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黄端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想那南京被围,满城举降,南明弘光小朝庭覆灭之际,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一众大臣,在清王多铎的马前下跪相迎的时候,却有一人,大书“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几字于城门口,他端坐于城墙上,以蔑视的眼光看着那一班忙乱降敌的小丑,以及征服者越来越近的战马旗帜。他就是名重一时的烈汉,集文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黄端伯。
黄端伯,字元公,号迎祥,生平好佛,江西黎川人。明崇祯元年进士,次年被授为浙江宁波推官。他“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是一清廉之好官。
何为推官呢?它其实是沿唐制而来,在如节度使、团练使的下属官员,位次于判官和掌书记,主要是管狱讼之事;而明时则为各府的佐贰官,除顺天府和应天府的官为从六品外,其它府的推官为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及至在南明做了这礼部仪制司主事,也仅仅是个正六品。
这黄端伯其实就是个很平常的,很不起眼的小官,想来南明弘光朝被马阮所持,没把这黄大人看得很重要。
南京的陷落并没有发生战斗,它是在崇祯相托镇守南京的赵之龙及尚书钱谦益,还有一大群公侯高官的合议下,举城投降的。清兵入城之时,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十二个人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一个人,其余十一人皆是中下级官员以及读书人,难怪时人叹息:“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想那多铎正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之时,突然听说有人大书不降,且端坐于城上之时,那吃惊之状非同小可,连忙派人上门“邀请”,黄端伯则坚卧不起。
满洲兵当然不客气,把黄大人连架带扛地弄至满酋面前,并吆喝使跪,黄端伯不屈。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不愿多说一句。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黄端伯:“马士英,忠臣也!”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黄端伯断然拒绝。多铎当众翘大拇指:“南京硬汉,仅见此人!”一席话,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在被关在狱中时,他谈笑如常,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人在行将就义之时,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文天祥向南而拜,引颈受戮;最欣赏瞿秋白面对刽子手的枪口,择一草坪席地而坐,一句“此地甚好”显示出多少的从容潇洒;张苍水面对他为之戮力奋战之大好河山,慨然道“好山色”,让后人崇敬有加;更有那革命先烈被左倾错误滥杀,在就义之时说,“还是用刀吧,留下子弹打反动派”,每每想到此,不禁热泪盈眶。
黄端伯也是这样一条硬汉,他始终不降。在被押一月有余后,多铎只好下令处斩黄端伯。清军劲骑押送至水草阉,黄端伯停止脚步:“愿毕命于此!”,随即口占一首,其中有句“问我安身处,刀山是道场”,何等地大义凛然,何等地气派豪迈!”
及至行刑时,黄端伯朝北遥拜,面不改色,他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时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而刽子手则心惊目眩,不敢举刀,其慷慨之情将那刽子手也震慑得不知所措,一人以刀捅之,手颤刀坠。黄端伯大声言道:“何不直刺我心!”大笑凛然,英勇就义。
黄端伯如此的壮烈,如此的不屈,如此的豪迈,连多铎也感叹不已。遂令清军将其敛尸入棺,并将其灵柩叠至家乡新城,葬於忠孝桥侧。
明鲁王以海在绍兴监国时,赠黄端伯太常寺卿,谥忠节。南明唐王隆武年间亦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忠毅。而他的死敌,清乾隆时亦赐谥号“烈愍”。
每到朝代兴亡交替之际,很多人的人品与德行就被展露无遗。不论是驷马高车威风八面的朝廷大员,还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武将,都会在此时原形毕露。明亡清兴之际,原来前明的文武大臣们,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钱谦益、冯铨等人,背弃故主,屈膝投靠清朝,其贪生畏死背义忘恩的丑态,历来为后人所不齿。明朝末年降臣数量之多,连乾隆皇帝都为之震惊,专门把他们编写进《贰臣传》一书,以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不过,也不能说洪洞县里没好人。明朝的大臣中,虽然降兵降将不少,但忠心耿耿、心如铁石的忠义之臣也大有人在。除了史可法、夏完淳、张煌言等一批众所周知的忠臣之外,还有很多人,虽然官阶不高,知道的人也不多,知名度与宋朝的文天祥相比简直别如天壤。但他们临危不惧的铮铮铁骨、视死如归的气节,甚至连负责行刑的刀斧手都心寒胆战,当场出丑,甚至因此丧命。
第一个忠臣是明朝的礼部主事黄端伯。黄端伯,字元公,江西黎川人。崇祯元年,他考取进士,被授予宁波推官之职。黄端伯饱读书史,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熏陶,一心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在明末污泥浊水的朝廷风气中,他清廉耿直的个性显然吃不开,结果仕途坎坷,最终被排挤出局,回到老家避世隐居,不问世事,以耕读自娱。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黄端伯在危急时刻再度出山,担任礼部主事。不久清朝多尔衮带领大兵南下,攻克南京。《绥寇纪略》记载,黄端伯抱定必死之心,在大门上写下几个大字:大明礼部主事黄端伯不降。多尔衮对他的勇气和忠心非常佩服,屡次劝降都被拒绝。后来他被多尔衮下令杀害,押赴法场。黄端伯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行刑的刀斧手被他的正气震慑,居然吓得“手颤刀坠”,刀都掉到地上,黄端伯厉声呵斥:“何不直刺我心?”他被杀后,当地百姓“千百人,皆持香哭拜”。
第二个忠臣是张同敞。张同敞字别山,湖北江陵人。他的知名度不高,提起他的祖上却是赫赫有名。他的曾祖父就是明朝宰相张居正,明朝历史上重量级人物。张同敞家学渊源,秉承祖上忠君事主的品格。他历任南明永历皇帝的兵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务。当时清朝大兵压境,永历皇帝君臣朝不保夕,张同敞忠心似铁,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顺治七年,清朝定南王孔有德大兵南下,张同敞兵败被俘。孔有德这个汉奸以己度人,他知道张同敞声望素著,妄想用高官厚禄诱使他归降,结果遭到张同敞当面痛斥。《明史》记载,当年十一月十七,张同敞被押上法场。张同敞被斩首后,“同敞尸植立,首坠跃而前者三,人皆辟易”,他的首级被斩掉,身体却屹立不倒,还向前走了三步才倒下。在场刀斧手全都吓跑,丑态百出。
第三个忠臣是李兴玮。李兴玮是湖广巴陵人,自幼饱读诗书,以忠义为立身之本。明末清初的乱世中,李兴玮位卑未敢忘忧国,投身到反清复明的大业中,先后任临武教谕、知县等职务。清兵南下后,李兴玮带领军民百姓,据城死守,誓死不降。因实力悬殊,临武城被清兵攻破,李兴玮被俘。《永历实录》记载,他的一个老仆忠心事主,不忍分离,“自请同系”。主动要求和主人一起坐牢。
李兴玮拒绝清将李茂祖的多次劝降,只求速死。李茂祖见他不肯归降,就把他押赴法场斩首。他的老仆人默默无语一路相随。李兴玮在法场上向南叩首,说:“今日乃得毕此一大事!”然后从容就义。他的老仆深受主人感化,“自请同死”,要求与主人同死,无人理睬。老仆奋然起身,“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把刀抢过来,斩杀主人的刀斧手当场被他砍死,自己也被杀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