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赵匡胤被女人打 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当上皇帝的职业军人。所以赵匡胤的武功必然不弱,不但创下太祖长拳,还发明了太祖盘龙棍。就连《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在书中第一回写到——“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可见赵匡胤的武功,尤其是棒法相当了得。
但是赵匡胤在即将当皇帝之前发生了一件事,他被一个女人拿着擀面杖追着打,打他的人当然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姐姐。
公元959年,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7岁的柴宗训即位。赵匡胤英勇而有度量,手下的将士们都很佩服他。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驻军北上御敌。周军即将北上作战,京城里却流出了传言,说:“出征的时候,要立点检做皇帝。”甚至有的富人开始举家逃跑,但唯独宫中不知道这件事。 老赵下朝回家的路上见到了这种状况下了一跳,“我当皇帝?皇帝姓柴呀,我要当皇帝岂不就是谋反,这可是重罪呀”。
赵匡胤害怕,连忙回家,家里的仆人正在厨房做饭,因为过年的缘故,老赵家的妇女们此时也亲自下厨。赵匡胤便对他们说了这件事,还问到:“这可怎么办啊?”他的姐姐因为丈夫早逝,此时寄居在娘家,听说了后面如铁色,举起擀面杖追着赵匡胤就打,一边打一边训斥到: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赵匡胤羞愧不已,抱头直窜。几天后陈桥兵变发生,赵匡胤建立了大宋朝。赵匡胤家族世代为将,不但男人深沉勇猛,气度非凡,连女人都如此深明大义。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这次近乎和平的兵变,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加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推行重文轻武等一系列举措。但是陈桥兵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完成了五代十国向宋朝的转化。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后周的周世宗驾崩,七岁的孩子周恭帝继位。于是赵匡胤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最后逼周恭帝禅让帝位,赵匡胤由于在军队驻扎宋州,所以立国号为宋。
可以说是陈桥兵变促进的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看起来是两件事情,其实这都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幕,兵变成功后,赵匡胤的母亲就曾说过赵匡胤的志向不小,今天果然实现了这类话。
赵匡胤先是和军中的兄弟商议好此事,忽然说辽兵来犯,赵匡胤以兵少为由拒绝出征,迫使皇太后赋予他最高军权,出城后城中就开始了点检为天子的传言,而赵匡胤就曾用这个方式逼走前一任点检。
果然,行军到陈桥驿时,士兵中也流传此言,并觉得皇帝年幼,不如拥立赵匡胤为帝。最后趁赵匡胤熟睡之时,他的弟弟和部下为其披上黄袍,高呼万岁。兵变成功后,石守信等大将开门迎接。
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都是赵匡胤的一手策划,只是分先后完成而已。但是无论如何,兵变是一次成功的兵变,宋朝的建立同样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契机。
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它兵不血刃的完成一次王朝的更迭,历史对陈桥兵变的评价如何呢?赵匡胤谋划兵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这就是陈桥兵变的实质,赵匡胤的这次兵变,根本没有经历战争就取得了成功当上了皇帝;没有流血牺牲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简直是个奇迹。
世人都认为,这是赵匡胤用军事实力威慑诸方才取得的成果,实际上军事实力是保证成功的底牌,而成功的基础却是依赖赵匡胤的计谋和见识。
能主导这一切,把大事变成小事说明赵匡胤是非常有手段的一个人。在兵变之前他就警告士兵不能抢劫普通百姓,这才为他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跟以前的兵变不同也是他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赵匡胤确实有普通人没有的品质。
陈桥兵变的评价如何呢?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陈桥兵变是很早之前就开始谋划的一场兵变。
而有的人也认为除了这些记载外,其他一些没有专门记录这件事的书上所记载的赵匡胤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一些端倪。
