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国和楚国相比,楚国为什么不先拿下蜀地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05:58:43

秦国和楚国相比,楚国为什么不先拿下蜀地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国和巴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呢?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就是秦国非常强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在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当中,秦国的实力是首屈一指的,那么秦国为什么会非常强大呢?当然是商鞅变法的功劳,商鞅通过制度的改革,将弱小的秦朝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仔细研究商鞅的变法,我们就可以发现,他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根本的原因就是奖励耕战制度,而且耕战也是普通人能够爬上贵族阶梯的唯一途径。

除此之外,蜀国之地让秦国的后花园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要知道蜀地可是盛产粮食的,当时的秦朝连年征战,他们最缺的就是粮草,司马错将蜀国之地拿下之后,秦朝就开始极大的膨胀起来,它的扩张脚步也越来越快,最终一举将六国吞并。不过很多懂历史的网友也许会有一个疑问,战国时期的楚国实力也非常的强大,而且楚国距离蜀地也非常的近,为什么他们不先发制人拿下蜀国呢?

下面我们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分析一下,当时的楚国为什么不首先拿下蜀地。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讲,秦国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唯一的方向就是朝着蜀地发展,因为秦国的四周,要么是荒漠要么是戈壁,只有蜀地盛产粮食,同时也符合秦国的发展方向。当时的巴蜀之地是非常富饶的,同时侵略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秦国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向西方进发,和秦国比起来,楚国的发展又更加顺畅一些,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楚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要进攻巴蜀之地,楚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单单是从交通方面来说,楚国进攻巴蜀要面临的困难,远比秦国进攻巴蜀大得多。周边都是崇山峻岭,不仅耗费时间,同时对行军打仗也非常的不利,就算是楚国拿下了巴蜀之地,他们很可能会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迫之地。和巴蜀比起来,楚国完全可以进攻其他三个方向,虽然北面无法进攻,但是和秦国比起来,楚国的选择更多一些,手里的筹码也更加灵活。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会在出国之前首先进攻巴蜀,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算是老天爷眷顾秦国,让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同时也给她一个最佳的选择。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楚国的土地面积本来就非常的广阔,同时,楚国的人口也比较稀疏,地广人稀的国家本来就不需要过度的扩张,因为他们首先要解决自己国家领土的人口密度问题。

从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国土面积来看,楚国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除此之外,人口密度却是最稀少的,相对于国土面积来说,楚国当时更看重的是经济以及国家文明的发展,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向外扩张。后来楚国和秦国发生战争冲突之后,虽然楚国吃了败仗,但是他们却并不以为意,因为摆在他们的面前的选择太多,无论是向北迁移,还是向东发展,楚国都可以从容自如。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楚国一直非常向往中原生活,秦国将他们打败之后,也正好满足了他们迁移的愿望,这也算是一个导火索。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原来的楚国居民基本上都已经迁移到了江淮地区,他们在江淮地区开疆扩土,创立了一个新的聚居地。当秦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楚国的大部分居民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荆楚之地,巴蜀之地虽然一直都非常的富饶,但是在楚国人的眼中来看,他们对这块富饶且肥美的土地根本就不在意,貌似巴蜀之地从来都不是出国的菜。

就算是历史重新演放一次,楚国依然会选择放弃巴楚,而秦国也仍旧会继续攻打巴蜀之地,也许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又或者是历史的选择。虽然秦朝最终统一了天下,但是楚国也并没有真正的失败,因为他们终于实现了向中原迁移的愿望,秦国的攻打也刚好是一个导火索,后来楚国的子民开始在江淮地区发展经济,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镇,一时的失意并不代表永远失意,从楚国来看,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小伙伴们觉得上面的分析有道理吗?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战国时期占领巴蜀的,为何不是楚国,而是秦国?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秦国因为占领了巴蜀而使得整体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后世称这次举措是当时秦国历史上最有远见的战略举措之一。根据战国时候的地图可以发现,当时楚国和巴蜀都位于长江流域,楚国进攻巴蜀地区的难度小过秦国,但是楚国却没有占领巴蜀,这是因为当时楚国的战略方向是向中原扩张,并且楚国也曾进攻巴蜀,但是却被秦国收了渔翁之利。

首先,由于战略方向的不同,导致巴蜀地区最后被秦国所占领。众所周知,楚国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在楚庄王时期重用多名贤臣使得楚国问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最鼎盛的诸侯国,当时楚国的战略不断向比较富裕的中原地区扩张。到了战国时期,楚国推行吴起变法,楚国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和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交手之中,与此同时,秦国虽然也向中原扩张,但是遭到其他诸侯国的联合进攻,于是秦国便调整战略策略,先增强自身实力再继续向中原扩张,这时候整体实力比较弱的巴蜀地区正适合秦国下手。

