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最强劲的对手是谁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10:05:30

朱元璋最强劲的对手是谁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朱元璋的文章。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相当弱小,而在他兼并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数位强劲的对手,稍微应对不慎,便不会有明朝的出现。在这些对手当中,实力最强、最难缠的莫过于陈友谅。那么,陈友谅是何许人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最终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湖广行省沔阳县人,家中世代以捕鱼为业。陈友谅自幼便志向不俗,特别喜爱读书,但苦于没有良师教导,最终也只是略通文义而已。陈友谅在苦读之余,还喜欢练习武艺,并因膂力过人、武艺超群而闻名于乡里。陈友谅成年后,厌烦打鱼的生涯,便通过各种关系,在本县谋得一个吏员的职位。

不过,陈友谅虽然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干出不少的成绩,但由于民族歧视政策(陈友谅家族属于“南人”,在元朝四等民族划分中地位最低),迟迟得不到升迁,因此心中愤恨不已,渐渐地便滋生造反的念头。所以,等到湖北红巾军首领徐寿辉举兵起事,并派大将倪文俊进攻沔阳时,陈友谅便投靠了义军,时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

红巾军成员多是草根出身,能读书识字者极少,而陈友谅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粗通文墨、谋略出众,是军中难得一见的人才。正因如此,倪文俊对陈友谅极为器重,无论是征战还是驻守,都将他带在身边,每有重大军事行动,必然会争取其建议后再实行。而在倪文俊的大力提携下,陈友谅的地位不断蹿升,仅仅用了2年时间,便由簿书掾晋升为元帅。

随着地位、权势的不断攀升,倪文俊逐渐滋生出想要篡位称帝的念头(此时徐寿辉已自称天完皇帝),为此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派人谋杀徐寿辉,但因计划泄露而归于失败。事后,倪文俊逃往陈友谅驻守的黄州,希望能得到后者的庇护。然而,陈友谅并未感念倪文俊昔日的恩情,而是设计将他斩杀、吞并其部属,然后携带其首级向徐寿辉邀功请赏。

 

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后,被徐寿辉任命为宣慰使、平章政事,一跃而成为天完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此后2年间,陈友谅率军攻取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大部分城市,在扩充天完政权版图的同时,也尽掌国家军政大权。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陈友谅渐生篡位称帝之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陈友谅,在采石矶击杀徐寿辉,随即建国称帝,史称陈汉。

陈汉帝国创建之初,据有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在南方各反元集团中实力最强,也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然而,随着割据江东的朱元璋集团迅速崛起,陈友谅越发感觉到威胁,并将消灭它视作头等要务。其实,早在僭号称帝之前,陈友谅便曾与朱元璋兵戎相见,但规模并不大,直到陈汉建立后,双方间的大规模冲突才正式爆发。

虽然陈友谅对消灭朱元璋怀有很强烈的自信,但在战事开启后的1年时间里,便在龙湾、采石矶、安庆等地连吃败仗,连都城江州都被攻陷(此后迁往武昌),时在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眼见陈汉疆土日蹙,陈友谅十分愤怒,于是在江州沦陷2年后,亲率大军65万、巨型楼船数百艘,顺江东下进攻朱元璋,意在收复失地、一雪前耻。

1363年8-10月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战争初始,陈友谅战舰巨大,朱元璋舰小不能仰攻,接连受挫。形势危急之时,东北风“助阵”朱元璋,后者遂趁机采取火攻,一举逆转局势。鄱阳湖之战令陈汉帝国损失惨重,不仅巨型楼船悉数被焚毁或俘获、将士死亡无算,就连皇帝陈友谅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流箭射死。

陈友谅败死后,遗臣拥立其子陈理为帝,然而陈理的帝位还没有坐稳,便被朱元璋攻灭,时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陈理投降后虽然颇受优待,但他却出于国耻家仇,经常对朱元璋口出怨言,由此引起后者的忧虑。正因如此,在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陈理及其家人被朱元璋遣送至属国高丽,此后再没能回到中国。

陈理到达高丽后,起初颇受优待,不仅被国王王颛册封为陈王,并获赐土地、苎布、奴婢、米豆、酒等物。然而,等到朝鲜李朝建立后,陈理的处境便每况愈下,不仅备遭王室的冷遇,就连生计都成了大难题。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贫病交加的陈理竟然一命呜呼,终年58岁(详情见《朝鲜李朝实录》)。

陈理死后,其子陈明善被禁止继承爵位,由此沦为庶民。虽然陈理在朝鲜备遭坎坷,但子孙却在朝鲜半岛顽强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梁山陈氏”家族(主要分布在韩国)。中韩建交后,梁山陈氏的成员经常到中国来寻根祭祖,这也算是中韩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了。陈友谅若泉下有知,或许会略感安慰吧。

