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御厨一日三餐都给皇帝做饭,古人是如何防治下毒的事情的

以史为鉴 2023-06-23 17:35:56

古代御厨一日三餐都给皇帝做饭,古人是如何防治下毒的事情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做饭给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棡,被册封为晋王,前往山西太原驻跸。晋王朱棡生性骄横残暴,在前往太原途中嫌随行厨师的饭菜不可口,狠狠鞭打了厨师一顿。在古代王爷鞭打责罚下人,本来稀松平常,谁知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明史》记载,朱元璋专门派使者前去太原,传圣旨申斥晋王朱棡:“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告诉儿子,他对手下大将非常严厉,唯独不敢得罪身边厨师徐兴祖,要他儿子日后必须善待身边做饭的厨师,不然很可能祸生肘腋遭遇不测。

朱元璋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的皇帝和皇族,一身系天下安危,往往置身于皇权争夺的激流漩涡中,经常会成为反对势力谋害的目标。在正常情况下,皇帝身居戒备森严的皇宫,身边侍卫环绕,要想谋害皇帝势比登天。

但百密难防一疏。皇帝的安全保卫体系中,有一个潜在的漏洞对皇帝威胁最大。皇帝也和平常人一样也要一天三顿饭,还有门类繁多的茶酒饮料,如果给皇帝做饭的御厨乘机下毒,确实防不胜防。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古代皇帝们也不傻,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他们也针对每天的饮食饭菜采取了一整套完善的防范措施,历朝历代各有不同,但综合来看,清朝的办法最管用。

首先,给皇帝做饭的御膳房的厨师杂役,都是可靠之人。清代御膳房的厨役归内务府管辖,绝大多数都是世代服务宫中的世袭御厨,身世清白,且待遇极为优厚,薪水加上明里暗里的外快,当真是给个知府都不换。因此他们根本没有谋害皇帝的动机。即使有人重金想收买他们,他们也绝不会用全家老小的性命去冒此奇险。

第二,御膳房有着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责任到人,御膳房专门设有“司房”,专职记录皇帝每顿饭的品类明目和制作人,详细到连某道菜是谁洗菜、谁配菜、谁炒菜都一清二楚,出了问题相关责任人一个都跑不了。

御膳房平时是宫廷禁地,除了工作人员可以进出,其余闲杂人等一概不得入内。御厨烹制菜肴,全程都有内务府派来的几个笔帖式、御膳房总管、提调在一边巡查监视,从购进、洗菜、切菜、上灶、装盘,都要进行检查,想下毒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第三,为了防止有人在传膳上菜过程中下毒,每次饭点儿之前,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就会来到御膳房,菜品出门就交到他们手里,每道菜都会装入专门食盒,外面用黄云龙包袱皮儿包好再打结,送到皇帝眼前才允许打开,途中任何人不许打开。而且传膳人员必须成双成对,以互相监督。

第四,皇帝每顿饭的菜品,少则三四十道,多则上百道,且品类繁多变化无常。很多人以为这是为了讲排场,其实真实用意正是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即使真有人拼了身家性命不要想害死皇帝,要想同时在几十道上百道菜品中下毒,也是势比登天,根本难以完成。

第四,清代皇帝吃饭,谨遵“菜不过三”的古训,再好吃再可口的菜品,最多也就夹两筷子,宦官就会立即把这道菜撤下。这样一来,即使菜里下了毒,只夹个一两筷子也无大碍。

如此一来,即使有人真想舍得一身剐想给皇帝饭菜中捣鬼,在如此严密的防范措施之下,也只能徒叹奈何。所以清朝立国近300年,从未发生过蓄意毒害皇帝事件。

参考资料:《宫廷琐记》《宫女谈往录》

御厨与太监都在宫中,为何太监需要“净身”,御厨就不用呢?

相信熟悉古代历史和看过一些古代宫廷剧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古代皇宫里面的太监是非常惨的,他们需要“净身”,从此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育能力,因此太监也就再也不能被称为是男人了,然而与太监同在皇宫里面当差的御厨,他们相比起太监来可就幸运多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净身”,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一个国家拥有最高权力的就是皇帝,要是皇帝要让哪个人死,那他就非死不可了,太监经常在宫里面走动,也经常会去后宫给皇上的妃子们送东西或者是传达命令啥的,与嫔妃们接触的时间和机会都特别的多,谁也不能保证这一来二去不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古代皇帝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就选择让太监“净身”。

御厨接触嫔妃们的时间和机会都很少。

御厨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和嫔妃们做饭的,他们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呆在厨房里面的,因此能够接触到皇上和他的女人们的时间和机会自然是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是御厨做好饭了,也是会有专门的太监把饭送到各位小主的宫殿里面去的,因此这么看来就算是要“净身”也是一定要让太监来的,不会有御厨什么事情的。


综上,正是因为太监有着更多的甚至是比皇上还多的机会接近后宫里面的妃子,所以才会被净身。

在古代,皇帝吃不完的饭菜会被如何处理?

古代的时候,皇帝每顿饭都是十分奢侈的,而且样式十分繁多,皇帝往往都是吃不完的,这时候有些人就十分地有商业头脑,他们通过卖皇帝的膳食获取利益。

古代的时候皇帝用饭可是头等大事,不可怠慢的很多菜都是要一直热着的,皇帝要吃了就得端上来,稍微不小心就会被皇帝处罚。

每天这么多菜,皇帝也吃不完,那咋办呢?有时候宫里有大臣的时候,就会跟大臣一起吃,大多时候还是要剩很多的。古代有一些饭店会说自家的厨师是御膳房来的,这样能吸引很多顾客前来品尝。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御膳房的厨师,而是皇帝吃不完的东西,被人卖出宫谋取暴利了。

把皇帝吃不完的东西卖到民间,这个买卖有很多人参与,因为这个来钱容易。把皇帝的剩菜中看起来好的卖给饭店,饭店再以高价卖出去,这中间的价格得翻了多少倍。而剩菜中那些看起来不太好的,就低价卖给宫外的人,这些人把这些菜跟粥混在一起,卖给一些老百姓,虽说价格不贵,但还是很好吃的。

虽说这件事情上不得台面,但是这样做不会浪费粮食,使得皇帝的大量剩饭剩菜不用被倒掉。古代的粮食还是很匮乏的,这样做能够让一些吃不上饭的人能够填饱肚子。

总而言之,皇帝吃不完的东西一般不会被直接倒掉,而是被人处理了,被卖到宫外去,这是当时很多人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