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隋炀帝为何攻打不下高句丽

说历史 2023-06-08 21:12:38

隋炀帝为何攻打不下高句丽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炀帝当初野心勃勃对于对隋王朝不恭敬的高句丽非常看不顺眼,于是就决定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带领着上百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但是却迟迟攻打不下,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1个重点原因就是决策错误,当初隋炀帝不让轻军独进,要互相配合,当敌人说要投降的时候就得停止进攻,可是战场上本就瞬息万变,高高丽的军队根本就不讲信用,他们看到自己快被打败了就赶紧投降,等到隋炀帝的军队不敢进攻的时候,他们又立刻反攻,不能一举歼灭这些敌人成为了隋炀帝的军队无法获胜的根本原因。

第2个原因是粮食保障和后勤远征军不到位,在古代打仗不像现在有很先进的后勤供应,能够跟得上战士们至少是不愁吃喝的,但是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一定要先行,粮食是最为重要的部队保障,可是后来隋炀帝的军队还没到目的地,粮食就被吃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后来将领之间出现矛盾频繁争吵,动不动就罢工,所以打不下高句丽也很正常。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隋炀帝为何攻打不下高句丽

杨广征战南北一统天下,为何没打下高丽

杨广征战南北一统天下为何没打下高丽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枞,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统兵有方、能征善战的帅才,大隋再度一统南北的行军元帅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令人费解的是,隋大业八年至十年,杨广曾三度兴盛师亲征其藩国高丽,却以惨败告终。

此事得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说起,是年杨广北游至内蒙古浏览草原风光,途中高丽国使臣晋见,杨广便吩咐使臣:朕四年后前往涿郡(今河北涿县)巡视,命高丽王高元届时亲自到涿郡朝见。

未料到,这高元居然不给大隋皇帝面子,杨广按预定时间浩浩荡荡地抵达涿郡,那小小高丽藩王高元竟敢无故不到,于是,杨广盛怒,当即决定兴师问罪,御驾亲征那胆敢不听招呼的高元小)儿。

圣命如山倒,一时间全国有几百万壮丁被征集或入伍或服徭役,民间的舟车牛马被大批量征用,士卒集中涿郡,粮草屯于辽西郡。

隋炀帝百万大军为什么征服不了高勾丽?

隋炀帝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都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疆域开发作出巨大贡献。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匈奴北逃七百余里,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反击匈奴,历四场大战把帝国的版图从长城沿线扩张到漠北草原。隋炀帝攻交趾灭林邑击吐谷浑,中原王朝首次把青海地区纳入版图,然而,隋炀帝发动百万大三攻高勾丽却损兵折将,国内发生动乱,身死国灭另人惋惜。

高勾丽国(公元前37年一公元666年)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东部,吉林省中部和朝鲜半岛北部一带。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新宾)内建立的国家,唐高宗李治时联合新罗灭了高勾丽,隋唐两代历四个皇帝,用了半个世纪才灭其国。

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鲜卑,契丹,蒙古,女直等诸多民族从这里阔步走上历史舞台。其中,女直人还曾两次问鼎中原。隋炀帝和李世民等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当然知道高勾丽政权的危害。为了中原王朝百姓的安宁,为了不给子孙留后患,在国家强大后,坚决主张出征高勾丽国。

高勾丽国是一个侵略成性,野心勃勃的国家,想方设法向北方扩张领土,同中原王朝冲突不断。高勾丽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历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强的生存下来,隋朝初期侵占华夏故土辽东地区。

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高勾丽平阳王联合靺鞨人侵扰辽西郡,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杨坚派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共三十万大军东征高勾丽。水军遇到风暴覆没,陆军泛粮,多疾病无功而返,士兵仅剩一二。高勾丽也损失很大,婴阳王高元非常害怕,他上表请降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双方就此罢兵议和,但高勾丽并不是真心请降,只是等待机会而已。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巡视涿郡(北京),让高勾丽王高元来瑾见,高勾丽王高元心怀鬼胎,口头上对隋称臣,只是不来朝拜。隋炀帝非常生气,准备武力征讨高勾丽。

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下诏天下军队无论远近,都到涿郡会合。帝国境内道路上,行人昼夜川流不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天下骚动。

涿郡汇集军队一百一十八万三千八百万人,负责运输粮草和兵甲的民夫有二百万人。隋炀帝御驾亲征,隋军兵分二十四路出征,规模之大使无前例“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右翊林大将军来护尔率江淮水军入大同江,进攻平壤城,四万精锐遇伏损失惨重,仅数千人逃回辽东城下。宇文述等人率三十万五千人攻平壤城,因将领不合,军中缺粮撤军,兵退萨水是被高勾丽军队围歼,仅二千七百骑兵逃回。

