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汤和晚年时为什么要遣散家中100妻妾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3 09:37:33

汤和晚年时为什么要遣散家中100妻妾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汤和为什么要遣散家里妻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自古以来世人皆知的真理,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胜数的风云人物,他们为了追随自己心中的明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份深藏已久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筹划已久的人生抱负,也是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

尽管有部分人最终的的确确地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并没有迎来一个等待已久的平静生活。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些陪伴着领袖们南征北战,赫赫有名的将领们往往会给予领袖们功高盖主的错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领袖们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这也是不少文人将领们落得一个晚景悲凉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样也有一位名为汤和的明朝将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将这一切化险为夷,年事已高的汤和不惜遣散自己100妻妾,将自己的兵权全然交出,为自己的子孙们换来了一道保命符。

汤和:他曾与大明皇帝情同兄弟

汤和与朱元璋的缘分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就此结下,早在二人还是黄发垂髫之时,两人便早已是形影不离的玩伴。汤和比朱元璋大了整整三岁,对于朱元璋来说,汤和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兄长,而汤和也愿意带领着朱元璋走街串巷,随意挥洒二人的青春。

然而,好景不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度,维持生计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都是难如登天。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数以万计的家庭妻离子散,骨肉分离,令人唏嘘不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朱元璋的父母与哥嫂相继离世,只留下朱元璋一人独尝世事艰难,人间疾苦。

为了在这个乱世中苟活性命,朱元璋只得选择出家为僧,也正是因此,汤和与朱元璋就此别过,两人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相见。或许在朱元璋这段饱尝人情冷暖的日子中,曾经在心中满怀对于这位异姓兄长的思念之情。

汤和:再次相见,两人选择并肩作战

为了平定天下,安抚人心,汤和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郭子兴所领导的红巾军,同时,汤和也想起了朱元璋,他深知朱元璋看似平静无波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决心。

因此,汤和主动邀请朱元璋,希望对方能与自己一同拯救这早已生灵涂炭的故土,拯救处于危急存亡之时的黎民百姓。面对这位兄长提出的邀请,朱元璋自然是敬谢不敏,自此之后,二人就此走南闯北,发誓要将元朝腐朽的统治就此推倒,他们立志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

二人在南征北讨的几十年间建立了旁人难以匹敌的深厚友情,朱元璋将汤和视为自己的人生知己,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朱元璋功成名就之后,他将汤和封为“信国公”,给予了汤和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誉。

汤和:为了明哲保身,他选择放弃身外之物

然而,汤和之后的日子也并非如同旁人所设想的那般一帆风顺。在朱元璋坐稳龙椅,一统天下之后,闲暇之余自然对于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心存怀疑。

这并非是朱元璋胡思乱想,这些统领军队的将军们若是心生谋反之意,那么必将给予自己,给予这片江山又一次打击,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土地,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朱元璋毫不犹豫地选择对于这些飞扬跋扈的将军们一个下马威,在此之后,朱元璋早在明里暗里地除去了一批曾经随他打下江山的将领们,将他们的兵权重新揽在自己的手中。

而汤和早已对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毕竟两人曾经一同长大,对于朱元璋的为人处世,汤和还是自觉心有把握。汤和明白,若是自己还是握住兵权死死不放,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为了改变眼前的逆境,汤和选择主动向朱元璋示弱,表示自己早已年老体弱,两鬓斑白,自愿向皇帝献上自己辛苦多年而训练出的军队。

这些曾是汤和的宝贵心血,但是汤和却毫不眨眼地选择将其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朱元璋,这不仅仅使朝中同僚们心存疑虑,更是令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对这位童年玩伴甚有了解,他明白对方绝对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愿意将自己辛苦得来的一切拱手让人。

但是汤和仿佛是下定了决心,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对于自己所有的功名利禄毫无留恋之情,反而将它们视为烫手山芋,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跑到凤阳。

在汤和晚年的这七年中,汤和口不言兵,似乎将自己的辉煌人生就此抛掷脑后,他之后更是散尽家中100妻妾,过起了侍花弄草,闲云野鹤的平静生活。或许不懂门道的世人会嘲笑汤和胆小懦弱,对于自己辛苦积攒下的财富毫不珍惜。

