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恒到底有多节俭龙袍打补丁,上朝穿草鞋

众妙之门 2023-06-23 11:23:04

刘恒到底有多节俭龙袍打补丁,上朝穿草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史上最节俭皇帝刘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封建王朝,要说谁最令人羡慕,那肯定就是皇帝了,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用不完的钱财。而皇帝也是最高统治者,日子自然过的十分舒适,而有位皇帝,他却没有只顾自己享乐。反而成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上朝穿草鞋,龙袍打补丁,把省下的钱都给百姓。

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也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刘邦逝世后,因母亲地位低下,于是没有招到吕后的迫害,母子存活。七岁时刘恒被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丞相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随后迎立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入京为帝。

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使得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而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刘恒自己却是节俭到了几乎吝啬的地步。北宋文学家吴垧在其著作《五总志》中写道:“履不藉以视朝”,这是对刘恒的描述。

在汉朝初,国库里既没有多少钱财也没有很多粮食,当时国力不振,连皇宫里过的都是紧巴巴的,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而后刘恒更是微服出宫私访,发现在京城里,即使是最繁华的街道,也是人际寥寥,店铺没几个开门的,街上更没有往来的商贩。

给人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之境,咋一看感觉像是被强盗戏洗劫一空后的样子。出了城则更是人烟稀少,耕地里并不是种的满地庄稼,而是杂草丛生,百姓的生活丝毫得不到保障。回到宫中的刘恒,心中思绪万千,决心要改变这一切,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日正午,在未央宫的大殿上,刘恒坐在正上方的龙椅上,朝中大臣们则在下面分别站立在两侧。朝中政务已经商议完了,中书令在心中默默打了个草稿,往刘恒那边瞥了一眼,正要宣布退朝,就被刘恒摆手示意制止,在众大臣不解时,只见刘恒手提龙袍下摆,缓缓走下来。

大臣们不敢直面天子,纷纷低着头,于是就看到了刘恒的脚下正穿着一双草鞋。若是图个新鲜,在自己宫中偷偷穿着玩就罢了,这可是在神圣朝堂之上,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竟如此不知礼数。于是就有官员大胆指出刘恒此举有失天子身份,实为不妥。

刘恒也不恼,回答道,因宫外无数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而他身为天子,就要为百姓负责。借今天穿草鞋来昭告天下,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要一切从简,减少各项开支。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一律不得奢华,饮食、服装和出行都要调减,以作表率。

除了穿草鞋,刘恒的龙袍更是被称为“绨衣”,就是用表面粗糙,色彩暗淡的丝绸制成的龙袍,刘恒也是一穿就是好几年。就算穿破了也不换,而是让皇后打上补丁继续穿。刘恒也要求宫中所有的帐幕都不许绣彩色的花纹,衣裙的下摆不可以拖地。

而后宫最为受宠的慎夫人就到刘恒面前诉苦,刘恒也是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法了她。刘恒也是真正的将节俭贯彻落实,从而使国强民富,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把省下的钱都给百姓了呀。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1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2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3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4   史载,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 。由于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经济,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具备,汉代称之为“不藉” 。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仍穿着草鞋上朝,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 ,‘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5   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6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就应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7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中国历史名人的勤俭小故事 8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一位善于隐忍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小气”的帝王,竟修补龙袍?

提起汉朝大家会马上想起汉武大帝还有著名的文景之治。那开启文景之治的第一位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汉朝的第五位皇帝,他不仅生活节俭,而且特别善于隐忍。如果不是当年他同自己的母亲薄姬处处向吕后服软,吕后也不可能放他回到封地。

刘邦死后吕后就一直把持着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其他诸侯王篡权,不惜大肆屠杀刘姓诸侯和皇子。刘邦有八个儿子被吕后杀死了四个。如果不是刘恒善于隐忍跑得快,他可能早就命丧黄泉了,更不用提后面的文景之治了。

但是令吕后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儿子刘盈没有多久就驾崩了。所以吕后立刘盈的儿子刘恭为皇帝,刘恭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被吕后杀死后,就发誓要为母亲报仇。可是他的话被吕后知道了,吕后就将他囚禁起了,并废除了他的帝位,另立了一位特别听话的刘弘为帝,并让他立吕禄的女儿为皇后。好不容易熬死了吕后,刘弘以为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没想到周勃陈平起义,诛杀吕氏并废黜刘弘,迎刘恒来长安称帝。

刘恒继位以后,就大规节俭政府开支,当时已经有布鞋了,但是刘恒还依然让皇后给他编草鞋穿。就连龙袍都不舍得换新的,破了就让皇后帮自己缝缝补补。大臣们见了,都非常惭愧,于是整个朝堂都开始盛行穿破旧的衣服。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刘恒为了节省开支,强行命令各诸侯离开长安,回到自己的封地生活。

所有皇帝里风评最好的一位—汉文帝刘恒,你怎么看呢?

