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姓而言,最“脸熟”的帝王大概是朱元璋。传说“读朱脸”下可通地理:面部轮廓狭长无比酷似台湾岛;上可知天文:因天花留下一堆按12星座分布的麻子……其中脸型更有特色—只挨过天花没挨过天花板,所以不平整;额头和下巴凸起,侧看就是半个括号;正看更吓人,鼻孔朝天,一说话仿佛有四只眼睛瞅着你。
以上传说唯一真实的就是额头,《明史》说他“奇骨贯顶”。当然,正史所记载的皇帝外貌也不足信。为利于统治,皇帝长相异于常人才有神秘性和说服力,于是史官想方设法地编造神话迷惑和欺骗大众,皇帝在他们笔下大多怪模怪样。
始皇帝之前的大统领外貌就怪得离谱,汉朝王充早在《论衡·骨相》中做过盘点,“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
进入信史阶段也好不到哪里,司马迁说嬴政“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挚鸟膺”是鸡胸,“蜂准”是鼻梁凹陷,“豺声”大概是因气管炎,“长目”是眼睛细长得能看见自己的耳朵。按这说法,嬴政就是头四不像。
描述皇帝的外貌,史官惯用的手法有两个—拟物化和贴牌化。
拟物化的惯例是将皇帝的某个部位喻为神秘或凶猛的动物,以体现其英雄本色。其中龙、虎、豹是热门参照,比如“日角龙颜”“剑眉虎目”“蜂目豺声”……始皇帝用的就是这种手法,此后的汉光武帝和辽兴宗也是“大口,隆准,日角”,“体貌魁梧,龙颜日角”。
贴牌化则是将皇帝喻为远古的贤君大圣,如唐尧虞舜等。《论衡·骨相》主角的体貌特征不断在史籍中出现,黄帝、颛顼、尧舜禹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这手法让人觉得中国皇帝千人一面,只是买了不同的QQ秀。
拟物和贴牌勉强能看,天赋异禀的就有点吓人了。
汉朝开国皇帝长得不算太怪,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稍微特殊的是他的左腿,“有七十二黑子”。而到刘备,开始基因突变,“手长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如果刘备能进剧组,那么晋武帝也能,《晋书》说他也是手长过膝。此外,北周太祖、后周太祖、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南燕慕容垂……史书记载他们个个手长过膝。
手长过膝的刘备是基因突变,而到了南北朝陈朝,整个家族批量生产这种怪物。《陈书》说武帝“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宣帝和他的皇后都是手长过膝。
不在正常位置长毛或毛发分外茂密,也是当皇帝的料。晋元帝眉骨突出,左眉骨上方还长了白毛,因此当了皇帝;金世宗的特长是胡子特长,长过腹部;与他有一拼的是晋武帝和北周文帝,两人的头发长到脚后跟;毛发最猛的是汉宣帝,从头到脚都长毛。
毛发长不算特别怪,《晋书》说西凉王吕光“左肘有肉印”。这块肉印很神奇,在他攻打西域时忽然鼓了起来,变成两个肉字—巨霸。种种迹象表明他要发达,正好前秦完蛋,他直接在西凉当了霸王……
胳膊长字不算霸道,身上长麟才是王道。隋文帝生下来就长麟,脑袋上还冒出一根龙角,把他母亲吓得失手将他摔到地上。可能他被摔到烧烤篦子上了,长大后脑门上一直有五条印子—“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他的手纹比额头更有趣,手纹一般是“川”字,而他的是“王”。
身上长麟的皇帝集中于南北朝。北魏孝武帝和南齐高帝都是全身有鳞,更牛的是北齐文宣帝:黑皮,宽脸,尖下巴,身上有鳞,八个脚踝。制造这个怪物的是北齐高祖,他长得不怪,“目有精光,长头高颧”,最漂亮的是“齿白如玉”。
南北朝“怪物之最”是梁武帝。《南史》中说他生来就带一道异常的光,相貌超级怪:额骨隆个大包,面部如龙,回头如虎望重山,舌纹为八字形,脖子冒光,身体对着太阳却没影子,两个髋骨并生,右手有个“武”字。
最后登场的是辽太祖。他生来就像三岁小孩那么大,下地就能爬,三个月就能跑,过百日后张口就能说话。他自称左右有神人护卫,然后谈论国家大事都能未卜先知。当时他的大爷处理部落事务,有疑难就去找他咨询。
辽太祖目光炯炯,脸型是连葫芦兄弟不敢碰的时尚锥子脸—“额宽颊瘦”。成年后的他身高九尺,能开300斤的大弓。箭靶子是谁?后汉高祖!《五代史》说他“目多白睛”,就是说他的眼睛除了中间一小黑点,其余全白,像只有10环和1环的射击靶……
皇帝长相如此荒诞,大概是因为他们受天命而治天下,尽显神秘、威严和与众不同,以接受民众膜拜,从而巩固统治。而史官对他们外貌特征的表述则是一种很复杂的文化现象,深受巫术、宗教、典籍、文学的影响。
古代皇宫里,为何要找奶妈,是处于政治目的吗?
