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祯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众妙之门 2023-06-23 12:04:58

崇祯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皇帝,大明朝作为大一统政权时的最后一位皇帝,普遍人称他是大明朝的亡国皇帝。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都城,崇祯见大势已去,为了不辱国体,于景山自缢身亡,壮烈殉国,年仅33岁。

临死前的崇祯在蓝色袍服上手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纵然崇祯皇帝在位时犯了多少的错误,对百姓,对这个天下,崇祯的初衷都是希望他们能好。临死前宁愿自己受伤害,也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够平安,单凭这个,虽不足以证明崇祯是个好皇帝,但却可证明崇祯是个好人。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崇祯生不逢时,本不该是亡国之君,他不好色,不残暴,不奢侈,不好战,所有亡国之君该有的,他都没有,可以说他是明朝少有的勤政,节俭之君,他没有朱棣的残暴,没有武宗的好玩,没有隆庆的好色,没有万历的怠政,可明朝偏偏就毁在了他的手里,这不得不说是对于崇祯的一种不公。

当然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崇祯,崇祯此时作为亡国之君已是确凿无疑的事情。而作为亡国之君,崇祯子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曾经的天潢贵胄,随着国破家亡,自然就成了过街老鼠,虽不至于人人喊打,但东躲西藏总是避免不了的。

据史所载,崇祯帝一生一共生有七子六女。其中七子中,怀隐王朱慈烜、悼怀王朱慈灿、悼灵王朱慈焕、悼良王皆早夭。六女中,除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外,其余四子皆早夭。那么崇祯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献愍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是崇祯的嫡长子,母为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三年封为皇太子。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本来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朱纯臣家暂避之后去南京称帝,可是史可法等还没找到朱慈烺,他就被李自成先找到,如此该机会落空。

被李自成找到的朱慈烺并未受到惨害,被李自成迫为优待。李自成先是接受朱慈烺“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的建议,相继下令保护明朝皇帝的陵寝、礼葬崇祯周皇后。而后朱慈烺被李自成封为宋王。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吴三桂曾想奉他还京称帝,建年号义兴,可朱慈烺却在乱军中不知所踪,自此不知去向。而后民间传出了多种关于朱慈烺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北太子案”,“北太子者,盖云有似太子者诣周中书元振家而出,为街道所奏,继而殿中勘之,言宫中事颇合,以讯内官,莫敢认者。”、“南太子者,盖云东宫旧奄李继周、杨进朝奉南廷御札迎之。”,当时南北皆出现自称是朱慈烺的人,且都有着自己的证明,一时间可谓是真假太子难辨,但是不管这两位最终皆被杀。

而除了“南北太子”外,有人还说朱慈烺死于李自成与吴三桂的乱军之中。当然还有人说朱慈烺未死,而是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直至终老。

定哀王朱慈炯

朱慈炯,崇祯第三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封定王。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子嗣皆被善待,朱慈炯被封安定公,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不知所踪。

同时需注意,清康熙年间盛行的“朱三太子”并不是冒朱慈炯的名,而是冒崇祯第五子悼灵王朱慈焕的名。且需注意清朝所捕获的“朱三太子”也并不是悼灵王朱慈焕,因为朱慈焕五岁就病死了,《明史》载:“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其实被清政府捕获的“朱三太子”是四子朱慈照,史学家孟森就曾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第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永悼王朱慈照

朱慈照,崇祯第四子,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朱慈照藏身于嘉定侯周奎府中,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周奎将其交给李自成。而后李自成命其行君臣礼,朱慈照不从,不久又让他行跪拜礼,他依然不从,并狠狠说道“何不杀我”,李自成回答道“汝无罪,姑免”。

朱慈照是崇祯诸皇子中在1644年后记载最为详细的一个。1644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大顺军退出北京,朱慈照亦跟随之,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与大顺军失散,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河南种了一年的地,之后清军清查“流贼”,毛将军逃跑,朱慈照只得一个人流浪。流浪到凤阳后,他遇到了一个依然忠于故明的前明给事中王老大人,然后被他收留,并改名为“王士原”(倒过来就是“原是王”)。

