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杨家将的故事带红了寇凖,历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07:09:10

杨家将的故事带红了寇凖,历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点绛唇》中卷珠帘:一代名相不仅上马可退敌,提笔也能风花雪月!

因为杨家将故事的流传,也带红了寇凖,让一代名相寇老西儿的形象深入民心。除了演义之外,真实的寇凖,也不愧名相之誉,在宋辽交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为大宋挣足了面子。寇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当数“澶渊退辽”。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南方统一大局已定,遂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率大军攻北汉。北汉被灭,太平兴国四(979年)年六月,宋太宗又亲率10万大军出镇州(今河北正定)北进,欲一举夺取幽州(今北京)。宋太宗伐辽,可以说是虎头蛇之势,先赢后输。宋雍熙三年(986年),宋辽岐沟关之战后,宋军丧师数万,国力穷沮,被迫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辽则乘其势衰,即行反攻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卒,宋真宗赵恒袭位。辽却乘真宗新理国事,屡屡兴兵攻宋。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边书告急,京师震动,宋廷君臣惊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风险。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亲征。寇凖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雍王赵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随军出征。

宋真宗亲自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但不敢过河。寇凖与高琼力促真宗渡河,命令卫士把皇帝车驾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时,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宋真宗象征性地巡视后即回到南城行宫。寇凖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

治国御敌,寇凖都有一套,展示的是他作为男人勇武强悍的一面,而作为文人的寇凖,也有满腔的似水柔情,写起风花雪月的文章来,并不亚于当红词家。比如他的《点绛唇·水陌轻寒》,就是借女子之口,将一个思夫怨妇的行止与内心描写得栩栩如生: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愁蛾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

词的上片写的是窗外景:水边的小路透出微微寒意,东风裹挟着春雨飘洒而来,刚刚回巢的新燕冒雨穿花,穿梭不停。作者之所以选择“新燕”,是因为,燕子都是双飞双宿的,这是为引出下片的室景作陪衬的:水边的小路微微寒意。熏香的炉子燃了一夜,小妇人也忙了一夜女工,天将晓,这针线活也该放一放了。不再忙乱,一缕清愁又上眉头,想想与夫婿的恩爱相处,脸儿立马唤出绯红。此时,侧卧在床,将珠帘半卷,任悠悠心事,追随雨中新燕……全词抒发的是怨妇思夫的惆怅心情与外在作派,写景状物惟妙惟肖,抒情达意缠绵悱恻,耐人寻味。

古代的官员大多是文章好手,寇凖也不例外,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有较大成就。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7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寇凖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他的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如“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日》)等,情景交融,清丽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上文所述的《点绛唇·水陌轻寒》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另附一组寇凖的小词,与大家同赏: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江南春·波渺渺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甘草子·春早

春早。柳丝无力,低拂青门道。暖日笼啼鸟。初坼桃花小。遥望碧天净如扫。曳一缕、轻烟缥缈。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杨家将为抵抗辽人的侵略,横刀立马,前赴后继,驰骋疆场。杨老令公血溅李陵碑后,杨家七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地投身抗辽一线,差点满门牺牲。

最后,杨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带领下,以柔弱的双肩继续擎起抗辽大旗,直面辽人的弯刀和铁骑,继续捍卫大宋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康,书写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

当然了,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但历史终归不是艺术,真实的杨家将还是和戏曲荧幕中的故事存在很大的差别。那么,历史上的杨家将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关于天波府。

在杨家将故事中,天波杨府位于北宋都城东京城西的金水河边,是宋太宗赵光义为表彰杨业的不世之功,特赐金500万为杨家修建的府邸。在杨府落成之日,赵光义亲自前往参加庆典,并御书匾额“天波府”,以褒奖杨家忠君爱国的精神。

此后,当满朝文武官员途经此处时,必须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彰显对杨家的敬重。

不过,在当时的开封城里,并没有“天波府”,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杨业的普通府宅,当然也不是宋太宗恩赐修建的。

杨业以身殉国后,这个府宅改为了家庙,取名“孝严寺”。现在的“天波府”修葺于1992年,集公园、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身,成为了后人瞻仰和祭奠杨家将的场所。

