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身为皇帝被人讽刺为狗,汉章帝为何不生气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10:00:22

身为皇帝被人讽刺为狗,汉章帝为何不生气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汉章帝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这事发生在汉章帝年间。当时有个叫孔僖的读书人,他的资历相当的深厚,正宗的孔子后人。即便如此,他并没有太多的骄傲,平时也比较爱读书学习,经常借着和同学聚会的机会谈些时事。

孔僖与崔篆的孙子崔骃是好朋友,这天他们同游太学,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的时事,孔僖废书叹息说:"如此,这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崔骃说:"是的。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以先王为学习的榜样,五六年的时间,号称胜过文帝、景帝的恭俭。到后来任意而行,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好处。"孔僖道":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邻房生梁郁附和着道:"这样,武帝也是狗吗?"孔僖、崔骃默然不做声。

梁郁是个典型的小人啊。回到自己家里,他还认为孔僖和崔骃是从心眼里瞧不起他。于是发怒恨了他们,暗地里上书告崔骃、孔僖诽谤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这件事交管事人处理,崔骃去狱吏受审讯。

到了这个份上,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来了,害怕被诛, 他也非常明白自身处境。于是急忙给汉章帝上书,我们不是什么高官,哪里会妄议朝政。再说,先皇的事情也确实存在,至于辱骂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借我们再多的胆,也不至于大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吧。

再者,还有以下的说法,皇帝为善,则众善归之,皇帝为恶,则众恶亦归之。想当年,齐桓公都能做到以扬其先君之恶,换取了难得的美名。社会发展到今天,吾皇只能没理由的去超越他,不可能那么小家子气的。这是什么话,看上去是表白自己,其实就是说皇上压根不应该把崔骃治罪。

这样说要是放在其他任何皇帝身上,别说做官了,恐怕连命都没有了,还连累家人,但是汉章帝却一点也不计较,还觉得孔僖说得有道理,于是不但免了他的罪。还给他不少钱财奖励,最后还让他任命兰台令史。

这件事过后呢?也让孔僖浑身冒冷汗。这是碰到一个贤明的仁君了,如果碰上一个其他皇帝,那后果是难以想象。于是从这以后,孔僖也收紧了自己的嘴巴,毕竟,就算和父母吵架都不算什么大事。但真得罪了皇上,随便安个罪名就能杀头。何况,身边还隐藏着时刻告密的小人,不得不防啊。

而汉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汉灵帝真有那么昏庸吗?真实的汉灵帝是怎样的人?

汉灵帝刘宏作为东汉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昏君,从他的庙号就能看得出来,他在历史上的名声是非常不好的。只不过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汉灵帝,基本上也都是依靠后人对他的描述来想象的,但是这样的印象本来就参入了很多古人对他的情感,并不能算是客观的。那么真实的汉灵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有人们所说的那样昏庸吗?汉灵帝为人究竟如何,他做过哪些昏庸的事情,又做过怎样身为皇帝该做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汉灵帝简介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2、汉灵帝不为人知的一面

汉朝有两大昏庸的皇帝,就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诸葛亮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看来在诸葛亮心目中汉桓帝汉灵帝都是昏君。其实昏君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其一,年少不幸。刘宏的祖父刘淑,祖母夏氏及生父刘苌,均在刘宏登基前已逝世;仅生母董氏健在。四月十七日,朝廷追尊刘淑为孝元皇,夏氏为孝元皇后,刘苌为孝仁皇。因为此时是皇太后窦妙执政,刘宏的生母董氏不可能入宫为皇太后或者称后,只能封为慎园贵人(慎陵为刘苌陵墓),仍居住在河间国乐成县。刘宏十二岁从解渎亭侯一跃而登上大宝,内心里不可能不激动,但是对自己的生母却不能尊称皇太后,内心相当抑郁。