不管怎么说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利于这次兵变,再加上赵匡胤个人的魅力,注定陈桥兵变的成功。他于民秋毫无犯的政策,让人们感受到了希望,赢得了民心;这就是历史对陈桥兵变的评价。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黄袍加身的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在黄袍加身问题上,史书记载是士兵强迫赵匡胤穿上的。到底事实真如所说的这样吗,这个问题值得仔细考虑。
赵匡胤的晋升之路
赵匡胤是涿郡人,祖上世代从军。父亲赵弘殷就是在这个乱世中发展的一个将领,适逢五代十国时期,战火纷飞,但是乱世出豪杰。所以赵匡胤是从小也和父亲一样擅长军事。长大后就出去闯荡。赵匡胤早年投奔王彦超不成,转而投靠郭威,郭威是当时是刘知远的部将,后来篡位建立后周。
赵匡胤在后周从一个小透明,从此逐渐成长起来,在这期间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将领与朋友,也就是著名的“义社十兄弟”,这些优秀的哥们与他同生死共患难,成为他发动兵变的最强辅助。
郭威病逝后,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在高平之战中,赵匡胤逐渐崭露头角,受到皇帝器重,而后随军南征北战,所以赵匡胤他是从寄在人家底下的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慢慢升上来的。在这过程中,逐渐有了野心,与兄弟秘密策划了黄袍加身这一事件。
黄袍加身非赵匡胤独创
黄袍加身这样的上位方式并不是他自己独创,他的老板郭威就是这么干的。郭威原本是五代时期的后汉的重臣,很受老皇帝的器重。刘知远死前托孤给杨邠、郭威、苏逢吉、史弘肇等大臣辅佐,言“承佑幼弱,后世托在卿”。希望杨、郭、苏、史这几位大臣尽心辅佐隐帝刘承佑。
950 年,辽兵南下,隐帝令郭威外出御敌,然而是杨邠、史弘肇他们傲慢自大,不把小皇帝当回事,这引起了他的怨恨。苏逢吉又抓住机会,极尽离间之能事,唆使一些人屡进谗言,诬告杨、史私造兵器、图谋反叛。隐帝遂令亲信因广武殿埋伏杀手,将杨、史等人一网打尽,抄家灭族,老弱婴儿,不得幸免。
郭威也受到株连,将其妻儿老小杀光,还派特使携密诏前往邺都,令郭威部下击杀郭威。郭威将计就计,紧急部将发动兵变。郭威亲率三军南征汴京,顺利入京,请李太后临朝听政。
当辽军突然接到入侵的报告时,李太后命令郭威出征。当军队行至不远,士兵们叛变了,把撕破的黄袍子放在了郭威的身上,把郭威带回京。李太后只得令郭威监国,随后在百官劝进下,授郭威符玺,下诰郭威即皇帝位,开创后周。
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周世宗显德七年正月,正周世宗柴荣驾朋才六个多月。柴荣的第四子柴宗顺前即位,是为周恭帝。适逢主少国疑,赵匡胤和他的兄弟,抓住这个时机,自导自演了一场篡权夺位的大戏。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周世宗显德七年正月朔日,适逢农历新春,虽然他还处于世宗柴荣的丧礼时期,但文武百官仍遵循礼制,“恭贺柴宗勋”,当时柴宗勋只有七岁。
继位后才六个月。大清早,朝廷却接到镇、定:二州的奏报:“契丹和北汉打进来了。”
《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时为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受周恭帝诏,率领宿卫诸军御之。”
在这之后,城中谣言四起:“将以出军之日,殿前都点检为天子。”
据记载,因谣言过于忤逆,人们担心时局不稳殃及池鱼,京城“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奇怪的是,对当时京中士民的事情,内庭却“晏然不知”。
将要领兵北上御敌的赵匡胤听闻这些谣言,惶惧不已。一天退朝后,他便和家人商议:“外间这这如此,奈何?”《邵氏闻见录》记载,赵匡胤的姐姐当时正在厨房里忙活,听闻弟弟毫无主见之语,提着一根擀面杖出来,追着弟弟赵匡胤就打。边打边骂骂咧咧:“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遭姐姐一顿闷棍后,赵匡胤默然而出。
《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于“正月初三日发师,宿陈桥”。那天晚上,官兵们给赵国胤穿上龙袍,强迫他回到后周的都城开封。北方抵抗契丹的入侵与北汉进攻的事就此翻篇了。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于当天黎明时分,被众将士“拥逼”着返回都城后,宰相范质、王溥等眼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遂延请赵匡胤移驾“崇元殿”,行“禅代”礼,然后百官列班参拜。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将一纸“禅位”诏书颁发给时年三十二岁的赵匡胤,后周从此改朝换代,宋朝建立。
纵观整个事件,从正月初三日将兵外出,到当晚被诸将黄袍加身,并于次日黎明时分被“拥逼”着返回都城,再到当天下午3至5点宣读禅位诏书,赵匡胤北面受拜,正式即皇帝位。
