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用十四年的时间位极人臣,陈新甲最后结局如何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07:05:3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陈新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千古谁识陈新甲。姓陈,名新甲,万历三十六年举人,从河北定州知州进兵部尚书。这是明朝将亡的乱象开始,举人身份做到兵部尚书,千古奇闻。兵部尚书在六部中排行第二,古称“大司马”“大将军”,统管全国军事,正二品官员,下辖四部门,兵部尚书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后勤部长和总参谋长综合,典型的位高权重。一般来说这样的高位,起码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履历还需要漂亮,让上上下下的人心服口服。陈新甲的上位却是崇祯皇帝硬掰扯上去的,定州知州,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宁前兵备佥事,右佥都御史,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十四年时间做到位极人臣。

明朝末年,也就是天启和崇祯年间,偏居苦寒之地的女真部落坐大,从癣疥之疾变成心腹大患,成功完成部落到王朝的华丽转身。偏偏大部分明人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其中包括朝堂衮衮诸公,认为女真不过是类似匈奴、东胡、月氏、鲜卑、羌胡等这样的野蛮人,穿着兽皮衣和草鞋,手持青铜或木制武器,没有自己的完整文字,只有野蛮蒙昧的祭祀文化。可是女真根本不是这样,他们野心勃勃,无时无刻不想着扩张疆域、变大变强,他们穿着兽皮衣是以为毛绒绒的兽皮袄御寒效果奇佳,是非常适合酷寒下的东北;他们的武器不是青铜或木制武器,他们的武器可能比明军的还好,越到后面越好,火器水平超过明朝。

边疆大帅和边塞士卒对后金女真的强大深有感悟,但消息传到大明统治高层也无用,他们我行我素,自顾自地党同伐异,当全国上下糜烂不堪、通敌卖粮卖盐卖茶卖铁的商人活跃、满清立国占下辽东叩关山海、绕道兵临北京城下时,大明“忠臣”们才反应过来,然而大势已去,回天已难。崇祯十五年松锦会战,陈新甲秉持着速战速决原则,将战力本就不行的明军分成四道夹攻,还说动固守坚城的洪承畴出兵,遭遇大败,明军被围歼,关外坚城重镇悉数沦陷。弹劾陈新甲的奏折如雪花般涌上崇祯案牍,陈新甲本人也乞求罢官归乡,均被崇祯拒绝。

此处存疑,崇祯是控制欲极强的皇帝,喜欢远程操控大军攻守进退,后来的每一次大战几乎都有崇祯插手其中进行干涉的影子,所以说,陈新甲的作为就算不是崇祯授予的,也是崇祯所认可赞同的。不让陈新甲辞官是想让他继续发光发热,做自己的挡箭牌。各位看官老爷觉得,这样认为是否有点道理?明军遭此大败,再无反击清军的资本和力量,只能固守坚城慢慢等待奇迹发生,重大转机出现。

奇迹和重大转机是需要时间酝酿发生的,得先摆平来势汹汹的满清铁骑。松锦之战大败后,随即而来的是崇祯密使陈新甲议和清军,不幸消息被其家童泄露,皇帝只能将他斩杀。其中真是疑团重重,陈新甲久在边疆、防御清兵,有才干和魄力,被当时的人称为文人统帅之典范。可是就这样的人物,兵部尚书,新败归家,皇帝找他商议求和一事,他大嘴巴地让家童知晓后,传出朝野,舆论大哗。这事无论怎么看,都像是隐瞒了什么。

首先,牵动着大明朝堂的议和一事为什么会让一个小小的书童听到;第二,书童为什么把这一消息往外传;第三,陈新甲文人出身饱读史书,会这么大嘴巴的大肆宣扬出去,让别人知道这件关乎国家颜面的事吗?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陈新甲的死有隐情,很可能是崇祯故意拿出去的替罪羔羊。

一生为国尽忠、殚精竭虑的陈新甲最终在史书上留下“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终屡误国事,贻后世以骂名”的评价,这事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没有责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