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徐世绩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隋唐演义》是一部兼具历史和英雄题材的小说,里面的很多人物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徐茂公便是其中一位,他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智多星吴用,《三国演义》的卧龙诸葛亮,能掐会算,擅长用兵。
但是在正史中,他本叫徐世绩,同时因为战功卓著被唐高祖赐姓为李,所以也叫李勣。
在史书中他可是一位和李靖并称的当世名将,南征百战,威名赫赫,最终被封为英国公,凌云阁的大功臣之一。
战功卓著,墓中放官服和木偶
可是尽管他战功卓著,一生也是活在精于算计之中。
隋朝末年他认为的时机到了,于是出身豪门的他加入到了队伍之中,最初是翟让,但后来说服翟让尊奉李密为主,被王世充打败后的他,与其余的残部在公元619年时归顺大唐,开始了他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道路。
但是晚年的他却拒绝吃家人给其求来的药,甚至皇帝派太医送来的药,他也不吃。最终享年76岁,并且生前遗嘱:墓中不准放金银器具,只准放官服和木偶。
15年后便发现其高明之处。
其实在1971年,专家对徐茂公的墓进行挖掘,在其中确实未发现任何金银,只发现一顶神秘的鎏金帽子。
而这顶帽子非同一般,经过比对史书中介绍乃是三梁进德冠,目前为止发现的最老的一款帽子。在《新唐书》中介绍,唐太宗为嘉奖贵臣,赐进德冠,有一,二,三梁之分,徐茂公被封英国公当然是三梁。
这种可以看出徐茂公生前确实战功卓著,而且也表明曾经确实在墓中放了官服。
也难怪专家会说不愧是英国公。
但是追溯到1000多年前不仅有这官服还有木偶,因为武则天曾经为泄愤挖开过。这是怎么回事?
为官之道:学会站队
徐茂公虽然战功卓著却时刻担心家族的兴衰荣辱,位列三公,就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多的威胁。
最初玄武门之变之时,他没有站队,而是处于观望,之后便遭受到李世民的制裁,凌云阁功臣倒数第二,与其战功完全不符。
而且李世民曾经对儿子李治表示过如果徐茂公图谋不轨,不必心软,杀之而后快。并且在他弥留之际,就将其贬谪为叠州刺史。
还是后来李治需要他辅佐,才将其召回来。
徐茂公经过此次清楚地明白功臣更要学会站队。
很快长孙无忌与唐高宗开始权力的斗争,这一次徐茂公选择帮助唐高宗,支持拥护武则天为皇后,废掉先前的王皇后,长孙无忌家族也就此落败。徐茂公同时也明白家族的荣辱有时真的只是皇帝的一句话。
于是在临死前叮嘱自己的弟弟,好生照拂整个家族,如果有谋逆之徒,万不可心慈手软,必须杀掉。因为他不清楚他后代是否会站错队。但徐茂公也明白自己去世后,家族之事很难保证,于是立下了这份遗嘱,在墓中只放官服和几只木偶。
15年后便验证了他的猜想。
后代站队失误,官服和木偶验证猜想
15年后他的孙子徐敬业,因不满武则天的专权,先后多次被贬,于是在公元684年起兵讨伐武则天,但是不久后就被部将所杀。
武则天震怒,查抄了徐家。
而且为了泄愤,还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墓葬,但是未发现金银珠宝,到发现朝服和几个木偶。而这表明徐茂公誓死效忠大唐,即便死后也要带领着其他去世之人永保江山稳固。
最终武则天心软了,没有将其尸体挫骨扬灰。
徐茂公这步棋可算是高明,算出了自己的身后之事。
但是也看出其中的辛酸,身处高位,不仅要自己言行得当,家族中的人也需要谨守本分,因为很多功臣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被剥去曾经的荣誉,而是后代子孙的缘故。所以徐茂公才在他墓中放那些东西,果然15年后就验证了他的高明之处。后代专家称赞他不愧是英国公,也与这方面有关。对此大家怎么看?
徐茂公被称为唐朝名字最多的男人,因为他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所以也叫徐懋功。后来老李家看徐茂公功劳不小,就不顾人家愿不愿意,给他赐姓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李世勣,然后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又给他把名字给缩写成了李勣,够折腾的。前前后后有5个名字,而且同时都在使用,我很难想象唐太宗上朝点名的时候,该如何区分这五个名字。
?
