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皇帝选妃制度是什么样的从海选到精挑,历经7道关卡

众妙之门 2023-06-23 10:03:45

明朝皇帝选妃制度是什么样的从海选到精挑,历经7道关卡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选妃的故事。

明朝皇帝选妃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当皇帝要进行选妃时,一道旨意昭告天下,这时天下所有13岁至16岁的女子都不能婚嫁。皇帝将派宦官到各地挑选5000名这个年龄阶段的美女进宫,被选中的女子将由自己的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当然路费是会报销的。

这5000名女子进宫后,还要历经7道关卡层层筛选,最终只有3位端庄得体、才貌俱佳的女子能够成为皇帝的女人。第一道关卡是初选,初选被淘汰的女子会被送回原籍,初选通过的则进入第二道关卡精选,这时候会再次淘汰一批送回原籍,这两道关卡大约会淘汰1000人。

从第三道关卡开始就更加严格了,第三关被称之为一审,这时候宦官会对美人的容貌和声音进行严格把关。首先是容貌,只有有一点看不顺眼的就会被淘汰,其次是声音,尖的、粗的或者听起来不舒服的也会被淘汰,一审大约会淘汰2000人。

第四道关卡被称之为二审,这时候依旧是由宦官审核,他们会用尺子测量女子手、臂、腰、腿、脚的尺寸,凡一处不符合要求的就会被淘汰。之后还要考察他们的仪态,通过走路姿势来判断,姿势不雅、仪态不佳的也都会被淘汰送回老家,二审大约淘汰1000人。

接下来就是第五道关卡了,也就是三审。三审要历经一个月的礼仪培训,并且被淘汰的女子将要被留在宫中做宫女。三审是由女官和年老的宫女负责,将女子带到密室,命其褪去衣着,察其贞洁。综合智力、性格、作风,三审会淘汰700人左右,这时候剩下的女子也不过就300人了。

接下来她们将进入第六道关卡:四审。皇帝将派人观察这300人长达一个月时间,通过言行举止判断她们是否温柔、贤惠、智慧、才气,这一过程会淘汰250人。现在剩下的50名美人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皇帝是不会全部接纳的。

这50人将进入第七道关卡,这一关由皇太后和太妃负责,通过审其形、辨其音、考其才最终留下3位女子供皇帝选择。其余的47人要么被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要么作为宫女或女官留在宫中。

君王坐拥三宫六院,君王选妃有哪些严格的标准?

君王选妃子是一件非常需要重视的事情,在选妃子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到妃子的出身地位、文化程度、还有容貌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会被君主考虑的,但是如果君主是在非常喜欢一个女人,那么君主肯定会不顾千辛万苦都要让他成为君主的妃子。所以在现实中来说,君主们选妃子是君主自己决定的。但是在中国的几个朝代,确实有非常严苛的选妃子的条件,我们现在就来说说。

第一个就是汉代的时候的奇葩又严格的选妃制度。汉恒帝刘志是一个非常执着于计量单位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强迫症。由于这个君主非常喜欢精细的测量,所以在他选妃子的时候,就需要妃子们的身材非常的精确。妃子们的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要比肩宽少三寸,从肩膀到手掌必须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长,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你看看这是多么严苛的条件啊,这选出来的妃子估计真的就是选身段吧。

第二个就是明朝的选妃制度。明朝的选妃制度更是让人震惊。想要当皇后,就得通过一层又一层的考试。明朝为了避免后宫的铺张浪费还有女性的品德败坏,于是就开辟了等级制度。将妃子们分为了八个等级。女子们想要进入皇宫就得通过这八次等级测试,可谓是艰难险阻重重阻碍啊。

说完这些严格的制度。咱们再来说一说比较琐碎的一些选妃条件。比如在汉代的时候,选妃子的时候,这些官家小姐就得先验身,说白了就是检查身家是否清白,君主不会要已经不洁的女子。还有在检查完这一项之后,还会检查女子的身体条件,比如说身上有没有异味,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等等。古代的选妃可真是复杂又繁琐。

难圆的皇后梦:明朝严格的宫妃选拔程序堪比选秀

如果问哪一天,可以被看做大明王朝的“妇女节”的话,那么最精确的答案,恐怕应该是农历三月初一。

因为在大明王朝建国的那年: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初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做了一件与大明朝的女人们,特别是“第一家庭”的女人们有重大关系的事情:命儒生朱升编订《女诫》,并刊刻全国发行。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收录历代贤德后妃的光辉事迹,然后全国推广学习。尤其是朱元璋家里的女人们,更要在后宫开设讲堂,由主编朱升亲自主讲,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嫔妃都要列席旁听,认真学习。

