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他做了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3 09:40:54

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他做了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和演义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其人生前期,主要负责后勤和民政方面的事务,基本没有陪同刘备到前线指挥过战斗。“益州之战”刘备身边带的谋士是庞统,“汉中之战”又是法正等人的头功。当然,刘备能够四处征战却从不缺乏粮草,诸葛亮的功劳倒也是实打实的。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怕是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并非完全没有私心,为了大权在握,他也曾做出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毕竟诸葛亮代表着荆州士族阶层的利益,他所作的这一切也不单单是为个人而考虑。在诸葛亮总揽大权期间,好几位蜀汉重臣的死亡,或直接或隐晦地跟他有着一丝关系。

在具体分析之前,不得不提到荆州系与益州系(包括东州系)的利益纠葛。首先,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他重用了许多东州系官员。所谓“东州系”,是指前益州牧刘焉在进入蜀地之时所带领的嫡系人马。这一支力量在进入蜀地之后,死死压制住了益州本土的势力,其代表人物有吴懿、法正、孟达、董和等人。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法正是尚书令兼护军将军,董和甚至与诸葛亮并列,“先主定蜀,徵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不难发现,在蜀汉政权前期,东州系已然压制住了荆州系。

不久之后,东州系领袖法正病逝,首先受到牵连的便是刘封、孟达两人。本来镇守在益州要地宜都的孟达,却忽然被外放,受命去进攻上庸三郡。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值得玩味的是,遇害的房陵太守蒯祺出自荆州大族蒯氏,是荆州一带颇有分量的名士。此外,蒯祺还是诸葛亮的大姐夫,两人私交深厚。不管孟达此举是有意还是无心,都让刘备感觉到一丝不安。在此情形之下,刘备只好让养子刘封前往上庸,以此来制约孟达,“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不过刘封终究还是让刘备失望了——来到上庸之后,刘封做了两件糊涂事。其一是对关羽见死不救,在后者多次求援之时,刘封、孟达均选择保持观望。其二是刘封逼反孟达,“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刘封对关羽心中有怨恨,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关羽是坚定支持刘禅继位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与孟达又没有什么仇怨,所以他排挤孟达,背后必有他人指使。其实看刘封出身便明白了,他出生于长沙郡,属于荆州集团,逼反孟达自然不会是刘备主意。从动机和获利方面来说,荆州系领袖诸葛亮反倒是最大嫌疑人。

在此之后,孟达引魏将徐晃前来,重新夺回了上庸三郡。刘封无奈之下,只好回到成都向刘备请罪。史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可以看到,刘备最在意的是刘封逼反孟达这件事。本来刘封是刘备义子,后者未必忍心杀他,然而“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诸葛亮此举,当真是细思恐极。这样一来,刘封只能枉死,无人追查幕后真凶。至于此时叛逃魏国的孟达,也依然没有逃脱诸葛亮的算计。

在孟达反魏以后,诸葛亮和李严仍然与其有书信来往。从表面上来看,诸葛亮是希望策反孟达的,“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在信中,诸葛亮闭口不谈他与孟达的恩怨,也不说孟达所犯的过错,只是用“依依东望”来表达他对孟达回归的渴望之情。就这样,孟达成功被骗,准备起兵反魏。眼看蜀国就能重新夺回上庸三郡,诸葛亮却出卖了他。据《晋书·宣帝纪》记载,“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孟达见事情败露,只能仓促起兵,随即被司马懿镇压。

其次便是李严被废的疑云。刘备托孤的两位重臣,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他们分别代表着荆州系和东州系。李严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政治才干并不逊色于诸葛亮。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是李严在后方负责粮草筹措运输,然而在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以李严运粮不继为由退兵,并以此为借口指责李严运粮不利,罢黜其官职,废为平民。不久之后,李严忧愤而死。此后,荆州系官员彻底掌控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反过来再看魏延,他是刘备“部曲”出身,相当于刘备私兵,本质上并不属于荆州系。魏延为人直率粗鲁,向来与荆州系的丞相参军杨仪不对付。事实上,两人的关系已经严重到水火不容的境地,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反而对此熟视无睹,既不批评也不调和,乃是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不仅如此,诸葛亮死前还召开了一场重要军事会议,并特意将魏延排除在外。

更有意思的是,诸葛亮临终前前将兵权全部交给文官杨仪。就这样,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彻底爆发。然而同属荆州系的董允许、蒋琬等人,却在朝中公开支持杨仪,“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可以看到,正是诸葛亮不放心魏延掌管军队,这才用计将其除掉。魏延死后,蜀国再失一上将,这也为蜀国最后的灭亡埋下深重隐患。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于蜀汉有功,但他确实有很大的嫌疑,故意害死四位蜀汉重臣。不可否认的是,此举虽然巩固蜀国内部稳定,但同样为其衰落乃至灭亡埋下祸根。

诸葛亮在出山后都为刘备做了些什么?

