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红丸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都说明朝最悲剧的皇帝是崇祯,当李自成的大刀劈开北京城的铜锁时,就宣告着大明王朝276年的统治正式结束。这位励精图治17年的热血青年最后被迫吊死在煤山。
烽烟四起,兵戈相向,望着漫天的大火,朱由检或许会想到24年前的明光宗朱常洛,如果他能在位时间长一些,或许自己能为大明王朝多续一些命。这位仅仅当了一个月的朱常洛,正是朱由检的亲生父亲,而他的死,要从明末三大案的“红丸案”说起。
悲催的人生,“红丸案”的导火索
说到“红丸案”,就不得不说朱常洛的身世背景了。他爹是著名的“怠工狂”万历。朱常洛和亲生母亲一样,只不过是万历“青春期悸动”后的意外产物。虽然作为长子,但是一直不得万历欢心。比起后妈郑贵妃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常洵,简直是天壤之别。老爹不上班近30年就是为了能和大臣抗议,想让自己的弟弟朱常洵做太子。
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皇帝一个人怎么能和所有文武百官斗?江山还要不要了?于是30年的抗争还是不情愿给了朱常洛一个太子。但后妈郑贵妃不答应,千方百计仗着万历的宠爱,一次次给朱常洛穿小鞋,打击报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朱常洛就是在这样环境中一步步成长。两人的矛盾也在30年的时间里逐步升级。
公元1620年8月,万历皇帝快不行了。临死前拉着朱常洛的手语重心长说:儿啊,我要走了,皇帝给你做。答应我,你后妈郑贵妃我很喜欢,我死后你追封她做皇后。朱常洛爽快答应了。
万历心里很清楚,只有追封郑贵妃为皇后,这样朱常洛登基后,郑贵妃就是太后,才能打消朱常洛的打击报复心理。毕竟太后不是谁都敢动的。但事与愿违,朱常洛登基后并没有追封郑贵妃为皇后,只不过升级了太妃!郑贵妃坐不住了,本就看着不顺眼,现在还食言,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屠龙行动”。
进献美女,蛊惑圣心
都说“食色性也,人之常情”,皇帝也是人。郑贵妃看着在巴结朱常洛,喜皇帝喜欢什么她就送什么,但是往细了看会发现,朱常洛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被万历压制惯了的他,开始放飞自我。
夜间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明史》
意思很明显了,羞羞的事干太多了,精气神跟不上,身体仿佛被掏空了。太损了,为了让朱常洛早点死,万贵妃居然用这招!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常洛才登基不到10天就卧病不起。从太医诊断的病情看,就是纵欲过度身体空虚。
从这里看,郑贵妃的计谋成功了一半。
胡乱服药,病情加重
太医们得知朱常洛卧病不起,急的啊手忙脚乱。在多方会诊后一致认为:皇帝需要精心调养,固本培元。这样身体才能慢慢恢复。但皇帝不这么想,“我都被压制几十年了,好不容易做了皇帝,还要小心翼翼?不存在”。朱常洛忙着恢复身体,吃了几次药后发现没效果,大发雷霆,就找来了御药房的管事太监崔文升。
这崔文升可是郑贵妃的亲信,明眼人都知道他来为朱常洛诊治为的是什么。在朱常洛的几番要求下,崔文升给朱常洛开了一剂药。这药是什么呢?我们从结果看,朱常洛吃完后一晚上拉了40多次。好吧,就是泻药。结果朱常洛直接拉晕了。可能知道自己不久于世,召开国家大会。首辅方从哲等人在床边哭诉。
压弯朱常洛的最后一颗红丸
弥留之际,朱常洛求生欲还是很强。想起了李可灼,这哥们仙风道骨,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应该不是啥坏分子。说不定他的仙丹真能救命(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曾爷爷嘉靖就喜欢吃丹药)。李可灼马上送了一颗仙丹给朱常洛。不久后,朱常洛瞬间容光焕发,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睁开眼后对着李可灼一阵猛夸。
这么有效,怎么不早点拿来!以后你就专门负责给我炼丹!
