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鲁这一称号代表什么
这一称号指的是满洲传统封号,在满语当中有着英雄,勇士的意思,与巴特尔的意思是同样的,并且在清朝时期,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大官还是小官,只要立下赫赫战功,都可以获得巴图鲁的称号。
而且巴图鲁的称号还有着晋升的空间,在清朝初期,战事频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巴图鲁名号而冲锋陷阵打仗不要命,而清代皇帝为了表示恩宠,就开始给巴图鲁这个名号划分了等级,例如褚英赐号“洪巴图鲁”,代善赐号“古英巴图鲁”等。
所以巴图鲁这个称号,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权利,获得此称只能够获得至高的荣誉,以及皇帝的认可,也算是皇帝一种为了激励军心的手段罢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巴图鲁这一称号代表什么
新版《鹿鼎记》的鳌拜,一点都不符合清朝“第一巴图鲁”的气场。
“巴图鲁”是一句满语,意思是勇士,英雄,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
而被称为满清第一巴图鲁的,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鳌拜。
在《鹿鼎记》的小说或电视剧或电影中,鳌拜被刻画成满洲第一勇士,孔武有力,战功赫赫,武功无敌,总舵主陈近南武功高强,带着一伙武林高手,也不是鳌拜一个人的对手。
可以说,在《鹿鼎记》中,鳌拜就是像项羽、吕布一样的无双战将,神挡杀神,魔挡杀魔,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主。
所以,他从不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虽然鳌拜对清朝有莫大功劳,但对康熙帝来说,他对自己的威胁太大,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将他除掉。
于是康熙联合小桂子韦小宝,加上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决定豢养一批同龄人,天天练习摔跤和角斗,最后将鳌拜擒于武英殿,最后死在了囚牢之中。
当然,在正史中,没有小桂子韦小宝,但是索额图是真实存在的,康熙帝扳倒鳌拜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在正史中,鳌拜的称号的确是清朝“第一巴图鲁”。
但是咱们不禁冒出一个疑惑,《鹿鼎记》毕竟只是小说,它可以把鳌拜刻画成无双战将,但是真实历史可不会。清朝初期战功赫赫的将领,数不胜数,怎么轮到鳌拜这个在关外从来没有名气的人得到这个“第一巴图鲁”的称号?多尔衮呢?多铎呢?实在不行,吴三桂也能算一个候选人吧?
难道鳌拜的战功能排在清朝初期那些真正的开国元勋之上?
鳌拜何德何能能成为清朝“第一巴图鲁”?鳌拜在明清战争(1642年入关之前的战争)中,的确多次荣立军功,为此当时的清太宗皇太极亲自授予“巴图鲁”称号的嘉奖,这就是鳌拜“第一巴图鲁”最早的来源。
然而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鳌拜也只是清朝众多猛将之一而已。
首先要说明一下,“额尔德穆”和“巴图鲁”这两个词都不是满语,而是蒙古语
?
额尔德穆——意思是“有才学的”,现在还有很多蒙古人用这个词取名字
?
巴图鲁——这个词来自突厥语Baqatur,《唐书》音译作“莫贺弗”者即是。到了蒙古人口中,则念做ba'atur,即《元史》中常见的“把阿秃儿”“拔都”,现在蒙古人的名字“巴特尔”也是源于此。
?
建州女真早期成员有大量蒙古成分,通行蒙古语,有很多蒙语借词,“额尔德穆巴图鲁”也是借过来的。
?
额尔德穆巴图鲁——可以理解为“学士勇者”,因为倪嗣冲早年是秀才功名,算是投笔从戎的文化人。
?铁帽子王"是民间的说法,严格的名字应该是清朝引进的太子称号。
清朝的爵位分为十四等:和硕,王子世子,王子多罗郡王, 郡王长子多罗贝勒, 固山贝子, 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八镇国公不八辅国公镇将军辅将军丰国将军和奉恩。
明朝的王侯一般都以王侯命名。在清朝,这一制度被改革,皇帝的儿子可能被命名为王子,或郡王, 贝勒, 镇辅国公,等。在过去的朝代,有一个代代递减的规律。比如汉朝封出去的王国后来变成了侯国,被清朝继承。
举个例子,当初封爵位是太子,他的二代继承人只能叫郡王,三代叫贝勒,四代之后,他倒在了国公镇,但是到了国公镇就没有掉了。
如果当初只是郡王,那就代代相传,沦落到辅助州也不至于沦落。
如果当初只是贝勒,那就要代代相传,降到八分以下就不降了。
按照上面的顺序,如果降低到奉恩,将军以下,就叫做?闲散宗室?。
是对胡为的特殊对待,称之为?世袭怠慢?,如果以太子或后裔的身份命名,不能实行?代代递减?。清朝历史上只有12个人享有这一荣誉,他们被称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一般享有三种特权:一、?世袭换人?,隔代不减;二是工资丰厚,年薪1.2万,一个米露1万;三是赐世袭王符,又名?铁帽子王府?。
当然,就像?淡水铁券?能否免于死亡一样,?铁帽子王"?是否真的?铁?是另一回事。被降职斩首的?铁帽子王"?不少,但至少制度规定很?铁?。
代善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的次子。他在英英勇作战,屡立战功。他被冠以?古英巴图鲁?的称号,而?古代英"?则是?刀柄顶端有钉子的铁帽子?。?巴图鲁?的意思是?带兵?,清朝时只有代善赢过。
代善最初被命名为和硕的贝勒,并成为努尔哈赤,王子,但后来代善的第二个儿子硕拓离家出走。经过调查,努尔哈赤派人认为代善的继妻虐待他的孙子,并对代善,不满,因此他废黜了代善为王子。代善亲自杀了他的继母以示同情。
清代
巴图鲁(满语:baturu),与蒙古语的“巴特尔”(蒙古语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同义,汉语音译蒙古语为拔都。汉文翻译“英雄”、“勇士”,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真的存在大赦天下吗
下一篇: 清兵衣服上的字有什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