诸葛亮出山后就按照在南阳草庐对刘备说的那个?隆中对?计策一步一步实行,?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目前的状况制定的最为适合的方案,能稳扎稳打地助刘备一统天下实现抱负。诸葛亮先是要考虑刘备此前的状况,刘备这时还是强弩之末,穷兵少将的,首先就得发展势力。顾虑北方曹操与东面孙权的同时,要找好方向立足。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曹操在北方的声望不可小觑,始终都要谨慎对待,而东边的孙权,因为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且江东内部团结,又是世代割据,虽然实力比曹操弱些,但也是要好好考虑的。曹操始终为敌,而孙权就可以联盟,以此来对抗曹操。确立好敌友关系后,就得开始找立足点。诸葛亮为刘备找的这个立足之处就是荆州。

荆州的主人是刘表,刘表昏庸无能,可以取代。占了荆州之后再取益州形成鼎立之势。这样才算真正稳固了,这样与曹魏东吴形成的三足鼎立之势也才算真正稳固。诸葛亮的这个过程确实比较稳妥,对于刘备来说也确实最为合适。取得荆州和益州两地之后,刘备就要暂时歇下脚,以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来号召人才和招收兵马,扩大自己的势力,再者要保证和周边民族的良好关系。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事情刚开始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稳步进行,可是到了后来攻取西川后就开始发生了偏离,西川是攻取了,但是荆州却失了,说到底诸葛亮还是没有把所有的不可控因素把握在手中,关羽张飞这两个将士也在诸葛亮的意料之外。诸葛亮给予了刘备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并没有为刘备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

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吗?

受罗贯中尊刘抑曹思想的影响,每次读到蜀汉灭亡时候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之情,我们尊敬一辈子忠心耿耿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也佩服亡国之后仍旧有着复兴大业志向的姜维,也为创下蜀汉基业的刘备感到惋惜,至于后主刘禅人们的评价也都不一,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为蜀汉灭亡感到遗憾的同时,也在考虑是什么导致的这种后果,经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蜀汉从建立的开始就注定了将会灭亡,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做出的三分天下的对策本身就有着致命的错误,后来的行动更是建立在一系列错误之上的,所谓的霸业其实也就只是拖延被统一的进程罢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蜀汉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大奇才,未出茅庐便能够将天下大势看的一清二楚,并且根据刘备当时的情况给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发展战略规划,这就是世人所说的隆中对策。千百年来人们都称赞这样的一个对策,并且刘备集团前期之所以能够很快崛起由弱变强也是跟这个对策相关的,但是实际上隆中对这一战略规划从开始就早早注定刘备集团建立的蜀汉不能长久。



隆中对先是指出了当时各方强大势力的实力对比,相当于对时局的战略性分析,说道曹操手握百万重军,手中还有当朝天子这张王牌,万万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关于这一点诸葛亮对于曹操的实力还是分析得很清楚的,曹军声势正盛确实不是刘备集团所能抵挡的,但是却忽略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之心。曹操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统一天下,所以无论是谁只要是想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势力的人都是他的敌人,即使刘备想要躲避他但只要是想要崛起就绕不开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此外关中附近的西凉兵马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后来马超屯兵关陇地区实力强盛对于曹操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诸葛亮却没有能够及时联络这股势力共同对曹操进行制约,才导致了关陇之失,尽属曹操。



此外诸葛亮还提出孙氏家族占据江东实力也是非常强大,可以引以为援但是不可以图谋江东之地,但是接下来却提出要取荆州这一建议。然而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那就是他忽略了孙权的野心,从孙坚开始到孙策孙权三个人都对荆襄九郡虎视眈眈,他们都想要控制住这块非常富庶的地区,并且可以以此为江东门户,作为抵御北方入侵最坚固的防线以保证江东地区的安全。所以江东的孙权对于荆州实在是志在必得的,而诸葛亮的计划又想要拉拢这一盟友,又想占据荆州,实在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注意。从后来的东吴势力屡次前来讨要荆州就可以看出来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进行让步的,诸葛亮关于荆州的这一规划从开始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也为后来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死埋下了一个重要的隐患。



隆中对的后面半部分还有对于实力壮大后的考虑,诸葛亮先是说道益州之地山川险峻易守难攻,并且还是个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从此发家成就帝业的,刘备不妨也作同样的打算。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有点儿不准确的,首先当年的汉高祖并不是真正将益州作为自己的立足之地,刘邦当年从灞上撤军到后来迅速夺取三秦之地中间仅仅只有半年不到的事件,刘邦在汉中停留的这半年时间只是为了整顿兵马稍作喘息,并不是为了在这里立足而图大业。而诸葛亮让刘备占据川蜀之地而是为了在此立足,将军事战略的重心都设置在了这里,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个错误,也为后来的多次北伐失利而埋下了伏笔。