而之所以说负责编订的朱升是“主编”,而非作者,实在是因这部《女诫》大有来头,它最早出自东汉女文学家班昭之手,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叔妹”七章。其中心思想,看名字就能体现出来:教育女人要逆来顺受,伺候老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礼敬公婆,不乱传闲话不造谣,不随便掺和事,就算自己不愿意,也要事事听丈夫的。受了委屈更要忍着,别人说你不好要听着。要谦顺的待人,学会讨丈夫兄弟姐妹的喜爱-----这样的女人,才是百分百的好女人。

对班昭的这个评价标准,朱元璋是基本同意的,之所以要朱升重新编纂,是因为在他眼里,做一个百分百好女人,特别是“第一家庭”的好女人,还需要一个重要素质――不擅自专权干政。这一条,也被朱升不折不扣写入了编订版的《女诫》中。

而也从此之后,《女诫》一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大明王朝的妇女基本评判手则,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执行的都是这一套相同的标准。而在朱元璋的推广下,《女诫》不但风行全国 ,在明朝,还相继的诞生了两个“升级版”,一个是朱元璋儿媳妇,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所编的《内训》,另一个是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前者认真学习《女诫》中的“后妃不干政”精神,并将其理论观点细化,以单独成书的方式深入解读。后者则继承发扬《女诫》中关于好媳妇的各类评价标准,不仅以理论的形式进行剖析,更精选大明朝具有典范意义的好人好事,真实记录并热情讴歌。这两部书,加上唐朝宋若翠的《女论语》,以及班昭原版《女诫》,被后世并称为“女四书”。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进行三从四德教育的专用代表教材。

由此也可看到,如果穿越到明朝,却做了一个女人,那着实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如果要当一个好女人,按照《女诫》等主流妇女教科书的规定,恐怕只有一条路――做个老实巴交的受气小媳妇。

但在明朝的“第一家庭”里,要做个好女人,却不仅要做个受气小媳妇了。做为皇室成员,有《皇明祖训》管着,偏巧又是个女人,又要有《女诫》管着,典型是受“二茬罪”。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苦心打造这部“百分百好女人宝典”,也并非是有意要让家里的女人受二茬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吸取了历朝历代由于后宫干政而导致国势衰弱的教训。他的第一追求就是:保证大明历代帝王的法定老婆,从皇后到宫女,都是百分百的好女人。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朱元璋煞费苦心,除了编《女诫》搞思想宣传外,在制度上,也大伤脑筋,比如――明朝皇室选老婆的程序。

从表面流程上看,明朝皇室选妃的过程,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都大差不差,都是先四面撒网,从民间选拔,然后层层淘汰,给皇子找到意中人。

然而相比之下,明朝皇室的选妃,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深入群众的,因为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调子――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翻译成白话就是:皇帝以及亲王的老婆,无论是正房的皇后,还是偏房的妃子,都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优先选择“良家女”,也就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至于那些主动给皇室“献美人”的,一律不接纳。而这个基调,也被整个明王朝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整个明朝的皇后中,真正出身勋贵世家的只有两人,一位是明成祖的皇后徐氏(中山王徐达之女),另一位是明宪宗的皇后吴氏(怀宁侯孙堂的外甥女),其他的皆出身平民家庭。就这仅有的两位,徐皇后是沾了老公朱棣扯旗造反成功的光(原本是燕王),而吴皇后只过了一个月皇后瘾,就因开罪于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黯然被打入冷宫,并连带家族爵位被夺。贵族家的女子母仪天下,这种事放在明朝,反而成了低概率。

所以对于打算穿越回明朝当皇后的现代女生来说,真穿越回去,做个平民家的女孩,是比做个贵族家小姐更有机会的。所谓灰姑娘变王后的童话,放在明朝非但不是童话,相反是实话。

而为了实现这个“童话”,每一个怀有皇后梦的女孩,都要经过艰苦卓越的选拔过程。

如果说朱元璋的选拔基调,已经很深入群众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选拔过程,就更加深入群众――堪比今日综艺节目选秀。

选拔的第一步,就是“海选”,每到皇帝或者太子要大婚的时候,皇室都会派太监四处撒网,在全国各地挑选5000名少女,年龄在十三至十六岁,被选中者由皇室出钱,在规定时间内送女儿至京城参选。这一环节的选拔标准,每一次都不同,归根结底,却还要看运气了。