内阁首辅方从哲始终认为这李可灼有旁门左道,不可轻信。但朱常洛可不这样认为,“我本来要死了,结果吃了他的丹药好了!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于是就在严厉的催促下,第二天李可灼再次给朱常洛献药。这次朱常洛服用完后神清气爽,大有吃“大力丸”的效果。可令人意外的是,夜里五更天,朱常洛突然驾崩死亡。
事实真相
“红丸案”的始作俑者就是那颗丹药。根据史料记载,这种丹药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换而言之,朱常洛在夜御数人后,身体早就呈现虚弱的状态。本应该好好调养,但他急功近利,吃了崔文升的泻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太虚弱是不能让他吃泻药,因为泻太多次就会伤到人的元气。最后,还吃重金属更是毒上加毒。
所以说,明末著名的“红丸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朱常洛的悲剧人生。得罪郑贵妃、自身不检点,在挣脱束缚后选择无休止放纵、胡乱服药这些都是案件的主要原因。
明光宗朱常洛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帝王,身为“都人之子”,他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处处受冷落,年间围绕着他展开的“国本之争”更使得他深陷囹圄,处境艰难。他即位仅月余就糊里糊涂地因为服用“红丸”这样的早期毒品去世,既令人惋惜又不值得同情。> > 儒弱太子> > 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生于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一日,母亲是当时身份地位极低的都人(宫人)王氏。朱翊钧对自己一时冲动宠幸宫女之事深以为 耻,所以对此事讳莫如深,直至事发后,李太后拿着《万历内起居注》亲自责问他时,他才不得不接纳这个自己并不想要的“恭妃”。由于母亲身份的卑微,身为 “都人之子”的朱常洛从一出生就备受父亲的歧视和冷落,这也注定了他坎坷离奇的命运。> > 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初四,朱常洛出阁 讲学。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皇子要先举行册封大典,待确定身份后才能出阁讲学。此时的朱常洛已经13岁,但因为神宗迟迟不确立他的太子身份,出阁讲学 的典礼仪式“既不可据用东宫之仪,又不可下亲王之服”,一应礼仪全部从简,侍卫仪仗也一概免去,朱常洛也只能穿着常服讲学。按照惯例,开讲之后,寒暑两月 都要辍讲,但是神宗却以“功夫不可间断”为由取消了辍讲,并多次对朱常洛进行刁难和虐待。> >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十五日,神宗 在被迫无奈之下,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之所以最终被确立为皇室继承人,是万历一朝群臣长期劝请、争取的结果,但是在神宗的心目中,他并不是一个令人 满意的继承人,所以在册立朱常洛之后,朱翊钧仍然对他耿耿于怀,处处冷落。> >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他母亲王恭妃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多少。恭 妃虽然为神宗诞下了一儿一女,但是却24年没有得到晋升,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皇长孙降生,才被晋封为皇贵妃,但在万历三十九年 (1611)又被革除。不但如此,神宗还将王氏幽禁起来,没有他的准许,朱常洛母子便不能见面。王氏每天以泪洗面,不久双目失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氏病势 垂危,朱常洛几次乞请,神宗才同意他前往探视。王氏死后,神宗迟迟不肯发丧,丧礼的规格也比贵妃还低,她被葬在远离神宗陵寝的天寿山,陵园内不但没有人守 灵,也没有瞻地。神宗对于王氏的无情和鄙薄,实际上是借此对朱常洛进行侮辱。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光宗继位后,才将王氏追封为皇太后,并迁葬定 陵,与神宗合葬。> > 梃击风波> >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下午,一位彪形大汉手持枣木棍闯进了朱常洛居住的慈 庆宫。此时宫门处只有两名年老的太监把守,其中一位太监被当场击倒,另一位太监吓得失魂落魄,不知所措。待大汉来到殿檐下、准备进入宫内时,闻讯赶来的太 监们才将他擒住,送交东华门卫士看管。朱常洛得到消息后心惊胆战,直至第二天才将事情报给了神宗,朱翊钧立即下令严审梃击者。这就是被列为了明宫三大案之 一的“梃击案”。慈庆宫是太子的居所,有人行刺太子,很多东林党出身的官员将这件事与郑贵妃联系起来,认为“情境叵测”,必须从严处理。而以浙党为首的官 员极力为郑贵妃开脱,一时间明朝的党争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郑贵妃此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恐慌,便急忙寻求神宗的庇护,甚至不顾中宫礼仪,在朱 翊钧面前赤着双脚,指天发誓,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神宗虽然袒护贵妃,无奈朝中群情激昂,舆论沸腾,只得让郑贵妃当面向朱常洛解释清楚, 让皇太子出面平息这件事情,郑贵妃只得从命。