众所周知,深处皇宫里的皇子皇孙,在生下来之后,很快便被送到专门哺育他们的人哪里去,这类群体就是奶妈,也叫乳娘。皇室内之所以要找乳娘,的确有很多原因,其中不乏政治因素。从三个方面来说。
现在走在大街上,偶尔会看到家政服务里有一项是请保姆业务,而还有一类特殊的保姆职位就是奶妈。
我们知道,自明清以来,奶妈的行业变得十分吃香。如果说谁家能请得起奶妈,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官宦人家请奶妈就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但题主说到皇宫里请奶妈,那么是不是单纯就为了地位、为了身份呢,当然不是。因为皇宫内院并不需要在请乳娘这件事上大肆显摆。
其实奶妈这个行业自古就有,《礼记》中就有?士夫之子有食母?之说。官宦或大户人家的子嗣请奶妈喂养已经在民间有约定俗成的制度,在朝廷里也设有专门的?奶子府?。每年常来应聘的年轻妇女不计其数。在她们看来,如果能有幸被选中,那么她们哺育的对象就是阿哥和公主们,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扩展人脉,更主要的是有机会得到皇室厚遇。所以这些奶妈对这个行业都十分看好、非常羡慕。
而且我们知道,在皇家大院,皇帝子嗣非常讲究人常伦理、宗法制度,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重孝道,一旦奶妈哺育了你,那么这位不是亲娘的女人甚至比自己的亲娘都要来得亲昵。例如,康熙与曹家的渊源,就是因为康熙的乳母是曹府之人,后来康熙六下江南五次都驻扎在曹家,甚至把富得流油的江宁织造送给了曹家。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奶妈在古代皇室里的待遇都是相当丰厚的。
因为在中国龙文化中,龙就是象征着皇权。
在传说中,人类有两位始祖:伏羲和女娲。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这两位始祖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
此外:传说天帝派鲧治水,不成,杀之。尸死三年而不腐。帝惊,使将剖鲧腹,出黄龙,降而成禹。后禹成夏族首领,龙成其图腾。 《史记》载,高祖未生时,其母梦与神游,雷电大作。其父见一蛟龙伏与母身,后孕而生高祖。高祖称帝,自称真龙天子。自此,龙为封建统治者专用。
扩展资料: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
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
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
明朝大臣们在“大礼议”之争中的表现,其实是很奇怪的。
很多学者都评价说,“大礼议”之争,其实不只是礼教的争执,更主要的是政治斗争。是正德皇帝的旧臣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嘉靖皇帝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不过,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谁都知道,只有巴结皇帝,做的事情合皇帝的胃口,官位才能得到升迁。和皇帝对着干,只会被皇帝打压。
(大礼议中的大臣)
既然如此,明朝大臣们那些“大礼议”之争,和皇帝对着干,怎么还说他们这是在争夺权力呢?有和皇帝争夺权力的吗?