至于这一环节中群众的参与热情,那也是依选拔的规则而异的,通常说来,如果选拔仅仅是说选秀女,那基本应者寥寥,逼急了也会发生诸如“拉郎配”之类的事。如果选拔前直接写明:这次要选妃,被选中的都有名分,那就不同了,基本是蜂拥而至打破头皮。不管是热情参与还是应者寥寥,女生的家长们,总免不了要给负责“海选”的宦官塞钱,以至于还发生过诈骗事件――明朝隆庆年间,一个叫张进朝的宦官假传圣旨,在湖北地区为皇室搞“海选”,半个月骗取白银十万两,折合人民币六千万。

等着海选过后,第二轮选拔,则是在京城举行,宦官们会把参选少女集中在一个大场地上,按照年龄排序后查看,以身材为标准,淘汰掉其中的一千人。太高的会比淘汰,太矮的也会被淘汰,太胖的当然不能要,太瘦的也不能留。按照明朝宫廷衣服服装等文物参照,明朝皇室选拔皇后的标准身高,大约在一米六五左右,也就是说要身材适中,体型匀称的。第二天,依然是同样的场地,则要进行第三轮选拔――看五官,包括头发,眉毛,眼镜,鼻子,以及说话的音色,有一项不合格立刻淘汰。长得丑的自然难免淘汰,长得漂亮却也未必安全,太漂亮了,会被认为太“妖媚”,照样淘汰。这一轮淘汰率高,大约要刷掉两千人,剩下的两千人,在第三天会接受新的测试项目――量脚。封建时代三寸金莲为美,大脚肯定首先被刷掉,小脚却也未必安全,脚的大小合格后,还要接着测试走路的仪态,这一轮筛选后剩下的一千人,得以晋级入宫。

晋级入宫的这一千人,原则上说,已经拿到了留京指标,至少能留在宫里做宫女,成为皇帝的法定老婆。剩下的比拼,主要是争夺做老婆的级别了――是皇后还是普通宫女。首先要过的是体检关,一千名宫女要分批进入密室,由老宫女们进行身体检查,身上有疤痕的,或者皮肤不够光滑细腻的,首先要被淘汰。这一轮也是淘汰比率最高的一轮,要淘汰掉其中的百分之七十――留在宫里干粗活。

剩下百分之三十的幸运儿,也就是三百名宫女,要进入一个考验耐力的环节――留宫查看。这三百人,会留在皇宫里考察一个月,由太监观察他们的饮食起居并向皇室汇报,从中再筛选出五十个被认为性情温厚的女子,考评的标准,自然以《女诫》为准,得以入选的五十人,等于是进了“保险箱”,即使下一轮被淘汰,也能有一个嫔妃的名分。

而五十个“嫔妃”,则要进入下一轮淘汰率最残酷,也最考验运气的环节:由太后或者太妃亲自验看,从五十个女子中选出三个中意的,交给皇帝亲自遴选,这好比就是一场选秀大赛的半决赛。而胜利通过半决赛的三位选手,则要在皇帝面前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PK,最终由皇帝确认皇后的人选。母仪天下的皇后,就这样诞生了。

而在这整个过程里,其实也不乏黑箱操作,比如从5000人选1000人的几个环节里,拥有话语权最大的,其实就是负责遴选的太监。塞红包是少不了的。而从1000人到300人的环节,收钱的对象就变成了负责体检的宫女,300人到50人的环节,则要上上下下的打典,等着50选3的环节,却是赌运气和定大局的一环。虽然皇后要由皇上选,但太后中意谁,事情也就基本定下来,最后皇帝遴选,其实也是秉承太后的意思。大多情况下,其实是走过程。

这就是明朝皇后的整个选拔过程,比起明朝的科举来,不难发现难度更大,科举虽然也要凭运气,但更重要的真才实学,在明清时代,科场舞弊更是难之有难,对比起来,做皇后的难度,基本算是考状元的平方。

明朝Xi的选妾秘笈太监考试堪比现代



“裸检”是皇室秘笈,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个朝代选拔妃嫔的过程中。也许不是东汉选妃的真相,但纪晓岚的作品弥补了一个遗憾。


杨慎生活的明朝,对女性入宫前的体质要求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仔细看。汉杂事秘辛,由清代学者纪晓岚所著,详细记录了明太祖西在朱由校选嫔妃的全过程。


张艳是河南省祥符县人。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结婚的年龄。明朝皇帝十六岁结婚,也是明朝大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当时主持婚礼的是刘,事先在中国挑选了一批13至16岁的女孩。当时官方出了路费,让他们的父母亲自陪他们去京城,那年正月就集合了。当时北京有5000个女生,包括张艳。


初选时只粗略查了一下长相,太监说了算。100人一组,按年龄站起来。太监走在他们前面。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被拒绝了,于是1000人被冲走。