其二,外戚专政,刘宏其实没有多大权力。正月二十日,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夏门外万寿亭,大将军窦武持节率群臣出城迎驾,刘宏乘坐王青盖车(皇太子座驾)进入雒阳皇宫。正月二十一日,刘宏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宁。朝廷任命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三人共同参录尚书事。六月十七日,窦氏家族以策立有功获得封赏:大将军窦武封为闻喜侯;其子窦机封渭阳侯,拜侍中;其兄子窦绍封鄠侯,迁步兵校尉;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其他如刘儵、曹节等人各有封赏,只有太傅陈蕃坚决推辞。不过上帝叫他灭亡,先叫他灭亡。不久太监们联合起来,控制住皇帝刘宏和尚书台(任免官员的诏令由此发出),当晚就派人去抓捕陈蕃、窦武。后来窦武的军队发生哗变,转投王甫、张奂阵营之中,于是宦官便取得全盘胜利,窦武、陈蕃等人被灭族。这就是九月政变。从此皇帝开始亲征,大权渐渐落在太监手里。

其三,知恩图报。熹平元年(172年),窦妙得知母亲病故于交阯,不久便伤心而病逝(感疾而崩)。宦官们(曹节、赵忠等人)扣押尸体,不肯发丧,甚至提出用贵人的丧礼仪式,刘宏得知,则拍板用太后的丧礼仪式。等丧礼结束,接着准备下葬时,曹节等人又提出:因为窦氏家族有罪,所以窦妙不能与汉桓帝刘志合葬。这时候,很多正义的大臣(廷尉陈球等人)都站出来反驳,为此朝廷还专门开会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之后,最终刘宏用一句“虽然窦氏有罪,但窦太后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废黜她。”封住了曹节等人的嘴,以行动报恩。

其四,喜欢辞赋。熹平四年(175年)五月,刘宏作《皇羲篇》共五十章【《太平御览?卷92》引《典略》:熹平四年五月,帝(刘宏)自造《皇义》五十章。】;光和五年(182年),刘宏到太学考察,亲自在石碑上作赋。;光和六年(183年),刘宏追思已故的王美人(献帝刘协之生母王荣,181年被何皇后毒杀),还作《追德赋》、《令仪颂》以示怀念。

其五,酷爱书法。汉灵帝是个文化青年,或者喜欢文化人。征集了数百个擅长书法的人到鸿都门切磋,其中师宜官的八分书是公认最好的。师宜官性格孤傲,不喜欢当官,而其弟子梁鹄则官至选部尚书(174年在任)、凉州刺史(184年在任)。

你看这就是刘宏,虽然昏庸,可还是有点小本事,当然他的卖官鬻爵让人痛恨,也难怪,以前苦日子过惯了。另外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叫乱而不损,似乎说他还是有点小能力的。

3、汉灵帝是怎么死的

光和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刘宏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及中常侍吕强的建议下,宣布解除党锢,组织政府军平定叛乱。

至年底,由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领的政府军剿灭各地黄巾军,刘宏为表天下安宁,于是改元中平。但同时,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

中平二年(185年),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让凉州叛军越发壮大。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沦陷,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同年,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让刘宏逐渐从西园享乐中走出来。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刘宏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六月十七日(7月17日),葬于文陵。

