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天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南宋末年,元朝大兵来犯,准备消灭南宋,南宋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终因为元朝的骑兵太过强大而灭亡,在此期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元英雄,比如宋末三杰:文天祥、张元杰、陆秀夫等。
这些人物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尤其是文天祥,堪称南宋最后的风骨,文天祥曾经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为讽刺贾似道而被罢官,元朝大军南侵,文天祥募集5万士兵抵抗元军,后来到达临安,被南宋朝廷派去跟元军议和,因为面斥元军将领伯颜而被捕,送往元大都的过程中逃脱,此时的太后与恭帝赵显被逼向元军投降,南宋灭亡。
不过抵抗元军的宋朝军队还在,文天祥到达福州,与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立赵昰为帝,年号景炎,即宋端宗,继续抵抗元军,元军进攻福建,文天祥转战江西广东继续作战,不幸在广东被俘,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誓死不降,被杀死。
文天祥的事迹大部分人都知道,之所以再次提他,是因为他的精神,不仅是南宋的风骨,也是南宋军民抗元的精神支柱,文天祥就义以后,他的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感召了其他人起来抵抗。
季文龙就是其中一个,季文龙字希夔,浙江省青田县季宅乡人,当时任福建省镇台,在文天祥的感召和影响下,率军起义,奋起抗元。
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季文龙与章猋在福建率张世杰旧部淮军起义,自署两浙安抚使,附近七县纷起响应,抗元势力迅速扩大。起义军攻克处州(今丽水)后,占据天庆观,杀死元朝赵知府。处州达鲁花赤赵贲亨率元军骑士三百,前来镇压,陈兵下河。文龙带兵出城迎战,遭元军骑士冲杀践踏。起义军二万人撤出处州城,与元军在恶溪(今好溪)南岸英勇抗击。但又遇万户忽都台援兵攻击,战斗中文龙不幸溺水牺牲。
季文龙抗元失败牺牲后,季宅季氏受株连,灭九代,除六亲,几乎灭族,只有季文龙的五弟侥幸生存下来,才不至于血脉断绝,季文龙继承文天祥的精神,他的实际和精神也同样影响着其他人,这个人就是张三八。
张三八这个名字虽然比较土,但是他的精神不容抹杀,张三八本身就是一个农民,有这样名字也不足为奇,张三八是龙泉人,在季文龙的感召下,张三八聚集民众2万起义,杀元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全家。元将赵贲亨率精骑500往讨。两军3次激战于浮云乡,张部大败溃奔,元将吕德乘胜追击。张三八被执,其余部散亡。
这些人的顽强抵抗,并没有能阻挡元军,最终南宋灭亡,南宋统治下的汉人成为元朝第四等人:南人,这一现象直到明朝建立才有所改观,文天祥、季文龙、张三八虽然可能都没有交集,但是却能够接力抗元,他们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当然,他们三人的行为一定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才有意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南宋抗元英烈文天祥简介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南宋末年,宋臣之英勇抗元者大不乏人。如李庭芝、姜才曾坚守扬州张弘范简介,后被元军所俘而壮烈牺牲。但当时抗元之慷慨英烈,其功绩之卓著者,首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他们被誉为「宋亡三杰」。文天祥(1236年-1283年),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理宗宝四年进士,名列前茅,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恭帝德元年(1275年),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北上抗元。次年任右丞相,前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辗转流亡至南方,与张世杰、陆秀夫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经过连番激战后,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被解见元将张弘范,挺立不拜。弘范与俱入山,要他为书招降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生死安足论」之气概张弘范简介,壮烈就义于燕京。文天祥虽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气,可谓光耀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
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文天祥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本文作者:你看起来很美味
1276年12月21日,兴化(今福建莆田)城头竖起了两面大旗,上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
尽管这座城池里仅仅有民兵千余人,尽管兴化城附近的所有城池尽数投降,但这座城市却表现出了莫大的抵抗勇气。
兴化城中坐镇着一位大宋状元,当他的亲族作为元军使节来劝降的时候,他大义灭亲,杀了使节焚毁书信,把副使放回并回信一封,书中称:"文龙为理宗太学生、度宗状元国事如此,不如无生,惟当决一死守!"
这名抗元状元和文天祥拥有一样的地位,他死后,福建百姓将他当做神一样膜拜,香火不断数百年。
1276年12月份的兴化城, 已经从一个前线城防要地,变成了敌后根据地。
在此前的数个月里,临安投降,大宋朝最后的忠臣良将来到了闽地,但元军的攻势太猛,福州、泉州二地望风而降,兴化和端宗所在地已无陆路可通。
陈文龙临危受命,散尽家财招募了万余民壮来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豪绅百姓劝他投降,因为兴化城城墙低矮,根本无险可守。
陈文龙明白百姓们的苦衷,他说:"百姓要降自降,吾自死耳!"
事已至此,陈文龙难道真的不知道大宋已经回天乏术吗?他自己都说"吾岂不知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但他如此坚持,是因为他"世荷国恩,官至三府",还说"设我贪生畏死,已屈辱于杭州矣!"
