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先后打败了葡萄牙、日本和荷兰的明朝水师到底有多强大

众妙之门 2023-06-23 13:15:49

先后打败了葡萄牙、日本和荷兰的明朝水师到底有多强大

明朝水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明朝不以水师立国,却拥有一支世界史上最强大的海军。

2015年7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一篇题为《史上最强大的5支海军》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防务和国家安全专家凯尔·沟上,他将1433年的明朝水师与公元前480年的希腊海军、1815年至1918年的英国皇家海军、1941年的日本帝国海军、1945年的美国海军,并称为世界史上最强大的5支海军。

“1433年的明朝水师”,指的是明朝大臣郑和率领的那支水师部队。那是一支庞大的舰船队伍,由数百艘船舶组成,其中6艘郑和宝船,长148米,宽60米,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堪称帆船时代的“航空母舰”。凯尔·沟上还评论说:“当时,中国海军的技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其造船技术已领先欧洲1000年。”

唯一的遗憾是,郑和率领的水师部队,虽然曾经7次下西洋,航行范围包括东南亚、印度、非洲之角、波斯湾,最远到达红海,但却很少进行大规模海战。倒是在多年以后,已经过了鼎盛时期的明朝水师,曾经与葡萄牙、日本、荷兰等国家交战,检验了一把明朝水师的实战能力。

最先与明朝水师开战的是葡萄牙。

葡萄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公元15——16世纪,葡萄牙进入全盛时期。葡萄牙舰队横行于广袤的海洋,所向披靡,在非洲、亚洲、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

16世纪初,葡萄牙盯上了中国这个古老、庞大的帝国。1521年8月下旬,葡萄牙舰队闯入了广东屯门。明朝水师奋起迎战,在屯门海战中击败了葡萄牙舰队。屯门海战的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这是明朝经过漫长海禁与封闭之后,第一次与来自遥远西方的陌生对手作战,并战胜了对手。

葡萄牙不甘心失败。1522年,葡萄牙以5艘舰船千余人组成的舰队,再次闯入广东新会。双方在新会西草湾相遇,发生激战。葡萄牙人在损失了2艘船后,狼狈而逃。

事实证明,明朝水师经受住了葡萄牙舰队的考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第二个与明朝水师开战的是日本。

16世纪末期,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后,于1592年挑起了侵朝战争。日本军队在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只用了2个多月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等地。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向明朝求救。

当时,中国正处于万历时期。众所周知,万历皇帝不喜欢上班,一度长达30多年不理朝政。听到朝鲜求救的消息后,万历皇帝破天荒地作出了出兵援朝抗日的决定。1592年底,明朝名将李如松奉命出任东征提督,率领水陆两军进入朝鲜参战。

明朝军队进入朝鲜后,连续攻克了平壤、开城、汉城等地。日军被迫与明军议和,宣布停战。可是,日军缓过劲儿后,于1597年再次入侵朝鲜。那时候,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明朝改命陈璘为御倭总兵官,奔赴朝鲜抵抗日军。陈璘到了朝鲜后,成功地震慑住了日军。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逝,遗命从朝鲜撤军。日军随即从朝鲜全线撤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陈璘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统领明朝水师,联合朝鲜军队,在露梁海夹击日本海军。一场激战后,日军500艘战船被烧毁大半,死亡万余人。

更大的战果是:这一战以后,日本近300年时间不敢染指朝鲜半岛。

第三个与明朝水师开战的是荷兰。

在葡萄牙之后、英国之前的100多年时间里,称霸世界的是一个来自北欧的小国荷兰。17世纪,荷兰建立了起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其船舶总吨位相当于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4国之和,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602年,荷兰来到了东南亚。1624年,荷兰到达中国,希望与明朝建立贸易往来关系,被明朝拒绝了。荷兰随即在台湾澎湖建立了1个城堡。这种行为,当然不被明朝所接受。明朝派出军队,将荷兰驱赶出澎湖。

1633年,荷兰决定对中国沿海进行掠劫行动,迫使明朝答应他们的贸易需求。一场战争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当年7月,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13艘荷兰战舰和刘香带来的50艘海盗船,在料罗湾与明朝水师展开了一场决战。

从力量对来说,荷兰水师主力舰均为性能优良的盖伦船,配备的是射程远的红夷大炮。相比之下,明朝水师舰船还是比较落后的戎克船,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显而易见,明朝水师的综合实力远不比从前,在武器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