堂堂泱泱大国竟被蕞尔小国高勾丽打败,简直是奇耻大辱,隋炀帝不得不杀大将背黑锅。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征集天下精兵二征高勾丽。隋炀帝仍然御驾亲征,兵至柳城时,隋朝负责运输粮草的户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兵锋直指隋物资中心洛阳。

隋军粮草断绝,隋炀帝不得不密秘下令撤军,刀枪,帐篷,锣鼓,攻城器具堆积如山,全部留给了高勾丽人。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平定内部叛乱后,第三次征兵攻打高勾丽。这时候天下已大乱,征集的军队并未全部到达涿郡。

秋七月,隋炀帝率军至怀远镇,高勾丽国虽然胜了两次,但是一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也同样损失惨重。高元修书请降,隋炀帝也借坡下驴,传令来护尔撤军。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勾丽有名无实,便草草收兵啦。

隋炀帝亲率百万大军三征高勾丽,损失惨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勾丽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同,以农业立国,经济文化类似中原,其民狡诈善战,又有坚城据守。中原王朝历隋唐两代五个帝王才灭了高勾丽,不能说隋炀帝及诸将水平太差,但教训非常深刻:

一,兵贵精不再多。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勾丽时,拜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士卒三千人,从莱州起海路攻平壤城。

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及兰河两州胡人向辽东进军。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总兵力不过十余万人。因气候恶劣,粮草缺泛撤军。唐军重创高勾丽军,剿获人口牛羊甚丰,后勤保障也不那么严重。

隋炀帝好大喜功,用兵如儿戏,百万之师,每天粮食供应是天文数字。二百多万民夫推着小车运粮,消耗也非常巨大。隋炀帝亲自率军攻辽东城(辽阳)不下,派宇文述,于仲文和刘士龙等人率三十万五千人直捣平壤城,却没有后勤保障,高勾丽人实行坚避清野,隋军打到平壤城下时没有粮食吃,只能撤军,过萨水时饥饿的隋军遭高勾丽军围歼,只有两千七百骑兵逃回辽东城下。

二,隋炀帝用兵决策错误,隋炀帝怕将领求功轻进,严令将领不留孤军深入,如用兵必须上奏批准后才能出兵。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前方将领必须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决策,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上报隋炀帝,失去了用兵最佳时机。

三,隋炀帝好面子,下令凡敌方要投降时,不准攻击,等待敌方出城投降。在这个愚蠢政策下,隋军已取得胜利了,高勾丽人则诈降,趁机修好城池,从容调集军队再战。隋炀帝率军围困辽东城数月没有攻下,其他城池也没有攻下。

四,隋炀帝久攻辽东城不下,分兵直捣平壤城非常正确,但没有任命统帅,而让宇文述,于仲文和尚书右丞相刘士龙三个人意见一至时方能出击,结果三个人谁都不服谁。宇文述坚决出击,七战七捷打到平壤城下,因绝粮撤军。

夫用兵之道,上下同欲者胜。隋炀帝好大喜功,视用兵如儿戏,不知兵而担三军之任,后勤保障不力功败垂成。如果上下同心,指挥得力,百万大军过后能把高勾丽踏成粉。

为什么隋唐打个高句丽那么难?

隋唐打个高句丽很难得原因

1、当隋唐中国达到鼎盛的时候,高句丽也达到鼎盛。

2、当时高句丽名将是乙支文德将军和苏文盖渊将军。

3、隋文帝出奇兵走海道进攻高句丽,结果遇到大风暴。

4、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简直是闹剧。行军摆开一字长蛇阵。每军之间相隔40里各自相互不知对方发生什么事。根本无法相互支援。隋炀帝的诏书把自己的排兵布阵、兵力多少全部公布天下尽知。随军人员居然包括妇女、和尚、道士和戏子、艺人还有各国使节文武百官。

5、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遇到杨玄感造反。

6、隋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隋朝全国到处都在造反。

7、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唐太宗根本不听部将的意见一意孤行用重兵攻坚城。既不断敌粮道又不围城困敌。而是死打硬拼。唐太宗还美其名曰叫王师之战。

8、太宗在第三次征讨高句丽被乱矢射中一只眼睛导致一只眼睛失明。

9、隋朝、唐朝对高句丽之战是不义的侵略战争,高句丽抗击隋唐是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道义上高句丽占据制高点。政治上、舆论上高句丽得到人民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