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越国为什么没有踏入战国行列成为战国八雄之一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20:58:43

越国为什么没有踏入战国行列成为战国八雄之一呢

对越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七雄是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了,经过春秋时期的列国混战和兼并,很多小国都被消灭或者吞并,逐渐形成了大国之间的灭国战,从争霸走向灭国,这七个国家分别是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三家分晋,之后又发生了田氏代齐,这标志着战国的正式开始,但实际上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除了这七国之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还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官方的说法是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和实力均不如这些大国,因此没被排进战国的行列。

仔细看这份名单我们可以发现,其他国家还好,越国竟然也被列入其中,却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这是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洞呢,接下来就一起分析一下。

越国能不能排入战国行列

前文说到,战国开始的标志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正式确立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周威烈王的分封才意味着韩赵魏三家正式列入诸侯国的行列。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去世的时间是公元前465年,这两个时间差了62年,而此时越国由越王翳统治,越王翳统治了36年,此时越国依然称霸中原,并且跟齐国接壤,他的国都也在现在的江苏附近。

通过这个分析可以看到,越国的影响力和实力不够,没有列入战国行列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根据时间点及影响力、实力的定义,越国是可以列入战国的行列的,而且在战国的初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越国内讧导致自毁长城

越国在战国初期这么厉害,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越国被楚国灭亡呢?

其实这跟越国自身有关,越国的灭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本身的政治制度非常的落后,二是越国王族为了王位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其实也是政治制度导致的。

越国地处中国的南方,从建国之初就独立发展,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跟中原的王国有来往,正式加入春秋争霸的行列里来,当时越国境内的越人大多数还没有固定的体系架构,一直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而在越国的中央,则一直采用分封的制度。据《越绝书·记吴地传》的记载,当时封在吴地的越国君王就有宋王、摇王、荆王、干王、烈王、襄王、越王史、周宋君、余复君、上舍君等。

事实证明,分封制度有很大的弊端,尤其是已经到了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固然有利于稳定对吴国故地的统治,但同时也造成了尾大不掉,相当于在越国内部又有一个个小的诸侯国,各自为政,如果中央强大还好,一旦中央发生衰弱,那么就会出现自相残杀的问题。

越王翳统治时期是越国最后的强大时期,而越国的衰弱也是发生在越王翳统治的后期。越王翳有个弟弟叫豫,他为了能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了三个王子,也就是他自己的侄儿,最后他最终还是想杀死太子诸咎,但是被越王翳拒绝了。

诸咎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生怕哪天被叔叔或者父亲杀死,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赶走了豫,杀死了越王翳。可见这个诸咎没能弄清楚到底是谁想害自己,诸咎的行为也惹怒了越人,因为越王翳统治期间还是不错的,于是诸咎被杀死,越国陷入内乱。

在吴地的越人还有一些吴人拥立了错枝为王,在越地的越国贵族认为越国被吴人控制了,于是卿大夫寺区带兵平叛,杀死了始作俑者豫,又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无余)为越王,号称莽安。稳定的日子刚过了十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越国这才稳定下来,不过也没稳定太久,无颛即位十八年后去世,无疆即位,而越国正是败在无疆的手里。

无疆统治了越国三十七年,在第三十七年的时候决定攻打中原诸国,首先攻打的是齐国,结果被齐国说动,改攻打楚国。楚国早有准备,把越国的军队打的大败,无疆也被杀死,如果是其他诸侯国,越国不会灭亡,但由于越国是分封制度,无疆一死,他的儿子纷纷自立,建立小的国家,其中就有越、瓯越、闽越等。其实此时的越国并没有灭亡,只是缩小到了钱塘江以东的区域,直到公元前222年,越王归降秦朝,越国才灭亡。

由此可见,越国的灭亡源于他的政治制度,当中原诸侯国在进行变法的时候,越国还沉浸在争霸的氛围中,导致在诸侯国中掉队了。

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战国行列

越国在战国初期还是一个强国,不管是时间节点还是影响力和实力都不逊色于其他诸侯国?那么为什么没有踏入战国行列成为战国八雄之一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越国存在的时间,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可以发现,战国之间的征伐是持续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的,整个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基本上完成了内部的变法,变成了集权制度,所以变得强大没那么容易被攻灭。

而越国在战国初期被越国攻打,越王一死整个国家就陷入了分裂,虽然越国还依然存在,但是战国七雄谁也不放在眼里了,此时的越国已经沦落成为与中山国、卫国这类的小国一样了,而且又偏安东南,对大局并不影响了,也就是说越国并没有参与到战国的征伐的行列,参与感和存在感非常的弱,那么就更加没办法列入战国的行列了。

越国为战国也做出了贡献,越国、楚国、吴国都是在春秋时期就称王的,而其他的诸侯国都是在战国时期才逐渐敢称王的,有先例在,其他诸侯国称王的压力才没这么大。

其次大国之间的灭国之战也是始于越国。越国首先在春秋末期灭掉了吴国,这个灭国是彻彻底底的灭国,不像楚国灭越国一样,只是把越国打散了。对于灭国之后的故地处理越国也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迁移自己国家的人民进行混居,王都也迁移到了被灭的国家,这样能更好的监视被灭治国的臣民,这个方法也得到了秦始皇的效仿。

可以说,越国给战国七雄开了个好头,不管是称王还灭国之战。但是越国的命运实在不好,在战国初期就早早的被打散了,不能被列入战国的行列。

越王勾践为何复国成功,为何没能成为之后的战国七雄之一?

