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中期开始,武侠小说就动不动点穴、易容,个个都能轻功提纵,拿个秘诀不用苦练便能成高手,固然脑洞大开看着有劲,却少了很多干货,也脱离了真正的武学。相比之下,《水浒传》的打斗描写却非常真实,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当时的冷兵技击也有很深的参考意义。
《水浒》里的好汉们,平日里练习、比试都喜欢用枪棒,行走江湖也会带一个防身。但是要是真去拦路抢劫、杀人放火,棒子毕竟杀伤力有限,所以在棒子之外,好汉们还有一个必备的武器,那就是朴刀。
朴刀,绝对是水浒传里用的最多的武器,简直是国民兵器,谁都会耍一耍。比如说林冲原是枪棒教头,但是上梁山纳投名状跑去抢劫的时候,用的却是朴刀;史进主要玩枪棒、弓箭,但是杀李吉,剪径赤松林,用的也是朴刀。此外,刘唐、杨志、雷横、武松、宋江等等,只要咱们记得起名字的水浒好汉,几乎都有过使用朴刀的记录。
一提到枪棒,我们心中都大致有个形象,一个细细长长的棒子,这倒是和史实大差不差。但是一提到朴刀,我们心中都会涌现出这样的形象:
没错,这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朴刀,刀身宽厚,长柄。一提到朴刀,我们就想象出这样的形象,《水浒》电视剧里,朴刀的道具也长成这样。
然而《水浒传》里的朴刀并不长这样。翻阅《汉语大词典》等等词典,都会告诉你,朴刀,古代武器,是一种刀身窄长、刀柄较短、双手使用的长刀。
这个说法,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一些人估计要说这些“砖家”不懂,胡乱编纂词典了。还有人查阅了宋代的《武经总要》,却发现书中没有朴刀的记载,故而又有朴刀本是农具,并非武器的说法。
这种研究方法,无异于按图索骥,《水浒》成书于元明之际,作者必然会以当时的武器作为原型,就好像三国时代并没有青龙刀、方天戟一样。再者,朴刀如果是农具,为何书中很多差役官军,用的也是朴刀?
窄,细,长,短柄,编纂词典的专家们,完全没错。所以有时候面对一些刻板印象,我们本身也要判断,不能见风就是雨,太跟风。按照《武备要略》的说法,朴刀的用法和招式与单刀相同,而且撩、劈性能远胜单刀。这里的单刀说的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单手武术刀,而是一种双手大刀:
用法相同,那么长度等等参数应当也是类似的。按照《武备要略》记载,单刀有两种,一种为普通单刀,刃长三尺五寸,刀柄长一尺四寸,总长四尺九寸,约合今天的157厘米;一种为弓弩手携带的单刀,稍短,刃长二尺六村,刀柄长一尺,总长三尺六寸,约合今天的115厘米。我们今天常说的苗刀,便是由明代单刀演化而来。明代单刀,有不少出土或者传世的实物可以让我们一睹英姿。
实际上,结合《水浒传》的原文,朴刀也的确是细长的形象,比如书中常有:“将朴刀倚了”、“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朴刀”的描写,可见朴刀很长,需要倚靠在墙边或者桌边,甚至放在枪架上。
而且书中提到朴刀,大多时候是用朴刀进行刺击,而不是劈砍。
比如在瓦罐寺,鲁智深打崔道成的时候,书中明确说崔道成“手中斜刺朴刀来”,他的队友丘小乙也是“拿了条朴刀大踏步搠将来”,都是刺击动作。后来史进助战,也是拿朴刀一刀“搠”死了丘小乙。武松大闹飞云浦,也是拿朴刀“搠”死了蒋门神的两个徒弟。之后李逵杀虎,杨雄大闹翠屏山,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等等,都是用朴刀搠刺。
除此之外,还有押送生辰纲时候,杨志将朴刀插在地上,李逵给母亲找水的时候,也是将朴刀插在一边。
刺击为主,可以插在地上,这些都可以作为朴刀的刃并不宽厚的佐证。而且从明代古籍记载的朴刀刀尖看,朴刀的刺击杀伤效果绝对非常惊人,可以形成一个长三角形的超大创口,以古代的医疗条件来看,这种刺击极易产生致命伤。
当然,朴刀作为刀,自然是可以劈砍的,而且威力极大,书中史进杀李吉,便是一刀将其劈成了两截,这也和《武备要略》记载的朴刀“撩劈之势大于单刀”所契合。
另外书中的两个细节,可以证明朴刀的杆子并不是很长。
一个是武松在鸳鸯楼杀女仆的时候,原本是拿朴刀的,但是这时候却把刀倚靠在一边,从腰里掏出短刀,揪住女仆的发髻,将其杀害。可见朴刀的刃太长,在狭小空间杀人的话,极不顺手,即使面对毫无能力的女仆也得换个兵器。如果仅仅是柄长,杀不能反击的女
另一个,在“宋公明遇九天神女”,赵得抓捕宋江的时候,赵得“一只手将朴刀杆挑起神帐”。如果朴刀的杆子很长,也是难以做到单手挑帐的。
而且书中多次用“捻”,来形容好汉们拿朴刀的手部动作。这里的捻,是捏着的意思,这个动作也可以看出,朴刀是一种轻便的双手刀,而非大刀之类。
朴刀亮相水浒
水浒江湖堪称是兵器库,比《三国演义》中的兵器更繁杂,比如谁听闻过石子也是兵器的?偏偏水浒江湖中就出现了,且那作用不亚于弓箭——没羽箭张清用石子连败了梁山15员战将。
若说石子成为武器,是水浒一大新鲜创意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武器,在水浒江湖中最寻常,这就是朴刀!哪怕宋江在逃亡时,也扛着朴刀,当然他最多也就是壮壮胆,因为宋江是靠嘴皮子和银子,混江湖的。
第一位使用朴刀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但为救朱武、陈达和杨春时,史进在烧了自己的史家庄,四人一起杀出后,史进便提着朴刀直奔李吉,然后“手起一朴刀,把李吉斩做两段。
两个都头正待走时,陈达、杨春赶上,一家一朴刀,结果了两个性命”。那么史进为何不使用他的“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
因为这种兵器在马上才能发挥出巨大威力,而在步下却难以施展。皆知林冲的主要兵器是“丈八蛇矛”,同样也是骑在马上作战时,林冲才使用。那么林冲用过朴刀吗?