但是,这其实反映了汤和为人处世的聪明绝顶,为了躲避杀身之祸,为了消除皇帝对于自己的怀疑,汤和选择放弃身外之物来挽救自己一大家族的性命,这无疑是保命之举,而正是凭借着汤和这番举措,才换了了汤和子孙200年的富贵平安。小结:

汤和的所作所为哪怕放在如今也是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世之道。早在几百年前,这位出生在封建王朝的将领便明白了藏拙的重要性。或许在如今追名逐利的世人看来,只要得以平步青云,那么其他方面便不值一提。

但是,他们却将为人处世的做人之道忘得一干二净,若是只是一味地追求位高权重,而对于其他方面毫不在乎,那么必定将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生于明朝,数以千计的将士们正是不懂这一点,只为自己眼前的功名利禄而洋洋自得,甚至将皇帝的想法抛掷脑后,这正是为他们招来杀生之祸的重要原因。而生于现代的我们同样要明白为人处世的重要性,绝不能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庸才。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抄家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史剧当中大概得知它的概念,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刑法,一般用在贪官污吏身上。我们熟知的明清时期的大贪官和珅、鳌拜等都被皇帝抄过家,抄家的刑罚方式是古代连坐制度的延伸和延展。

但是与连坐制度株连九族不同,抄家的刑罚方式一般是针对家族的财产,只有皇帝恨之入骨的大贪官污吏才会对他们使用抄家的刑罚。他们大量贪污了国家和百姓的财产不仅供他们自己使用,家庭里的成员也往往脱不了干系。

虽然抄家的刑罚不如株连九族一样残忍,但这些贪官污吏的家人也会经历从天堂坠入深渊的苦痛,而这些官员的三妻四妾下场就更为悲凉了。死刑这些坏事做尽的官员,下场一般都是死路一条,而他们的妻妾也经常受到牵连。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一:流放

因为在古代妻妾全部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丈夫死了,对于这些女人来说,最好的下场也就是陪她们的丈夫一起死去。虽说她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有一个罪大恶极的丈夫就是她们最大的错误。流放这些女眷如果有幸能够苟活下来,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流放和发配到荒无人烟的边疆地区。

虽然那里条件艰苦,但可以和亲人生活在一起,且没有生命危险,对于这些贪官污吏的女眷可能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不过,流放在外的日子依旧艰苦难耐,与以往雍容华贵的生活完全无法相比。一旦皇上下了流放的圣旨,这些女性就要步行从京城到达这些偏远的地区。有些人过惯了娇贵的生活,遥远的路途已经让他们难以忍受,很多女性都会在半路选择自杀逃避处罚。

有的女性虽然有生存的愿望,但是路途遥远,气候恶劣,让她们生了恶疾,最终也死在了流放的路上。经过艰难万险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女性因为身娇体弱也处处遭遇危险。她们已经是被朝廷流放的最底层人,看守他们的官府衙役也处处欺辱她们。在这里她们会尝尽了人间所有的悲凉,最终都死在了流放之地,能逃出这个炼狱的人屈指可数。

二:教坊司

在明代有一个专门收容这些贪官污吏女眷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教坊司。教坊司这个名字会让很多人误解它是一个专门学习和教育的机构,其实真相并非如此。教坊司的职能其实更像是民间的风流之地妓院。很多朝廷命官被抄家之后,他们的女眷都会被送到教坊司,这个官方的妓院。她们被送进军营,供军营中的将士们玩乐,这个做法确实难以启齿。

很多官员的女眷将贞洁看得比命重为此饮毒自尽,那些苟活下来的女性从此就要没日没夜地辗转军营,供军营中的将士们玩乐。许多女眷还因此怀有身孕,但这些孩子通常都不会被允许生下来。即使侥幸可以降生,他们的命运也从出生之起就已经确定,母贫子贱,生下的孩子也注定为奴为娼。

三:遣散

身为被抄家的贪官污吏的亲戚,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他们没有被杀头也没有被凌辱,只是被朝廷遣返,自谋生路。现代人可能觉得这是一条再好不过的出路,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并没有什么难处,但对于那些习惯了优越生活的夫人小姐来说,自谋生路这件事可以说是难于上天。

这些女眷们大多从出生之时就生活条件优越,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她们根本没有任何生活技能。自谋生路根本没有一丝可能性,所以他们大多数她都会走上靠卖身体谋生的道路。运气好一点的会成为民间富商地主的小妾,虽然日子过得不如以前滋润,但也是衣食无忧。运气不好的就只能被卖到青楼,成为青楼女子,靠变卖自己的身体谋生。无论这些女性都最终走上了什么道路,有着怎样的结局,她们都是封建社会悲哀的缩影。

白居易用诗杀人?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曾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文坛上,白居易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




但正是这样一个著名的诗人,很多作品中都说他曾经写诗,逼死了一个无辜的美人——关盼盼。据称白居易晚年,因为此事而愧疚,还遣散了家中的姬妾。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白居易真的逼死了关盼盼吗?

