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看古装剧或者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肯定都看到过朝廷缉拿通缉犯的情节,他们都是通过画像抓人的,这个画像上大概画出了犯人的外貌特征,顺道描述一下犯人的犯罪情节,大概往哪里逃了,最后再号召大家一起提供线索。
可您看过的也应该知道,古代通缉令的画像,那叫一个抽象啊!可能这个逃犯稍作外貌的改变,把自己掩饰的好一点,即使他站在你面前,很有可能你都认不出来。
您想想啊,是不是在古装剧中您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这个被通缉的犯人,带个帽子或者贴个胡子,就站在了这通缉令的前面,并且是和围观群众站在一起,但周围的百姓却全然没有发现。
那您可能要问了,古代的通缉令如此抽象,那是不是说只要这个通缉犯会逃,会藏,只要逃到了天涯海角,就会有逃脱的可能呢?
小编告诉您,不是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名人伍子胥就是被楚平王制作了画像,贴到了楚国各地,逼得伍子胥无处可逃,不得不逃到别的国家,才保住自己一条命。
可见我们觉得没有实用的“通缉令”,并没有那么不堪,甚至可以说是“百试百灵”。
那么,为什么“通缉令”这么抽象,还能抓到人呢?其实,这其中有很多种原因,最大原因就是上面写了13个字,这13字就决定了,逃犯根本跑不掉!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如果要到通缉的程度,就证明这个事情是很大的,上上下下的官吏都要配合,所以一般只要这个人被通缉,其祖上十八代就已经被查得清清楚楚,如果想要找自己的亲人求助,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既然不能求助自己的亲人,那就跑别的地方躲起来吧,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进城的时候是需要路引的,这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如果你没有,那就是可疑人员,所以只要被贴了告示,城里就别想进去了,那么就只剩下野外了,野外的危险性也是不用多说了吧。
可能有人要说了,那还有一些小村子,不也可以躲藏吗,这种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古代还有个罪名“知情不报”罪,也就是你看到一个人可疑,没有向官府报告,那你也是要一起获罪的,这些大大限制了犯人逃跑范围。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通缉令”上有这样13个字,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13个字就是“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这个赏钱的规定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宋元明清逐渐被扩大范围,很多犯人都有这个荣幸被赏钱。到了明朝,甚至还可以因此授官!
这就相当于你只要抓住一个人,就可以天降横财,甚至可以得到一个小官位,荫庇子孙,这是多么一个大的馅饼啊,寻常百姓哪能不使出十二分力气抓犯人。因此,逃犯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全天下就都是敌人了,您说这还怎么躲藏呢?不如乖乖束手就擒吧。
现在的科技可以说是非常发达的了,现在在很多重要的地方都会装上摄像头,甚至有的人需要的话也可以在自己家门口装摄像头,要是有人违法犯罪了,只要被监控拍下,警察就能掌握该犯罪分子的外貌特征,然后将其抓获归案。另外,在没有监控拍到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如果有目击证人的话,一种叫做犯罪侧写师的职业就派上了用场,他们能够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出嫌疑人的长相,然后成为搜寻嫌疑人的证据之一。
不过在古代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因为那时候没这么高的科技水平,因此技术条件也没这么好,可是在很多古装剧里,当官府要抓犯人的时候就会拿着一张通缉令到处找人,关键是最后还都能找到。可是那时候的通缉令上又不可能有照片,画的也是无比潦草,他们究竟是以什么为依据抓人的呢?其实也很好懂。
那时候的确是没有犯罪侧写师这种专业称呼,可是也会有擅长画画的人来为官府画犯人,那些通缉令上的画像自然就是出自他们之手了。你要说他们画得有多像其实也没有,不过他们很会抓特点,主要的特征还是给画出来了的,最精髓的地方都没丢,因此有了特点以后,官府就能够进一步缩小审查范围了。
把拥有这个特点的嫌疑人全部抓起来以后,官府就开始审问他们了,也会观察这些人的表现和神态,排除掉那些有不在场证明或者不可能犯案的人,最后一步就是借助更多的证据和其他的方式锁定犯人了。因此虽说画的不太像,可是经过重重检验以后,犯人也是插翅难逃了。
另外就是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所以很多人都是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地方,我们现在出行还能选择高铁火车一类的交通工具,可是古代人什么都没有。古代人不管去哪里一般就是靠走,除非是走得比较远才会想办法找别的办法,而且那种花销一般人也是承受不起的。因此官府也不用担心犯人在短时间内会潜逃,因为说实话那些犯人也去不了什么地方,不像现代可能警察一不注意犯人就蹿到国外去了。