满打满算不到48小时,就把柴氏天下“过户”到赵姓名下。真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布局这么周密,若不是事前准备好,赵匡胤登基哪会这么顺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开国皇帝。涿州人,父赵弘殷为后唐、后晋和后汉军官。赵匡胤在后汉初年应募入伍,成为郭威的部下。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他积极参与,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军权。
显得七年(960年),北方的镇、定二州传来边报,说契丹与北汉联军南下,形势危急。即位不久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溥主持国家大事,急忙派赵匡胤率军出征。军队行至陈桥驿,其弟赵匡义及赵普等人策划和指挥发动兵变,把象征皇帝登基用的黄袍加在匡胤身上,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率军回到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定都汴京,建年呈为建隆,史称北宋。
赵匡胤称帝后,首先击溃后财李筠,李重进等残余势力,然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力图完成统一大业。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着手解决五代以来的弊政,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夺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将领兵权,以防止兵变的发生,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权。分散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蜜使掌军政,三司使理财政。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产生。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实施的赈济灾民、蠲免租赋、招抚流亡等政策,安定了社会秩序,减轻了农民负担,起了很好的作用。
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恢复了科举制,不断扩大录取名额,以取得知识分子的支持。他知人善任,任人唯才,开创了北宋一代优礼儒士、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他能够在短时期内拔乱反正,巩固新政权,与他的用人方针密切相关。
赵匡胤先后攻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虽然没能看到最后的统一,但大局已定,不可逆转。他弟弟赵匡义继位后,迫使吴越国君钱亻叔投降,出兵灭北汉,全国复归统一。赵匡胤在位17年,终年50岁,葬于永昌陵,庙号为太祖。
陈桥兵变到底是不是赵匡胤策划好的?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959 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
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和平夺权的典范!看“戏精”赵匡胤如何策划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兵变夺权事件。原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禁军统帅,军界一把手)赵匡胤在全军将士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顺利夺取后周政权,并建立了大宋王朝。历史上的兵变夺权事件基本都伴随着惨烈地流血冲突,然而“陈桥兵变”却成为了和平夺权的典范,整个过程只用时4天,期间仅发生一起极小规模的流血事件。
960年正月初一,正在大家还沉浸在过新年的喜悦气氛中时,后周朝廷突然接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辽国入侵。经过朝臣们的一番商议,最终由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当朝宰相拍板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征,迎战劲敌。
关于辽国入侵这件事情,后来大家自然都知道是赵匡胤导演的一场好戏。当时后周京师有能力统领大军出征的只有两人,分别是赵匡胤和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是一位资历丰富,极受先帝柴荣信任的老将。
过去柴荣御驾亲征的时候,往往会留韩通镇守京师,保卫大后方。因此对开封的百姓而言,只要韩通在,大家就不会心慌,开封是离不开韩通的。赵匡胤正是料定了这一点,所以他知道能被授予权力带兵出征的唯一人选就是只有他了。
