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姜维和董允相比,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董允作为继承人

以史为鉴 2023-06-23 18:14:11

姜维和董允相比,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董允作为继承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董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期,刘备靠着一手空手套白狼的绝活,建立了蜀国,然后靠着结拜的两兄弟,以及坑蒙拐骗来的部队,还有一代名臣诸葛亮,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但刘备既没有孙权的天险,也没有曹操的人才济济,所以蜀国,成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究其原因,和诸多人都有脱不开的关系。

首先是刘备的一意孤行,其次是诸葛亮的北伐,造成了蜀国内部空虚,诸葛亮临死之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在选定自己的继承人上,动了很大的脑筋,最终确定了下姜维,还有董允二人,这个选人也很有意思,姜维作为蜀国大将,主外,而董允性格敦厚,知人善任,主内。

诸葛亮在一众的蜀国大臣中,为何选择了董允,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首先第一点是董允的身份,董允一开始就被刘备相中,作为四相之一,后董允又成为太子洗马,所以从一开始,董允就是站到了刘禅这边,和刘禅走的较近,由董允去辅佐刘禅,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点则是董允的正直,董允和那些数读圣贤书的文人很像,心中有一条规则,无论对己还是对他人,从不轻易逾越,当时刘禅贪玩好色,心中毫无国家大事,选董允这样一根筋的文人,去管理刘禅,可以约束刘禅的行为,将刘禅引往正道上,不至于刘禅变成昏君(虽然最后没有实现)。

董允在职时,刘禅想要充实自己的后宫,于是从民间挑选民女,董允出面阻拦,对刘禅说道:今日后主想要充实后宫,但古代天子嫔妃不过十二人,我认为现在后主宫中嫔妃已经都有了,也就不应该在有所增加了。刘禅听后只得作罢,董允的固执,让刘禅吃尽了苦头,在《三国志》称“后主益严惮之”。

第三点则是董允老实,一如上面所述,这种人心中有一条规则,他们轻易不会逾越,这条规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君爱国,无论刘禅如何昏庸,董允始终不会取而代之,就如同诸葛亮一样,诸葛亮将董允与自己归位了同类人,认为董允一定会尽忠职守。

诸葛亮也确实没有看走眼,董允为人恪守尽职,黄皓靠着与刘禅的关系,几次想要接触政事,但董允多次出面阻拦,直言劝谏刘禅,远离黄皓,并且对黄皓进行打压,刘禅也不好去管,所以董允在位时,黄皓不过是一个黄门丞,董允如此行事,只因心中恪守着圣人门徒的觉悟,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觉悟,让贪玩好色的刘禅很是痛苦。

诸葛亮既然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姜维,为何不选他做继承人?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传说相当的多,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在当时可以说是巨头一样的人物。正是因为诸葛亮的才能出众,所以他在选定继承人方面也是很有用心的。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因为在诸葛亮临死之前,将所有都传给了姜维,但是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让姜维成为他的继承人。因为诸葛亮非常了解姜维这个人,如果让他成为手握重权的人,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像曹操那样的人,所有才没有选他做继承人。

姜维最初并不是属于刘备阵营的,是属于曹操阵营的,之后因为受到部分人的猜忌,所有被迫离开了曹操,投靠了刘备。在姜维来到诸葛亮身边的时候,诸葛亮就认为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就被诸葛亮重用。姜维后来也没有辜负诸葛亮,在和曹魏之间的战争中,姜维胜利的次数是比较多的,甚至战绩比诸葛亮还要好。

如果诸葛亮选择了姜维作为继承人,那么他可能就会继续向北征战,但是当时的蜀汉,在经过几场战争后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当时的国力已经承受不起战争了。所以如果姜维继续征战的话,就会让当时的蜀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诸葛亮认为这个时候的国家需要一个能够管理好国家的人,所以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费祎等人。在费祎掌握权力后,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竟姜维经常在战场上打仗,而且战绩也是非常好的,正是因为他的战绩非常好,所以诸葛亮担心姜维会越来越膨胀。如果这个时候再给姜维更大的权力,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控刘禅,成为曹操那样的人。

为什么蜀汉的忠臣都会变成权臣,诸葛亮也不例外?

为什么蜀汉的忠臣都会变成权臣,诸葛亮也不例外?

  文 | 江隐龙

  蒋琬、费祎、姜维虽然均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但三人的治国理念却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三巨头时代?最初均力足北伐,但在蒋琬死后,姜维依然主战而费祎则逐渐主张休养生息,后世常常将蒋琬费祎二人并列,其实也并不算合适。

  《三国杀》中,蒋琬、费祎是一个武将

  蒋琬在《承命上疏》明确继承了联吴北伐的基本战略:?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诸葛亮在蜀汉失去荆州并败于夷陵之后,已经将《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渐渐变更为?跨有益、凉?,从蒋琬?以凉州胡塞之要?的观点来看,理应是继承了诸葛亮修正后的战略,希望先平定雍凉而后顺势东进。

  修正后的隆中战略

  《承命上疏》中提到了?与费祎等议?以及?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可以看出后诸葛亮时代的?三巨头?在北伐战略面前依然紧密地团结在一直。与此同时,北伐战略同样得到了刘禅的积极支持。延熙元年(238年),刘禅诏蒋琬云:?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劳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囊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任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畔。?

