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监狱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开始结成群体,使用磨制或者打制好的石器进行狩猎,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首领无偿的占有了剩余产品,于是社会出现了私有制,人类社会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既然有阶级,奴隶主则需要用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且,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最早期的法律。当然法律的出现刑罚、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谈及中国监狱的起源,不得不说一种植物,即“丛棘”。丛棘,又称“棘丛”,生长在山间野外,叶子椭圆,茎上有刺,有时还会开出绿色小花。秋季来临后,其上枝叶脱落,荆刺显露,变得更加坚硬锐利。
夏代时,统治者会利用丛棘上密布的尖刺,制成围墙,以此来困在囚犯,这便是中国最早的监狱雏形。
发展至商代时,监狱进一步改进,逐渐有了“牢”的概念。《说文解字》曾载:奴隶主为了防止奴隶逃跑,会用绳索将他们捆绑起来,圈在“牢”中,后来,即有了原地画圈,“坐圈”即“坐牢”的规则,这算是最早的“画地为牢”。
当然,这种关押方式并非适用所有犯人,如:一些穷凶恶极之辈、身份特殊之人,是不可使用“画地为牢”。普通犯人自知罪行不重,自然没有必要冒着加刑的风险,越圈行事。而重罪囚犯,他们则会为了逃生,手段施尽,对付这种犯人,通常是关押在特设监狱中。
至于身份特殊之人,当时要属周文王。周文王擅于推演八卦,其被囚禁时,便被关押在河南汤阴姜里城,时至今日,此地已经发展为旅游区。周代的监狱被称为“圜土”,顾名思义,筑土为墙,将犯人困在其中。古时身陷牢狱,也被称为囹圄,寓意为面壁思过、改过自新。
春秋战国时期,监狱名称再经变换,被人们称为“狴犴”。狴犴为中国上古凶兽之一,因牢狱戾气过重,古人便在牢门上画上狴犴的形象,震慑阴邪之辈,由此便有了“狴犴”同监狱的说法。据了解,狴犴只是对监狱中石室的称呼,并非指整个监狱,那石室又是做什么的呢?
这大致就相当于今日的重刑犯关押区,如:越王勾践,当初便被囚禁在吴国的“狴犴”石室内。监狱发展至秦代,又被划分为中央、地方两部分,根据身份不同,关押的地方亦不相同,像李斯、赵高这种政治犯,均被囚禁在成阳狱。
西汉时期,监狱逐渐规范化,对囚犯进行分类管理,监狱内建立管理制度,对囚犯的惩罚及劳作实行也是从此刻开始。汉代的这种监狱管理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时至今日,部分管理制度仍旧在现代监狱使用。
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期,监狱数量急剧增长,各郡县皆有设狱,巅峰时,全国监狱共有两千多座。随着管理制度的规范落实,不同监狱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正如上文所说,根据身份不同,所分配的监狱亦不尽相同。
犯罪的王侯将相、宫嫔郡官,会被特别优待,即“优礼长吏”,狱卒不得对囚禁的官员进行打骂。同时,监狱也有“颂系”之说,意思即不得对老弱病残动刑。而若是普通百姓,触犯了法律,后果可是极为严重。可见,古时监狱中,等级尊卑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囚犯蒙受冤屈、身体患病、怀有身孕、家有急事等,监狱管理方皆会酌情处置。
廷尉监狱——朝廷特设监狱,专门用以囚禁政治犯。所谓廷尉监狱,顾名思义,由廷尉管理的监狱。何为廷尉?“廷,平也,治狱贵干,古以为号”。“尉”,是武官的称谓,因武官与狱官共同管理,便有了刑狱之官为“尉”的说法。
此监狱不同于寻常监狱,它是由皇帝直接降旨,命廷尉管理的监狱。此监狱主要囚禁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简单来说,就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汉代著名将领周勃,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曾击败项羽、诛杀吕后,拥护刘恒为帝,后功成身退,隐居山林。