可好景不长,王老大人死后,孤独无依的朱慈照又过上流浪的生活。但不得不说朱慈照真的很幸运,在流浪到浙江后,他又遇到一个依然忠于故明的姓胡的老臣,胡姓老臣不但收留了他,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此后在这里,他以教书为生,并与胡氏幸福的度过了几十年的生活,在此期间他隐姓埋名,对自己曾经的身份闭口不谈,如此也并未被清政府发现。

但是他始终心念明朝,虽不敢明言,但还是依然遵循着明朝皇室的一丝传统,比如在取名上,他就严格遵循着朱元璋所定下的祖制,他为每个儿子取名时都以“和”字排辈,且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而这些有别于常人的举动,最终引起了周边有心之人的怀疑,最后加上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是打着他的旗号,如此清政府最终发现了这位前明的皇子。

《清实录卷》载:“丁未。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此时朱慈照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儿子都被清政府抓获。之后75岁的朱慈照承认自己是前明皇子,而后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的理由将其凌迟处死,所有儿子都被判斩立决,无一幸免。

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崇祯次女,母为庄烈愍皇后周氏,16岁被许配给都尉周显。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崇祯为了不让她们受辱,遂狠下心来亲手欲用剑斩杀长平公主,断其左臂,长平公主因疼昏死过去,可崇祯误认为她已死,遂逃过一劫。

顺治二年,长平公主上奏顺治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就是要求出家,未获批准,后被顺治帝许配给周显。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最终抑郁成疾,病逝而亡。死后葬于广宁门外周氏宅旁。

而在民间传说中,长平公主被砍杀侥幸留的一命后,于明亡后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极其高超的武艺,成为独臂神尼,并进行反清复明的行动,而后又收了吕四娘等人为徒。之后如金庸小说《碧血剑》的阿九、《鹿鼎记》中的九难以及梁羽生小说《江湖三女侠》的独臂神尼等就都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

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生母不详。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夕,崇祯害怕自己的女儿受辱,遂忍痛用剑于昭仁殿砍杀而死,死前年仅6岁。

总得说作为亡国之君的子嗣,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要吗失踪,要吗被杀,要吗抑郁而终,要吗被凌迟,总之是无一善终。

崇祯皇帝怎么死的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

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

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崇祯帝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

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好学不倦: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

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年号起名: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

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僧尼相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占卜迷梦: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由检

死后被清算的张居正,其张氏子孙们有哪样的结局?

01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公历7月9日),大明朝太师(死前九日晋)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志着明神宗朱翊钧清算张居正日子的到来。

同年十二月,朱翊钧多年的?大伴?冯保因为失去政治盟友张居正,被人弹劾十二大罪状,朱翊钧?念系皇考托负,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看在多年陪伴情分上,宽大处理,罚出北京城,往南京养老赋闲。朱翊钧派人查抄了冯保的家,得金银一百余万、珠宝无数。朱翊钧领略到抄家获财的幸福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朱翊钧对待?大伴?冯保的态度成为一种暗示,成为扇动的蝴蝶的翅膀。首先是,陕西御史杨四知上疏弹劾张居正十四大罪,万历十一年三月,张居正死后9个月,朱翊钧在奏疏上批示:?居正朕虚心委任,宠待甚隆,不思尽忠报国,顾乃怙宠行私,殊负恩眷。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佐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以全始终。?

紧接着,御史丁此吕上疏检举:万历七年己卯科应天乡试主考高启遇出的考试题为:?舜亦以命禹?,丁此吕认为这是高启遇奉进张居正,舜是皇上,禹是张居正。

然后是,御史羊可立上疏言张居正构陷废辽王,?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土,乞严行查勘。?辽王名叫朱宪节,飞扬跋扈,无恶不作,隆庆皇帝在世时,在张居正等一帮大臣的联手下,辽王朱宪节被废为人。

废辽王家人心心念念为辽王翻案,废辽王次妃王氏上疏鸣冤,上疏中说了一句关键的吸引朱翊钧的话:?庶人金宝万计,尽入居正府矣。?