第二天五官检查,太监还在管。和第一天一样,百人一组站着,仔细看每个女生的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如果有一个地方不合格,哪怕她身上有颗黑痣,她也会被淘汰。让女孩到家里报道,听听她的声音,是不是口吃。就这样,又冲走了2000人。


第三天,借工具量一下身材是否比例,看看气质如何。任何手腕粗短、脚趾大、举止轻浮的人都不能通过。就这样,又有1000人被冲走。


第四步“裸检”。剩下的1000个姑娘全部被召入宫中,进行后宫的选举。由老女太监带到密室,按了按乳房,检查长得挺不挺;闻闻腋下的体味。最后,摸遍全身,看看自己是否发达。就这样,又有700人被冲走。


第五步,长期观察,重点看气质。300名被选中的女孩在皇宫里呆了一个月,观察她们的生活习惯、说话态度、智力和性格。前四道程序重在观察“身”,重在观察“德”和“智”。选出50名德智体全面优秀的姑娘,最后成为朱由校的妃子。


从5000人中,最终选出50人。所以,俗话说“百里挑一”。在明朝,估计所有的后妃都是通过这样的“淘汰法”选出来的。


选妾不是皇帝说了算的。


朱由校的妃子已经选好了,程序还没有结束。天下五十女之一,中宫皇后也要选。


选皇后费了不少周折,太监和李思监工无权决定。于是,请刚登上太后宝座的始皇帝赵妃来“面试”这50个人。赵公主逐一面试他们,让他们写字、数数、背诗、画图,测试他们的文化素质。最终张艳、王、段入选。


赵飞将三人再次体检。她命令有经验的女太监再带三个人去密室,按照上面说的方法观察,把看到的情况报告给赵妃。


当时宫中官员向赵飞报告了张艳的情况:


当年,次年十五,身姿曼妙饱满,面如观音,色如朝霞雪,水如莲花。鬓如春云,目如目,口如樱花,鼻如胆,齿白细洁,上下三八,丰阔,千福宜人;领子又白又长,肩膀又圆又直,


赵飞把体检情况如实告诉了朱由校。又唤张骞、王、段到帐中。当时,朱由校的护士凯希也在场。凯希已经30岁了,但是她穿得很精致。朱由校很困惑,给她取名为“圣女”。客人发现朱由校爱上了张艳,就皱起眉头说张艳才15岁,这么丰满。将来长大了,她会变胖,没有风情。客人认为王很好,很有风度。


出于对客人家属的尊重,不好意思当面反驳,便请广庙的赵作出决定。被选中的侍者赵知道的意思,说:“三个都很漂亮,古代的昭君和玉环不能通过。若有福气贞洁,张之女尤佳。”最后立张艳为皇后,王为贤妃,段为纯妃。


张艳后来被证明是天下第一女。朱由校死后,他成了寡妇。新皇帝的后宫总管陈德润想娶张艳为妻,但被张艳断然拒绝。朱由检知道后,把陈德润送到南靖孝陵种菜,他真的成了“菜农”。李自成攻陷京师后,张炎自缢而亡。当然,妃子体检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也可能因为皇帝的个人喜好而有所变化,但有一点是,皇妃的选拔不是皇帝说了算的,皇帝只是一个“消费者”。

