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周朝的故事。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868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周朝国祚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第二,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第四,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中央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
到了东周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势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诸侯的大家长,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如果哪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似乎已经不强大的君权,势必遭致别的诸侯群起而攻。所以,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致群攻!
所以没人敢轻易推翻周朝国号,最多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因为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制,把利益最大的分摊了出去。
大家应该知道,矛盾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利益的分割不均或者分割引起的冲突。商灭夏,源自商王朝的扩张引起了夏的敌视,而夏王朝对整个部落联盟制的破坏和专制使得许多联盟成员选择了商王朝来重新划分国家利益。(夏王朝是联盟制的奴隶制王朝,和我们熟悉的周一样,大臣是有自己的领土和部属的),商灭了夏,只是把夏的中心地域占为己有,剩下的平分给了盟友。
周有了不同,武王伐纣成功、以及周公平定东方叛乱之后,大部分独立的部落要么消亡、要么诚服后被削弱。太公带着自己的部族到了东夷人的故地震慑东夷残余,周公的长子抵达鲁国依靠泰山监视齐国,成周、曹国、卫国成犄角之势,震慑殷商子孙宋国的同时支援了东部的鲁国,召公被封到北疆,抵御着箕子朝鲜的可能的反扑。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都被派遣到战略的要地,剩下的才是伐纣的盟友、最后才是臣服的敌对部族。
所以西周不同于夏商的是它不仅仅是夺取了旧盟主的财产,还近一步的蚕食了原本按照习俗要分给盟友的土地。所以,西周时期的王室就算衰落,也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势力。但是他又建立了严谨的礼制并不停的扩张、分封,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和权威,也在不断的让奴隶主们消化着新得的利益。(这点和纳粹的做法相似,通过从外部获取土地而缓解国内的利益分割矛盾)
东周时期王室之所以被架空,原因有三:1,申侯起兵联合犬戎杀了天子,周部落的精兵和族人死伤惨重,势力大跌2,西周故地被犬戎蚕食,平王把它划给了秦国,自己龟缩到成周一带3郑国的崛起,不仅击败了天子的联军而且和周天子互换质子,击垮了周的礼制根基
东周的历史,不过是一群原本老实巴交的臣子,在发现了原本让他们瑟瑟发抖的君王实际上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之后,开始逐步的试探、维护、再试探、安心、开始挑衅、开始蔑视、开始挟持、开始利用,最后灭之的漫长过程。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大转型的时代,它送走了奴隶制迎来了封建制,中国人在慢慢地摸索发展的阶段里,留给了后人一个中国最长的王朝。
周朝(约前1046﹣约前256)共约791年,为中国史上最长命的朝代
周朝简介: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采用的汉字字体为大篆。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部落周朝疆域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
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
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关于“共和执政”,还有另一说法,即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因其名叫“共和”,爵位为伯,故称其当政期间为“共和执政”。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后者见于《竹书纪年》,前者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从可信度来说,《竹书纪年》较为确切。
同时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执政周朝地图”结束以后,宣王即位,周宣王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的时期。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周朝的政治、礼法、文化对以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享国约791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6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