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曾率军亲征的皇帝赵光义,为何说他有弑兄的嫌疑

以史为鉴 2023-06-23 21:19:55

曾率军亲征的皇帝赵光义,为何说他有弑兄的嫌疑

五代十国的最终统一者并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而是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接下来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建立大宋,随后按照大臣赵普“先南后北”的建议,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先后攻灭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还设立“封桩库”,贮藏了大量的钱、帛、布匹,以求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可惜未能如愿。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其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避太祖名讳改名)继位,史称宋太宗,改名赵炅。此时,天下还未完成全部统一,吴越国、北汉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等三方势力还未归附大宋。赵光义对三方势力分而治之,对南方的吴越王钱俶、陈洪进施加政治压力和军事震慑,迫使他们主动“纳土归宋”,避免了刀兵之祸。

对于自恃有辽国援助、执意不肯归附的北汉,赵光义制定了武力征伐的策略,因为后周世宗柴荣和哥哥赵匡胤都曾征讨过北汉,但都未获成功,赵光义一心想拿着平定北汉的军功来赢得天下臣民的拥戴。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历经苦战,打退辽国援军,围困北汉都城太原一个多月,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北汉后主刘继元被迫投降,赵光义将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太原城夷为平地。这样,北宋在建立十九年后,终于完成了全国名义上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

赵光义尽管有“烛影斧声”的弑兄篡位嫌疑,但从当皇帝的角度,应该算是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帝王。他执政期间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即位第二年,就下令取消了所有节度使对州郡的管辖权,使各州郡直属中央。然后他又陆续把各地节度使调到京城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发生。他大力推进科举取士,扩充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宋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

赵光义很喜欢读书,“开卷有益”的典故即来自于他。他组织人编写了《太平御览》,全书共一千卷。赵光义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有人劝他少看些,以免过度劳神。可是,赵光义却回答说:“我从书中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忙于国事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赵光义关心民生疾苦。有年冬天很冷,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天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炭火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慰问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除了文治,赵光义也想要武功,可惜成效较差。公元979年和986年,北宋两次发兵攻辽,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都遭到失败。特别是979年第一次伐辽,赵光义率军亲征,不想在幽州城下一战,宋军大败,数十万兵马溃不成军。赵光义也被乱箭射中多处,其中左大腿上中的两箭深入骨中,年年溃烂,不能痊愈。北宋从此对辽国采取了守势。赵光义也曾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消灭夏州党项拓跋部的势力,也没有成功。

赵光义之子、北宋真宗赵恒

公元997年,赵光义因为箭伤发作而死,享年61岁,在位21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的奇特传位方式使宋朝的皇室血统出现了两支。从赵光义之子—北宋真宗赵恒到南宋高宗赵构,都是赵光义的嫡系子孙。但到南宋高宗赵构时,他没有留下儿子,致使赵光义这一系出现了绝嗣的情况,皇位因此又重新传回宋太祖赵匡胤一系,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即位。

同是弑兄杀弟,为何李世民被大家赞颂,赵光义却被世人唾骂?

  冰清玉洁李世民,温厚善良赵光义。同为太宗,论起弑兄杀弟,两人不相上下;说起斩草除根,唐太宗更甚宋太宗,但能力和成就完爆赵光义。

  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杀掉10个侄子,霸占弟媳,铁证如山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但亲手干掉38岁的太子李建成(自己的亲哥哥)、24岁的齐王李元吉(自己的亲弟弟), 还坚决贯彻斩草除根的原则,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10个亲侄子全部杀掉,并在宗室族谱中全部除名。

  这些亲侄子中,最大的不过18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李世民毫不手软,一个不留!而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些年轻貌美的妻妾也大多数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当作遗产据为己有。

