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据。
如果,太子刘据没有死于祸乱,而是顺利地继承大统,当上了大汉天子,那么西汉的盛世会不会再延续一段时间?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过去不能假设,之所以立下这个设定,纯粹是为了以此来探讨一下,刘据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他的死对于西汉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刘据从七岁被立为太子,一直以来都是汉武帝重点培养的对象,尽管后来因为“子不类父”而惹起了汉武帝的不满,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太子地位。
就好像汉武帝所说的那样,“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
因此,刘据从小就接受了来自全国最精英分子的教育,比如说选用“万石君”石奋的少子石庆作太子太傅,又请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春秋》(《公羊传》)。
而刘据也不负其父之望,知学好学,待到通晓《公羊》之后,便主动向当时专门研习《谷梁传》、与研习《公羊》的董仲舒齐名的学者瑕丘江公私下里受习《谷梁》。
为了增长太子的见识,汉武帝还专门为刘据在长安城南,覆盎门外五里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称为博望苑。这使得多有与当时主流政见不同的各类“异端”前来附于刘据门下。
受此影响,刘据既结交织草鞋的平民百姓,门下也有敢仿朱亥的游侠作宾客,颇有其父用人不问出身之风。
汉武帝晚年之时,常年出游幸天下,将将天下诸事交给太子处理、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就算有重大的事情要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
在对待汉武帝的任用酷吏、严厉用法上,崇尚儒家思想的刘据经常会为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情进行平反,因而很得百姓的爱戴。可因此招来了那些执法大臣的怨恨。
卫皇后担心这样会引来祸事,就告诫刘据应该注意顺从武帝的意思,可汉武帝对这样的说法不以为然。
从这些描述可以大概看出,刘据虽然远不及汉武帝博学贯通百家之学说思想,而专注于儒家,但总的来说不失为爱民惜财、宽厚仁德。虽不一定能够开疆拓土、抗击匈奴,但守住基业、富极天下完全不是问题。
换言之,虽然只是假设,但如果刘据没有死于巫蛊之祸,真的有可能延续西汉盛世50年!
卫太子刘据是卫皇后所生,他性情温和,有相当的政治才能,早在元狩
元年(前122年)武帝就诏告天下,立刘据为太子,因此刘据在全国臣民中有
着广泛的影响。“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据年已不惑。他的母亲卫子夫贵为皇
后,舅舅卫青是一代名将,在太子出生前已任车骑将军,全面主持对匈奴的
军事部署。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升任大司马、大将军,不仅手握兵权,
而且成为武帝新设立的最高决策机构中朝的领袖人物,卫氏在武帝朝权倾一
时。
显然,汉武帝并不乐意见到卫氏一家独大,于是他又扶植卫青的外甥、
卫太子的舅表兄弟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不久又擢升年仅20岁的霍去病与卫青
并列大司马、大将军,分掌兵权。虽然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但此举无疑也
有制衡大将军卫青之意,防止军权全部集中于卫青一人手中。
围绕着卫、霍两位名将,还有战功卓著的一批军人,包括李广、张骞、
公孙贺、李蔡、李息、公孙敖、张次公、赵食其、韩朔、苏建、郭昌、荀彘
、路博德、赵破奴等人,皆以军功而位列要职。他们或出将人相,或为九卿
郡守,成为朝廷中的股肱之臣,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太子的臂膀。
到了“巫蛊之祸”前夕,卫青、霍去病两人都已经去世,汉武帝好大喜
功,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用匮乏,“天下户口减半”,社会危机加剧,原
先卫、霍手下的将领、卫太子周围的军功封侯集团也已经厌倦了多年艰苦的
远征,在这种情况下,以太子刘据为首的一批温和派官员提出对内与民休息
、停止酷敛,对外与匈奴和解、停止征伐四夷的新政方针。武帝“用法严,
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坚持以武力讨伐四夷的方针,太
子则主张用怀柔之策缓和外交关系。至此,武帝已开始意识到太子的政策与
自己的分歧。
事实上,正是由于与太子政治理念的分歧不断扩大,武帝晚年明显疏远
了卫皇后和卫氏集团,转而移情于其他宠妃如王夫人、李姬、李夫人,最后
是钩弋夫人。显然,这不仅仅是因为好色。卫子夫的皇后名位虽然一直保持
,但贵为皇后的她想见武帝一面也已经日渐困难。
政治权力的转移,对于最高当权者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即使是自己选
定的继承人,也难免面对苛刻挑剔的目光。在父子政治理念有重大分歧的情