然后,楚国曾进攻巴蜀地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秦国坐收渔翁之利。巴蜀地区在当时地大物博,在秦国占领巴蜀之前,楚国已经进攻过巴蜀地区,并且占领了重庆大部分地区,使得当时巴国的三大盐泉都被楚国所占据,但是楚国只看中盐泉能够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对于其他巴蜀地区并不感兴趣。其次,在楚国在进攻巴国的时候,遭到巴国的顽强抵抗,并且当时巴国还受到蜀国的夹击,于是巴国便向秦国请求支援,于是这就给了秦国很好的机会来进入蜀地。当时在楚国多次进攻下,巴国的实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使得秦国轻松便占领了巴蜀地区。

最后,因在战国中期,因为战略方向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原因导致巴蜀地区被秦国所攻占,而不是楚国,使得在地理位置上秦国完成对楚国的战略性包夹。

在战国时期占领巴蜀地区的诸侯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楚国?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出兵占领了被称为「 ”天府之土”的巴蜀地区。秦国的实力在控制巴蜀地区后大幅度提升,史学界公认占领巴蜀地区是秦国在战国时期最有远见的举措之一。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蜀地区则与楚国共同位于长江流域。秦国出兵巴蜀需要跨越雄伟的秦岭,而楚国则是溯长江而上,楚国对巴蜀的了解和进攻难度都要小于秦国。 但奇怪的是,直到秦国完全占领巴蜀地区之后,楚国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几乎是坐视巴蜀被秦国占领。那么在战国时期占领巴蜀地区的诸侯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地理上更有优势的楚国呢? 由于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等原因,中原诸侯对于巴蜀地区一直存在误解。直到秦朝灭亡的时候,项羽还认为巴蜀地区是「 ”不毛之地”而封给了刘邦,就更不要说战国中期的楚国统治集团了。 正因如此,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将主要战略方向定为北上中原,一直没有将巴蜀放在眼里。而且秦国进攻巴蜀时的楚王正是非常短视的楚怀王,自然更不会派遣大军进攻「 ”不毛之地”的巴蜀。 另外,楚国曾经进攻过巴蜀地区,但遭到了巴国的顽强抵抗,楚国由此认为进攻巴蜀地区的代价与收益不成正比。秦国进攻巴蜀的契机之一就是巴国为了抵抗蜀楚联合进攻而向秦国求援。

为什么是秦国消灭巴国、蜀国,而不是楚国呢?

众所周知,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在历史上被称之为「 ”巴蜀之地”,这是因为该地区曾存在巴国和蜀国这两个诸侯国。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并定都今成都市一带。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国(今四川东部)、蜀国(今四川西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灭亡巴国、蜀国的是秦国,而不是同样邻近的楚国? 一 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国、蜀国则和楚国一样,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对于秦国来说,如果从关中地区出兵进攻巴国、蜀国,需要翻过秦岭地区,也即道路险阻,增加了秦国进攻巴国和蜀国的难度。不过,最后的结果则是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而不是地理位置同样邻近的楚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秦国来说,实际上在进攻巴国、蜀国上,也存在着争议。就秦惠文王重用的纵横家张仪,就主张攻打韩国等战国七雄,而不是进攻巴国、蜀国。在张仪看来,进攻韩国后可以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名将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 ”得其地足以广国”,「 ”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在两种观点的交锋下,秦惠文王经过一番取舍之后,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而且让张仪和司马错一起率军进攻巴国和蜀国。由此,相对于楚国,秦国君主秦惠文王的目光更加长远,其手下司马错也看到了巴蜀之地的长远价值。也即攻占巴国和蜀国地区后,不仅可以趁势攻打楚国,也能够为秦国一统天下提供充足的粮草支持。 三 至于楚国来说,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楚国把兵锋指向巴国最后一道盐泉,很快攻占今重庆巫溪县、巫山、重庆奉节县一带,设为巫郡。至此,巴国三大盐泉已尽失于楚。也即在秦灭巴蜀之前,楚国也攻打了巴国。不过,就楚国来说,攻打巴国主要是为了夺取巴国的盐泉,而不是占据巴国、蜀国的疆域。换而言之,楚国主要是希望从巴国、蜀国身上获取直接的利益,而不是借助于巴国、蜀国来一统天下。因此,楚国本来有机会在秦国之前夺取巴蜀之地,不过,其最终还是注意力放在了中原和东南地区。 四 最后,就楚国来说,在战国中期一方面和韩国、魏国、赵国争夺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在秦国消灭巴国、蜀国之际,楚国选择对越国用兵,从而将楚国的疆域扩展到今江苏、浙江一带。并且,楚国还和齐国争夺淮北之地。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相对于秦国,楚国在对外扩张上拥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其没有优先消灭巴国、蜀国的重要原因。而就秦国来说,秦惠文王在位时的扩张方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韩国、魏国、赵国这三晋诸侯的联合,给秦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秦国因为东进中原地区的受限,所以优先解决了相对弱小的巴国、蜀国,这无疑为秦国之后击败山东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情怀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