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什么会翻盘

以史为鉴 2023-06-23 05:14:32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什么会翻盘

靖难之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一开始可谓占据劣势,在兵力上,燕王朱棣最巅峰的时候,不过30万人,而建文帝则拥有百万大军,兵力悬殊非常大。并且,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其登基称帝是名正言顺的。

所以,与此相对应的是,燕王朱棣在造反后,根本不敢把矛头直接对向朱允炆,只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因此,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自然是占据绝对优势和上风。不过,因为犯了三个非常关键的错误,最后的结果是朱棣由藩王登基称帝。一定程度上,就建文帝的三个致命失误,只有少犯一个,靖难之役的走向都会发生发生改变。

一、建文帝过于妇人之仁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对于当年的项羽,纵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妇人之仁,显然成为项羽最终自刎乌江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建文帝的能力,自然无法和项羽相提并论,所以,其仍然过于妇人之仁,无疑是加快了自己的败亡。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力求 “毋负朕有杀叔父名” ,从而成全自己宽厚仁义的名声。但是,这也让燕王朱棣在白沟河之役、东昌之役等多次战役中侥幸逃脱。

进一步来说,如果建文帝可以杀伐果断一点,靖难之役很可能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结束了。或许,建文帝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仁慈,从而让朱棣可以悔悟。但是,对于已经迈入万丈深渊的朱棣,自然是再也不能回头了。因此,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燕王,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了。在此基础上,再谈妇人之仁,只会贻笑大方。

二、建文帝在识人用人上出现失误

在三国时期,即便是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也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功亏一篑。这说明在识人用人上,只要犯一个错误,都会影响全局。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朱允炆把60万兵力全部交给他。结果,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对于朱允炆来说,一开始不能发现李景隆的真实能力,也就算了,但是,在和朱棣的较量过程中,李景隆的水平已经暴露无遗了,结果,朱允炆还是优柔寡断,等到形势难以挽回的时候,才把他召回京城。

对于朱允炆的宽容,李景隆却恩将仇报。等到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还有很多建文帝重用和信任的将领,诸如张信、李友直等人都出现了叛变的现象,暗中勾结朱棣。一定程度上,建文帝的识人用人能力,还不如蜀汉后主刘禅。比如在魏灭蜀之战中,刘禅派出的将领,大部分都是竭尽全力,很难像靖难之役中,出现这么多叛变和倒戈的情况。

三、建文帝的削藩策略出现致命失误

对于靖难之役来说,和清除初期的三藩之乱一样,起因都是削藩和撤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应该先裁撤其他藩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对此,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是齐泰的削藩顺序比较合理,也即擒贼先擒王,先拿势力最强,也最有反叛意图的燕王开刀。这个时候,燕王有两个选择,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起兵造反。不过,因为建文帝先动的是燕王,而不输削除其他藩王,所以燕王的起兵行为很可能遭到孤立,其他藩王也很难站到朝廷这一边。

与此相对应的是,建文帝按照黄子澄的计划,先后废除五位亲王,然后再对燕王动手。但是,这个时候,燕王朱棣已经是有所准备了,毕竟有其他藩王的前车之鉴。反之,如果燕王朱棣没有这些前车之鉴,很可能不会拼死一搏,即便造反,也不会获得一定的准备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先废除其他没有造反意图的藩王,只会导致明朝藩王大部分站到朱棣这一边或者保持中立,这自然是对建文帝朱允炆不利的局面。综上,就建文帝的三个致命失误,只有少犯一个,靖难之役的走向都会发生发生改变。

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为何他会削藩失败?

朱允炆,大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因“靖难之役”败北而下落不明,被戏称为走失儿童。他爷爷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后,勤政爱民,苦心经营了30年后交给他,一手好牌怎么就打烂了,导致皇位丢失,本人下落也不明呢?一起走进历史长河,回到1398年意气风发的少年登上帝位的时候看看吧!


朱允炆即帝位时,藩国势力已壮大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国家的治理上,采用了藩王制。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从洪武三年(1370)起,太祖先后三次分封,除立为太子的长子朱标和早夭的第二十六子外,其余二十四个儿子均被封为王,加上一个重孙,共二十五个王。诸王长大后,纷纷就藩各地。


可以这么说,在大明开国初期,从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诸王的封国星罗棋布,这些藩国有力抵御了外族势力特别是北元的侵犯,保障了大明的统治。到了太祖晚年,藩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尤其是宁、燕、晋等几位藩王,拥有重兵,又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他们以“权父之尊”自居,根本不把年轻的皇太孙放在眼里,言行多不逊。

洪武三十一年( 1398),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时,皇太子朱标病故已有六年,朱标的长子允炊继承帝位,年号建文。虽然祖父留给他一个意见强盛的帝国,但这些藩国,对年轻的朱允炆来讲,就是个烫手山芋。