拥有平天下实力的朱元璋,是怎么击败陈友谅的?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自武昌沿长江东下,入赣江包围洪都,以报前仇。七月,朱元璋自率水师二十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两军相遇康郎山。陈友谅遣骁将张定边正在围攻朱元璋,忽然被一支箭射中额头,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时赶来,帮朱元璋解围。张定边身负重伤不得不撤退。这时,江水忽然涨潮,把朱元璋的船托得老高,帮他杀出重围。双方一场激战,不知不觉已到日落时分,朱元璋鸣金收兵,并和徐达一同商议。朱元璋说:我当初让刘伯温守金陵是为了防止张士诚偷袭,眼下强敌未退,你快些赶回去替他守城,让他过来和我一起商议军机!

刘伯温正在路上时,陈友谅又前来挑衅。朱元璋只好派兵迎敌,可不知怎么的,派出去的部队大多战败而归。正当朱元璋恼羞成怒时,郭兴进言说:敌舰高大,我们的小船肯定不是对手,目前只有使用火攻!可朱元璋说,前些时候用的火攻也没见什么成效。这时,刘伯温刚好乘船抵达,他向朱元璋举荐了两个人:一个是铁冠道人张景和,曾经预言过朱元璋必将大有作为;一个是僧侣周颠,博学多才,卓识远见,是刘伯温的良师益友。朱元璋盼来了军师又添两位高人,禁不住心花怒放,立即向刘伯温请教对策。刘伯温吩咐朱元璋暂且退兵,然后使用火攻。朱元璋说:不少人都提议用火攻,但是陈友谅的船那么多,风势又不稳定,怎么烧得完呢?这时铁冠道人张景和忽然大笑起来:你是天子下凡,有神灵护佑,还担心没有大风相助么?朱元璋追问何时有风,周颠忽然插话说:今天黄昏就有东北风。朱元璋觉得两位高人神机妙算,便又追问陈友谅的下场和自己的前景,周颠说:陈友谅无缘皇帝的宝座,而你固然有灾星临头,但定有贵人相助,不必多虑。听闻此话,朱元璋心中有了底气,于是吩咐刘伯温跟随自己前去破敌。

到了傍晚,江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陈友谅正率领士兵巡逻,忽然远远望见江中驶来七艘小船,满载着士兵,于是连忙下令弓箭手射击。可这些士兵仿佛不怕利箭,依然屹立不倒。陈友谅急忙派人登船前去杀敌,走近一看,才发现船上坐的只是一群稻草人。此时,潜藏在船下的勇士,突然点着了船里的硫磺和火药。风助火势,陈友谅的大船纷纷起火,此时,常遇春也带兵杀来,急得陈友谅不知所措。浓烟滚滚,四处弥漫,再怎么勇猛的将士,也敌不过烟雾带来的窒息,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和陈友贵先后死于大火。眼看大势已去,陈友谅只好狼狈而逃。

陈友谅逃了一阵,越想越气,决定第二天卷土重来,他发现朱元璋所乘的船桅杆是白色的,于是吩咐手下只要看见白色桅杆的船就发起攻击。可第二天陈友谅赶到前线一看,发现所有敌船的桅杆都是白色,情急之下,陈友谅下令军队全力猛攻。此时,朱元璋镇定自如地在船上指挥战斗,突然刘伯温让朱元璋赶紧换船。朱元璋刚登上另一艘船,只听身后一声巨响,原来的船就被炮弹击得粉碎,瞬间沉没。刘伯温高兴地说:灾星已经过了,主公尽请放心!陈友谅听到巨响,以为朱元璋被炮轰死了,便下令退兵。

朱元璋哪里肯让陈友谅大摇大摆地撤退,他命令廖永忠和俞通海驾驶六只小船,悄悄地靠近了陈友谅的战船。小船里的将士飞速地登上了大船,顿时杀声震天,浓烟四起。一面是敌人突袭,一面是大火包围,陈友谅的士兵大多死于非命。陈友谅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在张定边的协助下再次逃走。朱元璋追到了罂子口,见水面狭窄,不便深入,所以决定暂时撤军。此后,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借机羞辱陈友谅闭门不出,胆小如鼠。

恰好此时,陈友谅的两位将军前来投降,可见陈友谅已经是众叛亲离。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不遵守交战规则,任意屠杀俘虏时,顿时变得异常气愤,可他很快就控制住了情绪,再次提笔给陈友谅写信,信中说:天下英雄,就数你我二人,可你为何度量如此狭小,要滥杀我的将士?你的领地已被我占领,就算你侥幸逃脱,也不是长久之计,你好好考虑吧,否则后果自负。