好在明朝福建巡抚邹维琏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充分信任招抚的海盗郑芝龙,采取火攻的办法,大量使用无人火船冲向荷兰海军,最终击败了荷兰海军,并将他们追杀到东洋之外。这一战打下来,荷兰有4艘舰船被烧毁和击沉,1艘舰船被明军俘虏。

福建人民闻讯拍手称快,称颂邹维琏:“公一出兵,擒获夷王,歼灭群丑,收复失地,仅两个月便建大功、士气不衰,财帛少费,此闽省二百年所未有也。”

此战后,明朝水师获得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荷兰不得不每年向明朝缴纳12万法郎进贡,换取这一海域的通行权。

令人感叹的是,1633年是崇祯六年,当时明朝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不断。明朝水师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依然打败了荷兰,殊为不易。

大明帝国的不朽武功盘点明朝战争史上的七大胜仗



1.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打开平,袁尚都被一举拔出,元顺帝仓皇出逃,一年后死去。此战之后,明朝建开平卫,俯瞰北方整个蒙古草原。之后的几十年,蒙古人虽然偶尔打胜仗,但基本都被明军追击。


点评:虽然徐达征讨元朝标志着元朝的结束,但是在蒙古人败给草原之后,真正导致明蒙双方攻防地位发生变化的是开平之战,开平是元朝的都城,也是蒙古草原的重要战略要地。占领开平意味着卡在蒙古草原的咽喉,与游牧民族作战。第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第二,要打造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第三,要抓住关键战略。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时候,在河套平原打响了第一枪。所以后来匈奴仓皇而逃,唐朝对突厥进行了反击。首战先取定襄,成就了打击突厥的丰功伟绩。宋朝的失败还在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使宋军失去了战略地位。几百年来,它一直处于强敌的压迫之下。开平战役的意义也在这里。虽然这场战争的成果并不丰硕,但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场战争后,明朝修建开平卫作为继续推进蒙古帝国的基地。之后徐达蓝玉等人的一系列胜利奠定了这场战争的基础。可惜的是,自宣德以来,以削弱藩镇为目的,加上文官统治集团的短视,终于废除了开平卫,松散的蒙古部落联盟得以继续沿长城袭扰,导致了内乱悲剧和被俘明帝的屈辱。前人省钱,后人败家。不知道柳河生病的常遇春将军得知后是什么感受?


2.洪武美琳达揭开盖子获奖。二十一年,海蓝玉渔民大获全胜,消灭敌人数万人,俘虏七万余人。北元政权的统治机构被一窝人俘虏,来到南京。这场战争宣告了北元政权的最终灭亡。从此蒙古高原不再像成吉思汗时代的大一统政权。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里,虽然瓦刺和鞑靼在蒙古草原上轮流坐庄,但他们已经不具备与中原抗衡的实力,还是依附于明朝。


点评:今天,一些蒙古历史学家对北元历史感兴趣,试图找到蒙古合法化的证据。可惜蓝玉将军的胜利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北元在渔洱海胜利后不复存在。如果说之前的明朝灭元、征讨商都并没有真正消灭蒙古皇室的话,那么钓鱼洱海的胜利宣告了元朝帝国的最终灭亡。作为元朝正统皇族,都被押解到南京,北元的运行体系基本被破坏。如果说在此之前,蒙古贵族可能还有所谓的反明光复的希望,那么在渔洱海之战之后,这个希望就彻底破灭了。从此,逐鹿中原只能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蒙古草原被瓦解为若干松散的部落,这些部落在合适的时机相互之间无休止地争斗,但几乎无法对中原政权构成致命的军事威胁。几个主要的蒙古部落也相继臣服于明朝,接受封爵。从现代国家观念或者说封建时代的国家关系来看,北元与明朝的所谓对抗,从这场战役开始就不复存在了,蒙古部落与明朝的关系也逐渐从国与国的关系转变为地方诸侯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后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瓦刺之首,还是鞑靼人的回答。他们与明朝边陲城镇交战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个骑士身份。《鹿鼎记》年,金庸老教师尊清贬明,大谈满清给中国带来了多少领土。对比史实,他不禁感到心碎。优秀的小说家不一定是优秀的历史学家。明朝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么强的军事势头不能持续下去。明初,面对统一的北元政权,明军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为什么却守不住固有的胜利果实?在蒙古已被破为多个松散部落,实力被严重削弱的情况下,没有进一步向蒙古高原渗透,而是因为噎废食,实施撤退自保的策略。