最后就是诸葛亮给刘备规划的一个非常宏伟的蓝图,说道等天下一旦有大变,可以命令一个上将军带着荆州的部队进攻宛洛地区,而刘备可以率领益州部队从秦川出发,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计划双管齐下确实是天衣无缝,但是实际上实施起来的难度却是非常大的。首先荆州地区本来就多是水军和步兵一旦走出荆州,面临着曹魏集团非常勇猛的精锐骑兵根本没得打,其次这一支部队除了面对曹操的压力之外还要防备着东吴的偷袭,相当于以一州之地面临着紧邻数州的威胁,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并且蜀军想要出兵攻取关中也是非常难的,本身道路险阻而且粮草也不好运输,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屡次北伐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有就是古代的交通不便信息不流通,而荆州之地和川蜀连接本就比较困难,相隔这么远的俩地方,一旦有重要战事发生根本来不及支援,所以也有了后来的关羽之死。而关羽死后整个隆中对基本就泡汤了,诸葛亮后来几次北伐更是错上加错,空空消耗蜀国国力,这也是后来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上诉几点可以看出来隆中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略规划,但是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其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难题,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雄伟规划而忽略这些重要的问题。大家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建立做了什么?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不9地方,以后又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力量发展非常快。此间,诸葛亮为刘备镇守后方,安抚9众,供给军备粮草以及兵源,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蜀汉政权的灭亡,诸葛亮究竟应该付多少的责任?

在三国那个精彩纷呈的时代里,呈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乱世枭雄,他们的姓名也如同繁星永恒的留在了历史的天空中。在这些

令后人敬仰的姓名中,诸葛孔明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以至于后人们惯于将诸葛称之为智慧的代名词。

诸葛亮以其过人的眼光,超凡的智慧和高尚的气节协助刘备创下了一番宏伟的事业,自己也同那些当世的英雄们名垂青史。他的后半生足够的刺激也足够的精彩,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敬佩和赞叹他的功绩和智慧,却忽略了他的不足与失误。


客观地说,蜀汉霸业的建立诸葛亮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霸业难成;但是

蜀汉二世而亡,孔明也难辞其咎。究竟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功过如何,让我们细细品来。

诸葛亮随刘备出山之后,先帮刘备拿下荆州,其后联吴抗曹取得赤壁大胜,然后又助刘备攻取西川,奠定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死前托孤白帝城,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通过精心治理蜀国实力大大增强。

后来南征孟获,平定南部大后方,最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可惜身死五丈原,未能完成一统江山、恢复汉室的大业。


尽管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巩固大部分功劳要记在诸葛亮的身上,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刘备三分之一的天下,这一点恐怕是无人质疑的。但是

诸葛亮也犯下了许多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致命的隐患。

后世的文学作品几乎把诸葛孔明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人物,但人无完人,即便诸葛亮才华盖世、气节高尚,也曾创造令后世敬仰的功业,也有一些被光芒所遮盖的不足和遗憾。客观分析,孔明此人清高自傲,事必躬亲。孔明初出茅庐之时,刘备势单力薄,手下也没有顶级谋士,因此对于战略局势的运筹帷幄基本出自他一人之手。当然,诸葛亮神机妙算,屡出奇谋,帮助刘备奠定了江山基业,帐下谋臣武将,无人不服。


当凤雏庞统在征西川之时意外阵亡,刘备集团就只能依靠孔明这颗聪明脑袋了。纵观整个三国时代,刘备军团特别精彩,就是因为其手下个个都是精英,五虎上将天下无敌,诸葛孔明盖世无双。而

曹操和孙权阵营却很少出现这样的人才,实际上并非两个集团没有顶级人才,而是人才太多,无法像他们这样突出而已。

而且,诸葛亮往往是独自一人筹谋策划,他人难以与之共谋。在诸葛亮的心中自比管仲、乐毅,其他的人都不放在眼里,何况在他那个时代能入他法眼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也从

客观上导致刘备智囊团规模过小的情况,而且除孔明之外几乎没有顶级谋士。同时,诸葛亮特别勤政,以至于过度揽权,主持蜀汉朝政期间,无论军务、政令、法纪全部都要由他定夺,其他官员大部分只管执行,这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诸葛亮死后,刘禅身边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局面。


与蜀汉集团相比之下,曹操手下的人才济济一堂,

仅顶级谋士就有: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等人,若单独拿出来,每个人的才能未必在诸葛亮之下,尤其是郭嘉,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武将更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年轻将领更是数不胜数。并且曹操的儿子们也各个才华出众,这也反映出对年轻人的培养极为的重视。后期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率领的大部分都是后起之秀,蜀汉阵营这是一群功臣老将。