查抄罪臣获取巨金上瘾的朱翊钧一听这话,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诏令查抄张居正家产。朱翊钧在张居正在位时,曾经对张居正说过一句话:?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现在说说张居正的?好学生?朱翊钧是如何看顾张先生子孙的:查抄人员以刑部侍郎邱橓领衔,邱橓未到江陵以前,荆州府、江陵县亲自到张宅封门,张宅子女躲到空屋里,不敢出来。没有食物,不要紧,他们只是不敢出来!直到五月初五,邱橓到了,打开宅门,饿死的已经十余口。

朝廷查抄人员在张府共抄出黄金2400两,白银10000多两,金器3700两,银器10000两。这些金银已是不少,张先生本来也没有海大人清廉。然而还是和早先估计的相去甚远。查抄人员严加拷问,严刑逼供,要张家交出寄存在外的200万两金银。长子张敬修受不了折磨,自缢而死;三子张懋修自杀未遂,侥幸保存一条性命。

张敬修临死的血书,字字泣血:

呜呼,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叹解网之无人,嗟缧绁之非罪,虽陈百喙,究莫释夫讥谗,惟誓一死,以申鸣其冤郁

邱侍郎、任抚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怜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呜呼,炯矣黄炉之火,黯如黑水之津,朝露溘然,生平已矣,宁不悲哉!

张敬修的死,震动朝廷,申时行和六部大臣疏请从宽处分;刑部尚书潘季驯复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在这种情形之下,明神宗下诏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养居正的母亲。

最后,明神宗上谕说:

辽府废革,既奉先帝宸断,又无应继之人,着推举亲枝,以本爵奉祀,仍准王归葬原封。抱养子述玺准依亲居住,给与庶粮二百石,本折中半支。(本指本色,折指折价,言实物及代价各半支给也)王氏从厚,援徽府例赡养。张居正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田亩,假以丈量遮饰,一骚一动海内,专权乱政,同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斫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书、张顺,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从此终万历一朝,任何人不得在皇帝面前提起张居正一案。张居正墓木已拱,然而张氏家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02

张居正的儿子,留下名字的有6人(一说8人),分别是敬修、嗣修、懋修、简修、允修、静修。

张敬修(1552.11.17~1583),字君平, 张居正长子,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因为审讯者严刑拷打,敬修留下绝命书,愤慨自杀,留有妻子高氏和儿子张重辉。高氏在张敬修死后自杀未成,遂毁容抚养孤子张重辉长大成长。

张嗣修(约1554-?),张居正二子。万历五年张嗣修被钦定为一甲第二人进士及第。1583年被万历皇帝发配充军烟瘴地面,以后情况不详。

张懋修(1555年-1634年),字维时,号斗枢,张居正三子。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以关节获中状元。张居正案发,张懋修投井自杀未遂,又绝食又不死。被发配边疆,戍烟瘴地而死。崇祯十三年,下诏恢复张懋修官职。张居正全集四十六卷的搜集,大半是懋修底功绩。书牍凡例题后云:?留此一段一精一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史家所称为功为过,小于辈何敢避焉。?

张简修(约1560-?), 张居正四子,武职出身,加恩授南镇抚司佥书管事,后任锦衣卫指挥。1579年娶三边总督、尚书王之诰女,1580年生子张重润。1583年,被万历皇帝褫夺?锦衣卫指挥?职位,父子沦落为百姓,再后情况不详。

张居正五子,荫尚宝司司丞。张居正身死之后,遭抄家逃难。思宗崇祯三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居正讼冤,交给部议以后,这才给还世荫和诰命。后张献忠的部下,打到了江陵,要张允修出来做官,允修自杀死(《康熙荆州府志》言不食死,允修孙同奎言自焚死)。