3.永乐八年,明太祖成祖第一次北伐,在南河之战中击溃鞑靼军主力,蒙古各部纷纷向明朝投降,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各部落的实力,瓦解了蒙古各部落内部。战后,明朝以均势为原则册封蒙古几个主要部落,明北武学达到顶峰。


点评:从战略上讲,明的指挥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稳扎稳打。明军充分发挥了50年建设的成果,既发挥了军事力量,又发挥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惊人的作战能力。明朝的军事通过一步步集中优势兵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火器和骑兵的结合不仅成为蒙古骑兵的噩梦,也对后来明军的战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明军进攻精神最淋漓尽致的一仗,是永乐皇帝苦心经营的结果。电视剧《亮剑》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指挥官的气质也决定了一支军队的气质,一个指挥官的灵魂也会成为一支军队的灵魂。这一时期明军的表现就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随即,永乐皇帝的进攻精神也渗透到了他每一个士兵的血液里。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军队。铁木尔死在明朝东侵的路上,与其说是明朝的运气,不如说是他自己的运气。当他与这样的军队作战时,以名声闻名的帖木儿大帝害怕他一生的智慧会付诸东流。可惜明军的进攻精神在洪武、永乐两朝只是昙花一现。后世帝王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极大地制约了明军进攻战术的提高,扼杀了明军的进攻精神。宋朝缺骑兵,明朝不缺马。马的产地甘肃和陕西西部在明朝手里,内蒙古的蒙古部落大部分投降了明朝。明朝缺少的是聪明的军事家和有魄力的统治者。但是,永乐皇帝犯了欲速则不达的毛病。整个永乐王朝,频繁的北伐收获颇丰,但也浪费了国力,也让后继者们被噎得食不果腹。而北方在防御体系建设上的短视,导致了北方关外卫的日益孤立。明成祖虽然是明朝一位有为的君主,但在战略建设上却远不如其父朱元璋。五次北伐带来的边境和平持续了十几年,但驻军建设的严重失误却害了后人。


4.明郑桐十四年,瓦刺军在土木堡大败明军,活捉了明英宗。名将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先破军,逼其退回英宗。蒙古人的失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先在内讧中被杀,分散的蒙古部落再次接受明朝的封爵。


点评:15世纪中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时期。从1449年到1453年,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罗马是——。他们的首都一个接一个地被野蛮人包围。不同的是,明朝凭借充足的国力和出色的指挥赢得了北京保卫战,而东罗马则在耗尽弹药和粮食后被土耳其人所灭。土耳其在东罗马的土地上把奥斯曼帝国推向了顶峰,而蒙古人在北京城下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土耳其灭亡东罗马是顺理成章的,蒙古人在北京的溃败也是因为实力。在封建时代,只要明朝是一个生产力很高的帝国,只要内政统一,经济稳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灭亡。宋朝弱,但鼎盛时期的辽国也灭不了。宋明最后的亡国,其实是因为中国的腐败和严重尖锐的阶级矛盾,而明朝还没有到这个阶段。虽然此时的明朝是要腐败的,朱元璋时期建立的卫所制度也早已腐败,但是明军的实力特别强大,土木之败确实是因为士兵战斗力下降,但更重要的是指挥的荒唐。明朝也有一批勤政的大臣。英宗被俘后,整个朝廷都哭了。幸运的是,以于谦为首的一批智者相信明朝会胜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土木堡50万大军全军覆没之后,明朝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了22万精兵。这种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和物质基础是蒙古人无法比拟的。于谦不是典型的职业军人,而是平民,而这场战斗考验的不是他的战场作战能力,而是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的能力。对于此时的明朝来说,只要君、臣、军三者同心,这场战役的胜算已经超过了80%。于谦很好地协调了各种矛盾,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在这一战中,明朝打败了蒙古人,但是攻守双方对调了。此后,明军一直局限在长城要塞内,很少有大部队在要塞内作战的例子。实力被严重削弱的蒙古人并没有对明朝构成致命威胁,最多只是骚扰明朝边境。但在此之后,于谦为明军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还是在一段时间内恢复了明军强大的战斗力。从北京保卫战胜利到英宗回归到52唐山新闻在线52年间,蒙古人多次进攻明朝边境,但明军经过于谦的整顿,打败了他们,最终换来了英宗回归中国和蒙古内斗的结局。可惜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英宗杀了。从于谦到袁崇焕,自毁长城的悲剧不止一次发生在明朝君主身上,让人扼腕叹息。


