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殷商取代夏朝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殷商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众妙之门 2023-06-23 01:29:19

殷商取代夏朝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殷商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殷商代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大禹凭治水之功而得天下,建立夏朝,国祚五百年,同时,辅佐大禹治水的先商之祖——契,也因此得到了自己的方国——商。在长达四五百年的时间里商作为夏朝的方国,在属地里上演着自己的兴衰更替,绝未曾想过,有一天会取彼而代之,然而,时移世易,在夏桀和商汤的时代,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朝代更换就这样发生了。当时距今3600年。

商朝从契到成汤时代,经历了十四世的传承,迁了八次国都,可见,殷商先祖们过得并不安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夏后君主在享受天下朝贡的福利时,微弱的先商却在辗转之中苦苦追寻未来的富强之路,最后在成汤之时,夏朝和商朝国力发生了质的转变,强弱对象发生转换,江山易主即是必然。在贤相伊尹的辅佐下,成汤率领诸侯败夏师于有娀之墟,又败之于鸣条,活捉夏桀。天下于是皆弃夏而称臣于商,尊成汤为天子,遂开启了又一个五百年的传奇朝代。

纵观殷商主宰天下以来,风霜雨雪五百年,凡十七代,三十一王,期间共经历五次兴盛六次衰落,可谓曲折蜿蜒,不过最终在第六次衰落时,没能等来第六次的兴盛,被默默崛起的西周以商灭夏几乎同样的方式把商朝灭掉了,天道好还,因何得之,便因何失之,引人唏嘘。从整个国史上来讲,周取代商,属于进步力量淘汰落后力量,文化一脉相承,大家都同属一个系统,我们不为可惜,处之亦淡然,不过作为当时的商人来讲,衰落之后遭遇失败,没落便注定了,随同往日的荣光渐渐湮没于繁华的新时代,境况又何其惨然。

其实,殷商的历史过程,就像我们整个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几千年来,我们在不断地兴盛和衰落中轮回,一直到近代的闭关锁国,我们国家又一次走向了衰落,然而,恰似命运安排一般,西边穿过暗黑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在经过痛苦的反思之后,抖落满身泥泞,发起了工业革命,超然的发展,迅速的膨胀,世界变得渺小起来,曾经不断接受东方馈赠的西方将彼此力量得以反转,而反转之悬殊,前所未有,在这新世纪的对抗中,我们败下阵来,几至亡国灭种,之前灿烂的文化也变得黯然失色。从整个人类文明来讲,若西方文明取代了东方文明,其也未为不可,历史上消逝的文明已不在个数,但不影响整个人类的积极向前。但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或者整个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东亚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所幸,我们挺过了这次危机。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能避免下一次的衰落。历次的衰落,我们都能侥幸再次兴盛起来,但是,商人那跌宕的历史告诉我们,机会不会永远存在。读殷商,我们不难发现,兴盛与衰落之缘起。成汤立商,至小甲之时,八世兴盛,到雍己时,诸侯或不来朝,此为第一衰,雍己崩后,他弟弟太戊继位,经过太戊谨慎克己,奉公为俭,于是国家重新变得强大起来,诸侯归之,为复盛。一衰一盛,一代之间。随后的盘庚五迁,武丁梦说等,都大类太戊。阳甲之乱,帝甲之淫,武乙"射天",帝辛(纣王)之酒池肉林无不充斥着奢靡之风自用之气,一个帝王对自己监管的丢失,也就意味着对整个国家的监管丢失,败亡之气显露无遗。而盛衰就在这平日琐碎之间。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似乎无法避免,不过衰而不败,败而不亡,却也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举个显耀的例子,在悠长的历史里,中国处于大分裂时期也有那么几段,但唯独我们对三国时代如此熟悉,如此着迷,是因为小说吗?不是,是因为即使我们分裂了,相对弱小了,但是我们依然自强,一隅西蜀能够制服南蛮,中原曹魏能够屡败北狄,乱而不弱,这是行的通的。至于败而不亡,例子更不胜枚举,大凡成功的人和事,都是在无数失败的经验中强大起来的,自强不息,先败而后胜。如今,全球文化交互日益频繁,各国往来日益密切,但对抗也越趋激烈,中国将回到世界之巅,抗争和压力必不可少,国人强乃国家强,生于忧患,克己持俭乃是强人之本,强国之本。

殷商传世六百年,究竟为何会突然灭亡?

