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马常在,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马常在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出身汉军旗,父亲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官,没有什么家世。在雍正七年的时候,马常在按照规定去参加这一年的选秀,被雍正看中,留下了牌子。虽然她是雍正亲自选中的妃嫔,但是入宫之后只得到了一个答应的封号。这个答应,算是后宫中的九品芝麻官了,只比最低等级的官女子高一点。
官女子是宫女才会获得的封号,像她这种通过选秀入宫的正经秀女,答应这个封号确实太低了。可是雍正对待自己后宫的妃嫔非常的苛刻,大部分的位分都不高。而马常在,不对,应该是当时的马答应。在入宫后很是得到了一阵雍正的宠爱,并且在第二年被雍正金口一开升了位分,成为了马常在。
可是成为马常在之后,雍正对她就失去了兴趣。当时后宫中得宠的高位嫔妃很多,好比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就是雍正的心头好。而马常在这种没有家世地位的低级嫔妃,自此只能默认失宠的事实了。不过马常在心很大,没有雍正的宠爱,她也乐得逍遥自在。雍正是个勤勉的皇帝,也是个短命的,在位只有十三年。
马常在进宫后的第六年,雍正就去世了。她死后,马常在作为先帝妃嫔不能出宫和自己的家人团聚,而是要留在宫中,为自己的丈夫守寡。当然从前的宫室也不能居住了,而要腾出来给新皇帝的妃嫔们住。于是马常在迁到了宫中专门为老一辈妃嫔们准备的宫殿中居住,这一住就是33年。
新帝如果有心,是可以为先帝的妃嫔们加以尊号提升位分的。但是马常在不过是个常在,为太妃加封的好事总是轮不到她,至死她也不过是个先帝常在而已。马常在在乾隆后宫中过了33年守寡的生活,从一个青葱少女熬到了白发老妪,终于在乾隆33年的时候,她撒手人寰。
一个先帝低位妃嫔去世的事情,是不需要惊动乾隆的。按照惯例,马常在的遗体被送出宫,暂时安放在殡馆,等待合适的日子下葬。可是负责办理马常在丧事的官员们很看轻她,认为她的丧事上没有油水可捞,所以对她的丧仪一拖再拖,甚至最后把她下葬的事情完全忘了。
马常在的遗体就这样在殡馆中一放就是7年,后来乾隆偶然得知了这件事情,问起先帝的嫔妃们安葬在何处,才得知马常在的事。他听说之后雷霆震怒,严厉处置了为马常在办理丧仪的一众官员,并且把马常在的灵柩迁至妃陵下葬。
孝庄皇太后是大清正式建立国家以来的第一位皇太后,根据历史记载,她是科尔沁的一位公主,后来嫁给皇太极。按照清朝的传统,嫡庶尊卑之分还是很看重的,一般都是先帝在世时,地位要是皇后,皇子登基后,死后才能葬入皇陵,与皇上葬在一起。可实际上,在皇太极在位时,大玉儿只是一个不太受宠的妃子,在皇宫里,只有她的姑姑哲哲,也就是皇太极的皇后一直为她保驾护航,哲哲一生为皇太极做了很多,但是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子嗣,大玉儿的肚子又比较争气,替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母凭子贵,因为顺治的存在,以及哲哲的保护,大玉儿在宫里也能安静的生活。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皇太极一生的挚爱是海兰珠,他十分宝贵海兰珠,海兰珠虽然只是妃位,但是享受的待遇是六宫之中最好的,皇太极一直把他和海兰珠的孩子视为皇子,想让他继承皇位,可是天不遂人愿,海兰珠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不多久,自己也跟着去了,皇太极失去海兰珠后,整个人都萎靡颓废了,甚至要大玉儿和顺治他们陪葬,好像是顺治的出生造成他们孩子的夭折,从这可以看出,皇太极并不是很喜欢顺治和大玉儿,因此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孝庄皇太后去世后长达37年也没有入葬皇陵。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种种感情,很多野史也有记载,大玉儿和多尔衮之间的确有超出正常男女之间的感情,皇太极死后,是多尔衮鼓动大臣拥护顺治即位,顺治在位时,多尔衮自称为他的干阿玛,封为摄政王,顺治一直也因为他的母亲大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事情被大臣们议论纷纷,因此在顺治成年后掌握大权后,便狠狠地处置了多尔衮。历史上也记载了顺治与他母亲之间也因为多尔衮的事情不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玉儿死后那么久都没有下葬皇陵最根本的原因吧。
由宁静、马景涛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孝庄秘史》里也很真实地反映了大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但是不管大玉儿到底有没有背叛皇太极,她对清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地。