但是,在他归隐后不久,遭遇小人诬告,称其谋反。汉文帝立刻命人逮捕周勃,将他囚禁在廷尉诏狱。周勃为人耿直忠厚,自知受冤,却不知如何辩解。狱卒同情他的遭遇,让其上书薄太后,最终免除一死。
周勃虽然逃过一劫,但若干年,其子周亚夫受到诬告,被皇帝以“谋反”之罪打入廷尉诏狱,周亚夫磊落一生,不堪蒙冤之耻,绝食而亡。
至汉武帝时期,廷尉诏狱成为王公贵族的噩梦,且这股风愈刮愈烈。在朝廷中,凡是预谋不轨、政见不同的官员,皆被打入诏狱。凡是被判关入诏狱的案件,绝大多数是经过皇帝批示,关押人数高达七万人左右。
汉代诏狱是个极为恐怖的地方,刑罚残酷,手段残忍,一般进去的人,鲜少能有活着出来的。除了廷尉诏狱外,还有上林诏狱、若卢诏狱、司空诏狱等,当初淮南王刘安谋反泄露后,便被关押在上林诏狱内。
永巷、掖廷——单独关押女犯的监狱。
永巷算是中国最早的女子监狱,起初它只是宫中一条普通的小巷,两侧为嫔妃与宫女住处。随着宫内争斗愈演愈烈,这里变成了关押女性犯罪者的地方。每当宫内有女子犯错,便会被发配至此地,悲惨度日。
历史上,永巷监狱关押的皇室嫔妃不计其数,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刘邦宠妃戚夫人。
戚夫人,肤白貌美,姿色艳丽,深受刘邦宠爱,而作为皇后的吕后,却受到冷落。自此,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但由于刘邦的原因,她不敢有所行动。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依仗,沦为吕后的报复对象。
吕后将戚夫人关押在永巷监狱中,命人剔除其头发,脚部戴上镣铐,身穿囚度日服。身陷囹圄的日子,令戚夫人无比煎熬,她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此,她写了一首“春米歌”,用来表达思子之情。不料,正是这首歌,为戚夫人带来了噩运。
吕后正考虑怎么折磨戚夫人,见她思念亲子,当即命人把刘如意处死,又砍断戚夫人手脚,挖出双眼,做成“人彘”,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尽管如此,吕后仍不解恨,命人熬制毒药,熏其耳,灌其喉,导致戚夫人耳聋口哑。
做完一切后,戚夫人被扔到暗无天日的窟室中,受尽折磨而死。期间,吕后之子汉惠帝曾来探望,当得知面前的“人彘”为戚夫人时,汉惠帝崩溃大哭,直呼“这不是人做的事情。”
再说掖廷诏狱,相比于其他监狱,它的管理更加规范,诏狱内设有官职——掖廷令,用来专职管理犯人。掖廷诏狱中关押的女子,鲜少是犯罪之人,大多为政治牺牲品,甚至是含冤入狱。如汉代名将李陵兵败匈奴后,其家族受到连累,尽皆入狱,李陵的母亲则被关押在掖廷诏狱。
汉武帝妃子钩弋夫人亦被囚禁在掖廷,后被逼死。说起此事,倒是有些命运捉弄,当时汉武帝想将钩弋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但又怕自己驾崩后,太子年幼,会导致母权专政出现。为此,汉武帝先是将钩弋夫人打入诏狱,而后又将其逼死,才得以将皇位交给太子。
可怜钩弋夫人,无罪无过,却落得个凄惨下场,令人感叹命运无常。其实换个角度,汉武帝如此谨慎行事,必然有其道理,像汉代母权专政的代表吕太后、窦太后,都对皇权形成了极大压制,这点汉武帝是亲身感受过的。在晚年时期,他自然不愿这种情况发生在后任身上,自然要为子孙断绝外戚专政的可能性。
在汉代,除了永巷、掖廷之外,还有暴室,同样属于女子监狱的一种。
暴室,仅从字面分析,是难以理解本质,简单来说,它是用来拘禁宫中犯罪的女子,上至皇后、下至宫女,皆可能被打入暴室。不过暴室中的惩罚并没有名字那样“暴力”,它的惩罚极轻,平常只是为皇家制作衣被,这种惩罚对比戚夫人的遭遇,可谓是心慈好善。
暴室的得名是源于女犯们染完纱布,需要拿到太阳下暴晒,因而取名“暴室”。汉代关押在暴室的妃子不在少数,汉恒帝时期,因受许贵人煽动,汉恒帝废掉皇后梁氏,囚于暴室。梁氏在不久后,郁郁而死。
汉代还有另一种特殊的监狱刑罚之地,即蚕室。表面来看,很难将蚕与监狱联系在一起,那蚕室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蚕室”是指执行宫刑之地,因真正的蚕室怕风,而受了宫刑的犯人也怕风,由此,施刑之地便有了“蚕室”之说。