  不久后,李世民又逼迫老爹唐高祖李渊在身体健康,春秋正盛的情况下,不情不愿地发布禅位诏书,把皇位让给自己,是为唐太宗。

  赵光义杀害哥哥,逼死弟弟,逼死2个侄子,欺负嫂子,罪不容赦

  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此时存疑)驾崩,他的亲弟弟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弑兄夺位的最大嫌疑人。

  公元979年,赵德昭因事惹怒赵光义,被赵光义厉声呵斥,赵德昭惶恐不安,担心被皇帝对他不利,选择自杀身亡,年仅28岁。

  公元981年,年仅22岁的赵德芳去世,死因不明。公元982年,有人诬陷赵廷美谋反,赵光义假惺惺地宽宏大量将之革职罢官,赵廷美2年后便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赵光义对自己的嫂子宋皇后十分刻薄,宋皇后病逝后,赵光义拒绝为皇嫂服丧,还不允许大臣临丧祭奠,甚至不让她与赵匡胤合葬,不允许她的神位进入太庙,引发一片反对。

  李世民个人能力远胜赵光义,且擅长洗白包装,因此口碑好过后者

  从史实看,李世民的罪行都是铁证如山,而赵光义的罪行大多只是嫌疑,且李世民和赵光义登基后,都曾大肆修改史书,不惜美化粉饰,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饶是如此,后世对唐太宗的评价却远胜过对宋太宗的评价,无论正史野史,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都是如此。

  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唐太宗个人能力和成就都完爆宋太宗。

  李世民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功劳甚大,后来的文治武功堪称第一;而赵光义在宋朝开国过程中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又不善军事;李世民深通为君之道,善于用人,从谏如流,深得臣子钦佩,而赵光义有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毛病,不受臣子拥戴。

  二是唐朝国力远胜宋朝,对皇帝口碑有加成效应。

  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并重,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大唐盛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唐帝国,影响力远播全球;赵光义在位期间,注重文治,不重武功,始终未能彻底统一全国,宋朝积贫积弱很大程度要归咎于他。

  三是李世民杀人阳谋,赵光义杀人是阴谋。

  就对付兄弟侄子的手段来看,李世民显然更加狠辣,但至少他是明着来,虽说有抹黑对方的成分,但没有否认杀害哥哥和弟弟、侄子的事实;赵光义铲除兄弟和侄子,虽然只是嫌疑,并非直接谋杀,但他处处遮遮掩掩,却更让人感觉他更加阴险,不敢担当。

  其实,对当时百姓和后世人们来讲,谁当皇帝并不重要,皇位怎么得来也不重要,只要皇帝能任人唯贤,善待百姓,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

  冰清玉洁李世民,温厚善良赵光义。同为太宗,论起弑兄杀弟,两人不相上下;说起斩草除根,唐太宗更甚宋太宗,但能力和成就完爆赵光义。

  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杀掉10个侄子,霸占弟媳,铁证如山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但亲手干掉38岁的太子李建成(自己的亲哥哥)、24岁的齐王李元吉(自己的亲弟弟), 还坚决贯彻斩草除根的原则,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10个亲侄子全部杀掉,并在宗室族谱中全部除名。

  这些亲侄子中,最大的不过18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李世民毫不手软,一个不留!而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些年轻貌美的妻妾也大多数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当作遗产据为己有。

  不久后,李世民又逼迫老爹唐高祖李渊在身体健康,春秋正盛的情况下,不情不愿地发布禅位诏书,把皇位让给自己,是为唐太宗。

  赵光义杀害哥哥,逼死弟弟,逼死2个侄子,欺负嫂子,罪不容赦

  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此时存疑)驾崩,他的亲弟弟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弑兄夺位的最大嫌疑人。

  公元979年,赵德昭因事惹怒赵光义,被赵光义厉声呵斥,赵德昭惶恐不安,担心被皇帝对他不利,选择自杀身亡,年仅28岁。

  公元981年,年仅22岁的赵德芳去世,死因不明。公元982年,有人诬陷赵廷美谋反,赵光义假惺惺地宽宏大量将之革职罢官,赵廷美2年后便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赵光义对自己的嫂子宋皇后十分刻薄,宋皇后病逝后,赵光义拒绝为皇嫂服丧,还不允许大臣临丧祭奠,甚至不让她与赵匡胤合葬,不允许她的神位进入太庙,引发一片反对。