殷商存在将近六百年,可以说是 一个统治时期较长的政权,但是这么繁盛的殷商为什么会在短期内突然灭亡呢?殷商继承制度比较混乱,频繁迁都导致实力受损。和东夷联盟瓦解,也给殷商的经济实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时的外交手段僵化,频繁的用兵对殷商的国力也是一种直接的消耗。最终在商王想加强自身的权威时候,曾经强大的殷商政权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一、殷商的继承制度比较混乱。当时还没有出现这种父传子的继承制度,所以对于殷商来说,他们还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曾经出现过?九世之乱?,也就是说,九个世代的传承都出现了混乱。这种长期的混乱制度,导致殷商时期,频繁的迁都。但是殊不知,频繁的迁都是对国内综合实力的一种考验,所以殷商的势力,因为迁都损失巨大。

二、和东夷联盟的瓦解无异于雪上加霜。殷商时期,文化已经进入豫东东区,在杞县和东夷文化结盟。在商和夏的对战中,夷商联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商朝中期,他们之间的联盟出现了瓦解。甚至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郑州的小商桥遗址中发现了商人和夷人残杀的骨骸。由此可见,殷商和东夷联盟的瓦解,也给殷商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三、殷商的外交政策比较僵化。殷商时期,对外用兵的次数还是挺多的,但是前期的统治者,还是可以合理的利用怀柔的政策来处理外交,但是到了帝乙、帝辛的时候,整个外交手段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待外交的势力比较强硬,比较僵化,更喜欢频繁用兵。这种频繁用兵给殷商带来的直接损失就是国力下降,所以繁荣的殷商灭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底是因为哪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殷商的灭亡呢?

商朝是继夏王朝之后的新部落联盟王朝,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王朝的建立是在夏王朝的累累尸骨上,商国国君汤在鸣条之战中击溃夏军,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的转折点。商朝好似不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组成的农耕王朝,更像是个游牧王朝,国都频繁迁徙,直至商王盘庚迁徙都城到殷(今安阳),这才安稳下来,不用再过四处飘零的日子,殷商之名在此时传下,而殷作为商都时间长达273年。可以这么理解:在未定都之前的商王朝,实际算不上一个有着中原土地统治权的朝代。五六百年间多次迁都,试问从古至今哪个王朝像殷商如此,这样统治牢固才奇怪。

这种国都迁徙是内部矛盾尖锐被强行激化的表现,民众好不容易精耕细作好的土地就被逼着去其他地方重新再来一次,试问谁人愿意。而且,商人统治者奉行“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残酷手段对待那些不愿迁徙的民众。盘庚不过迁个都城彻底稳定下来就被史学界誉为中兴之主,足见当时频繁迁都所带来的危害。盘庚之后的第三代商王武丁,带领商王朝走向强盛,在这片大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权,强盛时间长达五十余年。

处于奴隶制鼎盛的商王朝的统治权过继向来不平凡,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等,没一个真正的继承标准,每一任新王的出现都将伴随腥风血雨和蠢蠢欲动。武丁开创的太平盛世在其死后就烟消云散,国内矛盾和国外矛盾十分尖锐。传至商王帝辛一代,他不甘心“蛰伏平庸”休养生息,悍然向东南沿海的反叛诸侯出手,进行开疆拓土,最终致使国内空虚,商人统治被周人联盟迅速推翻。商人统治虽然被推翻,然而只是代表朝歌城(即殷)的帝辛灭绝,其他地区还是有着庞大的商人势力存在的。

这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奉殷商宗祀;封降周的帝辛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国号宋(这时武庚已死);殷商还有一支王族箕子不服周,带着部分商人和先进的文明向北迁徙,建立朝鲜国,即秦汉史上常常提到的箕氏朝鲜。殷商的灭亡是由许多因素推动的,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导致。天时地利人和,全弃殷商而去,来到周人身边。

