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换国号,这事情还得从周朝说起

以史为鉴 2023-06-23 02:48:20

古代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换国号,这事情还得从周朝说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改朝换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对于中国的历朝历代我们都有一种印象,就是每更换一个朝代统治者就要更改一下国号,这在古代叫做易姓革命,易姓就是给江山改个姓,比如从姓刘的变成姓曹的,或者从姓朱的变成姓爱新觉罗的,革命是变革天命的意思,指君王是承受了新的天命才改朝换代,为什么改朝换代就得换个名字呢?

这事还得从周朝说起,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所有的诸侯国在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诸侯国的国号也就是封号都是周天子赐予的,如果擅自更改了国号就等于背叛了周天子,背叛了周朝的分封秩序,这时候其他诸侯国就可能以此为由对这个国家进行讨伐,所以当时政权发生更迭的话,只能更换君主的名字,不能更换国号的名字,比如田氏伐齐这个事儿,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出现姜氏齐国和田氏齐国这种局面,齐国还是齐国,至于你君主叫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在战国时期事情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此时开始流行天下“唯有道者居之的思想”,如果某个国君在道德上更加优越,受到天下人的拥戴,他就可以代替原来的天子取得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观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各国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新的势力完成统一是大趋势,况且周朝之前就已存在的“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思想及商汤取代夏桀,周武王取代商纣王,都更改了国号,这就导致了更改国号成为了顺应天命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易姓革命。

所以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理所应当地把秦作为整个天下的国号,这种行为又被后来的汉朝所模仿。至此古代中国每逢改朝换代,必然更换国号的传统也就固定了下来,但有一说一改朝换代这种事多少都是有些血腥的,为了让这个事显得合理,就需要动用一些手段和套路。

从东汉末年起,这个时候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叫做士族,他们效仿了周朝的分封秩序,通过一系列操作,名正言顺地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最终一步一步篡夺皇位。这一波操作的起点是让当时名存实亡的皇帝给自己封爵,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在公爵之上其实还有一个等级叫做王爵,如果你想篡位,你得先让皇帝把你封为王爵。只要你是王爵了,你跟天子差不多就平起平坐了,到了这一步最后篡位称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例如曹魏政权就是按照这个思路一步一步篡位登基的,曹操在世的时候曾要求汉献帝把自己封为魏公,后来又加封为魏王,在这个过程中他建立了祭祀曹氏祖先的宗庙,还设立了自己的的小朝廷,朝廷上也有文武百官。换句话说,他在汉朝内部建立了一个小王国,这个小王国里的大臣们效忠的对象是曹氏家族,而不是汉朝皇室。

如果有人表示我效忠汉朝而不是效忠荣曹家,就会遭到曹操的打击。比如荀彧就因反对朝廷封曹操为魏公而遭到曹操的猜忌,曹操当上位王后拥有了和皇帝一样的特权,取代汉朝也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曹操想保全自己的名声,所以把最后一步留给儿子曹丕去完成。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王位,立刻逼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操取代汉朝的过程就是过去周朝分封秩序的再现,先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然后以诸侯国国君的身份接受刘家的禅让成为天子,禅让的理由,当然是曹家比刘家在道德上更优越。如此一来以来血淋淋的篡位行为就披上了一层道德的外衣,曹丕当皇帝也就有了正当性,这时把魏作为新王朝的国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因为魏原本就是汉朝给曹家的封号直接沿用,可以证明禅让的正当性。

曹家的这些手段后来又被司马家族学了去,司马家族也依葫芦画瓢,先是被封为晋公,然后是晋王,最后逼迫曹家禅让,建立了晋朝,后来的隋朝、唐朝也都是学了这一套,隋文帝杨坚做,随国公,唐高祖李渊做过唐国公他们当上皇帝的历程其实都是跟曹氏家族学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秦汉到隋唐国号的主流来源都是前朝赐予的封号。唐朝灭亡之后一直到宋朝建立期间经历了5代十国,这次战乱彻底消灭了士族,让宋朝迎来了一个平民社会,再也没有什么世代为官的士族,大家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出来做官,所以在宋朝之后就再也看不到用封号来做国号的现象。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与明朝国号相关的白莲教,在当时也是底层平民的信仰,所以明朝的国号折射出的是平民社会的一个缩影。另外在宋朝以后,少数民族开始扮演起重要角色,辽朝和金朝都曾对宋朝造成重大威胁,蒙古人甚至统一了整个中国建立了元朝,少数民族制定国号,一般都是靠着美好的寓意,美好寓意中往往会包含了信仰的因素,这也是少数民族王朝树立自身正当性的手段。

不过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汉人王朝制订国号的习惯,所以大元和大清这样的国号折射出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宋朝以后的中国逐渐从一个由汉人占据主导的小中国,开始向一个个多民族的大中国过渡,所以国号不仅是一个名称,它还是一个政治符号和一种时代象征,国号是一块精美的琥珀,里面封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包含了历代王朝塑造正当性的各种方式,包含了历代王朝社会变迁的发展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变化,经历了从汉人占据主导的小中国,向多民族的大中国过渡,一步一步打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的历史篇章。