窦氏乱朝与汉和帝平息祸乱

马太后在世的时候,已经给汉章帝娶了许多妃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窦氏、宋贵人和梁贵人。窦氏是汉光武帝时期的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宋贵人是马太后外祖母的内侄孙女,梁贵人是褒亲愍侯梁竦的女儿。在这些妃子里面,汉章帝最喜欢窦氏。她刚入宫的第二年,就被册立为皇后。
窦皇后虽然做了正宫,却一直没有生孩子。而宋贵人和梁贵人,却偏偏每人生了一个儿子。宋贵人生的叫刘庆,刚满一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梁贵人生的叫刘肇,比刘庆小一岁。窦皇后跟汉章帝商量好了,就把刘肇从梁贵人手里要过来,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窦皇后特别嫉妒宋贵人和梁贵人,不断在汉章帝面前说她们的坏话。
马太后去世不久,窦皇后就跟她娘家的兄弟窦宪、窦笃等合伙谋害了宋贵人。到建初七年,她又向汉章帝进谗言,废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太子。
第二年,她又叫她娘家的人写了一封匿名信,捏造了种种罪名,让汉章帝把梁贵人的父亲梁竦关进了监狱。没过多少日子,梁竦和梁贵人都死去了。
从此以后,窦家的人得了势。窦皇后的哥哥窦宪做了虎贲中郎将。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窦环,也都在朝廷上担任了重要官职。那时候,贵族大臣没有不害怕窦家的。有一次,窦宪听说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家里有一块好园田,就派手下的人去购买。这名义上是购买,实际上是掠夺。沁水公主胆小怕事,只好白白地送给他。
章和二年春天,汉章帝只活到三十三岁,年轻轻地害病死了。太子刘肇即位,就是汉和帝。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那一年汉和帝只有十岁,大臣们只好请窦太后临朝执政。根据汉章帝的遗诏,窦太后让窦宪兼任侍中,拜窦笃为虎贲中郎将,提拔窦景、窦环为中常侍。这么一来,窦家的势力就更加强大了。凡是得罪窦家的人,全都要倒霉。
在为汉章帝办丧事的时候,汉光武帝他大哥刘_的孙子都乡侯刘畅,来京城吊孝。论辈分刘畅是汉章帝的哥哥、汉和帝的伯父。窦太后跟她这个大伯哥倒很亲近,多次请他到皇宫来喝酒。窦宪害怕刘畅分享了自己的权力,派手下的人把他暗杀了。事后,窦宪还嫁祸于人,说是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干的。窦太后派人一调查,发现杀人的主谋恰恰是哥哥窦宪。窦太后非常生气,就拜窦宪为车骑将军,叫他带领人马去讨伐匈奴,让他立功赎罪。
在出师前夕,窦宪派门客给尚书仆射郅寿送去一封信,请他替自己办几件私事。郅寿是一个鲠直的大臣。他不但没答应窦宪的请求,反而把窦宪的私信拿到朝堂上公布出来,还把那个送信的人关进了监狱。窦宪恼羞成怒,硬说郅寿私买公田,诽谤朝廷,应该杀头。窦太后向着她哥哥,果然把郅寿交给廷尉,给判了死刑。有个叫何敞的大臣据理力争,才将郅寿的死罪改判为充军。郅寿无可奈何,自个儿自杀了。
这时候,匈奴已经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汉朝,居住在五原、云中一带;北匈奴仍然同汉朝对立,居住在漠北。窦宪率领汉军渡过黄河,联合南匈奴的力量,很快就打败了北匈奴,获牛、羊、马、骆驼一百余万头,收降北匈奴八十一部共二十余万人。他乘胜北进,一直追击到燕然山,才班师回朝。北匈奴在漠北站不住脚,逃到遥远的西北方去了。
窦宪回来后,马上晋升为大将军。他的弟弟窦笃升任卫尉,窦景做了执金吾,窦环当上了光禄勋。第二年,窦太后又让汉和帝下诏书,封窦宪为冠平侯、窦笃为郾侯、窦景为汝阳侯、窦环为夏阳侯。窦宪的叔父窦霸做了城门校尉,窦霸的弟弟窦褒、窦嘉分别做了将作大匠、少府。窦家的其他子弟和窦家的女婿、心腹、爪牙等等,差不多都做了大官。这么一来,朝廷上几乎都换成窦家的人了。
司徒袁安和司空任槐对此极为不满,就联名向汉和帝上书,揭发了四十多个依靠贿赂窦家升官的人,罢免了他们的职务。窦家虽然痛恨这两个人,但因为他们两个有名望,也不敢对他们怎么着。新任尚书仆射乐恢,也乘机向汉和帝上书,建议继续实行汉光武帝时期不准外戚干预朝政的政策。窦太后看了乐恢的奏章,心里非常气恼。乐恢害怕遭受窦家报复,请求免职退休。窦太后批准后,窦宪仍然不肯罢休,暗中又派人去威胁乐恢,强迫他喝毒药自杀了。
从此以后,窦家的人越发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起来。他们经常带着一群打手在洛阳的街市上闲逛。如果看上了哪家店铺里的什么东西,就伸手拿过来,从来不付钱;要是相中谁家的妇女,就一哄而上,把人家抢走。因此,洛阳城里的居民和商人,只要碰到窦家的人,都吓得关门的关门、逃跑的逃跑。
永元四年,也就是汉和帝十四岁的那一年,司徒袁安终于在忧郁中去世了。汉和帝知道太常丁鸿是袁安一派的大臣,马上拜他为司徒,打算把朝政大权从窦家夺回来。当时,窦宪正驻防在凉州,听说袁安已经死了,便决定带领人马回洛阳,准备同他的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还有他的副手邓叠及其父邓磊,一块儿谋反,杀了汉和帝,由自己做皇帝。
汉和帝听到一些风声,想召见丁鸿、任槐等大臣,跟他们商议对策。可是,宫廷内外都是窦家的耳目,连找一个送信的人也没有。于是,汉和帝就以请清河王刘庆讲解经书为名,宣召入宫。刘庆是早先被窦太后废黜的太子,当然也痛恨窦家。他们见宦官郑众老实可靠,派他跟丁鸿、任槐取得了联系。后来,汉和帝、清河王刘庆和丁鸿、任槐等人经过周密的策划,决定先撤换窦笃的职务,由丁鸿兼任卫尉,统领南北军;然后,再宣召窦宪回洛阳,趁他不防备,把窦家和郭家、邓家的人一网打尽。
窦宪接到汉和帝调他回都城的诏书,正好符合心愿,马上带领人马回到了洛阳。汉和帝和丁鸿等人命大臣们到城外去迎接,犒劳窦宪、邓叠和他们手下的将士。窦宪、邓叠各自回到家里,准备第二天去朝见皇帝。就在当天夜里,丁鸿等人派人关闭了城门,把邓叠、邓磊和郭举、郭璜抓起来杀了。与此同时,他们还带领禁卫军包围了窦宪的将军府和窦笃、窦景、窦环的住宅。第二天,汉和帝命使者收缴了窦宪兄弟四人的官印,强迫他们回到自己的封邑去。不久,除窦环以外,窦宪和作恶多端的窦笃、窦景,都被迫自杀了。
这样,汉和帝终于平息了窦家的祸乱,掌握了朝政大权。窦太后在皇宫里度过几年孤苦伶仃的生活,也离开了人间。