陈友谅看过信件,置之不理,依然往洪都运送粮草,可偏偏又被朱文正半路截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过了几天,陈友谅再次集结残兵败将与朱元璋一决雌雄,可他既不得天时也不得地利,只剩大败一条路可走。陈友谅兵败如山倒,最后只有带着张定边一人出逃。朱元璋追了好一阵,忽然遇上了在江面上划船高歌的铁冠道人张景和,朱元璋赶紧询问:张道人!你怎么还有闲心在这里消遣啊?张景和说:陈友谅都死了,我为什么不能消遣?朱元璋不信,张景和大笑起来:你是皇帝,我是道士,我和你打赌,拿脑袋做赌注如何?正当此时,忽然有人前来报信,说陈友谅被箭射穿了脑袋死于江中,这果然应验了张景和的预言。这是至正二十三年八月的事。这月,朱元璋改洪都府为南昌府。

朱元璋追剿陈友谅的残部,抓获了他的妃子^氏和长子陈善。第二天,陈荣带领五万人前来投降,再次证实了陈友谅战死的消息,他的尸首则被张定边和小儿子陈理带到武昌去了。陈友谅称帝才四年,死的时候不过四十四岁,可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朱元璋高奏凯歌,荣归应天府,他封赏了有功的将士,大摆宴席,金陵城内顿时歌舞升平。此后,朱元璋觉得^氏虽然是陈友谅的妃子,但她毕竟有几分可怜,于是纳她为妾。

大军修养了几个月,朱元璋派常遇春带兵围攻武昌。第二年,即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一月一日,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封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刘伯温为太史令,常遇春和俞通海做了平章政事。又过了几个月,朱元璋还没有听到攻下武昌的喜讯,便决定亲自前往。

怎么评价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

说到陈友谅大家都知道的,其实他的死敌就是朱元璋的,而朱元璋的死敌呢也是陈友谅了,那么我们先不管他们的死敌不死敌的,我们就拿陈友谅来说吧,这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价他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看看吧!

陈友谅的老家是湖北仙桃,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为了消除其在民间的痕迹和影响,把陈友谅故居进行改造,改为一座道观。这说明,在朱元璋眼里,陈友谅份量不轻。

穷苦人。陈友谅的出身比朱元璋好一点,是渔民的孩子。他本来应该叫“谢友谅”,因为祖上太穷,以至于倒插门才能娶到老婆,所以他出生后只好改姓。不过,祖上的选择是对的,陈友谅成长得更顺利,到县政府当上了文书,总算有一分体面而且稳定的工作,比朱元璋到处讨饭强多了。

冒险家。有稳定工作却跑去造反,能做出这样选择的人不多,陈友谅是其中一个。20岁能看到60岁什么样子,陈友谅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想冒险。所以,当反贼头子徐寿辉率领红巾军路过陈友谅家乡时,他毅然投笔从戎,投身反政府武装。

杀人犯。陈友谅成长为一方军阀,离不开两个恩人,但又杀了这两个恩人。加入反政府大军后,陈友谅还是干老本行——文书。这可不是陈友谅想要的,得改变。怎么办?他傍上了起义军二号人物倪文俊。倪是陈友谅的老乡,也是徐寿辉的丞相。果然,此后陈友谅进步神速,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来,倪文俊欲取代徐寿辉,失败后投奔陈友谅。万万没想到,陈友谅居然恩将仇报,把倪杀了,用倪的人头向徐寿辉表忠心。后来,他又残忍地杀掉徐寿辉——派人用200斤的大铁锤把徐砸得脑浆四溅。陈友谅取而代之,完成了从小公务员到大军阀的华丽转身。

善战者。陈友谅最后被朱元璋灭了,其中有不少偶然因素,并不能因此认为陈友谅在军事上是个草包。其实,陈友谅非常能打。1358年,陈友谅打了一场著名战役,奠定了自己在军事上的位置——围攻安庆,击败元军名将余阙,歼灭3万元军精锐!在与朱元璋的部队对阵时,陈友谅也曾设计打败朱元璋麾下得力干将花云——太平之战。太平是应天(今南京)西大门,位于现在的安徽当涂。花云是员猛将,类似曹操麾下许褚之类的人物,他一出现在这场,敌人常常不敢靠近。果然,陈友谅连攻三天毫无成效。最后,陈友谅用了一个计策,不仅成功破城,还活捉花云。原来,太平城墙临江,第四天江水暴涨,陈友谅下令战船开到太平城墙的西南角——这里城墙最矮,船尾与城墙平齐,船头还高过城墙。这样一来,陈友谅的部队不用搭云梯就能顺利杀入城中。花云只有3000人马,哪里是对手,当然只有败死一条路。

也许是前面太顺利了,陈友谅在最后关键的两次战役中失败了。一次,他沿江东下,踌躇满志想灭了朱元璋,不料中计,在龙湾之战大败;后来,他遭朱元璋反攻,在鄱阳湖大战中兵败身死。这两仗都有一些偶然因素左右了战事成败,并非全因陈友谅军事指挥失误。

陈友谅战死鄱阳湖,为何朱元璋在战后会感到害怕?