而被曹操高度评价的孙仲谋在年轻时就有招贤纳士,礼遇人才的美名。

周瑜死后,鲁肃、吕蒙、陆逊接连担任大都督一职,并且都为东吴立下大功,东吴集团的后备人才非常充足,短时间内就能实现无缝对接。这是诸葛亮所欠缺的。

诸葛亮过于自信,也许他认为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有能力一统天下,因此他的一生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冲锋。至于培养人才,应该是一统江山之后的事情了,结果可想而知,孔明死后只有一个姜维坚持北伐。

一个姜维面对着曹魏和孙吴整个集团的精英人才,如何不败。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任人唯亲,只用精英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荆州集团和魏延身上。刘备入主西川之后,刘璋的部下大都为刘备收编,这些人里不少都是蜀中俊杰,能人辈出。但是从蜀汉后期的发展来看,

诸葛亮依然重用的是原有的荆州集团老部下,西川人才很少得到提拔与重用。

谋士之中只看好一个马谡,可惜此人在街亭保卫战中兵败被斩,在收服姜维之前,诸葛亮也未曾表示要大力培养年轻人才。

武将方面一直依靠五虎上将,关羽、张飞先后逝世,黄忠年迈依然上阵,马超一直防守西北,后期孔明阵营中只有一个年逾七旬的赵子龙。

即便在谋臣武将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诸葛亮依然没有启用西川的人才储备,以至于形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前锋的局面。诸葛亮也并非不想培养年轻武将,但却任人唯亲,仅仅重用关兴和张苞这种将二代,而这些人的武艺和才能并不突出。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魏延,无论从背景、能力以及发展前程来看,魏延都不具备谋反的条件,

很大程度上来讲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诸葛亮和魏延一向不和,而他不看好魏延的理由也很牵强,此人脑后有反骨。

从侧面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喜欢这种归降的顶级人才。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实际上招了两个人到床前,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李严。

实际上托孤是托给这两个人,孔明自不必说,是蜀汉的顶梁柱。那为什么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严来呢?实际上这个

李严大有来头,尽管此人在历史上的戏份不多,但他却是蜀汉地区最大势力阶层---世族大家的代表人物。从两汉到两晋世族大家一直是中国一股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也是主要的知识分子来源。如果没有世族大家的支持,没有哪个政权能够持续统治。

诸葛亮治理蜀中时,采取了非常严苛的管理方式,严谨的惩罚措施大部分都落在了这些世族大家的身上。

因为老百姓只要有饭吃,能安居乐业,绝大部分都是守法好公民。但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家族就不同了,平时少不了有些骄横作风,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也有触犯法律的地方。

也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和蜀中原有世家大族有了很深的矛盾。


但由于诸葛亮手握军政大权,无论军中、朝堂都有极高的威信,并且实行轻徭薄税很得民心,这些世家大族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这样的政策实际上不利于团结,造成了内部分裂。

孔明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实际上规模都不大,就是因为得不到这些势力的支持。

刘备都能意识到李严等人的重要性,诸葛亮不可能不清楚,只不过孔明并没有把西川看作长久发展的政治资产,仅仅作为了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军饷的后方根据地而已。因此他不屑于和李严之辈为伍,他心中的目标是北伐中原,一统江山,只可惜他也算不到天不借寿五丈原!

诸葛亮还为蜀汉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忽视对后主刘禅的培养。

刘备白帝城托孤,也体现出了他对孔明的极大信任,把自己的儿子和恢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了孔明的身上。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如他出师表中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

他似乎把精力都放在了刘备托付给他的事业上面,而本来聪明伶俐的阿斗被他锁在深宫,不管不问,任其纵情享乐,虚度光阴。


孔明当时独揽大权,无论朝堂还是宫闱之中他都是一言九鼎,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即便没有精力亲自教导幼主,选择贤才严加管教绝对不是问题。但

孔明对刘禅的培养却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以至于后人评论蜀汉亡国责不在刘禅,罪在诸葛亮。

昏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致命的灾难,当邓艾接收刘禅投降政权的时候,发现当时仅成都就有精兵近二十万,训练有素,粮草充足。

如果刘禅下令力战,邓艾区区数千伤兵残将根本就不是对手,可刘禅却被吓破了胆直接投降,刘备和诸葛亮呕心沥血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基业就这样拱手让人。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

也难怪有人质疑诸葛亮有篡权野心,故意培养一个废柴,待统一大业完成便可轻易取而代之,毕竟诸葛亮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在54岁的时候累死五丈原。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无端猜测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被尊为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也并非完美之人,他也有不足之处,甚至是致命的弱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6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