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统,大梁最完美的太子,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尼姑

以史为鉴 2023-06-23 12:41:52

萧统,大梁最完美的太子,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尼姑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完美太子,才华横溢

这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非常有名,他就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太子,也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萧统,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岁,却主持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它是我国第一部按体区分规模宏大的文学总集 ,在文学史上是首创。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创造性地在《文选》里对文学和史学进行了分家,只有辞藻华丽、行文典雅的文章才符合他选择的标准,《昭明文选》收录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就非常推崇《文选》,他在小儿子宗武的生日时对他谆谆教导,要“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好好地读《文选》学习上进,可见《文选》对古代文人影响之深远。

情定尼姑,相思成疾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长子,被册立为太子,未继位而英年早逝,后世称为“昭明太子”。在一般人看来,萧统外貌英俊,才华过人,又爱护百姓,完全就是一个如意郎君的样板,但是,这样优秀出众的萧统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称心如意的女子。

杜牧在诗歌中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是一个非常信奉佛家的朝代,在许多地方都修建了庙宇。在江苏无锡的顾山北麓,修建的是一座香山古刹,全称香山观音禅寺,寺庙的左边修建的是文选楼。

萧统代父皇来到顾山香山观音禅寺考察的时候,曾经在这里编撰《文选》。有一天,萧统去街上散心,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闲庭信步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尼姑,旁边的人叫她“慧如”,她正在和别人谈论佛家经典,那样子是那么地活泼可爱,又是那么地口才出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回眸一笑,倾国倾城,在这一瞬间就令大梁太子坠入到了爱河当中。

萧统就像一个花痴一样,跟着慧如来到了她的草庵,悄悄记下了地址,第二天又来登门拜访,慧如和他谈佛经、谈典籍,两个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互相因为知己。但可惜的是,萧统和慧如毕竟不像是武则天和李治,可以那么大胆地打破世俗的禁锢,追求知己的理想人生。

两个人虽然是郎情妾意,但一个是大梁太子,一个是修行的尼姑,既有世俗礼法的禁锢,更有佛法教义的不允许,他们最终还是分别了。曾经的相逢有多么甜蜜,此刻的分别就有多令人断肠,分别之际,慧如哽咽无声,只是将一颗红豆送给了萧统,女子思念丈夫滴泪成血,化作相思红豆,这颗红豆代表的就是慧如刻骨铭心的爱情和相思。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爱情多销魂,不久之后,慧如便因为相思成疾香消玉殒,萧统来到两个人曾经邂逅相遇的草庵前,种下了慧如送给他的红豆,将草庵命名为“红豆庵”。几年之后,年仅31岁的萧统因为落水受惊,一病不起,也随慧如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两个相爱的人生不能同衾,死后却以另一种方式相聚了。

两个相爱的人在大好的青春年华便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所种下的红豆树,却长得越来越茂盛,百年、千年之下,依然在天地间盎然绽放、绿叶苍苍,顾山镇也由此成了红豆之乡。

南国红豆,爱情永恒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在萧统和慧如的爱情故事发生的两百多年后,王维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送的相思绝唱《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的时候它会发芽生长。希望你可以多采一些,因为它代表的是相思。那历经千百年始终交缠依靠在一起的红豆树枝,就像是一对永不分离的恋人,任岁月沧桑、时光流淌,始终不改相爱相偎的初衷,那一颗颗如相思滴泪、泣血化成的红豆,正是那坚贞爱情的最好象征。

一千多年后的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下了一首经典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经历两世的爱情,正是用这滴滴如红豆的泪水来见证,红色的结着珠子的绛珠草,就像是长在太虚幻境灵河岸边的红豆,凝结的是永恒的爱情,是刻骨的相思。

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如逆旅在世,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倏忽而逝,但唯有千年前萧统种下的那颗红豆树还依旧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初那个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王维的“红豆生南国”传唱千年不衰,时光易老,唯有相思不变,唯有爱情永恒。

萧统的轶事典故

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出生于襄阳,当时萧衍在担任雍州刺史。萧衍夺取了南朝齐的皇位后,就立萧统为太子。萧统当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没有当上皇帝就去世了。萧统去世是因为游湖时掉入湖中,划伤了大腿,最后去世了。

昭明太子萧统喜欢文学,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萧统的文集被后世编为《昭明太子文选》。萧统的身边聚集着一批文人,萧统和他身边的文人引领了当时的风气。萧统还写过很多诗篇和散文。萧统的诗多描写宫廷中的女性。

