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东汉皇帝和王朝稳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话说天下大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语,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铁律。没有永恒的王权,也没有不灭的皇朝。
曾经强大一时的汉朝,传至汉献帝,历时四百年,终于走进了乱世。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
“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藩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罗老先生认为,是汉桓帝、汉灵帝重用宦官,导致了汉末的大乱局。
而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时,也说“桓、灵不用十常侍,则东汉可以不为三国”,他也认为:致使三国乱世出现的最大原因,就是桓、灵二帝宠信宦官。
不过,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常常被人们痛恨的宦官,还真不是导致三国乱世的直接原因。
东汉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王朝,它的绝大多数皇帝们继位时都是未成年。东汉国祚196年,在总共12位东汉皇帝中,未满16岁的就多达9人。从汉和帝以下,皇帝们都为幼年即位。
这就造成了古代封建王朝很常见的两个现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因为皇帝年幼,一般需要太后临朝,替皇帝主持朝政。但太后毕竟是女人,古代男女交流不便,跟大臣说话都要垂一道帘子(所以才叫“垂帘听政”)。
所以,太后就要找自己的父亲、哥哥、弟弟们,帮助自己处理政务,这样,太后的娘家人,也就是外戚们(一般是皇帝的舅舅)纷纷登场,构成了东汉王朝的外戚“董事会”。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窦武,以及在《三国演义》初期大放异彩的大将军何进,都是外戚的代表人物。
而朝中的大臣们,比如刚才提到的太尉陈藩,就相当于朝廷里的“管理层”。
于是,作为“董事会”的外戚们定决策,再交给作为“管理层”的朝中大臣们去执行,这样就能保证在皇帝无法亲政的情况下,东汉也不会出乱子。
尽管东汉一连出现了许多幼年小皇帝,但由于外戚一族的存在,还是能够保证大汉帝国继续延续下去的。可是这还是会出问题,因为皇帝总有一天会长大,他还是要从外戚们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对于小皇帝来说,“董事会”外戚和“管理层”大臣都不足以信赖,而他们身边的宦官,既是陪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又因为没有后代,所以无牵无挂,最容易受到皇帝们的信任。于是,东汉皇帝们,喜欢用宦官去制衡和打击外戚,帮他们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宦官们也可能为了一己之私,打击自己在朝廷中的对手,这就造成了“党锢之祸”。窦武、陈藩被杀,就是“党锢之祸”的牺牲品。
虽然宦官们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但总体上来看,宦官和外戚,构成了维系东汉王朝稳定的两块基石。
如果外戚太强,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他们就会废掉皇帝,取而代之,所以,皇帝身边有宦官去对抗他们。
如果宦官太强,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又有何进这种霸道外戚去制衡他们。
不过,东汉末年,一场突然起来的变故,让外戚和宦官这两大势力全部玩完:何进密谋诛杀宦官,结果因为计划泄露,反被宦官所杀,东汉外戚被诛杀殆尽;而袁绍、袁术兄弟则带兵进攻,将宦官也全部铲除,东汉宦官势力也从此清除。
没有了外戚,没有了宦官,以袁绍、袁术兄弟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和以董卓为代表的军阀势力,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天下从此大乱,一场更大的危机随之到来。
所以说,最后使得东汉延续的,恰恰是这些外戚和宦官啊。而当他们被统统消灭后,东汉才真正走到了尽头。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曹丕是否编纂汉代,与他能否统一世界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曹丕没有编纂汉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三国时期。
如果曹丕没有编纂汉朝,继续胁迫皇帝命令诸侯,那么刘备就没有成为皇帝的法律原则。曹丕和刘备都不能当皇帝,孙权也不敢当皇帝。从理论上讲,它仍然是汉朝,虽然皇帝是由曹丕控制的。
曹操之所以要挟皇帝命令诸侯,是为了政治上的正确和永远的名气。另外,曹操能否统一天下,只与曹操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有关,更不是说如果你?威逼皇帝命令诸侯?,就能够统一。
当时,皇帝已经是傀儡,没有实权。他能指挥谁?谁会服从皇帝的命令?当地的王子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把皇帝当皇帝。他们担心的是曹操在皇帝背后的军事力量,而不是皇帝本人。
换言之,能否统一世界,取决于你是否有军事实力和统一世界的能力。这与你是否?胁迫天子命令诸侯?无关。东汉末年的皇帝,在河津与宦官之争、董卓政局混乱、地方诸侯争权夺利的战争中,早已名存实亡。
曹操又是不是继续胁迫皇帝命令诸侯呢。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共统治皇帝24年。他不是统一了世界吗?曹操不能统一世界。曹丕能做到吗?