系列错误的削藩操作错误的削藩时机。朱允炆即帝位后,就着手削藩,这皇位还没坐热呢,就急着跟二十几个叔叔对着干,能赢吗?削藩时机明显不对啊!也有大臣建议建文帝效法汉武帝的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但朱允炆急于求成,直接否定这个方案,于是,削藩就急匆匆地被提上日程并实施。一个月之内,接连拿下三个藩王,朱允炆沾沾自喜的同时,各地藩王则人心惶惶,特别是让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如坐针毡,在谋士僧道衍的建议下,燕王朱棣决定起兵。

错误的削藩次序。根基不稳的小皇帝,要削掉如狼似虎、手握重兵的二十几个藩王,如此巨大的一项政策,也可以说是战事,竟然没有周密详细的方案,更别提削藩后的安抚政策。削藩前,朱允炆跟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商议,齐泰主张首先削夺权势最重的燕王,黄子澄则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就多次犯有不法之事,现在“削之有名”,他建议先取周王,周王为燕王的同母弟弟,削夺周王,就剪除了燕王的手足。朱允炆认为黄子澄言之有理,于是,硬生生给了朱棣一年的准备时间。黄子澄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庸臣。


错误的削藩命令。朱允炆1398年即帝位,1398年开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削夺了岷、齐、湘、代四个藩王,除了湘王自焚外,其他三位亲王或是幽禁,或是迁往边远地区。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人家燕王都起兵造反了,小皇帝朱允炆竟然天真地下令,不准将士们杀自己的叔叔朱棣。于是,朱棣一次次地死里逃生,最终取代侄子登上帝位。

错误的削藩将领。燕王朱棣起兵时,朱允炆手上还是兵强马壮的,可惜没有将领。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元功宿将,早在“胡蓝之狱”中被诛杀几尽。朱允炆命六十岁的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率兵征讨朱棣。耿炳文率十三万军队与燕军交战,结果一战前锋覆没,再战主力大败。庸臣黄子澄推荐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李景隆富二代一个,哪有什么才能,他率领十几万人马攻打北京城,还打不过燕王王妃徐妙云带领的一万多民兵娘子军,后被赶来救城的朱棣打得落荒而逃。朱允炆后来又换了盛庸,建文二年(1400)十二月,盛庸在山东东昌大败燕军,燕军死伤无数,连大将张玉也死于阵中,可惜一道“不能杀燕王朱棣”的圣旨,让朱棣逃回北平。

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为了师出有名,朱棣引《祖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道,则亲王训兵待命,为天子讨平之”,他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称自己的军队为“靖难军”,迅速攻占了居庸关、怀来、密云、遵化等地。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后,1402年,朱棣从侄儿朱允炆那儿夺得皇位。


朱棣打进皇宫后,立即查问建文帝的下落,太监们都说建文帝与后妃们已自焚宫中,还拾出几具焦烂不堪、难辨男女的尸体。但是不久,建文帝出家为僧的传闻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建文帝听说叔父朱棣打进南京城后,一把火点燃了皇宫,并立即从宫中的地道逃出京城,削发为僧。后来,一直云游于滇、黔、巴、蜀间。据说,建文帝在云南时,还曾在墙壁上题诗,以怀念早年的宫廷生活,其中有两联写道:“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乌早晚朝。”也有一说,是逃亡海外去了。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会失败呢?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1360年,洪武三年封为燕王。燕王镇守北藩,足智多谋,屡次出征蒙古而威名大振,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渐渐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1398年5月,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嗣统,在齐泰、黄子澄的辅助下,先后削除了周、湘、齐、代、岷诸王,正准备向雄踞幽燕的燕王开刀。燕王先发制人,起兵“靖难”,篡夺了皇位。


很多人认为建文帝之失败首先在于朱元璋杀戮功臣造成其无将可用的局面。诚然,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以猜忌嗜杀而著称的暴君,但是造成建文帝在燃眉之急无将可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重文轻武的习性。

很多人认为建文帝之失败首先在于朱元璋杀戮功臣造成其无将可用的局面。诚然,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以猜忌嗜杀而著称的暴君,但是造成建文帝在燃眉之急无将可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重文轻武的习性。

在杀了老一代武将后,更不愿培养新一代武将,以防出现掘墓人。本来,朱元璋统治30余年,完全可以培养出新一代武将,而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洪武朝始终没开武举,却担心武将子弟不习诗书而开武学。

如果把朱元璋杀戮功臣看成建文帝无将可用的唯一原因,那么这些宿将若不被杀,形势又如何呢?经过30度年的岁月,这些老将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了,恐怕自然死亡的也不少,活着的也难以重征沙场了,后来受命于危难之间的长兴侯耿炳文终因老朽而不堪一击,便是明证,所以说建文帝的无将可用是朱元璋杀戮功臣和重文轻武的综合症。


建文帝成长在古代社会的“和平”年代,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环境使他成为文弱书生,处理政事也往往仁柔寡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