社会矛盾的空前尖锐

前面说到,商王朝频繁的迁都,是因为统治阶层内部斗争残酷导致的,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矛盾,之后迁都,再度引起社会矛盾,循环往复,社会矛盾一日严重过一日,虽然在盘庚之后定都稳固下来,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可是矛盾还是存在有的。商王朝可以分为奴隶、平民和奴隶主三个阶层,外加上至高无上的商王,四者之间相互存在有矛盾。商朝后期,奴隶主贪婪残暴,统治腐朽,时有平民反抗和奴隶逃亡。末代商王帝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社会的中下层平民奴隶与高层奴隶主们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况,帝辛自持才高能稳住大局,一味对国内民众和国外诸侯进行剥削。

即便是成千上万的人离帝辛而去,他也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自己的统治都将被推翻了,竟然还有心思去向东南扩张和镇压叛乱,连基本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顺序道理都不清楚。商朝已经失去民心,灭亡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统治阶层的空前分裂

统治阶层的空前分裂,最大的奴隶主商王和奴隶主们商朝贵族大臣有着巨大的分歧,这是利益上的分歧和统治上的分歧。周武王伐纣曾提到帝辛的罪责之一,就是对祭祀宗庙这等大事不闻不问,置若罔闻。尽管是帝辛认为自己的王权被神权所限制压抑了,但他敢这样做,大量老牌奴隶主贵族和宗庙内的祭司就敢跟他离心离德。微子启等贵族不断向帝辛发难表示不满,帝辛一点都不在意,最后宗室贵族和朝堂大臣只好纷纷投奔周武王而去。

同时,帝辛还打破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选官,在奴隶中提拔有才干的人重用,那些无能的贵族则进行疏远和调离。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捅了马蜂窝,在奴隶等于工具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帝辛这样做不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整体利益吗?这不是激化矛盾,使得自己众叛亲离吗?商王统治商朝,靠的不是有才的奴隶,而是看似无能的贵族啊。


大军外调频征夷狄

帝辛在位期间,周边的鬼方、羌方、东夷等部落不断与商为敌,骚扰其边境。帝辛不惯着他们,直接动起兵戈讨伐起来,虽然使得大部分小国成为商的属国和疆土,但也让埋伏在商人身边的定时炸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帝辛不断调动军队征伐东夷,所需要的粮草都是从属国、各诸侯国和本国调用,但是这战争一直未能停息,不间断地进行着,造成商朝国力大损、钱粮耗尽、军队厌战,并且在周武王攻来时,商朝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不在商都附近,只有匆忙组织起的十余万乌合之众迎战有备而来的四万周人联军。

可以这么说,若商朝主力在商都附近迎战周武王,很有可能摧枯拉朽的打败周人,获得胜利,继续商王朝的统治。可是,若周朝主力在商都附近,周人联军敢起事伐纣吗?恐怕是不敢的。《左传》记有一句话特别精辟真实: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八个字,关于商朝灭亡的前因后果全讲清楚了。

周人的崛起

帝辛曾赐周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即商王朝承认周人是西边的霸主,对西方诸侯有名正言顺的生杀予夺、征伐侵略的权力,也顺理成章地扩张起自己的势力。灭商之举本在周文王时期进行,可是周文王猝然长逝使得计划和安排全部打乱,得重新来。周武王在位,重视农业生产,增强本国国力;吸收从商朝逃离出来的民众;积极拉拢那些与商朝不对付的方国;周武王本人也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且重用降臣贵族。之后趁车商军主力远征,迅速发起牧野之战中,用先进的车兵在平原上与临时拼凑起的商军一决生死。

战争进行前后,还屡次使用心理战术使得大量商军、商人平民、商人奴隶和商人贵族临阵倒戈。周文王时期开始,周人一日强过一日,商人却一日弱过一日,周灭商实乃定数。

生态环境的恶劣引发自然资源的匮乏

据考古资料显示表明,商人活动的过度频繁和聚集,使得商朝本土的生态失衡。例如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宫殿;大力发展手工业和畜牧业。前者使得大面积的森林倒下,繁茂的植被和丰富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者是一种不适合这个时代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使得放弃古代社会之根本——耕作农业。各种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动物奔逃、各种可再生资源匮乏种种问题。使得殷商本土生态平衡遭到打破、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社会平衡也会打破,这种生态发展观其实就是竭泽而渔的毁灭发展观。