曹丕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在曹操死后不到十个月就改朝换代,是为了建立大魏王朝,而不是建立持续了近400年的汉朝。根本原因是曹丕继承了他的权力。
从东汉到曹丕时代,世界上没有属于大汉王朝的土地,也没有一个普通人是汉代的后裔。曹丕所拥有的一切,都被他的父亲曹操一步步打倒了。曹丕占领九州,世界十三州之一,曹操毕生为之奋斗。与汉朝有什么关系?
历史在向前发展。曹丕没有必要维持一个已经灭亡的王朝。这是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选择。曹丕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更加稳定,实现统一世界的梦想。
其实,曹丕是不是当官的?曹丕是否继续逼迫皇帝造太子?曹丕自接手曹操阶级以来,始终把世界统一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毕生奋斗的目标。
曹丕逼迫汉咸帝退位一年后,夷陵之战发生了。这是曹丕一生中统一世界的最好时机。不幸的是,曹丕未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对自己最有利的战争,错过了统一世界的机会。
夷陵战役持续了一年多,从7月21日到222年8月。由于刘备率军攻打孙权,作为曹魏最强大的一方,曹丕无论攻击哪一方,都一定能赢得优惠券。曹丕却无所事事,坐在墙上观看。
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img p=""
东汉历史上的十二位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公认的有道明君;而安帝以后的皇帝,被确认为昏庸之辈;只有本文的汉和帝,的确众说不一。很多人不了解汉和帝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从他起,东汉开始了宦官专权。
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正确评价刘肇要结合章,和,殇,安四朝历史来看,汉和帝是汉章帝第四子,母亲是梁贵人,这个梁贵人是河西勋贵梁统次子梁竦的女儿。汉章帝是一个很喜欢女色的皇帝,后宫中有窦融的曾孙女窦皇后,梁贵人姐妹,还有汉章帝嫡母马太后的亲戚宋贵人姐妹。
大宋贵人生了皇太子刘庆,窦皇后无所出,于是,养刘肇为己子。但窦皇后显然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想让刘肇将来继承皇位。机会来了,掌管后宫的马太后病死了,窦皇后掌握了后宫。于是,设法以欲作蛊道祝诅的罪名,让宋贵人失宠,刘庆因此被废。
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失去太子位的,刘庆不是第一个。光武帝的长子刘强就因为生母郭太后被废,而主动辞去太子的位置。汉章帝没有象光武帝那样忧犹豫不决,因为,刘庆的被立太子很可能和马太后有关,而汉章帝和马太后的关系很微妙。刘肇当上了皇太子,梁家人开始鼓掌相庆。窦家担心,迟早有一天刘肇会知道自己不是窦皇后所生。于是,也不管窦、梁两家都是河西集团,窦融和梁统是好朋友。先陷害梁竦,将他处死,大小梁贵人也死于宫中,梁竦的几个儿子和家人都被流放到九真。在这里,多说一下,为什么当初明帝马皇后没有杀害章帝的生母贾贵人.原因是贾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家,远远不如梁家在政治上的望族地位.
当了十三年皇帝的汉章帝撒手而去,享年三十一岁,留下一副重担给只有十岁的刘肇。汉章帝遗诏:太后临朝,窦宪为侍中辅政,并加封窦笃,窦景,窦瑰三人的官职。历朝皇帝的遗诏,都是出自大臣们的手笔,汉章帝的这个也不例外,试想,汉章帝生前非常厌恶窦宪的为人,又怎会托以后事,还加官进爵呢?
