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皇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其中封建王朝的历史就占了两千多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政权,中国也由此进入到封建王朝时期。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华大地上的朝代也在经历着不断地更替。而每次的王朝更替,都伴随着血雨腥风。为了巩固新生王朝的统治,对于前朝的皇室,都会采取雷霆手段。将前朝皇室或者囚禁,或者赶尽杀绝。这种手段无疑十分的残忍,但也是保持皇权集中的一种方式。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进入山海关,驰入中原,同年的十月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大明王朝对中国的统治也正式结束。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肯定都知道,明朝一共经历了两百多年,皇室成员经过十几代的发展,子孙后代更是繁荣兴盛,一直到明朝灭亡时,皇室后裔大概达到了十万人。那么竟然清朝已经建立,这十万皇室后裔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
事实上,在刚开始时,清朝政府并不是一上来就将明朝的皇室赶尽杀绝,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满清政府的统治。在这样的政策之下,许多的皇室都纷纷的选择投降。在投降后他们都再次成为了清朝的子民。对待这些皇室成员,清政府自然是好好的招待着。当然也有许多皇室成员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抵抗,选择叛逃,而对于这些人,满清王朝则是选择将其直接处死。
因为,对于一个新的政权来说,前朝的皇室成员是最容易煽动民众再次进行反抗的,特别是对于明朝这种汉人王朝。我们都知道,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其人数上在整个国家中占少数,因此对于人口众多的汉人民族采取了高压的政策,例如强制汉人“剃发易服”,所以事实上很多民众都对满清的统治表示不满,而此时如果真的有一个曾经的皇室成员煽动起义,造成的影响,绝非一般。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在满清王朝建立之后,短短的五年之内,就有很多的明朝皇室遭到杀害,足足有一万多人。而这中间的很多,都是满门抄斩。只要一个人有叛逃的迹象,全家都要共赴黄泉。这样一来,新生的政权就少了许多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局势,很多的皇室都选择隐姓埋名,过上普通百姓的生活,希望能够被统治者慢慢的遗忘,这样一来,就可以逃脱悲惨的命运了。然而,事实也并非都是如此。
在通过一系列的杀伐、压迫之后,清朝政府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于是统治者向全天下昭告,所有的前朝皇室,都不必再隐姓埋名了,他们都是大清的子民。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康熙四十七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处于鼎盛的时期,国力强盛。而也就是在这一年,隐姓埋名60余年之久的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被捕。在满清入关的时候,朱慈焕只有8岁,在宫中侍卫的帮助下,朱慈焕逃脱了清朝的抓捕,从此过上了逃亡的生活。或许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隐姓埋名一辈子,最终还是没能够逃脱被杀害的命运。
康熙皇帝将这位前朝皇帝的直系后裔抓了起来,处以凌迟。不仅如此,还将他的家人也一一杀害,无一幸免。而最后满清在修史的时候,为了掩盖这个事实,对外宣称的是朱慈焕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病死在宫中。而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也意味着崇祯皇帝的后代被满清屠戮殆尽。
对于前朝的皇室,该如何的处置,是每一个新生的封建王朝都要面对的问题,其实更多时候,宽广胸怀的背后,承受的是可能发生的危机,当然,也拥有着对新生政权的自信。
纵观大明276年历史,有很多人应该听说过一句?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或者?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从一开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称帝以来就从未对外屈服过,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只有用战争换来的和平,没有用城下之盟换来的苟且偷生。
以强硬的姿态征伐蒙古,结束了蒙古族全国性的统治,更是收复了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当年秋天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明军北伐示意图
当年被?儿皇帝?石敬瑭割出去的?燕云十六州?终于重回汉族政权的手中,仿佛这也洗刷了当年石敬瑭卑躬屈膝侍奉契丹的屈辱。
▲燕云十六州 图
历史上几乎从未有人北伐成功,统一全国,但是明朝做到了,明朝把蒙古人赶到了北方草原,让蒙古人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游牧民族,算是报了曾经?崖山之败?的国仇家恨。
▲崖山海战 想象图
可以说若没有明朝,元朝在延续个几十年,中华文化可能面临危机,民族生存也因蒙古人的高压政策而堪忧。
迁都京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明朝的京城保卫战共有四次
第一次:土木之变后,也先兵临京城下,于谦等明朝君臣成功守住京城
第二次:庚戌之变,俺答汗入掠京畿,嘉靖帝调兵勤王,明军又一次守住京城
第三次: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后金军从喜峰口进去关内,进围京城,崇祯帝调天下兵马勤王,后皇太极军撤围而去,京城又一次成功守卫。