  李世民个人能力远胜赵光义,且擅长洗白包装,因此口碑好过后者

  从史实看,李世民的罪行都是铁证如山,而赵光义的罪行大多只是嫌疑,且李世民和赵光义登基后,都曾大肆修改史书,不惜美化粉饰,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饶是如此,后世对唐太宗的评价却远胜过对宋太宗的评价,无论正史野史,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都是如此。

  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唐太宗个人能力和成就都完爆宋太宗。

  李世民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功劳甚大,后来的文治武功堪称第一;而赵光义在宋朝开国过程中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又不善军事;李世民深通为君之道,善于用人,从谏如流,深得臣子钦佩,而赵光义有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毛病,不受臣子拥戴。

  二是唐朝国力远胜宋朝,对皇帝口碑有加成效应。

  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并重,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大唐盛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唐帝国,影响力远播全球;赵光义在位期间,注重文治,不重武功,始终未能彻底统一全国,宋朝积贫积弱很大程度要归咎于他。

  三是李世民杀人阳谋,赵光义杀人是阴谋。

  就对付兄弟侄子的手段来看,李世民显然更加狠辣,但至少他是明着来,虽说有抹黑对方的成分,但没有否认杀害哥哥和弟弟、侄子的事实;赵光义铲除兄弟和侄子,虽然只是嫌疑,并非直接谋杀,但他处处遮遮掩掩,却更让人感觉他更加阴险,不敢担当。

  其实,对当时百姓和后世人们来讲,谁当皇帝并不重要,皇位怎么得来也不重要,只要皇帝能任人唯贤,善待百姓,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呢?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凌晨,大宋皇室对外宣布自己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这年赵匡胤50岁,以戎马一生赵匡胤的身体状况来说,似乎不应该这么突然暴卒。

同样在案发的前一夜,也就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死者赵匡胤曾召自己弟弟晋王及身兼开封府尹数职的赵光义入宫饮酒议事。

案发期间,嫌疑人赵光义整夜留宿宫中,并有坊间传言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嫌疑人赵光义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死者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赵匡胤暴毙后,赵光义宣布继承皇位,成为大宋帝国第二任皇帝。

现在根据案情发展由坊间派提出对新任皇帝赵光义弑兄篡位的起诉,同时赵光义方面也指派国家最有实力的律师为自己进行辩护。

从时间节点来看,杜太后临终时,赵匡胤正当壮年,根本没有急于立继承人的顾虑,况且杜太后又如何可以预算出赵匡胤百年时他的儿子们年少不堪大任呢?再者,赵光义最终没有传位给赵廷美,也没有立侄子赵德昭为储君,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皇位到了赵光义手里就是父死子继,而不再是兄终弟及了呢?

金匮之盟是在赵光义继位后6年才公布的,为什么不在登基时就昭告天下呢?而是要等了6年之久,金匮之盟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是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得位之正,为了堵天下悠悠之口而杜撰出来的呢?

赵匡胤的死,很突然,宋史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对于皇帝驾崩这样的大事件,写得如此简单,谁在场,是否有遗诏,传位给谁,都没有记载,这是否在掩饰什么?

斧声烛影最早的记载出自一个叫文莹的和尚所写的《续湘山野录》,?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帝已崩矣?。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特地?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似乎是要证明太祖是正常死亡,而赵匡胤的遗体却是?玉色温莹如出汤沐?,有被毒杀的可能,恰恰是这位赵光义,有用毒的前科,后蜀末帝孟昶的暴病身亡,南唐末帝李煜的离奇逝世,吴越末代国君钱俶的突然辞世,都有着赵光义用毒的影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