一是越国本身的原因,还有就是国君本人的原因。勾践的故事想必我们都很熟悉了,作为一国之君可以卧于破床,食之无味,还每天舔舔能苦死人的胆囊来提醒自己时刻不忘灭国之耻,最终复国成功,但可惜的是,越国最后也并没有成为战国七大国,原因也并不复杂。

第一个原因就是越国本身的原因了,从地图上来看,越国的位置很偏僻,而且国土面积算是很小的了,更何况它旁边就有一个面积是它们国家十倍大的楚国,早就对他虎视眈眈了,而且对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来说,越国的位置上实在太过偏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环境太湿热了,蚊虫肆虐,整个国家的国力也是十分衰弱,没什么竞争力,再加上国土面积狭这个无法弥补的硬伤,注定了越国不会泛起多大的波浪。

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君的原因了,自从勾践复国之后,就把当时曾经努力劝诫过他的两名极有才华大臣杀掉了,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都说要近贤臣远小人,可这勾践居然直接把贤臣给杀了,即使君臣意见相左也不至于吧。而且他杀掉的大臣建议越国应该好好地安养生息恢复国力,而勾践却想着训练军队持外出征战,意见差别过大也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了。

第三,越国地处蛮荒,既然都能出现杀害贤臣的事情,对人才的不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了。国君就不太重视教育的作用,导致国内没什么识文尚武的人才,也没有别国的贤才愿意来。

在春秋时期称霸的越国,为啥到了战国时期没能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是处在春秋和战国交界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君王,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的君王。这样的君王,出现在这个节点上,照理说,他应该让越国跻身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行列的。

(越王勾践剧照)

道理很简单,比如说,咱们开运动会,搞竞技比赛。那些实力弱小的人,肯定早早就被淘汰了。而实力最强大,又是最后阶段出场的运动员,肯定会走得更远一些。

而且实际上,在整个春秋时期,只要这些国家称过霸,他们最终基本上都成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比如齐桓公的齐国、楚庄王的楚国、秦穆公的秦国。晋文公的晋国更厉害,虽然晋国已经分成了韩、赵、魏三家,但是这三家竟然都进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之中。唯一在春秋时期称过霸,但在战国时期不太有名的,就是宋国。不过,我们也知道,宋国的宋襄公称霸,本来就是一个笑话。他的所谓称霸,也就是邀请了几个小国来开了一场会,然后就说自己接替了齐桓公,称霸了。而最终,楚成王好好地教训了他一顿,把他打死了。

排除掉宋襄公的宋国,春秋时期称过霸的所有诸侯国,最后确实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那么,越国的勾践处在春秋战国的交汇点,又是最后一个称霸,为什么却没有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越国没有人才储备。

(范蠡剧照)

在帮助越国称霸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人才:一个是

种,一个是范蠡。

越国被吴国打败以后,勾践被抓到吴国去当奴隶,越国国内,就完全交给文

来管理。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奴隶,在这三年期间,文种在越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没有让越国垮掉,而且把民心聚集起来。等到三年过去,勾践回来以后,文种又帮助勾践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最终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

文种能够帮助勾践打败吴国,是他给勾践献上了?伐吴七术?。结果,勾践用了其中的?三术?就打败了吴国。打败吴国后,勾践最文种说,我只用?三术?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术?用不上,你去地下,把这?四术?告诉我父亲,让他报仇吧。

勾践的爹阖闾是夫差打死的,勾践的意思,就是让文种去帮阖闾再打夫差。

这种说法,在那个时代叫做殉葬。也就是说,勾践让文种去给阖闾殉葬。

说起来,这种做法,也并非勾践独创。在那个年代,为先祖殉葬,其实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秦穆公也曾经让国内的三个贤明的大臣为他殉葬。

但是,勾践的这个做法,却明显就是一种杀功臣。由于文种在越国建立了极大的威信,因此,他害怕文种取代他,因此才找借口赐死文种。

(文种剧照)

勾践对文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让天下的有识之士都非常的心寒。

实际上,在文种被杀之前,勾践的另外一个重要大臣范蠡就已经离开了他。范蠡曾陪伴在勾践身边,去吴国当了三年奴隶的。他为勾践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帮助勾践小心谨慎讨好夫差。最后让夫差认为,勾践是大大的良民,因而把勾践放回国内。

但是,大约也正是在这朝夕陪伴之间,范蠡看明白了勾践这个人。明白这个人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的。如果他不等到勾践复国后,就赶紧选择离开。

范蠡在离开前,还专门去劝过文种。但是文种舍不得离开富贵,所以并没有听范蠡的话。

范蠡在离开勾践以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可以说给勾践进行了非常反面的宣传。再加上勾践最后很无理地杀掉了文种。这样一来,勾践的形象,也就固定下来了。

本来,越国就是一个边陲国家,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地方。而君王又那样的嫉贤妒能,因此,中原的那些人才,根本就没有人去越国。当越国没有人才来帮助它时候,它就失去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