武则天为何篡唐后,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周”?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三年。武则天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黜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改嗣圣元年为光宅元年,改洛阳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公元690年(大唐永昌二年)的秋天,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称帝,定国号大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

把睿宗改为皇嗣,赐姓武。于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改置社稷。改载初元年为天授元年,史称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洛阳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国号,即国家的称号,或者说是一个朝代的名称。改朝换代,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开创者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国号如何确立,有什么来头和讲究,是每一个开国之君建国登基前,必须提前考虑和解决的政治问题。

中国历朝的国号都有含义,有的以称帝之前的封爵为国号,比如汉朝、隋朝,唐朝等;也有的以建国者姓氏为号,比如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陈朝;还有的因字义特殊所以用以国号,比如元朝的“元”,便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而清朝的“清”字则取五行中的水克火之意(明朝的“明”五行属火)。那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为何定自己的国号为“周”呢?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随即“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甩开膀子,“御则天数,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资治通鉴》),标志着大唐的覆亡和大周的诞生。

傅游艺在当时只是一个低级官员,他奏请“改国号曰周”,不仅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和提拔,还得到了六万多人的响应。可见,武则天“以唐为周”的想法已提前被众人获知,大周的国号早已内定,只是没正式宣布而已。

在唐代以前,真正天下安定、国祚久远的,只有周、汉两个朝代。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改朝换代,不能再走唐帝的老路,她只能另辟渠道,即崇周复周。周国祚最长的朝代,前后共八百年春秋,远远超过其他朝代。霸气的武则天将国号定为“周”,原因之一就是想沾一下周朝长命的运气。而且,“周”字意义美好,既有周到、周密、周详、端正、完备之意,也有忠信之意;从字型上看,“周”字外有广阔而坚固的壁垒,内有土地和人丁,这无疑是统治者最需要的。用“周”字为国号,寓意吉祥美好,天下周全,国祚长久。

另外,武则天自幼喜读史书,尤其欣赏周文化,在她摄政之后,更是对周朝的典章制度推崇备至。在她的统治中,处处可见周朝风格,比如她就曾按照《周官》中的记载,将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天、地、春、夏、秋、冬等;并且仿照周公在洛邑兴建明堂的做法,也在洛阳建造明堂,以宣明自己要复兴周礼的决心。再如她实行周正,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以正月为一月。这些改革,不是凭空杜撰,其依据就是周官、周礼、周文化,是武则天自幼或入宫为才人以来有意识学习《周礼》后,对周礼的继承和创新。因为对周文化的向往,武则天在得势后,也让其家族往周字上靠拢。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生前为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曰定。武则天当了皇后不久,便怂恿唐高宗李治追封武士彟,“高宗永徽中,以士彟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新唐书·武士彟传》),谥忠孝。注意周国公中的“周”字,这应该就是武则天的杰作。从此,应国公武士彟成了周忠孝公武士彟,武家就此跟“周”字扯上了边,这也是日后武周帝国国号的白纸黑字的法定来源。

武氏,在当时算不得高门望族。骆宾王称武则天“地实寒微”,突厥可汗称武氏“小姓”。为了把武氏的门楣抬高,武则天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把武氏说成了是周天子的后人。首先,她将自己父亲武士彟(音约)的封号由应国公改为周国公。

然后,将武氏与周朝强行建立联系:新旧《唐书》载,传说武氏据《姓纂》记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周平王小儿子的手中有形似“武”字的手纹,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周平王的第40代子孙。武士彟便是周天子的后人,故应封为周国公,武则天自然也是周天子的后人,故武则天定国号为“周”。当然,这纯属武则天为证明登基合法性而做出的杜撰,同时,此举还能让武则天摆脱自己出身文水小姓的尴尬,摆脱高门世族的歧视。

总之,一个“周”字,解决了诸多问题。从崇周开始,武则天就喜欢上了“周”这个字,并在政治上、门楣上向“周”字贴近靠拢,直至将其立为国号。称帝前,武则天追尊其父为“周忠孝太皇”;称帝后,武则天自称大周皇帝,立周祖七庙,其中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为“睿祖康皇帝”,其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把武周打造成姬周的翻版。时代是进步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注定被淘汰,当年王莽篡权后不切实际地复兴周礼,败得很惨,武则天无疑是重蹈了王莽的覆辙。

熟悉中国历史的请进,关于古代的改朝换代?

楼主所说的情况史上的确存在过,如五代时期的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前期时励精图治,消灭后梁等割据政权,建立起五代中版图最大的一个国家,然而他后期却不思进取 终日宠幸伶人,导致朝政荒废,国力江河日下,终于导致叛乱发生,庄宗在带兵对抗叛军时被毒箭射中死去。庄宗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哥哥叫做李嗣源,此人是庄宗父亲李克用的养子,因身强力壮、勇猛过人而深受重用,在正版皇帝李存勖死去被群臣拥立为新君,因李克用嫡亲子孙全部被杀,群臣有人主张自建国号,但李嗣源没有同意,此后后唐直到灭亡都没有更改国号。求楼主采纳,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7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