偷鸡摸狗,碌碌无为的刘邦为何会被众人推举为首领?

在古代,尤其是在乱世年代,某个人被大家拥戴为头领,这个人必然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他是贵族或者是贵族的后人。在阶级社会里,贵族高人一等已经成为了大家普遍的观念。如果这个人是贵族,他就是天然的头领。比如这个人打仗特别勇猛。在乱世是要争夺天下的。打仗勇猛,能打胜仗,就有争夺天下的本钱。比如这个人在平常就是大家的带头大哥,他有一大帮兄弟拥戴他。这样一来,他当然是天然的首领。再比如他身上有一些神异的东西,比如长相非同一般,尤其是他有一些很神秘的经历,预示着上天将把责任给他。


(刘邦剧照)

可是刘邦似乎一样,刘邦似乎一样也不占。刘邦的祖上不是贵族,就算后来建国了,史学家也没办法去追寻他祖上阔过的历史。连刘邦的国号?汉?,在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而且他这个?汉?,还是被项羽欺负性地封在汉中,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国号。刘邦父亲也只是个标准的农民,后来当了太上皇,也不忘种田这件事。

刘邦打仗也不厉害,从后来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刘邦经常打败仗。而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件事儿就是赶紧逃跑。他跑起来,有时候连儿子女儿都不顾。

刘邦也不是带头大哥,虽然他和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的关系不错,也就是朋友关系,刘邦并不是他们的领袖。而且刘邦这个人喜欢讽刺挖苦人,他瞧不起那些戴着高帽子的儒生,后来当他当了领袖后,那些儒生去见他,他还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他也瞧不起那些当官的权贵。在吕太公的宴席上,他对那些当官的人极尽嘲笑。不过呢,他自己本身职位又低,又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别人不可能对他心服口服,他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领袖。


(刘邦斩白蛇)

有人可能会说刘邦有神秘的东西啊,他不是斩杀过白蛇吗?不是还有一个老太婆哭着说,这条白蛇是他的儿子,是白帝,被赤帝给斩杀了吗?