明嘉宗天启二年(1622),大明朝还有22年的寿数,张居正死后40年,恢复名誉,复原官,予祭葬,张家房产没有变卖的一并发还。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张居正讼冤,交给部议以后,给还二荫和诰命。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张敬修孙张同敞上疏再请追复爷爷张敬修礼部主事并复武荫。思宗复张敬修官,并授张同敞中书舍人。

03

生前风光无限的张居正,死后家族遭到清算。张居正的后代在历史上大多逐渐悄无声息,张居正死后68年,他的曾孙张同敞则在南明末历史上留下自己辉煌的足迹,大放异彩。

南明(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朱由崧被称为弘光帝。

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朱聿键被称为隆武帝。

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郑芝龙控制。

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隆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于隆武二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预定明年改元绍武。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双方为争正统互相攻伐,朱聿鐭仅当了40天皇帝即被清军俘虏,之后趁看守不备时自缢而死。

朱由榔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此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从东西两面打击清军。

然而随着南明诸王和小朝廷内讧以及清军加大进攻,南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1659年,永历帝由昆明退到永昌,后又退到腾越,最后进入缅甸境内。1661年(永历十五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

1662年,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杀,明朝正统至此彻底灭亡。南明败落之时,张居正曾孙张同敞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身殉国。

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尾声部分这样评价张同敞:张同敞的远祖张关保,曾经跟随明太祖的大纛,推翻蒙元的暴政,收复汉人的江山;他的曾祖张居正,整顿国防,分化鞑靼,使明朝重新走向强盛。大明朝气数已尽,只剩下弱兵败将,只余得这一点剩水残山、败兵孱将。但同敞筋骨里,是的是自负的血液的。单凭这一点,他要参加民族的决斗。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什么样子的呢?

世人对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持以什么态度,我想这很明显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崇祯帝被多数人所同情是因为崇祯帝确实立足于?救国于危难之中,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初心而大型改革,只不过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李自成农民起义大军攻破北京之后,崇祯帝没有举城投降,反而以自缢煤山的结局为大明江山所殉葬,在世人看来,这是颇具骨气的。

反之,我们也不能说身为末代君主的崇祯帝就没有背负骂名,他是积极改革以图梁山延续光复,但所用手段未免有些急于冒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明朝延续下去的。

(1)明实亡于万历

虽然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南明政权除外),我们也习惯将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称为?亡国之君?,但其实当时明朝所处的天下大局来看,无论何人当政理国,挽救明朝都是十分荒诞的,所以于当时来看,想的应该是如何苟延残喘,而绝非光复甚至是挽救。

封建社会历来朝代更替就是变数,发展到崇祯皇帝这代的明朝,衰落危亡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明朝最终的江山易主,并不能全然归结于崇祯帝,反倒应该向前看,寻找一下罪魁祸首。

?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由来已久,《明史》载:?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在位执政长达48年,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在这40多年里,万历皇帝创下了?长达30年不上朝?的记录,尽管?张居正改革?出在万历年间,但有效期也只不过10年左右。

张居正病逝之后,万历皇帝便整日纸醉金迷、沉溺奢靡,最终使得明朝的大好江山开始走向下坡路,积弊日久的弊端万历年间积累的最为不利,而后万历之后的几位皇帝,并没有步步为营,反倒是一路?破罐子破摔?,摔到了崇祯帝那里。此时大明江山即将倾覆,仅凭崇祯一人独木难支啊!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想崇祯帝的改革之志、救亡之举足可以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细数过往代代帝王,真可以?守护国门,与国俱损?的皇帝又有几个,真的是尤为鲜见。

公元1644年,李自成对阵京城,崇祯明知国之将亡,还仍然派人私底下送于李自成一封书信,书信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

李自成闻后,也为崇祯这位皇帝的大义所感动,挥师入京之后,李自成派人将崇祯帝的尸首好生掩埋,以表敬佩。试问临死到头依旧想着百姓的皇帝不值得天下人为之所同情吗?

