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这段历史故事。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出自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写的七言绝句《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花蕊夫人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冬,大宋仅仅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就灭了后蜀,后蜀十四万军队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被迫北行时,写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世事无常,三百年之后,同样的一幕将在南宋上演。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降将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这场战争历时近六年之久。直到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二月,宋军主将吕文焕出城投降,归顺元朝,襄阳遂陷。攻破襄阳之后,元军又攻占鄂州,随后,元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以宋降将吕文焕为前部,目标直指建康。元军所到之处,沿江城池的守将纷纷归降,南宋朝野内外大震,而此时的南宋君臣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师臣”贾似道身上,呼吁“师臣”亲征,指望他能像理宗朝那样取得“再造”之功(贾似道在第一次鄂州之战时曾私自与蒙古议和,使蒙古大军暂时退去)。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蒙古大军,这位独掌朝政的权臣在朝中群臣和谢太皇太后的压力之下,不得已在临安设都督府,准备出征。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10余万,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百余里(约相当于现代长度的40公里)。行至芜湖后,与主将夏贵会合。夏贵一见贾似道,就从袖中抽出一张字条,上写:“宋历三百二十年。”言下之意,宋朝历时已近320年,国势已尽,不要为它丢了性命。贾似道心照不宣,点头默许。这场决定南宋帝国命运的战争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展开,战争的一方是元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以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另一方是南宋宰相贾似道督诸路军13万,战舰2500艘,出师迎战元军。
贾似道到达前线之后,率后军驻扎于鲁港,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横列江上。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的勇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仍然幻想走同忽必烈讲和的老路,因此下令释放元朝俘虏,送荔枝、黄柑等物给伯颜,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但此时元军的目标在于灭亡南宋,称臣纳币已不能满足元军的贪欲,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遭到拒绝后,贾似道方令步军指挥使孙虎臣将精兵7万列阵于丁家洲之长江两岸,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以战舰2500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阻止元军东下。但宋军上下各怀鬼胎,早已经被一路势如破竹的元军吓破了胆,兵无战心,将领畏敌如虎。
二十一日,伯颜督步骑军沿江两岸进攻,元军在大江两岸架设回回炮轰击宋军,并令战船同步骑军合力向宋军冲击。宋前锋将姜才方与元军接战,大将孙虎臣在说完一句:“吾兵无一人用命也”竟弃阵先遁,其所率诸军遂溃。元平章政事阿术率战船数千艘,乘风急进,突入宋阵,横击宋舰,主将夏贵看到元军冲来,不战而逃,宋军大败,死者无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闻之,惊愕失措,自己乘坐事先准备的一艘小船,急忙鸣金收兵,乘船逃往扬州。宋军失去指挥,溃军蔽江而下,杀红了眼的阿术,甚至亲自掌舵,撞击江面上的宋军舰船,并令步骑左右夹击,追杀溃军一百五十余里。经此一战,南宋战舰多数沉没,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南宋与蒙元帝国的最大一次正面决战,就在这种一边倒的情况下结束。
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最终因宋军将领各怀异志,统帅贾似道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招致惨败。贾似道这位被群臣称之为“周公”的权臣,被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氏和宋度宗赵禥寄予最后希望的“师臣”,在帝国的最后一战中竟然手握十多万精兵不战而逃,从而最终将南宋王朝推入灭亡的深渊之中。而在此战中逃脱的贾似道并没有得以保住性命,在强大的压力下,谢太皇太后被迫将他免职,流放广东,行至漳州木棉庵时,贾似道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在厕所内缢杀,一代权臣落得个如此可笑的下场。贾似道死后的次年,1276年三月,南宋恭帝赵㬎开临安城门投降,历国一百五十三年的南宋王朝灭亡。
古代史上是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近代史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扩展资料: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赵长平之战
中国古代战争
为何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规模宏大,可谓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从黄河流域发展,逐渐向南向北两个方向发展,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战争是沿着黄河流域的南北战争。”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战争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基本每一个朝代大一统都是从北方向南方征战。比如司马氏一统三国、隋朝灭南朝、唐朝统一战争、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元朝南下、清兵入关都是从南到北。
就算是再南北对立的时代,基本上北方势力也常胜于南方势力,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对蜀吴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南北朝时期也是北方的实力较强,宋朝和金朝对峙处于劣势地位。在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上,唯一一个是自南向北征战取得胜利的是明朝。
为什么会出现南方普遍打不过北方这样的局面呢?是南方人太温柔了,还是北方人太凶悍了?