不错,之前由于正德皇帝不理朝政,权力基本上都在大臣们手里。尤其是首辅杨廷和掌控着权力。顺从杨廷和,也就能够获得权力。但是,在嘉靖皇帝第三年的时候,那时候正德皇帝早已去世,杨廷和也被嘉庆皇帝撵回了老家,让他退休致仕。这时候,嘉靖皇帝已经完全掌控了权力,为什么在那时候,嘉靖皇帝想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的时候,朝廷中还有两百多人集体跪在左顺门前哭谏呢?以至于后来,当锦衣卫抓了为首的八个人,其他人不但不走,反而冲到门前,擂门痛哭。最后,嘉靖皇帝使出杀手,把五品上下的官员134人抓起来当堂杖责,四品以上的官员86人罚俸停职,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这么多人被杖责,被处罚,他们得罪了皇帝,将来他们还可能升官吗?升不了官,还能掌控什么权力?
反过来,如果这些官员像张璁等人一样,附和嘉靖皇帝的意见,那么,他们就会快速升官。比如张璁,原本只是南京刑部主事,迅速就被嘉靖皇帝提拔为翰林学士,得到了快速的升迁。后来还三次担任首辅,可见获得了嘉靖皇帝多么大的青睐。
有人可能会说,张璁这种大臣,会受到大家的鄙视,会为大家所不耻的。
(张璁剧照)
实际上,并非如此。当嘉靖皇帝和杨廷和等大臣争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张璁提出:“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
张璁这个提议,虽然是在附议嘉靖皇帝,但是,不但没有被人所鄙视,反而获得了不少人的赞扬。比如元老重臣王阳明就对张璁的附议“心喜其说”。另一个德高望重的重臣杨一清也评价张璁的奏议说:“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清朝重臣梁章钜也评论说,张璁此论“出所真见,非以阿世”。
所以说,就算是巴结皇帝,也并不就会被人评价为阿谀奉承。有时候,只要你的提议得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找到了化解矛盾的办法,依然是可行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认为在“大礼议”争斗中,反对嘉靖皇帝是政治斗争,是为了手中的权力,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
(嘉靖剧照)
既然并不是为了权力,那么,以杨廷和为首的那些人,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定要和嘉靖皇帝争执呢?
我觉得,他们这样做,还是为了理想信念。
古代官员的理想信念,和西方人不同,和我们当下人也不同。西方人是一种宗教信仰,我们当下人信奉的是未来的大同。但是古代官员不是这样的。古人是祖宗崇拜,他们信仰的是尧舜盛世,是祖先留下来的规矩。具体到这次“大礼议”,大臣们认为,嘉靖皇帝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规矩来做,这些祖先传下来的规矩,才是有道理的,不能新搞一套。
而我们把明朝大臣们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说成是他们为了争夺权力,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理解。
当然了,虽说这些明朝大臣在坚守理想信念,但是,这种坚守,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迂腐的。因为他们这样做,对国家富强,对黎民百姓的安康,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张璁,后来在当首辅以后,积极推进改革,革除明朝前期以来存在的各种积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后来张居正实施改革,铺平了道路。
所以说,比较而言,张璁这样的大臣,才真正算得上是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首先来说,建文帝的皇位被明成祖朱棣给夺了。建文帝想要完成自己削藩的政治目标,首先要保证自己一直待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如果你连皇帝都不是了,还怎么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啊。明成祖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他当上皇帝之后,手中有了权力,才完成了削藩运动。
其次,建文帝没有那股子狠劲儿。建文帝朱允炆跟朱棣不同,明成祖朱棣心狠手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对于自己的兄弟们也不讲什么手足之情。而建文帝朱允炆生性善良,在做一些重要的决策时优柔寡断,甚至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还告诉己方军队不允许伤害自己的叔叔朱棣。建文帝这样的性格,就注定他的政治目标难以实现。
最后,明成祖朱棣有这个能力。朱棣自幼在军队中长大,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和铁石一般的心肠。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同样开始削藩。由于当时朱棣手上有权利,所以他实现了建文帝的政治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0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永璇为什么是个残疾却没有皇子能活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