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长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中国人从古代到现在都在一直寻求长生,就算是不能长生也要让自己活得尽量的久一些,古代的各种秦皇寻找不死之药,还有各种神话传说,都是为了长生而出现的。到现在,人们知道不可能长生,然后就开始了养生。当然,全世界基本上也都是这种思想,只不过国外就是寻找恶魔了(应该是吧)。今天小编来说一下我们中国各个时代所寻找的“长生”。
《山海经》中关于不死之药的记载
《山海经》中关于不死之药的记载非常的多,像是昆仑的“不死之树”,这里的药就连天帝都会经常来采取,不过这个不死之树不太出名。不过这个不死之树可能并不能长生,而且用过之后应该还是有副作用的,猰貐在被谋杀之后,“帝”让手下去采取不死药救治他,但是猰貐复活之后竟然变成了一只食人的怪物,从蛇身人面变成了牛身人面。另外还有“不死之国”,《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阿姓,干木是食。”,好嘛,整个国家的人都是不死的。而关于不死药最出名的就是西王母了,她手上可是掌握着真正的不死之药,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详细的说过她。西王母坐下有很多的精怪,像是九尾狐,蟾蜍,兔子等,这些都是为她捣药的侍者。
汉朝的蟠桃神话
汉朝的时候,不管是谁,伤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对延年益寿感兴趣,从有很多人都叫做“延年”就能看出来。在《山海经》中有不死之树,而在《神异经》中,明确的说明了这棵树就是桃树,甚至是在《汉武帝内传》中,汉武帝就像西王母求取不死之药,但是西王母也表示不死药没有,但是有仙桃,你要不要吃,汉武帝表示当然要吃啊。然后吃玩之后,汉武帝偷偷的把桃核藏了起来,准备带回去种植,然后西王母直接说凡间是种不活的,而且这个可是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的,你也等不到那时候,然后汉武帝才作罢。而蟠桃神话也就是从这里才流传出来的。
魏晋南北朝的续命修仙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长生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但是本着能多活一秒那就是赚了的心态,开始研究各种文献资料中的延年益寿的药物。然后就出现了一种药,那就是“五石散”,这个东西吃了就飘飘欲仙,而且对身体有害到是真的,毕竟是上瘾的,最重要的是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个好玩意,毕竟都是各种矿石提炼出来的,寻常人吃这玩意绝对会出事啊。这个时候还出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就是葛洪,这个大家都知道吧,是道家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拖家带口的跑到了罗浮山,之后就开始炼丹,并且在著作《抱朴子》中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小编感觉吃多了这玩意真的是会“升天”的啊。
道家的辟谷
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大有经》曰:“五谷是刳命之鐅,腐臭五藏,致命促缩。此粮入口,无希久寿,汝欲不死,肠中无滓也。”
之后的人们可能也感觉到吃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不太好,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还有可能会缩短寿命,然后就出现了新的理论,那就是“辟谷”,这个理念到现在都还在盛行,尤其是这两年,辟谷的人真的是不少。至于为什么,看上面那段话就知道了,因为五谷本身就会腐烂,人们吃下去之后就会腐蚀五脏,或者说是被同化,然后就会导致寿命缩短。所以,想要长寿,那辟谷,肠中无滓,只有这样才能长寿。
佛教的各种神奇操作
之前一直都是道教在寻求长生,当然,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其它人,就算是被药死也影响不到他人,而且吃跟不吃都不好,都不能长寿,之后佛教就适时出现,并且带来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多读书”。当然,看的不是四书五经,初唐时看的是《续命经》,盛唐的时候看的是《金刚经》,总之就是让人们信仰佛教,多念佛经,多捐钱就可以长寿了。其实我们现在看来,当初的这种行为真的是非常的愚昧的,但是可能当时的人们本着“说不准管用”的想法,然后开始大量的尝试,然后也因为士大夫阶层的重视,让平民百姓也开始大量的信佛,可以说,佛教的这一步走的非常的好。
总得来说,我们中国古代一直都在想着寻找不死药,找不到那就续命修仙,修仙不成那就开始读佛经。不管怎么说,有关续命这种事,真的非常的不靠谱。而且在《韩非子》中“厚重自尊,谓之长者”,只有具备:年长者;位尊者;有德者这些条件的人才能称为“长者”,而我们应该做的是“长者”,就像是上古帝皇,只有为人类做出大功绩,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仙神”,如果品行不好,那就算是“长生”也只能是“老不死的”。最后,说一句很能概括小编想法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4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