当时仅有十三岁的布尔布泰成为了和亲的最好人选,因为路程遥远,为了保证她的安全,蒙古国特意派出她的哥哥吴克善护送她前往京都。之后便嫁给当时的皇太极,并封她为侧福晋。等到皇太极继承皇位之后,她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庄妃,但是庄妃并没有受到皇帝的宠爱。
这样一个不受宠的地位持续到了公元1643年,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皇帝并没有立下遗嘱就驾崩了。当时的局面并不稳定,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为,当时皇帝没有立下下一位储君。一时间朝堂上都开始了不断的纷争,最终庄妃的儿子福林在多尔衮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孝庄也理所应当的成了皇太后。
福林即位后,将年号改为顺治。本以为孝庄太后可以过上安定富裕的晚年生活,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当时的皇帝顺治因为不满意孝庄为她选择的皇后,而跟孝庄据理力争过,最后的结果是将这个皇后废除,降为妃子。为了消除废皇后这件事情对于宫中的影响,孝庄不得已只能再一次亲自挑选皇后。虽然这次的皇后顺治依旧不感兴趣,但也没有在想太后提过废皇后的事情。
本以为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逐渐消除对于皇后人选的隔阂,但是天不遂人愿。顺治皇帝年纪轻轻就病逝。按照顺治的遗诏,立玄烨为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对于孝庄太后很是尊敬,刚即位不久,就封孝庄太后为昭圣太皇太后。
他对这个祖母十分孝顺,甚至细致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外出巡京时还会给祖母写信,汇报自己的日常。外出碰到美味的佳肴还会特意派人给祖母送过去。甚至在两人外出游玩时,都要搀扶自己的祖母。在康熙皇帝的悉心照顾下,昭圣太皇太后75岁的时候被病魔折磨着,在自己临死之前,她紧紧地康熙的手,对他说,自己不愿打扰先皇,想与自己的孩子顺治和你待在一起。
但是这个遗嘱给康熙却是带来不小的问题,这个难题困扰了康熙整整34年,因为这并不符合之前的先祖的规矩。
其实回看历史也能从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后金不断壮大,已经开始威胁到了蒙古部落,科尔沁部落害怕继续被金侵略,率先与金和解提出联姻的办法。当初嫁给皇太极的是一位叫哲哲的女子,为了表达诚意当时的皇太极驾马几百里去接哲哲。这足以看出皇太极对于哲哲的喜爱。
虽然和哲哲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哲哲一直都没有怀有身孕,为了帝王家的颜面,皇太极不得已娶了孝庄。但是即使是孝庄的到来也并没有带来子嗣,所以又娶了海兰珠。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海兰珠得到了皇太极的无尽宠爱,所以也成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在这个期间孝庄也成功生下了一个女孩和男孩,就连哲哲也生下了两个女孩。皇太极将这些都归结到海兰珠的到来,所以对海兰珠更加宠爱,甚至将海兰珠所生的儿子定为继承人。
从皇太极这些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对孝庄并没有任何的喜欢之情,这或许是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葬在一起的原因。
除此或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皇太极死后据坊间传闻称,当时孝庄太后和多尔衮在一起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多尔衮会支持孝庄太后的儿子为皇帝。这也是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的重要原因。
既然是孝庄太后的临终遗言,康熙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遵守,但是这其中的麻烦或许只有康熙懂,因为孝庄太后想和自己的儿子葬在一起,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顺治皇帝的位置不能比孝庄太后的位置好,但是按照贡献来说,顺治的贡献有比孝庄的贡献大。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且难以解决的事情。如果没有解决好,不仅会被世人所说还对不起自己的祖母。最后没有办法的康熙干脆为孝庄太后建了一个地方,将孝庄太后的遗体放在那里,这一放长达37年。
康熙到死也没有解决孝庄太后的遗体安放位置,但是却被雍正皇帝简单的解决了,当时雍正皇帝直接安排人在清东陵外直接建立陵园,将孝庄安排在里面。还有了很好的解释,因为孝庄和皇太极的陵园属于一个体系,埋葬地点也在昭陵的西边,因此名曰昭西陵,符合祖制。
无论是在皇族还是在民间,一个人死后停几天或者几十天都很正常,但她已经停了37年,不能下葬了。她是谁?她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大家说的孝庄文皇后!