昭明太子萧统在政治上很爱民。有一次,南朝梁遭遇了天灾,很多难民流落到了京都。萧统亲自带着人为这些难民送食物,当时很多都城中的平民都被萧统感动。萧统还吩咐有关衙门做出三千套衣服,在冬季的时候分给平民。

昭明太子萧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萧统为自己的母亲守孝。萧统在为自己母亲守孝的时候,伤心得吃不下东西。梁武帝萧衍派人为萧统送食物,萧统只吃蔬菜和粥食。等到萧统守孝完成后,萧统已经非常瘦了。

昭明太子萧统虽然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是在政治上没有多大造诣。萧统是南朝梁的太子,被梁武帝萧衍委以重任。但是萧统在为政上并没有多少创举,都是按部就班。而他手下的幕僚多是善于写文章的文人,没有多少通达政治的。

萧统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萧统出身皇室,从小有着良好的文化熏陶,熟读典籍,对文化很热爱。萧统在当太子期间,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这批文人和他一块编纂书籍。萧统的文集被后世称为《昭明太子文选》。

萧统也是一个爱民的人,南朝梁同北齐开战的时候,国内物资紧张,出现了很多难民。萧统在京都中看到难民后,就从自己的府中拿出物资,救济这些难民。并且在冬季的时候,萧统还让相关部门做出三千件衣服,让难民抵御寒冬。

萧统也是一个孝顺的人,萧统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萧统非常伤心,坚持为母亲守孝。等到萧统守孝完毕的时候,萧统变得非常瘦,当时的臣民看了萧统的样子都非常伤心。萧统对待自己的父亲也很孝顺。

萧统虽然在众多方面很优秀,但是在政治方面,萧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萧统是南朝梁的太子,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但是萧统由于醉心于文学,在政治上并未合格。当时的南朝梁与北方的北周、北齐争霸,但是萧统并没有一个政治家的素养。

萧统也是一个多情的人,萧统与慧娘的传闻流传很广。萧统在西湖边遇到了慧娘,本来想要把慧娘接入宫中,但是他的父亲萧衍不同意。萧统同家族经过一番争斗,终于能够迎娶慧娘了,但是慧娘已经去世了。

萧统和萧衍的关系

萧统和萧衍的关系乃是子与父,即萧统是萧衍的儿子。萧衍在担任雍州刺史的时候,将家眷带到了襄阳,萧统就是出生在襄阳。萧统的出生让萧衍非常高兴,因为萧统是萧衍的长子。

萧统和萧衍的子父关系使得萧衍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位长子。萧衍后来夺取了北齐的皇位,他当上皇帝后,将萧统立为太子。萧统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只有两岁。萧统被立为太子,引起了萧正德的反感,萧正德是萧衍的养子,名义上是萧衍的长子。

萧统和萧衍也是储君和皇帝的关系,萧衍是南朝梁的皇帝,萧统是南朝梁的太子,也就是储君。萧衍平时会把一些事情交由萧统去处理。萧统在自己的东宫中有一批文人,他和这些幕僚帮助萧衍治理国家。

萧统和萧衍的关系受到了蜡鹅事件的影响。萧统的母亲去世后,萧统在为自己母亲选择墓地的时候,选中了一处名为蜡鹅的墓地。萧衍得到密保,称太子提前请风水先生看了墓地,认为这块墓地可以让太子继位。萧衍因此对自己的儿子萧统有了怀疑。

萧统是萧衍的儿子,萧统两岁的.时候就被萧衍立为了太子,但是他没能当上皇帝,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萧衍在得知自己儿子去世消息的时候,非常伤心,他亲自到萧统宫中探望萧统的遗体,并册封萧统的儿子为藩王。萧衍还为萧统按照皇帝的规格修建了陵墓。

萧统的轶事典故

萧统的轶事典故中,顾山红豆是关于萧统爱情的。萧统笃信佛教,在一处佛寺中认识了一位叫慧如的尼姑。慧如很懂佛法,经常与萧统谈论佛法。萧统渐渐与慧如产生了情愫。但是两人间的爱情得不到当时人们的认可,慧如郁郁而终。慧如送给萧统的红豆被萧统种下,长成了一颗大树。

衣冠冢太子庙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萧统深受池州人民爱戴,有一年池州大旱,萧统上书给皇帝,请求皇帝给池州赈灾。萧统的善举得到了池州百姓的爱戴。萧统去世后,池州百姓将萧统的衣冠请到池州,为萧统建立了衣冠冢太子庙。古玄圃是昭明太子的私园,昭明太子经常在园中与自己的幕僚举行宴会,他们在举行宴会的过程中还会谈论诗词。古玄圃到现在还保存着,里面的历史遗址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昭明钓台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贵池有一年发生了旱灾,颗粒无收,百姓无法生存下去了。昭明太子闻讯后,亲自赶到池州,为当地的百姓祈雨。当时昭明太子所建的祈雨台就是昭明钓台。

萧统读书招隐山也是萧统的轶事典故。萧统在招隐山曾经读过书,招隐山山清水秀,萧统在这里读书。并且在山上修建了馆舍,萧统在馆舍里跟随老师沈约在这里读书。萧统是一位文人,他的典故多是和文学有关。而他又是一位太子,因此典故中还有政治方面的。

南北朝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简介 萧统是怎么死的?