这个执拗的状元尽管受到贾似道的提拔,却从未和贾似道同流合污,还一直上书直言贾似道的误国,最终连遭贬谪,郁郁不得志。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重新回到临安,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一起意图抵抗到底,但陈宜中的议和建议得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的认可,陈文龙悲愤不已,辞官回家。
当文天祥等人来到福州拥立端宗之后,陈文龙被复起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了数起叛乱。这个执拗的状元最终打算在兴化耗尽他生命所有的能量,去捍卫大宋朝最后的尊严。
兴化城的抵抗,最终仍没掀起什么波澜,像一颗小火星一样在那个时代散发了一些光芒。在数万元兵的重重围困之下城内军民爆发了激烈的抵抗,陈文龙常常夜不能寐,走上城头鼓舞士气,同时还在城外设伏,打赢了一场胜仗。
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飘扬在城头的时候,城下的元朝汉军部队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羞愧呢?
但在仅仅一个月后,被陈文龙派遣去调查敌情的将领林华和元将串通,率兵一万人假称援兵攻城,通判曹澄孙开门献降,陈文龙无奈被俘,他的弟弟通判陈用虎上吊自尽。
城破后城内火光冲天,陈文龙见状怒喊:"速杀我,无害百姓!"但兴化城百姓的最终情况,史书并没有交代。
陈文龙求死不得,在元军内备受敌人的凌辱和折磨,他指着自己的腹部怒吼:"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元朝将领索多希望能通过"母老子幼"来规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大义凌然,称"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元将索多为之动容,只能作罢,将陈文龙押解北上。
陈文龙和他的两子三女、妻母一起被押送到了杭州,囚禁在了当年他所学习的太学。
从20岁入太学到37岁中状元,他在这里曾经度过了17年的时光,当年在太学念书的同学和后辈们,有的已经战死疆场,有的却投降元朝遗臭万年。
陈文龙想起杭州有一个死前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岳庙。
岳王庙成了南宋无数忠臣良将心中的圣地,这位北伐有功的千古良将,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厄运。陈文龙也是如此,他抓一把香灰吞下,在极度的痛苦下,当天夜晚他便逝世,享年47岁。
宋朝在广东一隅残存的小朝廷听闻陈文龙的噩耗,便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肃"。就连忽必烈也对他的事迹感动不已,下令放了他的所有家人。
忠肃这个谥号,在后来的历史上给了另外两个明朝人:于谦、张煌言。
蒲寿庚率泉州投降,尽杀宋朝宗室后,还对百姓说:"陈文龙那么忠义,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呢?"百姓深明大义,都对他嗤之以鼻。
陈文龙的故事仍然没有结束,他的精神仍然在他的亲族中延续。
他的从叔父陈瓒散尽家财救济贫寒,还将300万缗钱送给了张世杰充作军饷。小朝廷本想给他封爵,被陈瓒一口否决,他说:"某激忠义而来,岂买爵耶?"
他再次召集民兵攻陷兴化,在陈氏宗庙前杀了那个投降敌人的叛将林华,朝廷命他为通判权守兴化。闽地元军听后惊恐万分,再次发动数万元军包围了兴化,久功不可克。
在调来了回回炮后,兴化低矮的城墙难以抵挡,在坚持了1个月后兴化再次沦陷。陈瓒率领500壮士和元军巷战,毙敌千余人后终寡不敌众被俘。
索多劝降陈瓒,陈瓒大骂:"你知前次守城不降者吾侄耶?吾家世代忠义,岂向你胡狗求活!"
兴化城全城此时竟无一人投降,索多怒不可遏下令屠城,并将陈瓒车裂。而陈文龙的两个儿子也隐居山林,绝不出仕。
兴化(莆田)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出现了1700位进士,光在宋朝就有"每39名进士就有一个莆田(兴化)人"的说法,两宋时期更是出了五名状元。
在国难当头之际,这座书香气十足的地方爆发了闽地最为坚决的抵抗,的确不负国恩!
仅仅100多年后,一群来自淮西的农民继承祖先的遗志起兵反元。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朝开国元勋们将蒙古铁骑一路撵出了元大都,赶回了草原。
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宋朝最后抵抗的忠臣良将,就成了百姓们膜拜的对象。
而蒲寿庚和他的后人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鞭尸三百, 后代永世为奴,不得读书入仕。
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后来被加封为"镇海王"。明清时期的人们在民间修筑了陈庙十余座,香火绵延数百年不断。
此后,陈文龙逐渐被人们捧为神仙,凡官船出海皆祭拜陈文龙,使得民间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陈文龙和他亲族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成功捍卫宋朝的江山,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陈文龙
直到如今,陈文龙仍然在人们心中地位颇深。
如果你是福建人,你可知道福州和莆田各有一座陈文龙纪念馆?
如果你是杭州人,你可知道在西湖边上,还有一座陈文龙墓?
无数陈氏宗亲纷纷前来祭拜这位护国守土的状元,让他的精神不断的延续下去。
参考资料:
《宋史?陈文龙传》
《弘治兴化府志?陈文龙传》
黄启权《满门忠烈陈文龙》
肖群英《祖先?神明?民族英雄陈文龙崇拜与莆田玉湖陈氏家族的文化实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0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