第四次: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围城,很快破城,京城失陷,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君王死社稷 然而至崇祯皇帝时,明王朝内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但当时后金的军队多被挡在山海关之外。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表示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在蒙古人被赶到北方草原之后,明朝的皇帝们也没闲着,想通过战争彻底打服蒙古人,实现汉代?匈奴远遁?的胜果
明太祖朱元璋北伐 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的二十七年时间中,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北元势力前后共进行了8次北伐战争,取得7胜1败的战绩,成功消灭了北元政权,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将东北地区纳入明朝势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统治的威胁,维护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成祖朱棣北伐 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三个部落经常互相残杀,时常滋扰明朝边境。
从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注意是?亲征?!历朝历代从未有皇帝敢于如此,五次全胜蒙古势力,朱棣连最后的驾崩都是在今大兴安岭附近的榆木川明军大营,算是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皇帝,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败,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20余年的安宁。
▲永乐北伐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拒不投降,明廷也力保京城,绝不南迁。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军数十万精锐军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土木堡之变
首先我们来看看被俘虏的朱祁镇的态度:也先企图利用明英宗逼京城的明朝官员和皇室投降或者是交换利益,但是明英宗拒绝投降。
再来看看明朝内部的态度:以于谦为首的一批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得随意自作主张。眼看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不行,也先就率领军队进攻明朝的首都京城,这让明朝官员上下一片恐慌,此时有人建议迁都南京以避锋芒,但是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朱祁钰也肯定了他的说法,于是明朝君臣决定守卫京城。
▲京城保卫战
景泰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卫,于谦利用京城附近留守的老弱军队和百姓的帮助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加上各地的明军援兵不断赶来,也先被迫撤军,于是明朝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次年没有利用价值的明英宗被放归。
嘉靖年间,明朝面临三线作战,但是依然不屈服,不割地,不赔款。
明朝嘉靖皇帝(1522-1566)在位之时,大明王朝已经是处境艰难了:北方有蒙古边患,南方有倭寇入侵,西北边陲察合台汗国亦时时寇边,?两线作战?就足以动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统治根基,何况明朝面临的是?三线作战?,其中以蒙古边患和倭寇入侵最为严重,时称?南倭北虏?,?南倭北虏?严重危及到了明朝社稷的存亡。
▲明世宗 朱厚熜
蒙古边患
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势力强大。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率军绕过大同进逼京师,明世宗嘉靖皇帝急调各地援兵勤王,明兵部尚书丁汝夔尊奉奸相严嵩坚壁清野避而不战的命令严守京城,俺答汗率军攻京城不克,后在京畿地区劫掠多日后退兵史称?庚戌之变?,?庚戌之变?显现出了明朝军备废弛,边防存在严重问题;此后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部边境蓟辽地区仍滋扰不断。直到1571年?隆庆和议?,明朝与蒙古之间的200多年的战争状态才基本结束,双方开始和平互市。
倭患日重
▲倭寇 例图
在明朝中期因为日本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导致许多日本武士流亡到中国沿海,他们和东南沿海的海盗和走私武装勾结在一起,组成了一股沿海流动的武装力量,他们经常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曾经一度打的明朝官军丧师失地,嘉靖时期,倭寇已经成为了明朝边疆的严重威胁。
▲明朝倭患
后经过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东南沿海倭患渐次平息以后,长期以来高悬在明廷头上的?南倭北虏?两把利剑,好不容易才摘除了一把。
万历三大征,明朝面对内部叛乱和外部侵略的态度仍然是坚决消灭!
万历三大征是万历朝时期的三次大规模战争,即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播州之役
宁夏之役
起因是宁夏总兵哱拜拥兵自重,蓄谋反叛,哱拜在1592年春天在宁夏卫发动叛乱,准备割据宁夏。明朝政府这边反应迅速,让名将李如松任宁夏总兵,统领九边重镇数十万精锐讨伐哱拜,同年九月,明军全歼宁夏叛军,哱拜自杀,宁夏重新进入明朝的控制。
▲宁夏镇(九边军镇之一)
万历朝鲜战争
1592年,为占领中国,已经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命令日本数十万战国精锐入侵朝鲜,短期内朝鲜全境几乎沦陷,史称?壬辰倭乱?。
▲日本入侵朝鲜
面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明朝政府的态度仍然是坚决消灭!