在警察看来任何案件都有自己的黄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案子就不好破了,古代查案要比现代查案多出很多时间来,官府可以更仔细地去搜查。因此这个破案的黄金时间相对来说也就延长了一些,要在这期间破案,也并不是特别困难。
还有就是古代人很多时候都是信玄学的,很多科学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只好扯到鬼神身上,所以大部分古代人很迷信,从很多俗语里你也能感受到这点,例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报还一报?等,因此他们如果违法了,心里就永远都无法安稳了,特别是杀了人的那种,基本上每天都是非常煎熬的。不少犯人在遇到官府例行盘问时,神态都会不自然,而且讲话也是吞吞吐吐,那些官员看过那么多犯人都很有经验,很快就能发现事情不对。对于这件事情,很多古籍和文献里其实也有记载,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下进行盘问,一般人心里早就崩溃了。
你会发现,古代想要查案并不会因为技术水平低就更加困难,不少画像虽说看着离谱,可是对破案子也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大家在追一些古装剧时,看到那些画得很搞笑的画像也不要觉得奇怪和虚假了,因为这说不定就是那时候画像的真实水平。
另外要说的就是,古代人的思想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死板。哪怕条件简陋,还是能想出抓犯人的有效方式,实在令人赞叹不已。因此,科技并不是唯一能够依靠的东西,当科技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人们也可以顺利解决那些事情。
再加上现代的高科技,再厉害的犯罪分子也没办法逃脱。除开天眼系统,现在很多信息都是全国联网的,在弄清楚嫌疑人身份后,他肯定会被抓回来接受法律的审判和制裁。
大家在看古装剧或者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肯定都看到过朝廷缉拿通缉犯的情节,他们都是通过画像抓人的,这个画像上大概画出了犯人的外貌特征,顺道描述一下犯人的犯罪情节,大概往哪里逃了,最后再号召大家一起提供线索。 可您看过的也应该知道,古代通缉令的画像,那叫一个抽象啊!可能这个逃犯稍作外貌的改变,把自己掩饰的好一点,即使他站在你面前,很有可能你都认不出来。 您想想啊,是不是在古装剧中您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这个被通缉的犯人,带个帽子或者贴个胡子,就站在了这通缉令的前面,并且是和围观群众站在一起,但周围的百姓却全然没有发现。 那您可能要问了,古代的通缉令如此抽象,那是不是说只要这个通缉犯会逃,会藏,只要逃到了天涯海角,就会有逃脱的可能呢? 我告诉您,不是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名人伍子胥就是被楚平王制作了画像,贴到了楚国各地,逼得伍子胥无处可逃,不得不逃到别的国家,才保住自己一条命。 可见我们觉得没有实用的「 ”通缉令”,并没有那么不堪,甚至可以说是「 ”百试百灵”。 那么,为什么「 ”通缉令”这么抽象,还能抓到人呢?其实,这其中有很多种原因,最大原因就是上面写了13个字,这13字就决定了,逃犯根本跑不掉!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如果要到通缉的程度,就证明这个事情是很大的,上上下下的官吏都要配合,所以一般只要这个人被通缉,其祖上十八代就已经被查得清清楚楚,如果想要找自己的亲人求助,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既然不能求助自己的亲人,那就跑别的地方躲起来吧,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进城的时候是需要路引的,这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如果你没有,那就是可疑人员,所以只要被贴了告示,城里就别想进去了,那么就只剩下野外了,野外的危险性也是不用多说了吧。 可能有人要说了,那还有一些小村子,不也可以躲藏吗,这种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古代还有个罪名「 ”知情不报”罪,也就是你看到一个人可疑,没有向官府报告,那你也是要一起获罪的,这些大大限制了犯人逃跑范围。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通缉令”上有这样13个字,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13个字就是「 ”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这个赏钱的规定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宋元明清逐渐被扩大范围,很多犯人都有这个荣幸被赏钱。到了明朝,甚至还可以因此授官! 这就相当于你只要抓住一个人,就可以天降横财,甚至可以得到一个小官位,荫庇子孙,这是多么一个大的馅饼啊,寻常百姓哪能不使出十二分力气抓犯人。因此,逃犯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全天下就都是敌人了,您说这还怎么躲藏呢?不如乖乖束手就擒吧。 原标题:古代「 ”通缉令”为何百试百灵?看到上面写的13个字就明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5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武松打虎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