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去迎战并不存在的辽国大军。在行军途中,赵导演手下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他就是殿前司军校苗训。
当军队一路向北行进的时候,精通天文占卜之术的苗训却突然站住不动了。只见他抬头望天,盯着太阳的方向观察,似乎那边有什么天文异象,苗训的奇怪举动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也纷纷抬头去看天上到底有什么奇怪的东西。
这时,赵匡胤的资深幕僚楚昭辅突然喊道:“天上有两个太阳,下面的太阳正在驱逐上面的太阳,此乃一日克一日之像。”听到学识渊博的楚昭辅竟然表现地如此大惊失色,军中这些大兵们更是瞪大了眼睛去看怎么回事。
很快,一些人就拍着胸脯说自己也看到两个太阳,而且描述地绘声绘色。另外一些人什么名堂都没看出来,但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眼拙,所以也跟着。于是,“一日克一日”的说法就迅速在军中传了开来,不过,此时大家并没有想到,这一幕子虚乌有的“天文异象”,其实是赵导演为晚上的“大戏”在做气氛铺垫。
当晚,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离开封约四十里的陈桥驿后下令全军扎营休息。赵匡胤早早就把自己给“喝醉”了,然后进中军大帐睡觉,接下去发生的所有情节,他说自己一概不知。
不久,军中一群高级将领群情激昂地闯入赵匡胤身边的第一谋士赵普军帐中。大家一看到赵普就立即齐声喊道:“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此处太尉即指赵匡胤,他此时兼任检校太尉)作为这部兵变大戏的副导演,赵普心里明白这事有戏了。
不过,在这些将领中,有的是赵普早已安排好的“演员”,有的则完全是被带节奏的“吃瓜群众”,“演员”都是自己人,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吃瓜群众”变化无常,所以得小心行事。因此,赵普立即厉声斥责,将众人打发了出去。
然而诸将们心里明白,兵变这种事情要么就别说,如果说出来了就一定要做。否则将来秋后算账,个个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这些将领们很快又来到赵普军帐中,这次大家就没那么文明了,各个手持白刃,看这架势似乎是只要赵普再敢反对,就先拿他来祭旗,赵普一看事情已水到渠成,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当晚,赵普就派人连夜赶回开封通知“协助”韩通守城的赵匡胤亲信石守信、王审琦,让二人做好策应大军回师的准备。而众将则各自回营,向自己属下的将士们解释早上看到的“一日克一日”异象寓意着什么意思。当时的大兵们既迷信又没什么文化,因此对长官的说法自然深信不疑,很快大家就明白了一点:要变天了!
次日清晨,也就是960年正月初四,“睡”了一夜的赵匡胤走出中军大帐。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非常震惊”。只见众将手持白刃列于大帐两侧,看到赵匡胤后众人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这边大脑回路还没转过弯,赵普就拿着一件黄袍来到赵匡胤跟前,他也不跟赵匡胤废话,直接就把黄袍套在了赵匡胤身上。于是,赵匡胤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就被众人拥立为皇帝了。
不过,这个情节有一处很明显的破绽,成为了整个“陈桥兵变”大戏的唯一硬伤,那就是黄袍哪来的?要知道,黄色在古代是帝王的专用颜色,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按照赵匡胤和赵普的剧本,他们两人事先都不知道众将会逼赵匡胤当皇帝。
可是,这时赵普却不知从哪找来一件精心准备好的黄袍,你说你没预谋?鬼会信吗?当然,此时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家都已经和两位赵导演绑在一根绳子上了,所以也不会就这些细节问题去吹毛求疵。
于是,赵匡胤在离开京师一天后,又带着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了回来。此时的开封城已完全被赵匡胤的亲信所控制,因此赵匡胤的大军在没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开封。当赵匡胤的手下将范质、王溥、魏仁浦这几位宰相“请”到赵匡胤跟前的时候,赵匡胤迅速发挥了一个“戏精”的基本素养。
他呜咽流涕地对众人说:“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几位宰相看着赵匡胤身边将士手中紧握着的大刀,“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同日,后周世宗柴荣的遗孀符太后带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躲进了天清寺,他们给赵匡胤留下了一份文件,那是盖着后周皇帝宝玺的禅位诏书,于是,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大宋王朝的统治时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