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邵荣也是朱元璋身边最能打的将领,为什么没有史书记载

以史为鉴 2023-06-23 10:18:43

邵荣也是朱元璋身边最能打的将领,为什么没有史书记载

每当一提起邵荣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无人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从一介布衣,登顶帝王宝座,堪称人中龙凤,其经历之传奇,阅历之丰富,鲜有人能跟他相提并论。作为一代传奇帝王,有人称朱元璋是出生最低、得天下最正的皇帝。但是,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仅凭一己之力打江山,无异于痴人说梦,肯定有猛将相助。

明朝几十位开国将领,都是历经战火磨练,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立下无数战功,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徐达和常遇春最为知名。两人性格不同,打仗手法也不一样,但本领都很大,全军将士无不打心底佩服,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封赏功臣时,徐达排在第一位,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可谓实至名归,没有人提出异议。

朱元璋对徐达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认可,曾称赞道:“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徐达被列为第一功臣,挑不出任何毛病,紧随其后的是常遇春。常遇春,号称“常十万”,个人武力和统兵才能都很强,打过许多硬仗,只可惜英年早逝。

常遇春的人生也比较精彩,早年为了生存,竟然去当了盗匪,靠打家劫舍为业。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常遇春及时醒悟,后来投靠在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极高:“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其实,朱元璋身边最能打的将领,不是徐达,也不是常遇春,此人名叫邵荣。

翻阅明代史书,对邵荣的记载少之又少,更别提给他列传。既然邵荣如此优秀,军事才能赛过徐达、常遇春,为何史书不敢记载呢?原来,他是被朱元璋下令处死的,而且罪名为谋反,否则以他的本领和功绩,恐怕徐达的第一功臣之位要让出来。并非夸大其词,朱元璋亲口说过,邵荣比徐、常二人要厉害。

《明史·常遇春传》中,出现过邵荣的介绍,内容如下:“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此处的“荣”,指的就是邵荣。当时朱元璋麾下已有大批武将,他最欣赏三个人,常遇春排第三,徐达屈居第二,邵荣才是最牛的那个。

邵荣的平生经历,在《明史》中只字未提,显然不太正常,只有一种可能,当时的史官不敢记载关于邵荣的事迹。在《国榷》这本书里,查到些许有关邵荣的资料。邵荣早年追随郭子兴,资格或许比朱元璋还老,后来朱元璋娶了马氏,成为郭子兴的东床快婿,职位也越来越高。

小明王韩林儿建立政权,国号为“宋”,不久后郭子兴去世,儿子郭天叙接任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按照官职来看,朱元璋位列第三。次年四月,邵荣被任命为同佥,其地位与朱元璋旗鼓相当,两人都是小明王的臣子,或许表面上相处融洽,其实邵荣心里肯定不服气。

再后来,张天祐和郭天叙战死,朱元璋成了元帅,手握实权,邵荣也从同级大臣,变成朱元璋的下属,就连小明王也只是名义上的老大。从同级变成下级,邵荣心里肯定很不爽,难免对别人诉说怨言,《资治通鉴》记载:“荣粗勇善战,与吴国公同起兵濠州,公待之甚厚。自平处州还,遂骄蹇有觊觎心,常愤愤出怨言。”

古人云:祸从口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邵荣得知有人要把他的怨言告诉朱元璋,心里害怕极了,决定铤而走险,联合参政赵继祖准备兵变:“部将有欲告之者,荣不自安,与继祖谋俟间作乱。”此事被朱元璋提前知道,以喝酒的名义把邵荣和赵继祖请来,随后将二人囚禁。

编辑

朱元璋没有立马处死邵荣,毕竟邵荣能力出色,杀了太可惜,甚至打算放了他,并询问群臣的意见。常遇春进言:“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就这样,朱元璋含泪处死邵荣。史书云:“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邵荣死了,第一猛将的位置自然属于徐达,常遇春成为第二。

有人认为,邵荣之死,怪不得别人,纯属自作自受,其实没那么简单,为何这样说呢?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叫郭天爵,之前被朱元璋下令处死,罪名也是意图谋反。而以前那些郭子兴手下的元老,大多都是战死沙场,唯独邵荣和赵继祖活着,而且位高权重。徐达、常遇春等人,虽然能力较强,官职也不低,但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嫡系。

邵荣和赵继祖或许猜到,即使脚踏实地跟着朱元璋工作,一旦平定天下,失去了利用价值,兔死狗烹的悲剧会轮到他们头上。恐惧和不甘心交织在一起,只好拼死赌一把,结果赌输了,且输得很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邵荣不谋反,活到六年后朱元璋称帝,他的下场未必会好,只不过是多活了几年。所以,史书故意忽略邵荣的事迹,只提到他谋反被杀,不是因为他不重要,而是碍于皇帝的颜面,不敢过多记载。

常遇春的人生也比较精彩,早年为了生存,竟然去当了盗匪,靠打家劫舍为业。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常遇春及时醒悟,后来投靠在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极高:“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其实,朱元璋身边最能打的将领,不是徐达,也不是常遇春,此人名叫邵荣。

翻阅明代史书,对邵荣的记载少之又少,更别提给他列传。既然邵荣如此优秀,军事才能赛过徐达、常遇春,为何史书不敢记载呢?原来,他是被朱元璋下令处死的,而且罪名为谋反,否则以他的本领和功绩,恐怕徐达的第一功臣之位要让出来。并非夸大其词,朱元璋亲口说过,邵荣比徐、常二人要厉害。

《明史·常遇春传》中,出现过邵荣的介绍,内容如下:“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此处的“荣”,指的就是邵荣。当时朱元璋麾下已有大批武将,他最欣赏三个人,常遇春排第三,徐达屈居第二,邵荣才是最牛的那个。