关盼盼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但因家道中落,沦为歌妓,被徐州守帅张愔重礼娶回为妾。张愔家妻妾成群,却唯对关盼盼情有独钟。虽然两人年龄相距甚远,但张愔文武双全,也十分疼惜关盼盼,两人竟也情投意合,十分恩爱。




白居易和张愔是知己好友,白居易做客张愔府上时,曾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就写诗盛赞关盼盼:“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能得到白居易的赞誉,关盼盼的美貌与才气可见一斑。

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张愔病逝。关盼盼难忘夫妻恩情,矢志守节,因此移居燕子楼,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张仲素拜访白居易?。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向白居易详细讲述了盼盼的故事,并给白居易看了自己为关盼盼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这几首诗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独居的凄苦生活,张愔死后,关盼盼的悲伤感怀、思念故人之情读来真切感人。




白居易读了这几首诗后,十分感慨,于是也写了三首诗答和张仲素。白居易的原诗是这样的: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可见,对于关盼盼为张愔守节一事,白居易也是十分感慨的。但因为这几首和诗,后世逐渐有了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说法。

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第一次把盼盼的结局写成绝世而死。原文中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那首诗是这样的: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而关盼盼读了这首诗之后,也是很伤心绝望,她之所以不死,是因为不想世人误会张愔,因此在燕子楼中偷生十余年,但却不被白居易理解。因此,绝望之下的关盼盼说了这样一句话解释自己不死的原因:“自公薨背,妾非不能死,恐百载之后,人以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是玷我公清范也,所以偷生尔。”

之后,关盼盼写诗给白居易:“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然后就绝食而死了。




《唐诗纪事》中的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非常哀婉缠绵了,关盼盼有情有义,为张愔守节,又最终以绝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让人感叹敬佩。

大概这个故事满足了人们“红颜薄命”的想法,所以,后世之人也将这个故事当真,便有了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说法。

真实的关盼盼具体死因现在已经不知,但是她也确实为亡夫矢志守节十余年,可说是情深之人。张愔对她的宠爱,换来她的真心,这样的爱情也着实让人感动。至于白居易有没有写诗逼死关盼盼,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从张愔死的那天,想必关盼盼的心也跟着死了!

汤和晚年纳100个侍妾

汤和晚年纳100个侍妾出自《明史》,后来为了向朱元璋表决心,把家中的近百名侍妾全部遣退。

做朱元璋的臣子,是个高危行业,可汤和是个聪明人,他晚年遣退100多个侍妾,跪着去见朱元璋。不仅保住了身家性命,还换来了子孙200年荣华富贵。

汤和遣散侍妾在把朱元璋整得又惊又喜,尤其看到现在的自己高高在上坐在皇位上,而地下的汤和却在苦苦哀求,最后朱元璋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允许他辞官回乡。

这下子可就和那些被朱元璋杀害的另外一些的“开国功臣”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保证了汤和自己还有他一家子的性命,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汤和晚年遣退侍妾的原因

汤和晚年遣退侍妾是深思熟虑的,因为他了解朱元璋狠毒阴险、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也明白自己现在手中的兵权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所以他自己提出来要把兵权还给朱元璋,朱元璋当然非常乐意。

随后朱元璋为了嘉奖汤和的劳苦功高,不仅命人在汤和的老家为他修建豪宅,更是赏赐了他很多的财富。据历史记载,随后已经是平民的汤和还经常会回到京城面见朱元璋,两人时常在一起叙旧。

汤和不仅保障了自己一家此生的平安,还保障自己的子孙后世200年的荣华,正是因为汤和生前和朱元璋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哪怕是在汤和死后,朱元璋还非常关照汤和的子孙,时常赏赐金银,这也保障了汤和后世子孙200年的平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