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古代军队打仗的故事。
为什么古代打仗的时候,总是闹粮荒?这样的问题我看见过很多次,说明这是一个让网友们困惑不解的问题。本来嘛,人就是那么些人,并没有突然增加多少人口。平常大家也是在吃,却没听说过闹粮荒的情况。为什么一到战争的时候,却总是缺粮呢?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本来打得顺风顺水,最后因为粮草不够,不得不选择退兵。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没有哪一次不是因为缺粮而退兵的。当然也有很多其它原因,但是缺粮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一、打仗的时候对军粮的人为破坏。
古代打仗的时候,有一条非常著名的,也是屡试不爽的计策,就是截断敌军的粮道,破坏敌人的粮草。只要这一条做到了,敌人基本上就是不战自溃。
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比曹操厉害多了。虽然在作战之前,包括郭嘉、荀彧等人都告诉曹操,你一定能够打败袁绍。郭嘉甚至总结出了曹操能够取胜而袁绍必定打败的十条理由。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理由,除了鼓舞士气以外,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真正在官渡之战中,让曹操战胜袁绍的,就是许攸前来投降曹操的时候,告诉了曹操,应该烧掉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而曹操正是因为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袁绍才慌了阵脚,最终被打败了。
说起来,国家在某一个时间段,粮草的数量是有一定量的,如果把对方的粮草给抢夺了,那么这个粮草的总数并没有变化。但如果把粮草给破坏了,一把火烧了,那么总的粮草就缺少了,整个国家粮草就变少了,自然也就缺粮了。
二、打仗的时候从事生产的人数变少。
不打仗的时候,军队的人数,肯定没有打仗的时候多。而且士兵们在服兵役的时候,也不是只在军营里呆着,训练一下,吃喝一下就完了。这些士兵,大部分主要还是在进行劳动生产。府兵制所谓的“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就是这个道理。有一些朝代的军队,不采用府兵制,但实际上士兵们参加生产劳动,让士兵们开荒屯田,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明朝的石亨之所以发迹,主要就是他在边关的时候,建议朝廷让士兵们种地养猪,自给自足。
但是打仗的事情,情况就发生改变了。因为要打仗,士兵们当然不可能再从事农业生产了。这样,生产的粮食自然就减少了。而且不但军队的士兵不可能再生产粮食,民间老百姓生产粮食的也减少了。因为到了战争时期,青壮都去打仗去了,生产粮食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这样的人,能生产多少粮食呢。
同时,由于打仗是非常残酷的。战场上死伤的人数特别多。当人数死伤很厉害的时候,就需要补充兵员。这些兵员从哪里来?只能从老百姓中来。老百姓中的青壮被征集光了,就只能征集老幼。
楚汉战争中,刘邦多次在战场上全军覆没,都是萧何在后方为他征集兵员。整个三秦地区的青壮,都被萧何征集光了,没有办法,萧何只好征集那些老幼去打仗。再比如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基本上没有青壮了。后来秦国重新打到赵国,围攻邯郸。这时候,邯郸只好把儿童征集起来对抗秦军。由此可见,战争有多少惨烈。
为了确保战争人数的需要,因此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就非常少了,粮食自然也就非常少了。
三、战争大部分在灾荒年代发生。
古代如果处在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时候,发生战争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一到了灾荒年代,老百姓受地主官僚贵族的盘剥,就活不下去了,当然就会造反。而农民起义爆发后,必然会诱发各地诸侯拥兵自重打内战。如此一来,全国性的战争就全面爆发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代战争之所以发生,根本的原因就是遇到了自然灾害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这样一来,粮食自然歉收,总体粮食数量自然变少。而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不加紧生产,而是要去打仗,这样一来,是不是更加缺粮了呢?
总之,战争必定是社会的非常规行为,它与缺粮常常是伴生的。缺粮是催生战争的重要因素,战争又是催生缺粮的重要因素,两者密不可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