朱元璋与陈友谅本没有什么交集,朱元璋接受谋臣朱升的建议,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在江东迅速站稳了脚跟。陈友谅的崛起则显得既霸道又直接,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迁都江州称汉王,次年又杀害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做起了千秋帝王梦。

大战之前,陈友谅的实力要强于朱元璋。双方都认定对方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陈友谅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更是对近在咫尺的朱元璋势力极为忌惮,第一次朱陈正面交锋,陈友谅就突破朱元璋的长江,兵临集庆(今南京)城下,两军恶战之时,恰巧江水退潮,陈军数百艘战舰搁浅,陈友谅大败,狼狈逃回江州。

同样的,此时的朱元璋,也因为据有了苏南、皖西、赣北和浙东部分地区,东与张士诚、方国珍,西与陈友谅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摩擦,朱元璋要想次第统一江南,首先要拔掉的就是陈友谅这一颗钉子,陈友谅的势力地处集庆上游,拥有武昌、安庆、江州(九江)三个长江重镇,占地广阔,实力强盛,水军力量十倍于朱元璋。陈友谅的汉国绝对是朱元璋当时最强大的对手,双方的生死一战,不管谁赢,都将决定着后面的历史走向。

鄱阳湖大战的导火索,起源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出兵攻打洪都(今南昌),洪都是朱元璋在长江中游仅有的一座重镇,对遏制陈友谅南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朱元璋对洪都的得失非常重视。陈友谅出动水陆两军,号称60万围攻洪都,虽久攻不下,但洪都已是危在旦夕,朱元璋于同年七月,亲率20万大军驰援洪都,陈友谅撤围,双方约在江州附近的鄱阳湖展开大决战。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兵力数倍于朱元璋,还有陈友谅的水军都是训练有素,战船高大坚固,大战之初,朱军勇猛不可挡,陈军士卒被斩杀无数。但朱元璋所在的主舰因搁浅被围,险招不测,幸将士拼力厮杀方才解围。由于陈军的巨舰大而坚实,朱军的船小而不能仰攻,故接连受挫。朱元璋接受部将郭兴火攻建议,以七艘渔船,载满火药柴火,顺风逼近陈军战船,火借风势,顿时陈军战船一篇火海,烈焰滚滚之下湖水一片通红,百艘战船付之一炬,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大将陈普并无数士卒都被烧死,溺死。陈军损失惨重,大战的天平开始向朱元璋一边倾斜。

至七月二十三,陈友谅不甘示弱,所谓“擒贼先擒王”,他专门嘱咐手下瞅准朱军的主舰打,朱元璋刚刚移往他舰,旗舰就被陈军的炮火轰的四分五裂,朱元璋又一次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两军在鄱阳湖恶战一个多月后,陈友谅被困于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但此时朱元璋早已将鄱阳湖层层封锁,陈友谅要想逃出进入长江退往武昌何谈容易。陈友谅败逃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站在主舰上的陈友谅躲闪不及,中箭而死,汉军5万多人投降,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的完胜而结束。

陈友谅实力最强,又让元朝闻风丧胆,最终却败给朱元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太过骄傲且军中内部矛盾比较多,所以最后反倒是实力较弱的朱元璋成功称帝。在元朝末年多支起义队伍中,陈友谅原先是最占优势的。他最初是投身于倪文俊(徐寿辉手下部将)队伍中,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屡建战功并就此得到重用。不过后来他毫不客气地将这位曾经的“顶头上司”给杀害,并且将他的势力占为己有,此后他的实力就开始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起义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发展速度不及陈友谅。这也让朱元璋产生了些许危机感,于是就想设法阻碍陈友谅队伍的发展。之后他就使了一出离间计让陈友谅斩杀了自己手下的一位大将,一定程度上折损了陈友谅的实力。而日渐强大的陈友谅不想再屈居于人下,于是他就设局将徐寿辉给杀害了。

刚刚荣升为队伍老大的陈友谅马不停蹄地称帝,并且开始将矛头对准朱元璋。朱元璋自是不可能让他如愿以偿,于是又使了一记诈降计。他派出一名部下假装投降于陈友谅,而陈友谅信以为真,于是就开始大规模进攻。可想而知他不但没能取得胜利,最后还损失了不少兵力,更是因此失去了江西这一块地盘。

在后面的多次对战中陈友谅也总是难以占得优势,最终在一场突围中被乱箭射死。其实朱元璋对这位对手可谓是看得十分透彻,很早之前就曾说过他太过骄傲。也正是因为他看透了陈友谅这一缺点,所以才能一次次设计他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