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最终,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来说,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众所周知,“公侯伯子男”,刘禅的安乐公在爵位上明显高于孙皓的归命侯。那么,问题来了,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为何孙皓投降后却被封为归命侯?
一
首先,在魏蜀吴三国中,同样是亡国之君,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孙皓,在西晋和司马氏的待遇却明显不同,也即前者是公爵,后者是侯爵。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一统的序幕。在此背景下,虽然司马氏消灭了蜀汉,但是,东吴依然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二
由此,对于司马氏来说,厚待蜀汉后主刘禅,将其封为安乐公,有助于分化和瓦解东吴的抵抗。换而言之,司马氏将蜀汉后主刘禅封为安乐公,不仅是为了笼络原蜀汉地区的将士,也是做给东吴看得,其潜台词就是如果主动投降的话,之后的待遇是不会差的。不过,等到公元280年,也即西晋正式消灭东吴的时候,已经终结了魏蜀吴三国时代了。因此,在对待东吴亡国之君孙皓上,司马炎完全没有必须厚待的必要性了。在此基础上,孙皓只有被封为归命侯,而没有像刘禅一样被封为公爵。
三
另一方面,就蜀汉来说,刘备作为汉室后裔,在曹丕篡汉自立后,也选择称帝。由此,蜀汉是和曹魏平起平坐的势力,至少在名义上,蜀汉和曹魏都将自己视为正统。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孙权建立的东吴,一度臣服于曹魏。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对于孙权和东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曹魏的臣子,并且,就孙权来说,其称帝也是不够名正言顺的。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刘备称帝,是因为他是汉室后裔,并且其以复兴汉室为目标。至于曹丕建立的曹魏,在名义上也是东汉汉献帝禅让的,所以也是比较名正言顺。至于东吴和孙权,因为缺乏名正言顺的理由,所以在曹丕、刘备称帝后,孙权选择向曹魏俯首陈臣。在此基础上,司马氏面对蜀汉和东吴的亡国之君,自然也选择了区别对待的方案。另外,就后主刘禅来说,虽然能力不强,但是,其毕竟是一位中规中矩的皇帝。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孙皓这位皇帝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其行为遭到了司马氏的鄙视。因此,司马氏将后主刘禅封为安乐公,却给孙皓一个侯爵的待遇。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魏蜀吴三国诸侯脱颖而出,只是结果相信出乎了当时不少人的意料,还是司马家的晋朝笑到了最后,有意思的是,三个国家的末代国君,倒全部得到了善终。而他们的封号,也颇为让人玩味。其中魏国的末代国君曹奂,被封为了陈留王,蜀国刘禅封为了安乐公,吴国皇帝孙皓,只获得了一个归命侯的职位。
按照魏晋时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候、亭候、关内侯是十个等级,很显然孙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马家这么封的原由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好好来说明一下。
首先来看看最先灭亡的蜀国,公元263年,此时的司马氏尚未夺权,而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讨伐蜀国,仅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魏军兵临成都,刘禅开城门投降,最后刘禅被移居到了魏国都城洛阳,受封世人皆知的安乐公。
在历史上,安乐公这个头衔只有刘禅一人获得,司马昭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无非也是在告诫着另外一个对手东吴,只要你能够投降,自然后半生享受富贵,安乐不已。
为什么给刘禅?公?的头衔呢?从礼节出发,这是司马昭能够给予刘禅最大的称号,毕竟此时的司马昭,也不过是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他总不可能给阿斗封一个王的头衔在上面。因此安乐公最合适不过。
我们再来说说曹奂,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曹魏和汉末的历史可以说是如出一辙,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了曹魏的政权,但是在明面上,依然是假惺惺的逼迫曹奂禅位,正如同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一样。而汉献帝继承大统以前,和曹奂的封号一模一样,都是陈留王。
因为是和平的政权交接,因此司马家对于曹奂面子上的礼仪,还是要做足的,265年11月,禅位的曹奂被封为了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
除此之外,曹奂还被特许能够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这些都是汉献帝不曾有的待遇,而在中国古代千年历史上,曹奂的地位也是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他在302年,于陈留封国去世,享年58岁,并且晋朝廷还保留了他皇帝的尊号,谥号元皇帝。
至于吴国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但是也可以理解,孙皓的级别之所以比刘禅低一层,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孙吴曾经做过?反水仔?,221年的时候,吴国国主孙权就主动向北方称臣,受封了吴王的称号,结果后来却再次反叛。这自然也让晋朝心怀芥蒂。
至于第二点,就是孙皓自身的本钱了,他也算是古代著名的昏君,不但比起刘禅还要享乐,自身也更加的残暴,导致吴国君臣离心离德。
在刘禅投降的时候,成都依然还有兵可守备,蜀国主力尚在剑阁,未曾损失元气,有着一战之力,而东吴也正在起兵响应,在战况焦灼的情况下,阿斗主动下达了放弃抵抗的命令。
相比之下,孙皓上书投降,是在晋朝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兵临石头城的情况下,不管孙皓肯不肯降,吴国都已经注定了灭亡的结局,从这点上,孙皓降书的含金量,自然也比起刘禅逊色不少,归命侯就是?顺应天命?的意思,多少也带有一些讽刺的味道,历史上只有两个归命侯,一个孙皓,还有一个就是南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因此三个不同皇帝遭遇的环境,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6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娥为什么会被丑化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