这一招果然起了效果,朱常洛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的重视,所以当郑贵妃来见他时,朱常洛很是受宠若惊。朱常洛生性 怯懦、心慈手软,尽管他对郑贵妃的所作所为早有不满,但是慑于父亲的威严,也被郑氏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当即表示将出面调停此事。这时的朱常洛早已经看透 了神宗的心思,此时他便提出,对于梃击一案,为了不波及无辜,仅将主犯治罪即可。至此,梃击案草草了解,尽管郑贵妃有诸多嫌疑,但是始终没有足够的证据证 明她就是幕后的主谋,因此被后世列为“明宫三案”之一。> > 短命帝王> >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奄奄一 息的神宗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历经磨难的朱常洛终于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泰昌元年(朱常洛即位一个月即去世,熹宗即位后将万历四十八 年八月至十二月定位泰昌元年),史称光宗,成为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继位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力图挽回神宗长期横征暴敛、庸政误国 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比如他从内库调集白银两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关将士,还起用了许多被贬黜的东林党人,打破了“浙党”单独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这些小打 小闹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明王朝日渐衰落的大趋势。> > 朱常洛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父亲的冷酷无情和宫廷的危乱使得他终日惶 惶不得安宁,忧郁苦闷,未尝得志。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前途之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近侍的引导下,借酒色消愁解闷,消磨时间,以弥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尽管神宗不喜欢朱常洛,将他幽禁深宫长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不断打压他,但在生活上他又尽量满足朱常洛的所有要求。早在选太子妃的时候,神宗就格外关照朱 常洛,下令为他多选名媛淑女。在众多美女佳丽的陪伴下,朱常洛度过了难熬的东宫岁月,结果是正值壮年,身体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 神 宗去世以后,郑贵妃“惧上以福王事衔己”,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反过去的常态,想尽一切办法讨好朱常洛。深知朱常洛性情的她除了赠送大量珍宝以外,又献 上了八名美女。结果,“未十日,帝患病”,朱常洛由于纵欲过度,使得祸从贪色起,并最终因此而丧命,并且引出了明宫的另一桩疑案——红丸案。> > 红丸丧命> > 朱常洛的体质本来就比较弱,加之长期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已然受损。他登基之初政务繁忙,但是生活仍然非常放纵,经常“以女乐承应”,每天都要有美 女伺候。起初,朱常洛尚且能勉强理朝视事,但是到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初十,就觉得头晕心悸、四肢无力,经过御医的诊视也毫不见效。八月十一 日,是朱常洛的生日,时称“万寿节”,原本应该隆重庆祝,朱常洛因病体难支而取消了所有活动。八月十二日,朱常洛强打精神到文华门理事。群臣一看,已经是 “圣容顿减”“不似登基之时”了。八月十四日,朱常洛病重,调御药房提督官崔文升诊视。不知什么原因,向来医术高明的他给朱常洛下了一服以大黄为主要成分 的泄药。结果,朱常洛在一夜之间竟下泄三四十次,粪便“支离床褥间”,头目眩晕,卧床不起,病情迅速恶化。八月二十三日,朱常洛在病榻上召见了阁臣,命皇 长子朱由校出来会见诸臣,显然已经是在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了。> > 其时,朱常洛病入膏肓的消息不胫而走,鸿胪寺丞李可灼向首辅方从哲自 荐,说自己炼制了一种仙丹,可以医治朱常洛的病。很快,朱常洛就知道了这件事,病入膏肓的他对此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要召见李可灼。