而且在商朝本土,矿产资源本就匮乏,大量开采冶炼铸造,也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况且这样的行为持续有近三百年,生态环境怎能不恶劣,自然资源怎么会不匮乏呢?本地自然资源的匮乏,需要费一番功夫和手段从他处获取,从而维持商都城内众多人口的生活生存,尤其是统治阶级,必须要去满足他们享乐奢侈的生活需求;那么底层民众和奴隶的衣食住行谁去管呢?只要是在古代,一个地区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当地所有人的需求,就必须从其他地方进口,而且进口来的物资不能贵,不然底层民众根本生活不下去,这是一个很严肃和、很严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恰好,商朝有这个问题,且商朝统治者没有进行解决。可以说,周武王攻到商王朝腹地,下面的民众奴隶都要摆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姿态了;可惜,他们没有箪食壶浆,因为家里根本没这东西。

故事:简述史记:殷商王朝


殷商的始祖是其,其的母亲名叫简氐,是犹松氏部落的女子,帝喾的次妃。

有一天简氐和伙伴一起到河里洗澡,看见一只燕子身上掉下来一枚卵,简氐捡起来吃掉了。之后便怀孕,生下了。其长大以后辅佐大禹治理洪水,立下了功劳。

舜帝对其说:“百姓们互相不亲和,无常的伦理不顺,我命你为司徒,去认真地实行教化,记住,一定要对百姓宽厚。”便把其封到了商这个地方。

其死后,一直传了十三代到了天意,这边上成汤。在从其到汤的十四代里,商祖曾八次迁都,到成汤的时候才定居在泊这个地方,这是为了追忆先王帝喾曾将这里成为国都。

成汤是夏朝的诸侯,拥有讨伐邻近诸侯的权利。当时,有一位贤人伊尹,名叫阿衡,想要求见成汤,帮助他成就大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于是伊尹便去做了尤申氏部落的陪嫁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求见成汤。

接着为成汤烹汤的机会为他进言,劝成汤致力于王道事业。成汤认识到伊尹是一个有才能的贤人,便任命他管理国家的政事。

有一次成汤外出打猎,看见四面都张着网,听见张网的人祷告说:“希望从天上来的、从地上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鸟儿,都飞进我的罗网。”

成汤听了很有感慨的说:"这样会把鸟兽都捕尽的呀!”于是便命人撤掉三面的网,让张网的人重新祷告说:“想从左边逃的就从左边逃,想从右边逃的就从右边逃,不服从命令的就飞进我的罗网吧!”

四方的诸侯听说这一件事后都感动的说:“汤的仁德真是到了极点啊!既然连鸟兽都能感受到”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荒淫无道,残害诸侯和百姓,诸侯和百姓们怨声载道。于是,汤便率领各路诸侯发兵讨伐夏桀。

商汤对他们说: “不是我敢于兴兵作乱,而是夏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恶行。虽然你们不想出兵,但是夏桀是有罪的呀!我畏惧上天不敢下去讨伐他,我是奉上天的命令发兵的。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耗尽了民众的力量,掠光了天下的财富,使百姓们民不聊生,百姓们怨恨的说道:'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愿和你同归于尽。'他的暴行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所以,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去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我会重重的赏赐你们。如果,你们不遵从命令,我就会惩罚你们。”


于是诸侯 的军队在成汤的带领下,势如破竹,一举消灭了夏桀的军队,于是,夏朝灭亡。

成汤登上了天子之位。他修改历法,更换了器物,服饰所崇尚的颜色,由原来崇尚黑色改为崇尚白色。天下安定了下来。

汤去世后,他儿子太丁还没有等到继位就去世了。于是,大臣们立太丁的弟弟 外丁为帝。

外丁继位三年后也去世了。外丁的弟弟中仁继位。

中仁在位四年便去世了。伊尹就拥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后的三年时间里,混乱,暴虐,违背商的法度,败坏仁德。伊尹为了惩罚他,将他流放到汤的安葬之地砼(tong)工去反省。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伊尹代行天子的权利,管理国家事务。

太甲在砼工住了三年。这三年时间里,他悔悟自责,决心重新回到善道上来。伊尹得知后迎回了太甲,让他重新掌握国家的权利。

此后,太甲勤修德政,天下太平。

太甲去世后,儿子沃丁继位。

沃丁去世后,弟弟太庚继位。

太庚去世后,儿子小甲继位。

小甲去世后,弟弟永吉继位。到这个时候商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四方的诸侯渐渐的都不来朝拜了。