1592年末,万历皇帝将刚刚平定宁夏叛乱的李如松掉到朝鲜战场,李如松率领刚平定宁夏的十几万精锐分批入朝抗倭,史称?万历朝鲜战争?。
1598年,经过7年的抗倭援朝战争,明军终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丰臣秀吉因为这次失败,忧郁而死。此战把日本人打出了心理阴影,从此闭关锁国,近三百年不敢再言西进。
1599年,明军班师回国,明万历皇帝将日本的侵略行径昭告天下,警告日本认清自己,看看这气势!
播州之役
自唐末太原杨氏入主播州以来,杨氏小朝廷已经延续了七百多年,传到杨应龙时已经是第二十九代家主,杨应龙在明朝掌管的是播州宣慰司,播州杨氏一直备受历代王朝的恩宠,到了杨应龙万历皇帝更是对他宠爱有加,但是杨应龙却因此骄傲自满,渐生反心。
▲播州宣慰司
1596年,蓄谋已久的杨应龙终于起兵反叛,明朝果断派兵平叛,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应龙最后的据点-海龙屯被明军攻占,杨应龙自杀,播州之役结束。
播州之役历时114天,明王朝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
▲万历三大征地点
明末崇祯时,明朝仍然两线作战,国内?镇压农民起义?,关外对抗后金(满清)
崇祯年间,明朝积蓄已久的社会矛盾终于大规模激化了,北方频繁发生农民起义,北方起义军首领先有高迎祥。后有李自成、张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
北方边患已经由蒙古变为满清,满清与明朝在辽东展开了常年的拉锯战,还时不时的绕过辽东,从蒙古方向入侵关内。
▲崇祯初年 辽东局势
▲崇祯末年 局势图
最终,松锦之战(1642年,崇祯15年)崇祯帝手中最后的十几万精锐全军覆没,明朝关外土地全部丢失,只能据关而守。
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终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在西安称帝的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越过黄河攻下山西,大同、宣府、居庸关三地不战而降,李自成顺利兵临京城下,同年,攻破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最有骨气的明朝终于无力再战,轰然倒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自成攻下山西,快要兵临京城之际,有人曾劝崇祯帝迁都南京,但是崇祯不敢忘记先祖?天子守国门?的训诫,或者是自己内心的?固执己见?,仍是四字:?绝不迁都?!
由此来看,明朝276年,确实算得上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宁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屈膝投降。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李自成进入明朝都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结束。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皇帝昏庸和宦官专权。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使得朝廷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明朝后期宦官魏忠贤长期专权。欺上瞒下,一时间,厂卫之毒祸害天下。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那些无耻之徒更有甚者为魏忠贤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他们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至于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帝即位后,治魏忠贤十大罪。其余党才得以清除。
二、土地兼并严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皇帝带头兼并土地建立皇庄,皇室贵族在畿辅地区建立了大量皇庄。土地兼并之多均历史罕见。导致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皇帝在畿辅地区设立的许多皇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万历34年5月蜀王一府占去了成都平原靠近都江堰最肥沃的土地的70%,玄宗的弟弟占田4万顷。总之除了江浙财赋之区以外,全国土地用相当大一部分落入了朱氏宗室的手中。勋戚和太监他们依靠同皇帝的关系攫取大片土地,僖宗是太监魏忠贤霸占的土地多达万顷,一般的官僚地主也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巧取豪夺,兼并大量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了官绅,地主的佃户,或被迫四处流亡。
三、赋税严重,天灾不断。政治腐败明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发生,据统计,从万历到崇祯的七七十一年间,共有68年发生自然灾害。受灾地区遍及全国。万历15年,河南以北民食草木。福平、满城、同关各县有农民以吃石头为粮食。第二年河南饥民相食,万历18年。湖北麻城死于瘟疫和饥荒的多达四万人,到崇祯年间,但是灾荒不断。不是此地大水,就是彼处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