崇祯皇帝自缢的前一晚,没有交代后事,而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女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在自杀的前一晚却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只是对妻女做了这样一件事,而这件事却让后人对他褒贬不一。

这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 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公元1644年,33岁的朱由检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 上吊自缢 了。

很多人说,能说出这句话的皇帝一定不是个昏君。

那么明朝是怎么亡国的呢?崇祯自杀的前一晚,他究竟做了什么?

《绣春刀》中对朱由检有这么一句评价,左良玉说: “十七年忧国如病,换不来天应祖应,换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性命 ”。

这句话无疑带着浓浓的遗憾与惨烈,朱由检这短短的人生,都与整个大明朝死死挂钩,作为亡国之君,他临终前内心一定饱受折磨。

崇祯皇帝从上位后就一直伴随着腥风血雨,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至今饱受争议 ,那时候的朱由检才16岁。

16岁说到底也不过刚刚成年,正好是满身抱负,但是对政事的处理尚且稚嫩的年纪, 崇祯只看到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其中处理魏忠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崇祯刚坐上皇位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惶恐的, 没有先帝教导,没有随从,就连一个亲信都没有。

他压抑着内心的惶恐,表面上却平静沉稳,当宫人把糕点呈上来时,他问身边的太监: “朕可以把糕点分给侍卫吗?”

身边的太监回答: “皇上现在已经是天子,臣只有唯命是从。”

于是他很开心地将糕点分给了门口的侍卫,还跟他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这个少年正式踏上了天子之路。

而在魏忠贤的问题上,他思考了很久。

收拾魏忠贤对崇祯来说好处太多了 ,首先他原本就看不惯魏忠贤,如果处理了魏忠贤,不仅能得民心,还能给自己立威。

在崇祯看来,这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魏忠贤在朝堂上已经到了“翻手云、覆手雨”的地步,对 社会 的蚕食已经非常深了。

崇祯明白, 这个时候弄倒魏忠贤是件非常得民心的事 ,于是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削减魏忠贤的党羽,而后清除魏忠贤与客氏的势力。

这些朝堂的蛀虫被清理干净以后, 整个朝堂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百姓对这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抱有了很大的希望,人人都以为朝堂已经有了起死回生的苗头了。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要说起明朝末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东林党派了。

东林党是一些以文官为主的集团,他们与魏忠贤是死对头, 两方势力焦灼了数年的时间,最后双方呈现出了相互牵制的局面。

东林党向来都是高喊“廉政奉公、振兴吏治”,说的是很好听,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

表面上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但实际上他们打着这个幌子, 做的却是掌控朝政、拉拢官吏的事。

在整个朝堂中,就连皇帝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这就是“以恶制恶”的时候,魏忠贤就是牵制他们的最大的一股势力。

两方相互牵制,所以几十年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先帝朱由校不处理魏忠贤,也并不是他多么昏庸无能,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明白当前的局面。

不过崇祯不一样,他恨透了魏忠贤,东林党是不是阳奉阴违他先不管,但是魏忠贤是一定要收拾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终于朝魏忠贤下手了。

崇祯也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他用雷霆手段弄倒了魏忠贤,一时之间人人欢呼, 百姓对这个少年天子大加赞赏,朝臣也高喊“英明”。

不过意外的是,在这之后崇祯没有想到,处理了最大的蛀虫不但没能让朝廷欣欣向荣,反而让局面彻底失控了。

东林党没了牵制彻底放飞自我,他们在朝中拉帮结派,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假公济私,不仅联合起来逼皇帝立储,还私自篡改史书,把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全部修改。

等到崇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朝中已经没有人能跟东林党抗衡了 ,对此崇祯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了这么一句话:

“要是忠贤还在,何至于此。”

对于王承恩的这句话,崇祯没有回应,最后只化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崇祯扳倒魏忠贤只是亡国的开始,而接下来袁崇焕、卢象升的死,才是亡国的根本。

袁崇焕作为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为大明守住防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这样的一位将军,最终却死在了崇祯的猜疑下。