徐茂公是开国元勋,一生侍奉三代皇帝。徐茂公的确是大唐的开国元勋,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对他一定十分熟悉了。他最初是在瓦岗寨跟着李密混的,可是李密这家伙事业越混越小,结果被洛阳王世充击溃,无奈之下只能投降李渊。而徐茂公也就跟着李密归顺了李渊。不过接收李密的是李世民,所以李密的人马是李世民来调配了。
为了体现对徐茂公的尊敬,李世民将李密的人马都交给了徐茂公来统领。因为谁都知道徐茂公是个人才啊,李世民这一招等于就是把徐茂公拉到了自己的阵营。结果徐茂公虽然是朝臣,却跟李世民之间的私交相当好。 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其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旧唐书》 李渊也不是白搭的,他知道李世民先下手了,所以自己也立刻表态显示恩宠。
刚投靠李渊的徐茂公,就被李渊委以重任,负责带领河南、山东等地人马,并且封曹国公,赐姓李。可能就是因为赐姓李这件事,徐茂公跟李渊的关系才不尴不尬的吧。此后,徐茂公就跟随李世民一起出征,先是击败了宋金刚大军,随后又占领了王世充大部分地盘,徐茂公的功劳都非常大。在李世民平定四方的所有战役当中,徐茂公的出镜率是相当高的,所以他此后也被李世民挂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
徐茂公痛击突厥大军,为大唐开疆拓土。徐茂公的威名其实是在李唐一统天下之后,当时李世民一直头疼突厥人来袭的问题。其实隋炀帝时期就烦恼这件事,所以他就修长城来抵挡突厥人,可惜压根就当不住。李世民时期,派遣徐茂公为主帅,对东突厥发起了主动进攻。突厥人也想不到,中原王朝居然敢跟自己叫板,所以认为这只是小打小闹。
没想到徐茂公这一战,把突厥人赶出了老家不说,还把他们的根据地连根拔起。可怜的突厥人一夜之间成了流离失所的人。 此后徐茂公更是多次击溃突厥大军,突厥人准备复仇的时候,却中了徐茂公的计谋,结果五万大军被俘虏,突厥大酋长带着一家老小全部投降了唐朝。 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
甲申,南风急,上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爇其西南楼,火延烧城中,因麾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遂克之,所杀万馀人,得胜兵万馀人,男女四万口,以其城为辽州。---《资治通鉴》从此突厥人一看到唐朝的军队,那都是载歌载舞地欢迎,变得和蔼可亲的多了。李世民觉得很满意,所以就将徐茂公一直留在并州,作为一座活长城,以此抵挡残余的突厥人进攻。
在李世民北伐高句丽的过程中,徐茂公也是立下大功,甚至后来到了李治统治时期,徐茂公跟薛仁贵合作,更是活生生灭了高句丽,为大唐王朝拓宽版图,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徐茂公的能力,在当时是跟李靖不相上下的。
?
徐茂公并未得罪武则天,他孙子是坑爷货。徐茂公一生兢兢业业,服侍了三代帝王,去世的时候76岁,李治带着太子李弘亲自为徐茂公送葬,认为天妒英才,其实这岁数在那个年代相当可以了。所以说徐茂公是一直活到了李治统治时期,所以他并没有正面跟武则天较量过。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也过大,所以徐茂公到死的时候,武则天还没有上位。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武则天非要扒了徐茂公的坟墓呢?
主要还是因为徐茂公有个好孙子徐敬业。徐茂公的儿子没什么本事,世袭了官职早早就去世了,但是这个小孙子倒是挺会蹦跶的。 敬业置陈既久,士卒多疲倦顾望,陈不能整;孝逸进击之,因风纵火,敬业大败,斩首七千级,溺死者不可胜纪。敬业等轻骑走入江都,挈妻子奔润州,将入海奔高丽;孝逸进屯江都,分遣诸将追之。乙丑,敬业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皆捕得,传首神都,扬、润、楚三州平。
《资治通鉴》 ?徐敬业是李唐王朝的忠实拥护者,可是当唐睿宗第一次上台的时候,武则天居然要临朝称制。唐睿宗正当壮年,而且也不傻,压根就不需要武则天插手朝局。所以在一伙人的撺掇之下,徐敬业等人便发起了兵变。兵变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武则天下台,把政权交还给李唐子孙。
他们毕竟还是太年轻,结果武则天就把他们一顿猛揍,而徐敬业更是被自己手下人给做了。徐敬业谋反罪名成立,所以就得扒了他爷爷的祖坟。这可真是没道理的报复,不过徐茂公的坟墓就这么被武则天被扒了,一直到了唐中宗再次复位以后,徐茂公的功德才被恢复,重新下葬。
总结:武则天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武则天想要掌权,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而且还不是李唐王朝的继承人。所以她如果没有非常手段的话,是很难搞定这一切的。徐敬业的造反,其实声势并不小,聚集起来的人马足有十万之众,而且参与的重臣也相当多。所以对武则天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一儆百。
徐敬业作为领导人,自然是第一个被处置的。可惜武则天没有抓到他,他就挂了。为了表示对造反人员的惩处,所以武则天就扒了徐茂公的坟墓。 ? ? 试想一下,徐茂公如此大功绩的人,因为子孙的谋反都能被清算,那其他人又会有怎样的下场呢?所以这招是武则天为了警告众臣们不要乱来的好办法。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瓦岗寨以及唐朝最具智慧的军师,其谋略甚至足以与诸葛亮相匹敌。但在正史中,徐茂公的原型是徐世勣,字懋功。其后徐世勣被赐姓为李,为李世勣。其后,李世民登基,李世勣为避皇帝的名讳,改名为李勣。为了方便起见,本文的李勣均写作徐茂公,这样或许能防止混淆。