八月二十九日,朱常洛 最后一次召见阁臣,在交代完后事后,对人世万分留恋的朱常洛急切地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他不顾群臣的劝谏,急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入宫后,为朱 常洛诊了脉,并谈起病源及医治之法,朱常洛听后喜出望外,命李可灼赶快进药。在场的大臣叮嘱李可灼用药要谨慎,命他与御医共同商议进药之事,但是御医与李 可灼的意见有分歧,双方一直争论不休。到了中午,一心想求长生的朱常洛又派人催促李可灼进药,李可灼遂进一颗红丸。朱常洛服下红丸后,不但止了喘,且“暖 润舒畅”“思饮食”。不久,宫中又传出圣旨,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丸,此时御医们都不同意,朱常洛似乎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连催几次,李可灼只好又进了一丸 红丸。朝臣们此时以为朱常洛已经转危为安,于是纷纷“欢跃而退”,不料到了九月三十日的清晨,宫中就传出了朱常洛驾崩的消息。> > 朱常洛 死后,朝中议论纷纷,围绕着“红丸”一案,东林党和浙党纷争再起。为朱常洛视诊的崔文升原是郑贵妃的宫中太监,而向朱常洛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则是由一贯依附 郑贵妃的方从哲引荐的。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立即将矛头对准了以方从哲为首的“浙党”,说朱常洛之死“全是用药差误所致”,与朱常洛好色纵欲没有任何关 系。最终东林党人通过维护朱常洛的名誉,击败政敌方从哲,改变了浙党把持朝政的局面。> > 朱长洛做了近20年的太子,可谓历尽艰辛,但是 登基仅仅—个月就因荒淫无度致病,后误服红丸而死,终年36岁,是明朝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史称“一月天子”。朱常洛去世时,神宗朱翊钧的尸棺尚未埋葬, 朱常洛本人的地宫尚未动工,无奈之下,只得在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名为庆陵。
明光宗朱常洛是怎么死的 明光宗朱常洛与“红丸案”
红丸案,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
朱常洛即位,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会因前嫌而报复自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一是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据《明史 》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但无论如何,喜爱美色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本来就因为生活压抑而虚弱的身体,骤然要承担如此多的政事,又贪恋美色,“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是基 本上累垮了。到八月初十日,身体就不行了,召医官陈玺诊视。八月十二日,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的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形容憔悴,“圣容顿减”。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泄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东林党人马上强调,不但崔文升用药不当,还拿“红丸”之事,败坏皇帝名声……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念念不忘“红丸”,想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后,没甚动静。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丸药。结果,不大一会儿,皇上就手捂心口,瞪着两眼,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朱常洛才即位三十天,年号还没来得及制定呢!
最后,一位刚入阁的、与双方都无牵连的大臣韩上书才平复了众议。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红丸”案算了结了。可是,“红丸”案还有余波。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权,他要为“红丸案”翻案。于是,声讨方从哲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被开除了官籍,夺去所有官阶封号,定了流戍。抨击崔文升的东林党人也受了追罚,高攀龙投池而死。崇祯年间,惩办了魏忠贤,又将此案翻了回来。
崇祯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小小红丸惹起的党争,简直是祸国殃民,后世不能不引以为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玄宗为什么会重用李林甫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