,也活到了80多岁的高龄,被后人誉为清朝最幸福、最长寿的皇太后。

同时,她也是荧幕上的大红人,比如《甄嬛传》中的甄嬛,再比如《还珠格格》中的老佛爷,其人物原型,都是这位被后人钦羡的皇太后钮祜禄氏。

但是,关于甄嬛原型钮祜禄氏和雍正的关系怎么样,历史上众说纷纭。

而《甄嬛传》里的情节,更是暗示了在许多人心里,钮祜禄氏和雍正的感情并不算太好。当然,这也是后人的推测。

至于为何有这种推测,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钮祜禄氏拒绝在死后与雍正合葬。

于此便有人便猜测,是不是二人关系不好,导致钮祜禄氏不愿与雍正合葬?即便这是无尚荣耀。

原因是不是这样呢?颜小二认为,以上只是一种猜测,若抛开感情因素,钮祜禄氏拒绝合葬,或许与她佛教的宗教信仰以及她一生的经历有关。

简单来说,她或许就想求个清净。

1、乾隆之母钮祜禄氏真的是母凭子贵?说起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大家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耳熟能详的“甄嬛”。

而历史上的甄嬛原型钮祜禄氏,更多属于“母凭子贵”的存在。

钮祜禄氏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指婚给当时26岁的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之后的10年间,因为钮祜禄氏的父亲身份不高,而胤禛是贝勒身份,她当了10多年的格格。

为日后钮祜禄氏地位奠定基础的,在于雍正的一次生病。

康熙年间,雍正得了重病,时疫,有传染性。

而雍正当时险些丧命,那么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悉心照顾他的钮祜禄氏则更显得真心可贵。

在钮祜禄氏不顾个人安危的悉心照料,雍正日渐恢复,于此,二人关系更近一步。

之后,钮祜禄氏生下了聪慧过人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而弘历也受到了康熙的喜爱,

于此,奠定了钮祜禄氏的地位。

雍正登基,钮祜禄氏被封为妃,雍正八年晋升为贵妃,但是没有行册封礼。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去世,弘历即位,因为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便被儿子尊为皇太后。

于此,后世对于钮祜禄氏的“晋升之路”,一直有“母凭子贵”之说。

但是,颜小二却觉得,如果没有雍正重病时的细心照顾为基,她的儿子未必会被雍正选中。毕竟,她在贝勒府当格格的时候,即便生下了弘历,她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上升。

2、为何钮祜禄氏拒绝与雍正合葬前面我们说到,钮祜禄氏在十几岁就嫁给了雍正,还在雍正重病的时候不离不弃,全心照料,并凭借康熙对儿子的宠爱,地位提升了许多不说,自己的儿子也成了后来君主乾隆。

而钮祜禄氏一生的荣华富贵,绝不仅仅只有“母凭子贵”的幸运,还有她对雍正的悉心守护。

但是,历史上对于钮祜禄氏和雍正的情感,一直是打问号的。

毕竟钮祜禄氏在晋升贵妃的时候,并没有行册成礼,而她的皇太后的位置,也是多亏了自己的儿子。

并且钮祜禄氏本人也拒绝在死后与雍正合葬。

为何拒绝呢?

根据钮祜禄氏生前未被册封,在府邸守护重病夫君,却只当了10年格格等经历,有人推测,钮祜禄氏对雍正的爱意并没有那么深,所以拒绝合葬。

也有人推测,钮祜禄氏去世的时候,雍正已经去世几十年了,重新开启皇陵耗时耗力耗费物资,钮祜禄氏可能并觉得这样做没有必要。

还有人认为,钮钴禄氏前面还有乌拉那拉氏皇后、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她并不想死后还与这么多人“挤在”雍正的皇陵中。

一个人倒也“清静自在”,图个宽敞。

3、颜小二的看法:她或许是不愿在死去以后,重复生前的“争斗”上面的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在颜小二心里,设身处地去想想,或许就更能理解她为何这样做。

钮祜禄氏是君主的女人,一生与后宫佳丽三千争取一个男人的宠爱,或许对于这种“争夺”,让她早已疲乏,再加上她是有佛教信仰的人,80多岁高龄早已清心寡欲,自然再也不愿掺和是非。

她拒绝与雍正合葬,可能是希望死后不用再束缚于生前的这种争斗,过得清净、自在。

于此,颜小二觉得,她确实是一个“幸福”的皇太后。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