二、关于杨业。

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代,字重贵,其父杨弘信是麟州当地的土豪,曾自立为太守,后归附北汉。20岁的杨业随即得到了北汉皇帝刘崇的赏识,被授予侍卫亲军都虞候。他骁勇善战,屡有战功,后升任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灭亡后,杨业归降北宋,被赵光义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后,因其“老于边事,洞晓边情”,赵光义又让他出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由此开启了他在宋朝戍边抗辽的重任。

公元980年3月,辽人发兵10万侵犯雁门关,杨业以区区3000兵力,绕道辽军背后,在马尾山扎上树枝,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从而大破辽军,并亲手斩杀辽军主帅萧咄李,俘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公元986年,赵光义决心收复燕云十六州,组织了3路大军征讨辽军,其中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担任副职。西路军所向披靡,接连击溃了耶律斜轸等部,攻取了几个州县。但其他两路宋军进攻不顺,赵光义下令撤退,并命令杨业负责掩护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的百姓撤离。

杨业临危受命,在保护百姓的战斗中身中数箭,所部全军覆没,不幸被俘。但杨业宁死不降,绝食数天而死。

三、关于杨家第二代。

在杨家将故事中,杨业的后代一共有七狼八虎,个个能征善战,勇猛无敌,但由于大奸臣潘仁美的陷害,导致其中的六人殒命战场,只剩一人回来。

实际上,历史上杨业有6个儿子,最为有名的是长子杨延昭,其余5个儿子靠着父亲的功劳,恩荫得到了微小的官职,一生碌碌无为。

杨延昭很小就随父征战,在雍熙三年攻取朔州城时,29岁的杨延昭被流矢射穿臂膀,但仍坚持战斗,终于攻克朔州。

在杨业死后,杨延昭接过了父亲抗辽重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遂城保卫战。

公元999年冬天,辽国萧太后集结20万大军入侵北宋,遂城成了辽军首当其冲的目标,而驻守遂城的正是杨延昭。杨延昭以数千兵力阻挡了萧太后的数十次猛攻,尽管城墙屡被击垮,士兵死伤惨重,但杨延昭硬是没让萧太后前进一步。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辽军,杨延昭心里明白,如果没有出奇制胜的方法,遂城迟早会落入敌手。于是,智勇双全的杨延昭想出了一个办法,动员全城军民在滴水成冰的晚上,将城里的水浇到城墙上,利用严寒的天气把城墙冻结起来。

第二天一早,当萧太后面对一座如同水晶般熠熠发光的城池时,束手无策,只得下令撤军。

因为杨延昭在和辽军的战斗中,鲜有败绩,辽人认为他就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天狼星转世,镇守北方,由此送他绰号“杨六郎”。

公元1005年1月,北宋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由此罢兵,宋真宗升任杨延昭为保州防御使。9年后,杨延昭病逝。

四、关于杨家第三代。

杨家第三代中,青史留名的是杨延昭的三子杨文广。杨文广出生于公元999年,以父荫为官,曾得到范仲淹的赏识,先后任职侍卫亲军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最后官至防御使。

五,关于杨家女将。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佘太君和穆桂英的存在,只是在清代的《保德州志》中提到过,“杨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这个“折德扆女”也许就是佘太君的原型。当然,历史上也没有杨宗保其人,穆桂英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改编的,有一部分是真的。

关于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据《宋史》记载,杨继业是北宋杨家将的第一代,他与自己的儿子们确实长期与辽军作战,最后他在与辽军交战的时候,被辽军生擒,绝食三日而死。演义中的潘仁美在历史上就是北宋的潘美,他虽然在杨继业的死上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但民间盛传的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

百岁高龄的佘太君率领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一举击败西夏大军。但实际上,历史上除了佘太君有历史原型之外,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历史中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并且她只是活到了77岁,不可能有百岁出征这一说的。这大概是后人不忍忠臣良将后继无人,才给杨家“创造”了八姐、九妹、十二寡妇等一干女英雄方阵的。

杨家将故事的产生

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遗民徐大焯所着的《烬馀录》,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

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100年的历史,编撰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