邵荣的平生经历,在《明史》中只字未提,显然不太正常,只有一种可能,当时的史官不敢记载关于邵荣的事迹。在《国榷》这本书里,查到些许有关邵荣的资料。邵荣早年追随郭子兴,资格或许比朱元璋还老,后来朱元璋娶了马氏,成为郭子兴的东床快婿,职位也越来越高。

小明王韩林儿建立政权,国号为“宋”,不久后郭子兴去世,儿子郭天叙接任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按照官职来看,朱元璋位列第三。次年四月,邵荣被任命为同佥,其地位与朱元璋旗鼓相当,两人都是小明王的臣子,或许表面上相处融洽,其实邵荣心里肯定不服气。

再后来,张天祐和郭天叙战死,朱元璋成了元帅,手握实权,邵荣也从同级大臣,变成朱元璋的下属,就连小明王也只是名义上的老大。从同级变成下级,邵荣心里肯定很不爽,难免对别人诉说怨言,《资治通鉴》记载:“荣粗勇善战,与吴国公同起兵濠州,公待之甚厚。自平处州还,遂骄蹇有觊觎心,常愤愤出怨言。”

古人云:祸从口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邵荣得知有人要把他的怨言告诉朱元璋,心里害怕极了,决定铤而走险,联合参政赵继祖准备兵变:“部将有欲告之者,荣不自安,与继祖谋俟间作乱。”此事被朱元璋提前知道,以喝酒的名义把邵荣和赵继祖请来,随后将二人囚禁。

历史上,朱元璋依靠谁打败了陈友谅呢?

话说,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当时有三支最出名的起义军沿着长江流域一字排开。其中,陈友谅最强,张士诚最富,朱元璋最弱。但历史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陈友谅是一败涂地。尤其是在与朱元璋的龙湾战役中,更是惨不忍睹。那么,朱元璋依靠谁打败的陈友谅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朱元璋的势力与实力。控制区域:以应天为中心,包括了今天浙江省的多半部分,外加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主要军事将领有,邵荣、徐达、冯国胜、常遇春、杨璟、康茂才等人。总兵力充其量不超过10万人。而水军的装备也只有陈友谅水军的十分之一。?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陈友谅最大的敌人就是朱元璋,他曾经建立了政权,陈友谅虽然出身不好,但是野心确实极大的,心狠手辣,还喜欢用权术玩弄下属,生性多疑,当时双方对峙陈友谅的势力是强于朱元璋的,但最终被朱元璋用计杀掉了。

大战前夕, 当时朱元璋所处的位置是最不利的,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朱元璋被两股势力包围在中间,左右都虎视眈眈,如果陈、张两军联手,对其夹击,那对朱元璋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可历史总是富有戏剧性的,偏偏没有上演这么一幕。

陈友谅这时正在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但是遭到了洪都邓愈、朱文正守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虽然陈友谅军有一定的损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洪都承受不住了陈友谅的连番进攻,于是诈降偷偷地派出信使张子明请求朱元璋增援,这时朱元璋已经攻下安丰,他分析了形势(为一庐州而失南昌,非计也),立马从庐州调回徐达、常遇春军队,亲自率军向洪都进发。陈友谅得到消息,撤军准备在鄱阳湖迎击朱元璋,这时洪都已被整整围攻了八十五天,消耗了陈友谅军队的大量粮食和兵力。?

当时张士诚的部将吕珍在攻打安丰(今安徽安丰),朱元璋忧虑安丰如果被张士诚拿下,便会对自己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亲自帅兵迎击吕珍,然而刘基却几次谏言他不要去(原因下文有交待)。而徐达、常遇春军队正在攻打庐州(今安徽合肥)。

徐达为什么能在朱元璋麾下的武将中排第一?

作为一代传奇枭雄,朱元璋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一代传奇,更是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这除了他本身的能力过硬之外,更和他手下的将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人难成大事,而朱元璋的首先武将数不胜数,要说堪称武将之最的,要数徐达了,他之所以能排第一,和他本身的好武艺有莫大的关系。

一、朱元璋招募士兵,徐达展露头角

元至正十三年间,朱元璋由于人手不足,决定回到老家招募一些士兵,徐达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兴奋,保家卫国一直是他的梦想,所以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的投身军营之中,那年他仅二十二岁,在元至正十五年时,朱元璋不幸在和州被孙德崖捕获,这个时候,徐达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只身犯险,把朱元璋救了出来,从此以后,获得朱元璋的青睐。

二、徐达一路为朱元璋夺得无数城池

自从在和州救了朱元璋以后,他被委以重任,次年,朱元璋率领大部分军队攻打金陵,派徐达去攻打镇江,徐达在攻打镇江的时候,对手下的将士下了死命令,目的是攻池,严禁对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违者斩立决,将士们无有不从,这次事件,令徐达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大增,从此,徐达先后攻打了宜兴,常州等地,为朱元璋开辟了一条复兴之路。

三、朱元璋手底下将士叛乱,只有徐达坚守初心

元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手底下的将士以邵荣为首,都对朱元璋进行了讨伐,尤其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趁朱元璋力不从心的时候,一同发起进攻,好在徐达并没有加入他们这个队伍,依旧保持自己的初心,保家卫国才是他要做的事情,在朱元璋遇害后,奋力拼杀,平叛反军,最后将邵荣绳之以法。

总结

徐达一路走来,就是靠着自己的胆量与谋略,才在朱元璋的手下一路走到顶峰,但是晚年间,徐达生活的并不幸福,卸磨杀驴是古代帝王经常做的一件事,在朱元璋建国以后,他就告老还乡,卸甲归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