01北方经济发展占据优势
拿破仑曾经说过:“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的场面。古时候打仗,可能打一场战争,十几年的粮食储备差不多就打完了。粮草是否能够充足供应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的关键。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长期是以中原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区域,北方的生产力水平要明显的高于南方。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王朝的国度大多位于北方,而随着铁器农具、牛耕技术率先在北方地区推广,北方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按理说南方地区气温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种植水稻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应该更适合发展农业。虽说有地利之优,却受到了国都效应的影响,缺少人口,农民数量远远不如北方。
而且正是因为气候适宜,南方地区的树木生长茂盛,森林密布,使得古时候人类难以开发。
北方地形大多是宽广的大平原,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土地产出可以养活大量人口。而南方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虽雨水温度都适宜种植,但耕地多为梯田,耕地面积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古代,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经济,也代表着兵员和财政。占据着人口和地利优势的北方,是南方所无法抗衡的。
02北人尚武,南人尚文
国学大师林语堂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南北方都出一个不肖子,都被父母赶出家门,假如都浪子回头,20年后衣锦还乡。
那么,北方回来一个什么样的人,南方回来一个什么样的人?
林语堂自己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北方回来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南方回来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
在中国北方的关外地区存在着凶狠好战的游牧民族,致使北方地区时常需要面对战争的侵扰,一直处在混乱动荡之中,更要在危险之中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虽然生活上没有南方人安逸,却是在动荡中出现了对武力的崇拜,因此北方地区士兵的身体素质比南方地区的要高。
而南方虽在文化上比较有优势,但在气势上弱了北方一层。当北方在面对金戈铁马的时候,南方还呈现一片靡靡之音,南方士兵都是文弱秀才,五代时期曾有诗就此讽刺南方士兵战斗意识:“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一个缺少战斗精神的部队就已经注定了它的失败。
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所以江南多出才子文人,北方多出名将侠客。
03骑兵对步兵的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拥有马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立的重要标准。骑兵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机动力、冲击力和行军能力。战马是骑兵最主要的装备之一,是骑兵的倚重所在。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国势衰微,在和大国的战争中常吃败仗,更连小国都来侵扰。赵武灵王寻求突破,效仿胡人练习骑射,将相传几百年的车战改为骑战,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最终,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称雄一时,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骑兵的高机动性对步兵占据着天然的优势。汉高祖七年,匈奴骑兵南下与刘邦的三十万步兵对峙,刘邦率兵急进与主力部队拉开距离,被匈奴趁机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危急关头,陈平贿赂了冒顿的爱姬阏氏,刘邦才得以南归。白登之围,彻底暴露了步兵在骑兵方面的劣势。
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优质的骏马和彪悍的骑兵,谁就左右了战场。从秦汉时期开始在陕西、宁夏和内蒙古一带设置养马场,到隋唐的甘肃陕西,再到元明清蒙古草原可以看出,适合养马的地区都在北方。南宋时期曾在南方地区设置牧马场,所产的马匹基本不符合军马的标准。
通观历史,凡是能够掌握陕西中北部及甘肃地区的朝代,总能居于强势地位。养马场的天然地域分布,让北方对南方天然拥有了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更容易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04地理影响
中国地形北高南低,从北向南打,叫南下,有一种天然的优势,能取得势如破竹的成效。而从南往北打,叫北上,存在着“仰攻”的劣势,往往很难奏效。
南方崇山峻岭使军队行动和后勤补给难上加难,诸葛亮北伐,蜀军的后勤运输线就长达数百公里,十万大军的衣食、粮草只能靠人力运输,其艰难可想而知。后勤线供给不足常常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
北方平原地区方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地域文化具有认同感,在军队中可以增加凝聚力。南方山地丘陵将村镇都隔绝开来,“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参加军队时相同地方的人都不认识,可能说话都听不懂。地形的阻隔更是加剧了各个地方势力划地而治。
近代以来,南北战争的结果却是发生了逆转,东南沿岸的开放使得对西方世界了解更加全面,这样南方就成了革命的起源地。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孙中山的北伐战争皆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8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