5.公元1517年,明朝水师先后在广东屯门、西草湾重创葡萄牙水师,葡萄牙军队损失惨重。之后逐渐改变对华政策,用欺诈手段欺骗澳门。这场战争对明军的影响在于,明朝的战船和火炮在这场战争后通过吸收欧洲的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点评:从军事角度来看,两次战役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水战。大规模海战就更不用说了,也比明朝同时期的抗日战争小很多。但这毕竟是明朝水师和欧洲水师第一次交战。长期在海上生活的中国人也第一次遇到了来自遥远西方的陌生对手。葡萄牙人本来是想采取征服的政策来对待明朝的,但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后来陆续来到西方的荷兰等国也尝到了类似的滋味。明朝获得了欧洲的战舰和火炮,改进了造船和火器技术,但我们对外界仍然一无所知。明朝能争取到小屯门和葡萄牙人,却愿意为了两万两千块的税收让其占领澳门。一百年后,明朝为了靠近大陆的澎湖,也重创了荷兰舰队,却对其占领台湾省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明朝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悲剧:只有在大陆无事可做,异乡不足取。对于中国科技发展史来说,这场战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件。明朝东南沿海与欧洲殖民者的一系列小规模战斗,让大航海时代初期的欧洲人意识到,征服中国只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与中国搞好关系,谋求经济利益才是正道。于是,明朝中后期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达到了又一个飞速发展的高峰,也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明人开始放眼世界。一群在明朝首次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惊讶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科学的渴求。比如徐光启等有识之士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来改良中国的天文、历法乃至农业生产。虽然起步稍晚,但明朝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知识时代迈进。可惜满清入关,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被彻底堵死,随之而来的是百年屈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是在这一时期,宋的伟大科技文献《天工开物》传入西方,对西方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力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推动了科技革命的早日到来。


6.明朝中后期,日寇猖獗,名将戚继光投身于抗击日寇的战争中。经过几十年的战斗,日本侵略者终于被镇压了。


点评:其实抗战胜利没什么好炫耀的。明军有几十万,但不能只是敌人。这是骄傲还是耻辱?这一时期,明朝的卫所制度彻底腐朽。好在戚继光等一批名将,通过私军和征兵制的方式,为明朝重新锤炼了一批精英教师。在张时代后期,以戚继光为代表的一批抗日将领成为明朝军事改革的先行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称戚继光为“孤独的将军”,一点也不为过。在整体军事体系腐朽的情况下,这些忠诚的人仿佛是一群消防员,为国家扑灭燎原之火。后来,在隆庆和万历初年,明朝借鉴平倭之战的经验,改进装备,对军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补救性改革,使明军在辽东和傅玄重新获得了一批精锐部队,赢得了朝鲜战争,使明朝达到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事实上,所谓的敌人,其成员很大一部分是中国沿海的海上商业集团。朱元璋本想以海禁拒敌,却让敌人越来越坏。作为农民,他自然不会理解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这种自然现象。日本侵略者被平定后,明朝解除海禁,进入对外开放的黄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远达美洲。西方的科技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被广泛引进。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政治腐败的催化剂。随着政治制度的日益腐败,明朝重演了宋朝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腐败的悲剧。明朝专制的封建制度与已经萌发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而矛盾的结果就是以权钱交易为润滑剂。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和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全国财政收入的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官商勾结牟取暴利,催化了政治腐败和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废除张的改革政策和保守腐朽的封建制度,使明朝走上了不归路。


7.明朝历时七年的抗日援朝战争,打败了日本,既保证了国家的和平,又把日本禁锢在岛内,三百年不敢扩张。


点评:直到今天,所谓的“抗日援朝战争”还在被争论不休。原因是明朝在抗日战争中损失惨重,甚至给了满清崛起的机会。但在今天,这种说法是典型的玄学。清朝的崛起是明朝本身的腐败造成的。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导致的军事衰弱有其严重的原因,但根源还是归结于明朝的军事腐朽和内政失当。但比起抗日战争和援朝战争,满族也应该称得上幸运。从日本内战中崛起的日本军队正达到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实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作战能力都比后来的满清强很多,但可惜的是,日军在中兴时期遇到了明军,满清在衰落时期遇到了明军。中兴时期,明军在朝鲜发挥了国家作用,但在总兵力远不及日本的情况下,终于给了日本致命一击。有清代历史学家评论这场战争,说它耗费巨资,而且是一场惨胜。然而,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明朝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胜利,无论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还是军事指挥,都达到了其整个王朝的最高水平。日本的失败史无前例。上次吕梁之战,500多艘日军船只逃脱,只有不到40艘返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明朝选择坐视朝鲜不救,在日本势力变大,明朝进入衰亡期后,中国的山河即使不会落入满人之手,大部分也会被日本人糟蹋。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也是一场赢得了胜利的美丽战争。之后满清的崛起,是明朝自身的原因。即使没有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腐朽速度,也是迟早要发生的。清史家对这场战争的诋毁,大部分是出于政治需要,但讽刺的是,这场战争400年后,甲午战争爆发了,清朝的一些学者居然翻遍史书,从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中寻找克敌制胜的良方。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明朝的朝鲜战争,前六年花费了800万两白银,而仅1894年的甲午战争满清战败赔款就达2.2万元。相比之下,明朝在这场战争中是对的。