今天给读者们介绍史上最节俭皇帝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哪怕是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汉文帝刘恒

这并不是国库没钱,恰恰是多得数不清,但他却小气得连死都舍不得奢侈一回。他是一生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施仁政,行德治,开启?文景之治?。他谦让俭朴,宽厚仁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德之高尚几近贤圣,是大家公认的一位好皇帝。那么,大家又为何不称汉文帝为?千古帝王?呢?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代王由来

魏豹自立为魏王,纳薄姬为妾

薄姬是吴(今江苏)人,秦末,魏豹自立为魏王,纳薄姬为妾。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她也成了俘虏,后被送入织室织布,而魏豹被刘邦派去守荥阳,后被刘邦手下周苛为除后患杀之。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她生下刘恒。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就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

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她生下刘恒

幸运的代王

汉文帝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文帝名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

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是很幸运的。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政权,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了四个。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陷害,得以善终。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古代中国有厉行节约的皇帝吗?他们的政绩如何呢?

没人具体统计过古代中国有多少节约的皇帝,笔者在此举四位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

——汉文帝刘恒

以前只有草鞋,汉文帝刘恒朝代有了布鞋后,草鞋嘛变成了大众化的用品。北宋文学家吴坰所著《五总志》载,汉文帝刘恒穿着草鞋上朝办公。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并要求皇后和后宫嫔妃们穿着要朴素,不得在衣裙上刺绣。刘恒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花钱建宫殿、修园林和增添车辆仪仗。有年刘恒想在皇宫中造一个露台,用于宴会和游玩,因为原有露台面积小条件差。他询问造价,工匠们说需“百金”。他说太奢侈了,现在国家贫穷,不造算啦。

他对自己的后事也本着节俭的原则安排。他在遗诏中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节俭的美德使他身后也十分受益,二百多年后,造反的赤眉军攻进长安,他不少前世后辈的陵墓被盗挖,唯独不动他的坟茔,因为世人都知道里面只是一些不值钱的瓦器,去盗挖是贴钱做赔本生意。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边境较长时间内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可以说当的是太平皇帝,但他不仅不讲享乐,反而十分提倡节俭。一天有个官员送蛤蜊给他。他不向官员表示感谢,也不打听用啥方法加工后好吃,只是询问从哪里运来的、价钱如何。官员回答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一只要花28枚铜钱。赵祯摇着头说:这么贵,我吃不下去啊!

元代人帖木尔所著《东轩笔录》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宋仁宗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左右皆呼万岁,至有感泣者。按现代语言说:有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给近臣说,昨天晚上我睡不着感觉肚子饿,很想吃烧羊肉。近臣忙问,陛下为啥不下诏叫我们去取呢?宋仁宗说有了一次,以后就会每天杀羊作好准备,怎么能因为偶尔饿了想吃,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多么浪费人力物力啊!大家听了十分感动,有的甚至哭了。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兰陵中都里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名列第一,在位前期在选拨人才、发展生产等方面颇有政绩。

据史书载,他不讲究吃穿,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要用二年,吃的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餐,工作太忙时,就喝点粥充饥。



(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皇帝登临御座就下诏“二停”;一是停止各省包括水果土特产在内的各种对上进贡,因为运费贵损耗大;二是除了日常必要的维护,停止新建扩建皇室的亭台楼阁,因为经过前几代的建造,皇室居所已经完全够使用。穿着上嘛,要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道光皇帝除了以身作则,还加强教育工作,经常给大臣们宣传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道光皇帝还在当太子时,有次奉病重的嘉庆皇帝之命外出办事,回来时在京城城门外吃了一碗羊肉粉条,一直念念不忘那鲜美的味道。过了一段时间他叫太监去买。太监回来说找不到做这生意的人了,如叫御膳房做,需7万两银子建灶和购买用具食材。道光皇帝十分节约,舍不得花这么多银子饱口福,但同时对此也产生了怀疑。经过调查是太监想从中浑水摸鱼搞贪污。据说,为这事一下子处决了3个人。清朝历代皇帝每顿饭的菜品有几十道,慈禧太后更是多达上百道。而道光皇帝呢?他说“朕宫中用膳,每日不可超过四碗。”即如今我们常说的“四菜一汤”之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