萧统是谁?

萧统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太子,可是却因为年轻早逝,没有当上皇帝。萧统是中国的一代文学家,在他在世期间,著作的书籍《昭明文选》(简称《文选》)、《梁书》萧统本传等,给中国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以文学王子萧统。

萧统简介:

萧统,男,字德施,小字维摩,出生于公元501年,死于公元531年5月7日,享年30岁。萧统是南朝梁国太子,父亲是梁武帝萧衍,母亲是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

萧统的妻子是太子妃蔡氏,即蔡皇后,生子萧欢。初谥敬皇后,后改谥为昭德皇后。萧统的儿子名叫萧欢,字孟孙。父亲萧统死后,萧欢进封为豫章王,534年去世,谥号安。

萧统是怎么死的?

萧统,年仅一岁就被封为太子。萧统虽然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但是他是个才子,还是个孝子,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帝王最该具有的仁爱之心。正因为这样,当时老百姓都盼着他早日登基,顶替他那个笃信佛教,不管人民死活的老爹。

可是有时候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南北朝因为朝代更替频繁,皇帝在位时间往往很短,在位十年八年就算长的了,可是不知道梁武帝萧衍是不是太信佛的原因,居然活了86岁,在位48年,而整个梁朝才存在55年,要不是最后萧衍被活活饿死,如果正常死亡说不定有可能超过乾隆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了;相反,再来看萧统,只活了31岁,比他老爹还早死18年。

然而,萧统的死,也并不单纯。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早死,命中注定等不到继位,只能算他倒霉罢了,但之所以说萧统悲情,就在于他不是简单的早死,而是因为一件名为“蜡鹅厌祷”的事件。

史载,萧统的亲妈丁贵妃死后,萧统选了一块墓地并埋葬了丁贵妃,事后,有一个道士告诉萧统,说他所选的墓地不利于死者长子,也就是他本人,破解的方式是在死者墓侧的长子位埋入蜡鹅等物。萧统不但信了,而且还照做了,要知道这可是巫术,那在古代可是大忌啊,后来这件事被他爹知道了,挨骂是免不了的,最要命的是,是被他老子疏远了,这要是在一般家庭也就算了,但是在帝王之家,只能说是“老爹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想按部就班的顺利登基估计是有难度了。

萧统这孩子也清楚知道这一点,虽然剧情老套,但是历史的轨迹的确是这么发展的,一个一身抱负的太子在受到打击之后开始转化为寄情山水游乐,没过多久,就在和妹妹“游船河”的时候落水,并伤了大腿,虽然被救了上来,但因为郁郁不得志,伤一直没养好,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从这点看,那个道士还是算的挺准的。

萧统死后,父亲梁武帝萧衍晚年越发糊涂,不但更加笃信佛教,自己四次出家,而且错信北朝反将侯景,并因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宫殿之中。“侯景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是梁朝也因此元气大伤,终于在萧统死后的仅仅26年就灭亡了。

古代萧郎初三十贵不可言是什么意

一、萧郎指秦代的萧史。汉代刘向《列仙传·萧史》中说:“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萧史的浪漫爱情故事令人羡慕,故后人用萧郎指女性爱慕的男子。二、萧郎指萧衍。据《辞源》,萧郎一词最早见于《梁书》。《梁书·武帝纪上》载,迁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这个萧郎,就是梁武帝萧衍,南朝梁国的建立者。因为萧衍文武双全,风流多才,所以,后世有人常将他作为情人的代表,用萧郎泛指情郎。三、萧郎指萧统。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号昭明太子,他好文学,博览姑息养奸群书,曾招集人揖录秦汉以来的诗文,结成文集,世称《昭明文选》。传说有一次他去江阴顾山时,遇到一位秀丽的名叫慧如的尼姑,两人一见钟情,可惜两人身份悬殊,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出家人,根本没有可能结成连理。慧如因此相思成疾,忧郁而死,太子含泪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后来种下的红豆长成了树,红豆树因此被称为“相思树”。萧统与慧如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所以,有人便称萧统为萧郎,用来泛指情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