前面我们说过,孝庄文皇后是辅佐两代英国领主的女政治家,可谓功勋卓著。但是,为什么康熙没有为他的祖母建一座陵墓,导致她死后被吊了37年,为什么最后被葬在墓地之外?
据说顺治死的时候,本来是打算传到二儿子福泉的。因为孝顺,皇帝倚重的传教士汤若望劝他成为叶璇,导致康熙。叶璇8岁即位,10岁丧母,所以和他的祖母孝庄皇后非常亲近。康熙在鳌拜,在三藩的时候,小庄给了他很大的经济支持,这让康熙更加尊敬他的祖母,直到后来的小庄。康熙居然求上天开恩,以自己的生命为条件换取奶奶的长寿。然而,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皇后还是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病逝时,她问康熙:“我想跟你说一句背后的话:唐太宗文的自贡已经服役很久了,这个时候葬在一起不方便。不踏足田间地头,百姓和全民都难动,也不是合葬的意思。我心疼你们父子,舍不得走。一定要听话,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我无怨无悔!”
但是孝庄文皇后下葬东陵的遗嘱对康熙皇帝来说是个大问题,因为按照清朝的宗法制,孝庄文皇后死后应该葬在昭陵,与太宗皇太极合葬。但是康熙皇帝对他的祖母总是很孝顺,他服从她的命令。如果你遵从你祖母的指示,那就违背了祖先的制度,如果你不遵从她的指示,那就违背了死者的意愿。所以康熙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临时的安风殿,先将他祖母的梓宫暂放在这里。
至于孝庄皇后最后葬在大红门外的清东陵,而不是皇陵内,很多野史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娶了她的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脸,所以没有把她葬在皇陵里面,让她世世代代为儿孙看门。
但经审查,这些说法都是虚构的,没有历史证据。不把孝庄皇后葬在陵墓里有几个原因:
第一,顺治皇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之下,在陵区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孝庄皇后本来就是顺治的母亲,她在陵区任何位置的安葬都低于顺治皇帝的孝陵,不太符合她的身份。
第二,清朝的时候,左方是有荣誉的。无论皇帝还是王公贵族,都不得不从辈分最高的墓主人的墓下手。她是顺治皇帝的母亲,在清东陵中资历最高,所以要从孝庄皇后说起,大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也是必经之地。她也可以在大红门左侧彰显自己的尊严。
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她埋在大红门外不是看门,而是彰显她的尊严。康熙帝在世的35年间,孝庄皇后建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于是孝庄皇后前后37年没有合眼,直到雍正三年才正式安葬在昭西陵地宫。
因为马常在的棺材被放到殡宫之后,殡宫官员玩忽职守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7年之后,别的殡宫官员偶然发现了这具棺材才想起这件事。
马常在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我们只知道她姓马,出生很低,是通过宫女选秀进入宫里的。然后由于容貌出众,于雍正7年被雍正选入后宫封为答应,第2年正月马上又被封为常在。可能是雍正对她已经腻烦了吧,她在此之后就没有晋升过了,几年之后雍正帝就得病去世了,导致她在正是壮年的时候就守了寡。乾隆登基之后,就对父亲雍正帝的妃子进行了尊封,凡是生育过子女的嫔妃都被晋升了封号,可马常在和雍正在一起的时间少没有生过孩子,只能维持原来的地位,而且还被迫搬出了后宫独居,从此开启了30多年的独守空房模式。
乾隆33年4月11日,郁郁寡欢的马常在因病逝世,她的寿命只有50多岁,独自寡居的时间却达到了30多年,可以说是个可怜之人。但更可悲的事情却还在后面,谁都想不到她去世之后,棺材会放在殡宫里无人管理无人下葬,任由灰尘和蛛网掩盖。乾隆帝不记得了,殡宫的官员也忘了,可怜的马常在因为没有后人、在宫里的地位身份不高,就像一只渺小的蝼蚁般死后无人打理,由此可见皇宫里面的人心无情、官员腐败玩忽职守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一直到7年之后,殡宫官员才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具无主的棺材,经过查证才想起来这就是当年尚未下葬的马常在。乾隆知道这件事之后大为震怒,马上颁布圣旨严厉惩处了相关的责任官员,并把马常在的棺材立即移入了泰陵妃园寝的地宫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