明朝末期,实力大打折扣的明军是如何打败西方海上强国的?

明朝有一支强大的兵力叫做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署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

强盛时的明朝,曾经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耕地面积世界第一、矿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军工产值世界第一、船只总吨位世界最大、军队数量世界最庞大.即使到了明末,军队数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够中国多。

明末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拉大,各种冲突时常爆发,社会逐渐走向衰退。然而有一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有的。

虽然明朝衰落,但国力尚可,而西方此时发展才刚刚起步,就像一个五十来岁的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的较量,不过取胜是暂时的,最后的天下还是这个孩子的,这毋庸置疑。

二、明朝海军本就不弱,还记得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绵延百里,要知道50年后的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船队,才三艘小船。

三、我们是三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而西方人是不远万里,不仅远师劳顿,而且补给困难。

明朝水师战斗力强大 曾一百多人歼灭四千倭寇

导读:如此了得的张谦,不是能征惯战的将领,仅仅是个太监而已。他的船只也仅是护送勃尼国王(今文莱)回国用的外交使节乘坐的普通海船,一条船、百十号人马而已。即便如此,面对四千多的倭寇,不过大战二十多个回合,就已大获全胜,想见永乐年间明军水师的战斗力是如何的强悍。

明朝水师(资料图)

话说600多年前,朱元璋一个和尚出身的家伙,居然能恢复我中华,驱逐鞑虏于漠北,功盖汉家矣!当年,老朱陆域上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却有倭寇,欲在王朝交替之际趁火打劫,不断袭扰我沿海各地。但遇上这个千年一出的和尚皇帝,活该倭寇倒霉。洪武、永乐年间,沿海布防严密,卫所一起,倭寇已无下脚之处,即便上得岸来,也被明军砍瓜切菜般削去脑袋了事,如刘江望海逡灰郏将数千倭寇聚歼于一地,便是明证。如今不说郑和之无敌,单说当年将东西洋视若昆明湖的明朝水师在浙江金乡卫海域如捻臭虫般将倭寇予以歼灭,便见明人之牛叉。

据《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五年六月,永乐皇帝派大臣专程前往浙江温州苍南的金乡卫,慰问犒劳一批下西洋的官军,因为他们在这里,刚刚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海战,大长了明王朝水师的威风,令好勇斗狠的朱棣高兴了好几天,书中记载:“谦等奉命使西洋诸番,还至浙江金乡卫海上,猝遇倭寇。时官军在船者才百六十余人,贼可四千。鏖战二十余合,大败贼徒,杀死无算,余众遁去。”

如此了得的张谦,不是能征惯战的将领,仅仅是个太监而已。他的船只也仅是护送勃尼国王(今文莱)回国用的外交使节乘坐的普通海船,一条船、百十号人马而已。即便如此,面对四千多的倭寇,不过大战二十多个回合,就已大获全胜,想见永乐年间明军水师的战斗力是如何的强悍。从获奖名单上,还可发现,这条船上,除了火长之外,还有“番火长”,就是说,当时的船上配备的航海长,除了普通的明军的航海长外,还有雇请的外籍航海长,这实在是对所谓明朝海禁政策的反讽。郑和时代,明朝的海上政策一边是禁止违式海船(二桅以上海船)出海,禁止民间海外交通,也不鼓励外商来华贸易,朱元璋吃得太饱,甚至人家主动缴纳的关税也不征收。但另一边,却聘请不少外籍水手和译者参加航海活动,海上浩浩荡荡、来来 *** 航行的都是明朝的船只,胆敢触碰明军一根汗毛的,斩立决。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时代!

福建沿海的沙滩上,过去有一处处的名曰“倭墩”的沙丘,就是当年戚继光灭倭之后将倭寇尸体填埋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1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