古代皇上选妃子是怎么样选的

先秦帝王:恩威并施抢嫔妃 嫔妃的来源,有的是诸侯或是大臣的女儿,由她们的父亲献给帝王;有的是帝王们直接抢劫而来,还有的则是恩威并施,在以礼相求的同时加以武力威胁夺取的。 商纣王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纣任用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三公。九侯将自己美丽的女儿送给了纣。九侯的女儿不喜淫乱,结果被纣杀掉。纣还将九侯剁成肉酱以示惩罚。 也有的嫔妃是帝王以双重手段才获得的。比如,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闻名于天下,夏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说客前往提亲,一方面又讨伐有施部落求妹喜。最后,有施部落没办法,只好送妹喜艳妆出城。妹喜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她听。 另外,在国家之间兵戎相见时,失败一国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对方虏获,被对方收藏宫中,有的得到帝王宠幸,便晋封为嫔妃,而大多数则沦为宫婢。 汉代:像征赋税一样征民女 从民间“良家女”中挑选嫔妃,是汉代建立的法律制度。 每年八月初,朝廷向天下征收捐税、租赋。而向民间征收美女,也属于征收赋税之列。因此,每年八月,朝廷都要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种官员,去洛阳周围的乡间“阅视”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姿色端丽”“合法相”的女子,载回后宫。 在派下去征收“良家女”的官员中,“相工”一职十分重要。“相工”顾名思义,是看相貌的人。关于相貌,其中有一套专门的学问,这套理论称为“法相”。凡是被看中的民女,就用车运至后宫,后宫再做进一步筛选。 自汉武帝刘彻、汉元帝刘奭起,汉后宫的嫔妃数目成倍地增长,远远超过三千。如此庞大的后宫妻妾群,自然需要相应的管理,于是,严密而分明的等级制度应运而生。 晋武帝:“博选”后宫佳丽 晋武帝司马炎在建立西晋政权、登上帝王宝座后,即开始着手“博选”后宫佳丽。 公元273年,为了切实做到“博选”,司马炎先下了一道命令:挑选卿以下文武官员的女儿到后宫,若有把女子藏起来的,就处以“目无君主”的罪名,直至死罪。 在挑选完宫女之前,司马炎还禁止老百姓结婚嫁娶,以便把所有适龄女人留着供其先行选择。第二年,他又下令良家女和下级军官及小官吏的女儿五千多人,进宫供他挑选,朝野为之愤懑,几乎导致人们揭竿而起。 为了“博选”嫔妃,司马炎还派宦官驾车,带着随从驰经各个州郡,物色美女。这样一来,司马炎的后宫顿时爆满,数目几达万人…… 由于嫔妃众多,司马炎每天不知择谁侍寝才好,于是,便以羊拉车,羊车在哪个妃子的门前停下,他就和哪个妃子饮酒作乐。嫔妃们为求宠幸,有的取竹叶擦地,有的用盐汁洒地,以使羊车停下。 唐代:宫女最多时有四万余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财丰粮富,达到了唐朝鼎盛时期。为此,唐玄宗也开始腐化堕落起来。为了充实后宫,唐玄宗秘密下令:挑选天下好看的女子纳入后宫,并给她们取名为“花鸟使”。由于每年都要从民间采选民女入宫,开元、天宝年间宫女人数急剧增加。 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洛阳大内、上阳两宫,累计大约有四万名宫女。由于当时经济发达、思想活跃,后宫制度不是十分严谨,有的宫女甚至出身青楼。 由于后宫嫔妃众多,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还特制了一种纸箭,箭头里面裹着麝香或龙涎香之类的香粉末。李湛在宫中玩乐时,就把嫔妃们叫来,让她们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他则用这种纸箭射她们,被射中的宫女或嫔妃,身上就会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浑身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当时,这种纸箭被宫人们称为“风流箭”,宫嫔们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才会有出头之日。因而,她们当中流传有这样的顺口溜:“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元代:皇帝同时可有几个皇后 元代最高统治者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后称为“可敦”,并保留了“斡耳朵”宫帐制。 “斡耳朵”意为宫殿营帐,每个“斡耳朵”设有皇后一人,下有若干嫔妃。所以,皇帝同时可以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内修筑宫阙时,就设立了四个“斡耳朵”,同时拥有四个皇后。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还以“岁赐”的名义,给各“斡耳朵”的继承者以大批财富。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是当时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权势的人。他有26个妻子,每个妻子拥有一座巨大的帐幕,并配置有其他的小帐幕,放在大帐幕的后面,供奴仆居住。每一个大帐幕还配备有足足200辆骆驼拉的车子,用来装贵重物品和寝具。所以,这个富有蒙古贵族的妻妾帐幕群,看起来就像一座庞大的市镇。 明代:选妃程序复杂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 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说: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诸女又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随后,又听其声,令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三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手足,令诸女周行数十步,目的在于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又遣回1000人。 最后剩下的1000人,皆召入宫。然后,分遣年长的宫娥将其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入选者仅300人。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刚柔愚智贤否,入选者仅50人得封嫔妃,其余皆沦为宫婢或仆役。 清代:满蒙女 不参加选秀不准出嫁 清朝统治者比较了历史上后宫制度的优劣,依照满族习俗,制定了清代后宫制度。 清代宫闱之中没有位号,仅是循用俗称“福晋”(元代“可敦”的转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宫方立位号。据《清史稿·后妃传》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入关后,时兴选秀女,其制很严,做后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少数从汉族中挑选。满蒙人年龄在13~16岁、身体健康的旗籍女子,均须参加阅选。女13岁曰“及岁”,超过16岁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参选。 户部掌管阅选大权,由其通告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阅选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园举行。其方式与明代天启年选美大同小异。 入选秀女除了备选补充皇妃外,还要赐给一些旁近宗室。凡获得皇帝赐予封号的人,至死不得出宫另嫁。选为皇后者,则应通过大婚礼,由大清门、午门入宫,至坤宁宫完婚。 满意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