永吉去世后,他的弟弟太武继位。太武用伊尹的儿子伊挚为相。当时,发生了一件怪事,桑树和古树合生在了朝堂上,一夜之间就长到了栓比合抱的那么粗。

太武很害怕,问意志是怎么回事,伊挚说道:“圣经说:‘妖不能够战胜有德性的人,是不是你有什么过失呀?你还是实行德政吧!’”太武听从了伊挚的话,不久以后那棵树便消失了。

太武去世后,又经历了十位帝位,便到了盘庚为帝。

长期以来,商的都城受洪水威胁,不断迁都,从汤到盘庚已经迁都了五次。盘庚想要渡过黄河南下,将都城再次迁到泊。但是,百官、百姓们满腹牢骚,不愿迁都。盘庚耐心的说服了他们,渡过黄河,重新修建了泊都,实行德政,殷商又逐渐兴盛起来。

盘庚去世以后,他的弟弟小兴继位。小兴在位的时候,商朝再次衰败。

小兴去世以后,弟弟小乙继位。

小乙去世以后,儿子武丁继位。武丁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君主,他一心想要复兴殷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能够辅佐他的人。于是武丁在位三年都不发表他的政见。一切大事都由大臣们自己决定,他只是在一旁观察聆听。

一天夜里,他梦到了一位圣人,领教说:梦醒后按照梦中人的相貌遍观群臣没有找到。于是,将相貌画下来,让百官到民间去找。

终于,在赋县这一代找到了这个人,他正在服役,修筑道路。官员将他带到武丁面前,武丁与他交谈了一番,他这个人果然非常有才能,便任命他为相,处理国政。国政由此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殷商有强盛了起来。

因为,此人是在赋县这一带找到的,所以称他为为赋税。

武丁去世后,国家又渐渐的衰落了。此后经过了五位帝王,到武义为帝。武义暴虐无道。他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他为天神,和他下棋,让别人代替他下子,如果天神没有取胜,武义就砍杀他,侮辱他。

又制作了一个皮革袋子,里面装满了鲜血,仰天用弓箭射它,说:这是射天。

一次武义出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起了雷,武义被雷劈死了。

他的儿子文丁继位。

文丁去世后,他的儿子氐继位。殷朝的国势更加衰落。

氐的长子叫微子其,他的母亲地位低贱,所以,微子其不能继承帝位。

氐死后,他的皇后生的儿子辛继位。天下都叫他纣。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敏捷,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能够徒手与猛兽格斗。

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建议,他的话语足以掩饰自身的过错。他经常吹嘘自己,认为谁的本领都比不上他。

他终日饮酒作乐,宠爱妃子妲己,对她言听计从。

他建造了一座高台,名叫露台,储藏收罗来的金银珠宝。他还建造了酒池肉林,让男男女女赤身裸体的在里面嬉戏打闹,通宵达旦的寻欢作乐。

为了惩罚那些不服自己的人,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刑法,炮烙之刑。让人在涂满油脂的铜柱子上行走,下面点燃炭火,铜柱子烧热之后人在上面难以立足,便会掉进火堆里被活活烧死。

纣 还残害各路诸侯,鄂候曾向他劝谏,纣一怒之下命人将鄂候杀死,把他的肉制成了肉干。

还将西伯候姬昌囚禁在羑里这一地方,西岐国向他进献了一大批美女后,他才把姬昌释放。

纣的暴行激发了天下人的不满,西伯回到西岐国后,修养德性,收揽民心,并请来了富有谋略智慧的姜尚为相,帮助他处理国政,训练军队。

西伯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国的军队,誓师讨伐商纣。进军到牧野这个地方,与商纣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相遇。商纣的军队本来就不愿意为他作战,竟然倒转戈头向商纣发动了进攻。

最终,国都被攻破。纣登上露台,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搜刮来到财富,自己也穿上华贵的衣服跳进火中,自焚而死。

从此,商朝灭亡。周武王成为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智慧小锦囊:

从殷商王朝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富有才能。这样的人早晚能得到赏识,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比如:汤的贤相伊尹就做过奴仆,做过厨师,武丁的贤相赋税服过苦役。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凭出身看待一个人,锥子藏在布袋里,早晚会漏出头来。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