  蒋琬也是力主北伐

  从这一份诏书中可以看出刘禅非但不是?富于春秋、朱紫难别?的庸主,反而足以审时度势,并一度积极考虑北伐之事。然而在诸葛亮北伐之后,蜀汉的国力已不再充沛,姜维北伐虽多有胜绩但战果着实有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逐渐成为一个蜀汉时常提起但已经不抱希望的政治口号。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费祎主政,蜀汉以北伐为首要政治任务的先军战略开始退缩,费祎也因此与姜维产生矛盾。《三国志》如此记载:?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相比之下,费祎比较务实也比较保守

  姜维依然一心北伐,而费祎每次拨给姜维的军队不过万人,从中不难看出此时费祎已经完全掌握了蜀汉朝局,其地位并非姜维所能制约。不过费祎旋即遇刺身亡,蜀汉再一次走向先军战略。不过,在蒋琬、费祎以及前《出师表》中所提到的董允死后,蜀汉朝堂已经没有足够独当一面的重臣,刘禅渐渐宠信于宦官黄皓,蜀汉的国势也由此急转直下,直到薛珝出使时已经沦为?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的惨淡景象。

  姜维北伐到底是好是坏,也引发了无数口水战

  在费祎时代,姜维军权极为受制;费祎死后,姜维再无制约之人,逐渐成为蜀汉军队的掌控者。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底牌,在刘禅宠信黄皓时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然而姜维毕竟不是诸葛亮,刘禅未听姜维的劝谏,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赔罪,姜维由此屯兵沓中避祸不再回成都,蜀汉朝堂由此已经完全分裂。

  《三国志13》中的黄皓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临死前曾有一语:?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在这一句话中,诸葛瞻将姜维与黄皓并列,可见当时的蜀汉已经混乱到何种程度。在诸葛亮时代,蜀汉有权臣而能上下一心;在?三巨头时代?,蒋琬、费祎、姜维三权臣同心北伐,朝局也尚能正常运转;终于权臣或死或外出避祸,蜀汉反而逐步走向衰败,这恐怕也是特殊时局下的一种必然吧。

  《三国杀》中的黄皓设计要给个好评

  蜀汉在人才相继凋零、刘禅宠信黄皓的情形下终于走向灭亡,正应了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的那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刘备未能培养出孙权、曹丕这样的继承人,蜀汉朝局一直在几代权臣的苦心经营中向前推进,最终断送于人才匮乏。

  刘禅却渐渐走上了一条卖萌之路

  姜维在得知曹魏大军入寇时曾向刘禅进表报军情言:?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而此时黄皓竟以鬼巫之论断定曹魏大军?终不自致?,最终导致钟会、邓艾平定益州,也实在令人叹惋。

  刘备也是很无语凝噎

  姜维的《表后主》成为蜀汉灭亡的前兆,而诸葛亮也曾有一封《自表后主》,其言辞动人令人伤怀:?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集忠臣权臣于一身,也是无可奈何

?

  因为前《出师表》而怀疑诸葛亮忠心的人,大约在看到这一封《自表后主》后可以转变观点了。诸葛亮是权臣,也是忠臣刘禅既然不能成为强主,蜀汉的国情或许也只能依靠权臣了吧。而当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这些权臣相继死去,蜀汉也最终在黄皓这等奸佞的祸害中渐进于灭亡。

临死之前,诸葛亮指定两人当自己的接班人,为啥没有姜维?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传奇人物,虽然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但是屹立在最顶端的,唯有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但是人力有时穷,诸葛亮因为太过于操劳,导致在五丈原的时候,一病不起。



这可让蜀汉上下都恐慌不已,尤其是刘禅;在历史上,诸葛亮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蜀汉的大小事务,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这也导致刘禅这个皇帝基本上不要处理政事,最多就是在上来的奏折上批一个“准奏”就行了。所以诸葛亮病危的消息传到成都时,最紧张的人当属刘禅了。

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其实说白了,就是问问诸葛亮去世后,谁来接替他的位子;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这个蒋琬什么人?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后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而费祎呢?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在诸葛亮北伐时担任中护军,后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但是为何诸葛亮始终没说姜维呢?姜维本来是曹魏小将,后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这里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姜维直到费祎死后,才开始独掌军权;既然姜维备受诸葛亮器重,为何诸葛亮去世前,不将军权和政权分开呢?其实诸葛亮心里很明白姜维的优缺点,蒋琬和费祎掌权,才能保住蜀汉的江山;而如果是姜维掌权的话,蜀汉的国运也就到头了。

也的确是如此,诸葛亮数次北伐,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但是姜维掌权后,北伐的频率比诸葛亮还快;蜀汉和曹魏在国力上,本来就差距极大,诸葛亮自己都无能为力的事情,又怎么能寄托在姜维身上?而且关键是姜维只管军权,而不懂政权,这么总结下来就是一个词“穷兵黩武”;这也是为何刘禅要把姜维赶走的缘故,如果姜维不走,蜀汉不用曹魏来攻,自己就亡国了。



但事与愿违,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姜维最终还是掌握了军权,极大的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可以说,就是姜维的频繁北伐,导致曹魏下定决心首先就消灭蜀汉,而且蜀汉无力抵抗,百姓皆厌战;这也是为何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选择了投降的缘故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