汉代时期,设有机构蚕室署,主要负责犯人宫刑事宜。被赐罪宫刑的犯人,将面临“丈夫割其势、女子闭子宫”的刑罚。其实早在西汉之前,便有了这种残忍的刑罚,不过并未进行单独管理。至西汉时,方才将获罪宫刑的犯人与其他犯人区分开来。
单纯以惩罚角度来看,宫刑对犯人的伤害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残酷刑罚,仅次于死刑。在颇为重视名节的古代,遭受宫刑无疑是巨大的耻辱,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比死更难以令人接受。
许多囚犯宁愿接受死刑,亦不愿遭受宫刑,但也有一部分囚犯,为了家庭或未完成的心愿,会忍辱接受宫刑。如汉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顶着肉体与心理的双重摧残,接受了宫刑,最终,写出了史家巨著《史记》。
参考资料:
『《中国监狱的发展》、《说文解字》、《汉书》』
我们古人是最有想象力的。
这种类似野蛮人的感情,以暴制暴的泄恨,杀鸡敬候的示威作用,在 秦朝 发挥极致。
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关监狱;
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割鼻子。
所谓物极必反,全天下的都割了鼻子,人们反而觉得割了鼻子的才好看,有鼻子的难看。
贴一张稍微觉得好看的割鼻美女。
秦朝的刑法严苛到什么地步。
据说天下监狱一度人满为患,人潮人涌,都关不下了。
索性穿上囚服,走在大街上。
整个城市都沦为了监狱。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年,这个在中华浩瀚五千年历史只占0.0028的朝代,终于被项羽一刀灭了。
短短十四年的秦朝,养孩子都未成年,却是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在历朝历代时时刻刻提醒着统治者,暴刑酷吏的危害。
当然,秦朝是个极端例子,
它的监狱是全社会。
稍微正常点,要到汉朝以后,到明清要更规范一些。
电视剧上的这种
这种监狱
?看的时候,是不是总是要脑补下从木头缝间钻出来,还担心脑袋卡不卡住的问题?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监狱是这样的:
这样的:
回到夏、商、周年代,监狱的形象更加接地气:
这些监狱虽然简陋,不过体现了古代监狱的中心思想。
监狱的中心思想就是不留人。
不留人意思是:
要么砍了、要么服劳役、要么以待候审。
监狱是用来暂时关押囚犯的地方,而不是用来饲养囚犯的。
这恐怕是因为人太多了养不起的缘故。
秦朝那么一折腾,到汉朝儒家思想一抬头,“以礼治国”渗入到了监狱里。
把“萧何”奉为狱神。
废除肉刑,不再以无鼻为美了。
唐宋 ,思前朝之鉴,“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明朝 ,明刑弼教,意思是刑罚只是用来辅助礼教的。
清朝 ,以汉治汉,仿照明律。
天子脑里意淫得很美好,他们幻想制造一个「 空狱 」的美好愿景,然而推行到地方,往往事与愿违。
嘴皮子说得再好听,
先前风光无限好。
扔进牢房里,狱卒子眼睛一瞪,
也要跪拜说声大爷。
朱元璋,说好的 “ 明刑弼教 ”,后来索性忘了礼教,只念叨着明刑明刑,把他平生最恨的贪官统统活剥了,一张张人皮挂在土地庙里,看得人心惶惶。
虽说刑罚没怎么减,夹手指、夹腿、打屁股、骑毛驴一样没落,但是监狱的设施还是有改善的。
有喝的,
有睡的,
有放风的院子。
比起电视剧里的几根木头撑起的牢房,现实中的古代监狱要 现代化 多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
清朝的方苞,就来了一次几日游。
写了一篇游记—— 《狱中杂记》 。
可见,古代监狱不轻松啊。
一旦关进去,就要抱死人脚睡了。
里面的拥挤状况,估计类似这样:
最后,用一张真实的照片来感受下当时囚犯们的气场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6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子李建成被杀后,太子妃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