在战场上战死的卢象升实际上也是死在崇祯的决策失误上。

1637年,多尔衮南侵,卢象升奉命带兵前去围剿, 崇祯疑心太重,他没有给卢象升过多的兵权 ,所以卢象升靠着仅能调动的2万兵力跟金兵(后来的清兵)决一死战。

就在卢象升将多尔衮逼到死路,正准备带人去清缴的时候,崇祯做了一个让人很不解的决定: 下了一个调令,将卢象升调走了。

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前有李自成虎视眈眈,后有金兵蠢蠢欲动,大明能用的将领并不多,崇祯多疑是多疑,但是还是想重用卢象升的。

当明军连连败北的时候,崇祯有了议和的心思。

有议和的心思不要紧,最关键的是崇祯犹犹豫豫,最后监军太监看准了崇祯的心思, 故意等到卢象升身陷险境的时候按兵不动。

脱险的卢象升曾经气冲冲地找兵部尚书说理,兵部尚书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崇祯求和心切生怕卢象升捣乱,所以干脆将他调走了。

虽然崇祯这样对待这位将军,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为大清鞠躬尽瘁。

卢象升带着不足2万兵马与多尔衮决一死战,哪怕最后还剩下了20多个人,他都没有过半句投降的话。

卢象升的最后一滴血都撒在了沙场上,他的军队全军覆没,死时才39岁的年纪。

卢象升的死,无疑不是大明的催命符。

卢象升死后局面算是彻底失控了,原本光兵力来说,皇太极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是卢象升一死,皇太极有了那么些有恃无恐的意思。

皇太极对大明的态度是 “围而不打,打劫为先” ,这足以看出他对大明还是比较忌惮的,但是卢象升的死让他看清了大明的懦弱无能。

1644年3月18日 ,这一天的北京城黄沙漫天,整个天空阴郁至极,城墙下是乌压压的军队。

现在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将皇宫团团围住,除了无数的箭矢,还有炮火的响声,李自成派人给大明传话, 要求“割地求和”

李自成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封王、百万两军银犒赏大军、不受朝廷节制,如果朝廷能答应,他不但退兵,而且还帮忙将大清打退。

李自成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当时的局面来看, 如果崇祯真的答应了议和条件,说不定真的能改变大明的结局。

那么崇祯帝到最后答应了没有呢?

崇祯先是召集了大臣商议对策,但是没有一个人给他出主意,气得崇祯大骂“文臣无用”,随后甩袖而去。

李自成在城楼外等到天黑都没等来结果,他明白大明这是不接受议和了,于是狠下心,直接攻进了紫禁城。

一时间,紫禁城中喊杀震天,官员太监们跑的跑、散的散,宫女妃子们被抢走, 内城没几个时辰就被彻底占领了。

崇祯看着自己的江山成了这副样子,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天晚上,他将 周皇后、袁贵妃、15岁的长平公主、6岁的昭仁公主叫 到身边,他与皇后贵妃一阵痛饮后,哀声大喊“大势已去”。

原本崇祯想让周皇后出宫,但是周皇后说道: “妾跟随皇上18年,皇上没听过妾一句话,这才有今日。”

周皇后走后,在自己的寝宫自缢而亡,随后崇祯掏出长剑 将长平公主的手臂斩断,又刺死了昭仁公主。

随后他又命袁贵妃自尽,袁贵妃哭得肝肠寸断,在自缢的时候绳带断裂,崇祯又狠心让人将她刺死。

这一切做完以后,崇祯跟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

19日清晨,崇祯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最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

崇祯也是个饱受争议的皇上,他作为皇帝,却一手将大明推向了末路,将自己的妻子女儿狠心杀死。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 他又是无可奈何的 ,一个朝代的覆灭不能全归咎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同时他赐死妻女,也是为了保住皇家的尊严。

他应该是很爱百姓的,只是从他登上皇位开始,没有人教过他怎么做一个好皇帝,举目无亲的朱由检全靠着那点美好的心愿,想要救活大明。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虽然崇祯的所作所为让人愤恨,但是他有自缢的勇气,比起曾经的宋朝、唐朝已经有尊严太多了。

了解了这段 历史 之后,你对崇祯帝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