确实有这样一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明显是后世附会上去的。最少也要在汉武帝的时候,当时汉代的儒学兴盛起来,一种朝代更迭的?五德?学说流行起来,?赤帝白帝?这样的神话才可能出现,并且有高深的解读。而刘邦起义的时候,身边并没有这样的文化人,萧何也不过粗通文墨,其他人就更不懂了。就算刘邦真的醉醺醺地斩杀过一条白蛇,也没有人有能力,把他的行为上升到如此的高度。

总之,刘邦确实是不具备成为领导的条件的。

但是刘邦最终成了领导,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件事在《史记》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陈胜,吴广起义后,很快就天下大乱,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沛县县令害怕自己的城市被起义军攻破了,想加强防务力量,于是萧何给他提了个建议,让他把刘邦叫回来。可是等到刘邦回来的时候,沛县县令看见刘邦有100多号人,吓得赶紧把门关上,不让刘邦进去。于是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就和刘邦联合起来,把县令给杀了。


(萧何剧照)

杀了县令以后,就遇到要推选谁为新的县令的问题。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就开始打小算盘了。这个农民起义能不能成事呢?如果能成事儿,倒也罢了。如果不能成事儿,农民起义被秦军给灭了,那么萧何他们将遇到一个被秦朝朝廷处罚的问题。这样一来可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就一致推举刘邦为首领,实际上是甩锅推责。刘邦呢,虽然被甩锅推责,其实也乐意。因为他本来就已经是土匪了,他是没有退路的了。唯有把农民起义这样的革命工作进行到底,能够打个一郡一县下来,成为一个郡令或者县令啥的,他不但洗白了自己土匪的身份,而且还创建了一番基业。万一搞大了,统一了全国,那他就成了皇帝了!