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到四年(公元92年),实际上是窦家人做皇帝。因此,窦宪连杀宗室刘畅,两次进攻北匈奴这样的大事都没有受到限制,更何况窦宪和他两弟弟做的其余的枉法之事了。
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汉和帝不愿再做傀儡了,早熟的他和哥哥废太子刘庆商议,因为朝廷上的大臣都阿附窦家,只有非常能干且有智谋的宦官郑众,不是窦氏的同党。于是,找郑众密议,又从千乘王借来《汉书?外戚传》,收集皇帝杀外戚的先例。
他们决定等窦宪回京城后再动手。窦宪回京后, 和帝到北宫,命执金吾,五校尉驻扎在南,北宫,关闭城门。将窦党邓叠、邓磊、郭璜、郭举,都下狱杀死。又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让窦氏宗人全都到封地去就国。
整个事件显示出了汉和帝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胆略,中国历史上从权臣手中夺权成功的皇帝,只有汉和帝,周武帝,康熙;其余多半是等权臣病死后,掌握权力,如汉宣帝;再就是失败的例子,如曹髦血溅街头。由此可见,汉和帝之不易.更绝的还在后面,和帝不想让窦太后伤心,没有亲自处死诸窦,而是假手封地的地方官,让他们逼自己的几个舅舅自杀。
清除了窦氏集团后,汉和帝开始亲政, 又清洗了朝中的窦党,而重用那些不肯迎合窦家的官员.承继光武、明章之治的和帝时期,是东汉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国力雄厚(把北匈奴赶到了欧洲),人口剧增(已经接近西汉全盛时期的人口数量)。汉和帝为人和政风近似汉章帝,继续与民生息,减轻刑罚。
汉和帝亲政的十三年,有一件事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并受到了后人的称赞。永元九年(公元97年),窦太后去世。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的梁家人出来说话了,他们指出和帝并非窦后所生,而是小梁贵人的骨肉。和帝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追封自己的生母为恭怀皇后。但对大臣们要求废掉窦后,并不将窦后与章帝合葬的提议予以驳回,仍将窦后与章帝合葬。光武帝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受到了后人指责,而和帝处理此事却让人无话可说。
有人认为,是汉和帝开始了宦官专权,但公允的说,东汉的宦官专权和刘肇关系不大。汉和帝冲龄即位,母后临朝,重用后族,对刘肇来说,是没得选择的事。但在汉和帝自己亲政的十三年时间里,没有外戚问题,两个皇后阴家和邓家的人没有一个被封为外戚恩泽侯,也没有一个宦官为侯。
而汉和帝最大的失误是对邓皇后的不察,以及身后的安排。和帝第一位皇后是阴皇后,后来因为邓绥进宫,恩宠渐衰,逐与外祖母共挟巫蛊道被废,郁郁而死。
邓绥就是邓皇后,她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邓绥的政治天赋要高于和帝。汉和帝只活了二十七岁,当了十七年的皇帝,显然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是有问题的。身体不好的原因有可能是两方面的,一是近亲结婚的原因(光武和南阳的邓,阴,河西的窦,梁家,陇西的马家联姻,而且光武的后人和这些家族的后人也继续通婚);第二就是大婚太早,皇帝十四、五岁,身体还未长成就成婚。并且后宫妃嫔如云。汉和帝本人,生下的皇子多数夭折,继承人殇帝两岁就死,另一个儿子平原王刘胜就未成年即死。可见,汉和帝很可能有一些遗传性的疾病。
关于和帝的身后安排,《后汉书.和帝纪》记载,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汉和帝驾崩。但后汉书中,元兴元年九月到十二月之间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记录。可以推断,和帝并非突然去世,而是持续了相当的一个过程。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连接班人都没指定,邓皇后怎么安排,都没有提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
公正的说,和帝比安,顺,桓强多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更不应该和那三个昏君并列,汉和帝刘肇在中国历史上还算一个小有作为的皇帝。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之君,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在历史上很有名,当然除了光武帝之外,汉献帝虽然是东汉的亡国之君,但由于他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名气和光武帝也是不相上下的。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相比西汉,东汉的皇帝最为平庸,除了开国皇帝刘秀,还有明帝刘庄、章帝刘炟都比较有作为,但从和帝刘肇开始,东汉皇帝的水平便一代不如一代了。从和帝开始,东汉皇帝竟有九位不足十六岁即位,年龄最小的殇帝刘隆,即位时刚满月,即位不足八个月便病死,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作为大统一王朝,东汉共传八世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同时,东汉还是中国所有王朝里皇帝平均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平均不超27岁。东汉幼年、少年天子频出,这也为外戚、宦官专权提供了机会,整个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轮流干政,导致朝政混乱,为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外戚宦官覆灭埋下了祸根。
正是因为东汉皇帝整体的素质能力平庸,才让汉献帝这个东汉末代天子出尽了风头,汉献帝刘协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诸侯割据,英雄辈出的风云历史时期。刘协9岁时被权臣董卓拥立为帝,在位三十年,汉献帝刘协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名,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还因为他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时期。
三国的历史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一段历史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时期仁杰枭雄辈出,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段时期,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刘备入川、三英战吕布等等,刘协作为当时的天下共主,汉朝的皇帝,被曹操裹挟至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刘协成了最憋屈的傀儡皇帝,虽然是东汉末代皇帝,但是他却见证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到三国,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汉献帝刘协,因为这一段历史都是围着刘协转的,只有在刘协禅位之后,三国才是真正的三国,魏蜀吴才实现真正的三足鼎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允褆是长子为什么没登上皇位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