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希特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战争,抛开战争的正义性不谈,法西斯国家的操作或许让人感到迷惑,1941年,在已经陷入多地对峙局面的时候,为何德国和日本却还要去撩拨美国和苏联两个中立大国,让他们也和加入战场呢?这无疑为法西斯的失败定下了结论。
日本偷袭珍珠港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需要东南亚的石油,虽然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对于德军是个不小的诱惑,但是他们还没有迫切到爆发战争的脚步,更加让人迷惑的是,1939年5月到8月间,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心进攻英法,确保后方无忧,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表示纳粹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因此双方最终在1939年签署下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希特勒为何又要主动挑起战争呢?
此时刚刚结束不列颠空战不久,虽然德军失败,失去了2000多名宝贵的飞行员以及1900架飞机,但是英国同样赢得不轻松,减员了1542人和1700架飞机,虽然德军暂时失去了进攻英国的能力,但是只要假以时日,一定还能发动大规模的作战,那个时候英国抵挡不抵挡得住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因此如果希特勒在后来没有入侵苏联,而是继续英国,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想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看看当时的苏联在干什么了。
坦率地说,二战前期的苏联,扮演的并不是一个保卫者的形象,却更像是与虎谋皮的秃鹫。苏联成立后,在短时间就让国民经济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实施完两个五年计划的他们,在1936年已经变成了欧洲第一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大国,到了1940年底,苏联的年发电量达到了486亿吨,煤矿1.66亿吨还有3000万吨石油,这个数据,远超当时的德国。也就说这他们有着极为强大的战争潜力。
此外,苏联在二战阶段对外扩张的渴望同样是十分明显,在德国占领华沙的时候,苏联乘机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占领波兰剩下的领土,他们还发动了冬季战争,展开了入侵芬兰的行动。希特勒在入侵英法的时候,俄国人又在干什么呢?
1941年战争爆发前,苏联的总兵力420多万,其中新建师125个,上半年分布在苏联西部,也就是苏德实际控制边境的地区。兵力共计170个师290万人,1540架飞机,1800辆坦克。
这个数据十分的可疑,因为纳粹当时的军事重心是进攻英国,因此主要分布在法国,后方空虚苏联部署这么多军队在前线,肯定不是为了防御,苏联并没有大规模修建防御性地堡和要塞,他们的机场,全部是按进攻部署,放置在前线的边境地区,毕竟当时全世界都认为,希特勒会集中火力攻下英国,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统帅部却显得慌慌张张,毫无准备,这些都表明,苏军是另有所图的。
也就是说,希特勒如果继续调集大量的实力去继续攻击英国,他们的遭遇,很有可能是要被苏军偷袭后方,落入两线作战被包夹的局面了。
和一些法国学者写下的希特勒传记不同,希特勒当然不是傻子,他对于苏联的军事底蕴,始终十分的忌惮和耿耿于怀,在攻击英国无果的情况下,果断的选择调转枪头进攻苏军,至于苏联,虽然纸面实力十分强大,然而斯大林在大清洗运动中,已经肃清了苏军很多中下层军官和优秀的指战员,从芬兰战争他们重大的伤亡就可以看出来,苏军的战斗力十分脆弱,更加坚定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原因,而德国人在一开始,在苏联战场上势如破竹也就不难理解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数百万大军突然在德苏边境线上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德国闪击苏联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在刚刚灭亡法国不足一年,空袭英国的海狮计划硝烟未散,英国尚未投降的前提下,为什么德国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呢?
巴巴罗萨计划
第一,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希特勒自上台以来,一直试图将德国塑造为欧洲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而显然,近在咫尺,却实行共产主义的苏联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想成为老大,自然要付出,为了获取足够的威信,也为了自己的权威不受质疑,自然要有所表示,干掉苏联自然是最有力的证明。
希特勒
第二,现实利益的考量。希特勒自上台以来,一直叫嚣着拓展生存空间,?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夺取每天的面包和牛奶。?这是希特勒煽动德国民众狂热的最著名说辞。
而德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虽然科技和工业十分发达,但受限于恶劣的战略地位和英法等老牌列强的打压,一直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德国境内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远无法满足德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巅峰时期的德国
因此,无论是德国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一直迫切希望德国能够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战时德国的侵略扩张,也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支持。
但是,虽然希特勒上台以来,先后将北欧、法国、东欧等地纳入了统治范围,但是这些地方人烟稠密,资源也算不上丰富,尤其是战争机器最需要的石油,依然匮乏。因此,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资源极度丰富的苏联就成为德国拓展的最理想之地。
第三,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必然选择。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中,就将苏联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划定为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看来,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样,就?不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应该被杀害、驱逐和奴役。
希特勒《我的奋斗》
因此,在这种这种指导思想之下,从刚开始,纳粹德国对苏联抱以强烈的敌意。而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将矛头指向苏联,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第四,苏德必有一战,即使纳粹德国没有进攻苏联,苏联在准备充分之后,也不会放过德国。其实在二战之前,苏联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好,俄罗斯人的贪婪也举世闻名。
虽然沙俄被推翻,苏联成立,但苏联骨子里依然实行着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他们也一直试图恢复沙俄曾经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苏德两国共同瓜分波兰,就是最好的明证。
瓜分波兰以后,两个大国领土直接接壤,这也意味着两国再无缓冲之地。因此,两国爆发战争将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斯S大林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第五,希特勒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也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战斗意志和恶劣的气候。自闪击波兰开始,德国的闪击战就震惊了全世界,德国军队也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短短半年时间,德国先后横扫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等大半个欧洲。
德国军队
在德国军队乐观的估计里,进攻苏联也是一场闪击战,他们计划短时间内就消灭苏联军队主力,逼迫苏联投降。而苏联在此之前的表现,也印证了德国的观点。由于大清洗对于苏联军队的严重破坏和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糟糕的表现,都使希特勒和德国乐观的相信,此时的苏联军队不堪一击。
当然,苏德战场最终的结果证明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显然是错误的。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后,虽然苏联损失极为惨重,但苏联并没有被一击倒下,反而凭借无与伦比的纵深和动员能力,坚持和德国战斗。
而1941年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也成为苏联最好的朋友。再加上英美等国捐弃前嫌,对苏联进行大力支援,最终使德国军队陷入了苏德战场的泥潭,并导致了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欧洲大地上,出现两位著名人物,也都是战争狂人。他们之所以非要打沙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除了沙俄以外,就剩下英国这块难啃骨头。除此之外,欧洲几乎所有土地,都在拿破仑和希特勒掌握之中。
欧洲大陆板块并不算大,英国有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在拿破仑和希特勒时代,想要成功拿下英国,并不是件容易事情。相比英国这个有海洋庇护国家,沙俄就要容易进攻很多。加上当时的沙俄,并不愿意配合拿破仑和希特勒行动,因此成为了二人眼中钉,都想要将其打服帖。
沙俄有着广袤土地,也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相比进攻英国,攻打沙俄困难会?小?很多。基于这样原因,才使得两位战争狂人,将侵略目光,转向了沙俄这个国家。
两位想要统一欧洲大陆的狂人,就必须跨过英国、沙俄这道坎,这两个国家横亘在统一道路上,也是两个最难以驯服国家。
历史证明这两个国家都不容易战胜,英国实力强大,且有海峡做屏障。俄罗斯却有着恶劣气候环境,这样一个气候,使得拿破仑和希特勒,最初的雄心壮志,都在这里搁浅破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8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