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林甫跟杨国忠的关系怎么样真相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20:40:59

李林甫跟杨国忠的关系怎么样真相是什么

李林甫跟杨国忠的关系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杨国忠的后台足,不但有杨玉环这个裙带关系,而且还有一位牛人支持——宰相李林甫。刚进入朝堂时,李林甫的权力在朝中可谓一家独大。聪明的杨国忠自然不会放过结交他的机会,因此主动“高攀”李林甫。而李林甫为了能长久专权,正和太子进行激烈的争夺战。他认为杨国忠是个很好的枪手。一方面他是杨忠妃的堂哥,和他结盟,就等于把杨贵妃纳入了他的权力体系范围,另一方面杨国忠作风果敢独行,心狠手辣,这正符合他的办事风格。

就这样,杨国忠和李林甫如同干柴烈火一般一点就着,两人很快如膝似漆起来。

然而,随着杨国忠权力越来越大了,李林甫越来越感到了压力,长此一往,他宰相的位置也会不保了,为此,两人的裂痕出现了。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御史大夫的位置空缺,当时的李林甫和王鉷都是御史中丞,究竟让谁接任呢?

李林甫最终选择了王鉷。李林甫想要把他提升上去作为杨国忠强有力的对手,这样自己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而聪明的杨国忠当然很明白李林甫的计谋,因此极力打击王鉷。后来,杨国忠以“谋反案”为突破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把事情无限上纲上线,最终,逼死了王鉷。

王鉷惨死后,杨国忠如愿以偿地当了御史大夫,成了朝中三品大官,权势进一步增强。

更重要的是通过王鉷案,杨国忠借此机会深挖,引出李林甫和王鉷私交甚密这一层特殊关系,唐玄宗认为李林甫“不忠”,开始对他疏远,而杨国忠和李林甫的关系也进入了公开决裂的阶段了。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因南诏多次骚扰蜀地,蜀人痛恨杨国忠是激反南诏的罪魁祸首,纷纷请求派杨国忠前往坐镇,李林甫也上表催促他前往。

临行前,杨国忠哭着和唐玄宗告别,号号啕大哭,说了这样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此去定会被李林甫所害,再无归来之日。而杨贵妃也替他说情。唐玄宗于是安慰道:“你暂时到蜀地处理一下军政大事,朕马上让你回来,然后任命你为宰相。”

此时,已年逾七旬的李林甫听说唐玄宗对杨国忠的“承诺”后,气结于胸,卧床不起。医生给他开的药都不见好转,家人只好给他请了巫师看病。巫师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番后,说:“相公这个病不是一般的病,吃药是没有用的,但只要能看到皇上病情就可以马上好。

唐玄宗听说李林甫病了后,开始想尽君臣之仁去看望一下他,结果却遭到了左右之人的致反对。于是,唐玄宗命令李林甫从屋里来到庭院中,自己则来到降圣阁远远地看他,挥起红色的围巾向他打招呼。李林甫已不能起身,就让人代他向唐玄宗下拜。

李林甫见唐玄宗如此对待他,心彻底死了。而杨国忠刚到蜀地,唐玄宗就派宦官把他召回,路过昭应县时,杨国忠前往探望李林甫,拜倒在床下。李林甫痛哭流涕的对杨国忠道:“我命不久矣,我死后您必定当宰相,后事拜托您了。”杨国忠汗流满面地表示不敢当。几天之后,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毫无悬念地接替他的职位,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然而,李林甫尸骨未寒,杨国忠就开始了赶尽杀绝。他指使安禄山诬陷李林甫与阿布思谋反,安禄山让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举报说阿布思和李林甫曾经约为父子。

唐玄宗相信了,派人调查此事。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害怕受到牵连,按照杨国忠的意图证明确有此事。于是,李林甫谋反罪被坐实,清算行动随即展开。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二月十一,唐玄宗下令剥夺李林甫的官爵,子孙中有官职的全被罢免,流放到岭南和黔中,除了随身衣物和干粮,其余财产一律没收。

当时,李林甫尚未下葬,他的棺材被剖开,取出了口中的含珠,脱掉金紫衣服,换上一口小棺材,按照一般平民的礼节安葬了他。

至此,杨国忠攫取了最高权力,现在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结果又是任人唯亲,又是生活放荡,又是胡作非为。据悉,杨国忠成为宰相后,他还兼任着四十多个专使,为此,他专门负责巧立各种名目,盘剥民脂民膏,以供皇家日益剧增的开销。而且他自己也贪了很多,活得很爽。传说杨国忠挥金如土,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女婢“肉阵”取暖;以“楼车”载女乐。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壮丽。

杨国忠这么做当然激起了天怒人怨,所以整个唐朝也就慢慢的没落了下来。

安禄山杨国忠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李林甫和杨国忠相比,谁造成的危害更大?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也都是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很多时候,这两个货色是放在一起说的,比如元代张珪这样评论:“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一句话,这两个人都是专权误国。若要说这两个货色哪个造成的危害更大,那就要看看他们都造成了什么危害。