当然用过,这就是林冲和杨志的朴刀大战。当时林冲投奔梁山后,受到王伦的排挤,非要林冲三天内交出“投名状”,林冲空耗了两头,直到第三天才终于动手。
二、林冲、杨志双对刀,卢俊义用它捉拿史文恭
哪料来人正是杨志,手里也提着朴刀,但见林冲“倒竖虎须,挺著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这场龙虎斗,是水浒中最精彩的“朴刀对决”,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位杨家将的后人,引得王伦最后都跑来制止,想让杨志上梁山以牵制林冲,但奈何人家杨志不同意。
若说朴刀在林冲和杨志手中,演义出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双刀对决的话,那么则在卢俊义手中,则堪称是发挥出了最大威力。
当时卢俊义被吴用的藏头诗骗出家后,本来是“提了棍棒,出到城外”,哪料听闻要路过梁山后,竟然“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从这行文字中可以看出,朴刀也是蛮神奇的,居然还是可以进行组装。由此可见,林冲和杨志双刀对决时,所用的朴刀应没被组装在杆棒上,史进那时则必是安装在了杆棒上,因为面对的对手和情况不同。
林冲仅面对杨志一人,情况简单,不需要组装。而史进和卢俊义,面对的危险是不确定的,情况复杂,所以必然组装好,以便使朴刀发挥出最大威力。
果然,卢俊义提着这杆朴刀,先后大战了李逵、鲁智深、武松等多人后,被骗进梁山跟宋江见了面。虽拒绝上梁山,但奈何被宋江“黑”上了,因为宋江让卢俊义上山,就是想让他完成晁盖遗言,然后自己上位当老大。
所以卢俊义经过一番生死徘徊后,终于上了梁山,并正是用朴刀,一刀砍伤史文恭的腿,将史文恭捉住。所以卢俊义是将朴刀“玩出”最大威力的一位好汉。
三、武松用它跳墙逃生
正所谓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当朴刀落入武松手中时,会发生什么?说来都让人咋舌,武松竟然用朴刀跳墙逃生。
武松在风云浦用朴刀,杀掉蒋门神派来追杀自己的人后,便回了孟州,随后便血溅鸳鸯楼,活干完后,武松便要在逃出城,这时“奇迹”发生了,原文如下:
武松到城边,寻思道:“若等开门,须吃拿了,不如连夜越城走。”便从城边踏上城来。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托地只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堑边。
首先解释女墙,又叫女儿墙、箭垛,主要筑于城墙之上,呈凸凹的齿形连续排列。凸出的墙垛可作为掩体,有的墙垛上部有瞭望孔,用来瞭望敌情;凹处既可用于守城士兵瞭望,也作为射孔。
武松正是利用朴刀的高度,从容跳墙逃生而去了——不得不说,武松真聪明!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朴刀,在水浒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何其之大,虽这种兵器,寻常的几乎可以被忽略,但却是越寻常越奥妙,竟演义出了如此之多的神奇!
朴刀——江湖好汉的标配
中国的武术,不仅有少林武当,东枪西棍,南拳北腿,亦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刀在武术的地位不可小觑,举足轻重,亦是古代战场上令人魂飞魄散的利刃。长刀在手,披荆斩棘,雷转风回,锐不可当。行走江湖,岂能少了一把好刀?
刀的冷峻、凛然和肃杀,还有那幽幽的寒光,却是英雄最忠实的伴侣。800年前的水泊梁山,一帮放浪天地间的好汉,向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如此的好汉,必然有和其性格相配的一把好刀。有棱有角,洒脱不羁,豪放激越,粗犷苍莽,即是朴刀的轮廓与线条。英雄惜刀,好汉如刀,要的就是那铁匠铺子里的气息,那锻打和淬火的烈性。
一碗烈酒,一把朴刀,说走咱就走。追着哥哥,拉着兄弟,一路不分离,为了兄弟出生入死,荡气回肠,感天动地。无须花哨,结实趁手,是一件可以信赖的家伙,一件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兵器。
在梁山好汉们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朴刀的出镜率最高,可以说朴刀是宋代各路好汉们的标配。真可谓是倚天侠胆,快意江湖。他们提着手中的朴刀,啸聚山林,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因此,我们说宋代的朴刀是英雄刀,好汉刀,咱老百姓的刀。它可以砍柴伐木,可以开荒种地,还可以在瞬间成为一件杀机充盈的兵器,这是汉代的环首刀和唐代的陌刀做不到的。
这种长刀,长得简单、朴素,甚至有些“丑”,也谓之朴刀,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威力和所向披靡,大劈大砍,倏忽纵横,气势慑人,走转如风。上了马,一路劈搠,下了马,照样削砍,更有那旋风般的纵身一跃,如猛虎下山,火花四溅,电闪雷鸣。刀的血脉与精神,刀的张扬与孤傲,刀的杀意与固执,皆在朴刀的一起一落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0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