四、战争不断。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明朝便千方百计限制后金发展。停止女真的朝贡和马市贸易,严禁汉人进入女真地区。明朝与女真之间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后金将战争的主攻目标由统一女真转为攻打明朝,1618年,努尔哈赤亲自率2万士兵,发动对明朝的大规模战争,不到半年就攻占抚顺、富安、清河等10余城。次年2月。明朝调集十万大军,分四路围攻赫图阿拉。三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攻破其三路,消灭明军45000人,经此一战,明朝有进攻转为退却,后金乘势攻占开源,铁岭等地。后攻占了沈阳,1625年迁都沈阳,加强了对明朝的攻势。
五、李自成起义农民起义。以陕北连年灾荒较为严重,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农民的欢迎,很快形成了规模好大的起义军。李自成因为作战勇敢,被人们称为闯王。在1644年攻占明朝都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的明朝被推翻了。
一个朝代的存在,固然是与朝廷的治理有着必然联系,而同时也与地方的权力机构有着很大的关系。全国数百个地方,若是没有地方的权力机构代为管理,朝廷再强大也是难以治理整个天下的。
在大明王朝中,有一个地方权力机构,便为明朝治理云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这个权力机构便是云南地区的沐王府。
说起沐王府,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名为沐英,沐王府的首位统领。
据《第十四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记载:?沐英,字文英,安徽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
这段话便说明了沐英的出身来历,他身为朱元璋的养子,跟随其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征讨云南,并被任命为镇守西南的异性藩王。
沐英在云南期间致力于地方的平定与治理,平定了广南两府之乱,平定浪穹等地的变乱,奠定了云南边疆统一、稳定的大局,并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
蔡东藩便曾经评价沐英及沐王府:若明得云南,全出沐英力,而云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终明世二百七十余年,沐氏子孙守云南,罕闻乱事,黔宁之功,固不在中山开平下也。
沐王府统治了云南将近三百年,其历史之久与明朝的存在年限几乎是相同的,可见其实力强大。那么为何沐王府最后会走向衰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其一便是,沐王府身为明朝统治云南的一个地方权力机构,它的存在便是为了替朝廷治理云南。而当明朝走向衰落之时,沐王府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其衰落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则是沐王府本身的原因,是因为它存在的特殊性,在明朝的统治体系内,沐王府可以说是一个异类。
沐王府势力并不属于皇室的同姓藩王,若是由同姓藩王来统治,极为容易导致权力的争夺问题,而没有宗室血缘的沐王府的隐患就小了许多。
但由于沐王府本身权力不大,再加上云南地区历来的地方势力,导致了这个权力中心的畸形化。这也就是为何沐王府在延续了300年之后,却走向衰落的原因。
先来说一说云南地区的政治形势,知道了之后就会发现沐王府的统治衰落是必然的。
首先在元朝之时,因为其宽松的政治制度,导致了云南在元朝时就不统一了。除了有元朝梁王的势力外,还有以前大理国的段氏王族后裔,大理段氏相信有不少人也都是听说过的。
而这两个家族又继续保留了很多领地和权势,而在这两股势力之下,还有着众多地方上的土司。这就注定了沐王府在云南的统治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且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早期,并没有直接派兵进入云南。而是依靠集中打击元朝的支持者,才初步获得了云南的统治权。
所以,作为入滇大将的沐英在被册封为世代镇守云南的异性藩王以后,他也就成为了朱元璋打掉元朝势力和段氏后裔的地方首领。
但他这个所谓的地方首领,是直接听命于明朝中央的。只能够在明代君主同意的情况下,调用其他的地方军队,而沐王府本身是没有多少人可用的。
于是,沐王府成为了一个什么都不像的东西。表面上,它是地方土司之间的首领,而实则是明朝为了统治云南安插的一个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便是打压和限制地方土司。
而同时,明代君主为了防止沐王府实力过大,大大限制了它的权力,其兵力都是来自中央控制的各个地方权力。这就注定了沐王府本身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
这一点在麓川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此次战役当中,沐王府除了帮忙招募一些土司部队外,没有其他什么作用,丝毫就不像是一个地方藩王该有的权利和地位。
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沐王府,已经在很多层面成为了一个摆设。沐王府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当初朱元璋设置时所赋予的大部分职能。
后来在清军入关以后,沐王府在实际上也已经不再有威慑力和号召力。所以,沐王府本身的军事力量,连保护自己统治的云南都很困难。
最后在明朝皇帝因清军而逃到昆明避难后,沐王府则失去了名义上的最高位置,连土司都调动不了。随着沐天波的死,这个延续了将近300年的沐王府也就彻底中断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