所以,刘邦就当仁不让的干了起来,最后还真的统一全国,当了皇帝。

汉明帝是好皇帝吗,怎么评价?汉明帝刘庄简介

  光武帝于公元57年驾崩后,其第四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刘庄(公元28—公元75),初名阳,后改名庄,12岁封东海公,不久进爵为东海王,16 岁立为皇太子,30岁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平。明帝即位后,勤于政事,在位期间,“遵奉建武之教,有加而无改”,表明他将继续奉行光武健在时为巩固东汉 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 >   首先是继续加强皇权。明帝继承光武抑制外戚、大臣(包括功臣)权势的政策,对其中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者严加惩 处。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永平二年(公元59)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罪下狱论死。明帝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下诏 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骨,诏令就第养疴”,亦被罢官。此后,明帝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 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可见明帝对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即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其次,继续奉行与 民休息政策。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明帝还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 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生卒年不详,字仲通,乐浪人,少学易,好天文术数,深沈多技艺,曾用流法修浚仪渠)和王吴率兵卒数 十万人治水,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黄河两岸被淹数十县的土地又 成了良田。因有以上各项政治经济措施,东汉政局更加稳定,社会经济文化也得以发展,故史称永平之世。> >   明帝在文化上继续崇尚儒术、谶纬 神学。明帝少习儒业,从名儒桓荣习经学,“十岁通《春秋》”,“治《尚书》,备师法,兼通九经,略举大义,博观群书,以助求学,无所不照”。即位后仍好学 不倦,极力推崇儒术,提倡尊孔读经,曾多次召集太子、诸王、文武大臣及知名儒生共同讨论经义,有时还亲临参加,亲自在辟雍主讲。对谶纬神学他尤为重 视,亲自主持谶书纬书编写工作,以谶纬解释经义。明帝继承了汉武以来外儒内法的传统,在政治上注意吏治,执法严明,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故史称“帝尤任文 法”,又称其“追踪宣帝”,“善刑理,法令分明”。他还笃信佛学,曾遣使往天竺求佛经像,立白马寺于洛阳城郊。> >   永平十八年(公元 75)8月,明帝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在位18年,终年48岁。明帝第五子刘(公元58—公元88)继承皇位,是为汉章帝,全名是肃宗孝章皇帝,永平三 年(公元60)立为皇太子时年仅4岁,19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公元76—公元84),后来又改元元和(公元84—公元87)、章和(公元87— 公元88),在位13年。期间,继续奉行光武帝、明帝之世所推行的发展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执政仁厚宽容著称。章帝还是位书法家,草 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   其一,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奖励垦荒,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 苦农民,并减轻田租徭役,贷与或给与粮种、田器,或为雇人耕种。多次下诏免除百姓田租。建初元年“诏以上林池赋与贫人”;元和元年“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 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赁种饷,贳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算赋)三年”;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与贫 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 >   其二,平徭薄赋,减轻刑罚,招抚流民。史称章帝即位 后,“平徭简赋”,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徭役。登基之初即下诏“勿收兖、豫、徐三州田租刍稿,以其见谷赈给贫人”;元和二年下诏“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令 诸怀孕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建初八年下诏“减徭费以利饥民”。同时还下诏减轻刑罚:“决狱断刑,多依矜恕,条诸重文可以从轻 者四十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息事宁人,……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 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议,除刑罚残酷条文50余条。此外,又下诏招抚流民归还本乡从事生产。建初元年正月,“诏三州郡 国:方春东作,人方受禀,往来烦剧,或妨耕农,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 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诏书既下,勿得稽留。”> >   其三,注意整顿吏治,饬令地方官吏勉劝农桑。章帝继续奉行前朝注意整顿吏治的政 策,诏令“有司慎选举,进柔良,退贪冒”,奖励廉吏,严惩贪官;并饬令地方“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顺时令,理冤狱”。并明确指出“谷食连少,良 由吏教未至”,以“勉劝农桑”、增加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吏的首要任务。> >   其他措施还有: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四分历》。> >    经过上述各项具体措施,东汉社会生产不断上升。正如《后汉书》所说:“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由此 政局也持续出现良好局面,大汉朝廷稳定,国家兴盛,社会安宁,达到顶峰阶段。章帝又两度派出使西域,使之重新称藩于汉。在历史上,章帝时代与明帝时代 共称“明章盛世”。> >   在文化上,章帝遵循光武、明帝时代崇尚儒术的政策。史称章帝“少宽容,好儒术”,即位以后,重用儒臣,提倡儒术。 为使儒学与谶纬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诸儒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建初八年(公元83)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 秋》、《古文尚书》、《毛诗》。对不同意见,章帝亲自裁决。这样的考详同异,连月始罢。最后由班固总结,写成《白虎通议》(亦称《白虎通德论》)一书。该 书是经学与谶纬学的混合物,中心内容是宣扬三纲六纪,成为今文经学派主要典籍。董仲舒早已提出三纲六纪的伦理观念,《白虎通议》则将其进一步理论化,当作 永恒不变的道德规范和最高的政治准则。它明确提出“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以唯心的天命论为理论基础,并用某些自然现象与封建社会 秩序比附,说明“三纲六纪”的“合理”。它神化皇帝,说皇帝享有天下,是“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天命所定,神圣不可侵犯。又说皇帝和臣民的关系就像太 阳和月亮,臣民要对君主竭尽忠诚,这是天意,进一步从理论上把以皇帝为总头目的封建政权神圣化。白虎观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 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对后世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 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由于章帝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且章帝晚年过于放纵外戚、宠幸宦官,一改光 武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使这两股腐朽势力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引起宫廷内部斗 争,导致和帝时期外戚专权、宦官擅权,开明政治从此结束,由光明走向黑暗,由盛世走向衰退,直接性导致东汉的最终覆亡。> >   汉和帝刘肇 (公元79—公元106),章帝次子,公元89—公元105年在位,执政17年,享年27岁。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很大发展,发明造纸术,班 固、班昭写成《汉书》。和帝还罢盐铁之禁,炼铜和铜器制作、丝织业等都有了发展。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匈奴,扩张疆土数千余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 事。和帝还曾遣甘英使大秦(古罗马)。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合称“明和之治”。从东汉前期到中期,物质富足,商业发达,首都洛阳是全国物流和商业中心,甚 至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南方扬州、荆州、益州的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很兴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   和帝即位时只有10岁,由母后 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时期。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弟弟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和帝 不满。永元四年(公元92),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又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元兴元年(公元106),和帝郁郁而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