与小说的定位不同,徐茂公乃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悍将。他幼时从军,13岁就能杀人。在作战方面,徐茂公擅长智取,用兵谨慎,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因此他曾自嘲道:“吾乃一狡贼”。而李世民也夸奖他是唐朝开国以来最会打仗的三人,并评价他“既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很显然,徐茂公打仗擅长精打细算,积小胜为大胜。
徐茂公一生戎马,功勋赫赫,曾歼灭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蛮族,为大唐拓境万里,与李靖并称为“双李”,可谓是战神级的人物。
在一般人看来,为将者大多是“大老粗”,不太懂政治,因此时常遭到“鸟尽弓藏”的下场。然而徐茂公却不同,他深谙为官之道。在他看来,政坛和战场没什么两样,都需要谨小慎微。因此即使他功勋卓著,却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首先,徐茂公必须处理好与李世民的关系。徐茂公曾是瓦岗军的猛将,从属于李密,其后投降了唐朝。因此,李世民对徐茂公并不算完全信任,对他只是笼络、利用而已。李世民还未登基时,徐茂公与他若即若离,并不算秦王府的嫡系。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徐茂公并未参与。对于李世民来说,徐茂公此举是一个大减分项。因此,李世民对待他,远不如像尉迟恭、侯君集那样亲近。否则以徐茂公的功劳,也不至于仅在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二。
以徐茂公的聪明,自然明白李世民对他的防备。因此在贞观年间,徐茂公非常低调。不过到了战场上,徐茂公总能保质保量地取得战果,因此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许。一次,徐茂公得病,李世民竟剪下自己的胡子充作他的药引。表面上来看,李世民对他的芥蒂已经消除了。
然而当李世民去世时,他与徐茂公浮于表面的君臣关系便显露无余。贞观二十三年四月, 太宗病危, 他对太子李治说:? “ 李世勣才智有余, 然汝与之无恩, 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徘徊顾望, 当杀之耳。”
当年五月,李世民便无故将徐茂公贬为叠州刺史。若换做旁人,肯定会有怨言,以韩信为例,他被贬为淮阴侯后,整天郁郁寡欢,几乎要造反。而徐茂公却不同,他得到消息后,立即收拾好行装,就赶去叠州赴任了。很显然,“狡贼”徐茂公早把李世民的伎俩摸透了。如果他稍有迟疑,恐怕已然沦为刀下之鬼。
看到徐茂公如此识抬举,继位的唐高宗李治自然很高兴,他借坡下驴,召回了徐茂公,并委以重任。其后,徐茂公以70高龄讨伐高句丽,并一举而灭之,立下了旷世奇功。
相比李世民,李治对于徐茂公更加信任,完全是将他当做父辈来看。徐茂公去世时,李治不仅大声痛哭,而且还亲笔为他撰写墓志铭,让徐茂公极尽哀荣。李治为何会如此看重徐茂公呢?
原来在永徽六年( 6 5 5), 高宗欲以武则天取代王皇后,并以此事询问旧臣们的意见。对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极力反对,然而徐茂公却装病不发表意见。但到了第二天,徐茂公偷偷入宫,面见了唐高宗。见此,唐高宗心领神会,便询问他废立皇后之事。 对此,徐茂公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事实上,高宗之所以要立武则天为后,不仅是因为她的狐媚之术,同时也是看重她过人的才干。当时,高宗与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矛盾重重,希望扶植后党以制衡。徐茂公作为老臣,却表态支持高宗。通过此举,唐高宗自然会将徐茂公看作自己的人,因此才会对他恩宠有加。其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倒台,而徐茂公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升官发财。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徐茂公通过支持武则天而位极人臣,却也因武则天的上台而家破人亡。徐茂公有一孙,名叫李敬业。此人智谋过人,乃是万人之英。对于孙子的智慧,徐茂公既欣慰又感到恐惧。徐茂公一生从不弄险,而孙子却一再兵行险着。因此,徐茂公曾预言道:“破我家者必此儿。”
徐茂公去世前,他仍不放心家人,他对弟弟李弼说:“我看房玄龄、杜如晦、辛辛苦苦建成家业,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结果都被蠢儿子败尽。我有这些犬子,要托付给你。如果子孙们有不轨之事,应立即打死。”虽然徐茂公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而且也做了预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徐茂公的预言最后还是成真了。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的势力逐渐庞大,甚至还废立君主。李敬业见此机会,以铲除武后、恢复庐陵王王位为名,铤而走险,发动叛乱。然而李敬业错误估计了形势,最终兵败身死。受徐敬业的牵连,徐茂公的坟也遭武则天平毁。武则天老去后,李唐复辟,徐茂公最终得到 *** ,坟墓才重新被立了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