先说杨国忠。杨国忠是谁?杨玉环的族兄是也。杨大美女得宠之后,“兄弟姐妹皆列土”,也包括这位族兄。杨国忠靠走杨氏姐妹的门路,得以进入玄宗的视野。然后一方面投玄宗所好,一方面巴结权臣,竟然一路爬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身兼15职,成为了朝廷重臣。在李林甫去世之后,杨国忠更是接任了宰相。

杨国忠做事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百姓,甚至也不管国家和皇上,一切只管自己。作为唐玄宗眼前的红人,他很不爽当时的另外一个红人安禄山。所以他多次想把安禄山扳倒。但老奸巨猾的安禄山当时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百万雄兵,岂是区区杨国忠对付得了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了安史之乱。

杨国忠以一己之力坑了整个国家!其实当时本来还有回旋之地的,因为杨国忠无意中还做对了一件事:重用哥舒翰,以牵制安禄山。如果能够按照哥舒翰的战术,死守潼关,战局或可扭转,但好大喜功的杨国忠不断怂恿唐玄宗命哥舒翰出战。结果一战大败,哥舒被俘,潼关失守,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只好仓皇辞庙,逃往蜀地。

再说李林甫。作为杨国忠的前任,“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曾是杨国忠的巴结对象,李林甫也因杨国忠是皇亲国戚而尽力拉拢。一开始,两个人一唱一和,坏事做绝。可以说,李林甫做的很多坏事里,都有杨国忠一半的功劳。

在人品方面,李林甫和杨国忠是一样一样的。机缘巧合,小人得志,他是通过钻营和逢迎爬上相位的,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因此,大权独握之后,他蔽塞言路,排斥贤才,残害忠良,扰乱朝纲。

唐玄宗曾下诏求天下士子,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给自己“差评”,于是一顿操作之后,没有一个士子合格,其中就包括杜甫。李林甫还去向玄宗道贺,说“野无遗贤”,人才都在朝廷里了。

唐朝有文臣以边将入相的先例,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杜绝有人以边将入相威胁到自己,李林甫堵住了这条路,建议重用胡将,结果安禄山趁机起来,最终坐大。

至此,可以比较谁的危害更大了。杨国忠虽然是导致安禄山起兵造反的直接原因,但平心而论,就算没有杨国忠,野心勃勃的安禄山起兵也是早晚的事儿,无非是另外找个借口罢了。

而李林甫,才是造成安禄山造反的主要原因。若李林甫没有为了一己之私而重用胡将,安禄山永远也没有机会成为手把重兵的一方诸侯,也就不可能发动“安史之乱”了。

历代史学家也都认为李林甫才是罪魁祸首。韩昉:“(明皇)末年怠于万机,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致天宝之乱。”陆以:“唐明皇之始即位也,励精求治,相一李林甫而终致祸乱。”张珪:“良由李林甫妒害忠良,布置邪党,奸惑蒙蔽,保禄养祸所致也。”蔡东藩:“到了林甫专国,尚刻尚诈,尚私尚威,养成天下大乱。”汤鹏则把李林甫和秦桧相提并论:

“李林甫相唐十九年,秦桧相宋亦十九年,则皆辱其宗社矣……唐唯不诛李林甫,是以禄山之乱,唐室几倾;宋唯不诛秦桧,是以金人之横,宋业不振。”

所以,虽然都是大奸臣,但李林甫对大唐造成的危害,是要大于杨国忠的。然而,一切危害的根源,却还是在于唐明皇李隆基因为无论是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只是靠自己的花言巧语蒙蔽唐玄宗,都没有强到掌握天下兵权、可以控制唐玄宗的地步,根本上还是唐玄宗自己差点把唐朝玩死的!

同是大唐的宰相,杨国忠和李林甫有什么不一样?

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工欲兴其事必先利其器,国有贤臣利于行。一个朝代国家兴衰荣败于有贤臣忠士有很大关系,贤臣是朝代君王之幸,是天下百姓之福,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





杨国忠,本名杨钊,在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依靠贵妃的兄妹关系飞黄腾达,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导致了安史之乱,也因此被杀。这近似于一个数学上无解的题。毕竟历史不是数学,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无法量化的那样精确。但是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角度看,也不妨做一点不那么精确的比较。

杨国忠是酿成安史叛乱的元凶他对唐朝危害更大比李林甫更罪更重.杨国忠和李林甫根本就没法比,一个是老奸巨猾、口蜜腹剑的真正奸臣,另一个只是个简单粗暴的幸进小人。虽然都对大唐盛世的终结负有责任,但杨国忠也就是1分责任,李林甫是9分。

他们互相利用,互相被利用。却很少有人知道古代从来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却很少有人知道古代从来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发家都靠后宫,李林甫靠手腕狠毒,口蜜腹剑排除异己,杨国忠靠裙带关系上位,为后人不齿。他傍上了后来成为虢国夫人的表妹,而另一个表妹杨玉环又成了玄宗的床上尤物。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和运气,把他推上了宰相的高位。


从而助长了唐玄宗生活更加奢侈无度,这也造成了社会奢靡之风愈加盛行,唐玄宗觉得国库充足,放手追求边功。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安禄山边关的势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