况下,心理裂痕最终转化为政治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开始重新
考虑卫太子的继承权问题。于是,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和投机之心、再次受
到汉武帝的特殊信任并授以重要权力的江充,利用这种矛盾制造了“巫蛊之
祸”。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自己的爷爷刘据被害时,被当时的家臣张贺,念及恩情寄养在掖庭!汉宣帝对于自己的祖父刘据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因为祖父受“巫蛊之祸”时他都没记事!毕竟他是在别处长大的,所以我说这爷俩没有感情。
汉宣帝给祖父刘据上“戾太子”这样的谥号,一切根源都怨“汉武帝”刘彻!刘彻到了晚年,自己的家务事处理不好,因为巫蛊事件冤枉自己的儿子刘据。也逼的自己的皇后卫子夫自杀。自己后来也知道错误,后悔余生,但这些都没有用毕竟儿子也死了,妻子也不在了。作为帝王家,死后就应该有个谥号,刘彻也许害怕自己死后无法面对自己的儿子,所以就没给他追封谥号。等到刘据的孙子汉宣帝上位以后,给自己的爷爷增加了一个谥号“戾”。
“戾”这个字,即使放到现在怎么看也不好看,怎么听也都不好听。大致也就是指责有罪过,为人不好等等!但是历史上记载刘据是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人,温顺自律的人。他的孙子汉宣帝为什么给她加这样的谥号?这其中有更深刻的原委。
关于刘据的谥号“戾”,据《逸周书·谥法解》: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是因为奸臣江充,诬陷太子刘据搞巫蛊之事。太子就起兵抓了江充,这就没把汉武帝放在眼里。但是有人劝刘据让他赶紧对自己的爸爸请罪,低头认个错。刘据没听就带兵见自己的母亲卫子夫。所以孙子给他谥号:“不悔改、不思过、知错不改的戾。”
还一种说法,汉武帝是皇帝,自己也是皇帝。爷爷刘据不是,如果给爷爷封个好的谥号,也是间接承认爷爷起兵造反了!所以只能委屈自己的爷爷给他谥了个“戾太子”这个称号!也还有说这是汉宣帝话里有话,为了给爷爷申冤才谥的“戾太子”!
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和卫皇后之子,获立为太子,在巫蛊之乱中被奸臣迫害,举兵反抗,兵败逃亡,后来自杀。武帝知道太子冤情后,悔恨不已。刘据之孙刘询后来登上帝位,是为汉宣帝。
早年
刘据在元狩元年获立为皇太子,当时七岁。后来武帝为成年的太子修建“博望苑”,让太子在那里跟宾客往来,“从其所好”。
太子性格宽仁温和,但缺少政治才干,令武帝不满,认为他跟自己不相似。随著武帝的其他宠妃生下儿子后,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的关爱减少,令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察觉此事,曾对太子之舅、大将军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叫卫青安抚太子。太子经常劝谏武帝减少跟外族的战事,武帝却说这样做是为了太子将来可以安享太平。
太子宽厚虽然得到民心支持,但是也令到一些主张严刑峻法的官员不满太子。卫青死后,太子失去了最重要的保护者,朝臣对太子的攻击更多。武帝晚年,沉迷于巫术之中,太子和卫皇后都很难见到他。加上武帝钩弋夫人又以“尧母”自居,李夫人的兄弟掌握兵权,太子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固。
巫蛊之乱
武帝晚年,卫皇后早已失宠,奸臣江充等受到武帝重用。江充与太子及卫皇后不和,恐怕将来太子继位后会杀他,便想到利用当时闹出几宗大案的“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这时武帝因年老而性情变得多疑,以为身边的人懂得“蛊道祝诅”,为此查根究底而导致多人被杀。江充当时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他说宫中有蛊气,武帝派其他官员协助他追查。江充来到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当时武帝去了别处避暑,太子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诛连,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向武帝控诉太子,武帝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民众以为太子谋反,所以大多数人不支持他,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皇后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太子逃到湖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太子有一位富有的故人在此地,因为派人找他而被人发现,官吏围捕太子,太子自杀,户主亦被杀。
太子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只有一位孙子刘询生还。
平反
后来武帝不甚相信巫蛊之事,知道太子刘据本无反心,把江充家灭族,处死苏文,在湖县建“思子宫”。
刘据之孙刘询在十多年后登上帝位,是为宣帝,即位后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