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朝贵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851年9月,天地会出身的猛将罗大纲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佯攻荔浦,实则攻击永安,并一举拿下城池,这是太平军兴起以来攻占的第一座城市。同年12月,洪秀全心血来潮,在永安进行分封建制,册封了“首义五大王”,即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1852年4月,永安被围半年后,城内弹药、粮食等补给物资严重匮乏,形势万分不妙。此时,太平天国才意识到永安小城并非创业理想之地,于是决定突围北上湖南,席卷两湖,占据四川,图谋大业。
1852年4月,萧朝贵命令麾下首席悍将罗大纲率2000精锐从古苏冲方向突围,而后大部队紧随其后,次日凌晨全军撤出永安,拂晓时分清军才发现太平军已逃之夭夭。此时,在前线督师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提督向荣、张国梁、总兵秦定三等才意识到要追击,于是派遣兵马将太平军后队3000老弱病残悉数斩杀,而后向咸丰帝报捷,说击杀“粤匪”无数,酋首已落荒而逃。没想到,杨秀清在昭平闻知后队被斩杀,立刻组织兵力回头攻击,在大垌之战中击杀清军5000人,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等四位总兵(分军区司令)阵亡,而后太平军直奔桂林,希望夺取城池,暂时做休整和补充给养。不过,太平军未能成功,于是便直接往东北方向进军,试图进入湖南,此为太平军首战湖南之开始。
太平军从桂林城下撤围后,走全州路线进入湖南,目的是想趁着雨季来临之前,顺着湘江北上出其不意地攻下长沙,而后席卷两湖,引爆当地天地会起义。拿下两湖后,要么西进巴蜀大地,效仿刘邦、刘备创业之路,要么东进南京,效仿明太祖成功之路。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太平军并未进攻全州,而是“借道”。对此,全州守将也是心知肚明,懒得阻止,毕竟赛尚阿、乌兰泰、向荣等军团也是紧随其后,也没有主动攻击,自己何必自找麻烦呢。不巧的是,全州一位守兵看到太平军后队有一人穿着华丽,还坐在大黄伞盖下,想必此人应该是大人物,说不定还是“酋首”。为此,小兵直接往黄伞盖下发炮,南王冯云山就此受重伤。
冯云山是拜上帝教实际创始人,威望很高,此时被炮击,太平军非常恼火,于是停止进军转而攻击城池,并将其攻破。由于进攻全州,太平军浪费了近一个月时间,没能抢在清军江忠源部设伏之前渡江北上,这就为后来蓑衣渡之惨败埋下了伏笔。1852年6月,太平军从全州起航,全部人马登船,两岸并未派出陆军开路。之所以如此,一是赶时间,二是过于轻视清军,认为其必然不敢阻止太平军北上。要知道,当太平军进攻全州时,赛尚阿、乌兰泰、向荣等统帅的5万八旗、绿营“劲旅”则在城外观望,坐视太平军攻打城池,不发一兵一卒也就算了,连骚扰太平军粮道之事都不敢做。因此,洪秀全、杨秀清等非常藐视清军,认为他们就是一只病猫,不足为惧。
太平天国此次判断严重失误,清朝八旗、绿营这两支正规军确实不堪一战,也不敢迎头截击太平军,但江忠源所部“楚勇”则并非病猫而是猛虎。虽然这支军队人数仅为800,却剽悍无比,在物质利益(高额工资与奖励)刺激与同乡情感之双重影响下,无不是以一当十,悍不畏死,曾在中平之战中击溃石达开,而后一路吊打。此时,江忠源判断太平军肯定会从湘江北上,于是带着800壮士前往设伏,同时请求赛尚阿派出援兵,加强东岸防务,却遭到无情拒绝。为此,江忠源只能带着800兵马前往西岸设伏,东岸却无清军驻扎。当太平军船队经过蓑衣渡口时,江忠源已经在江中设下障碍物,船只前进不得,又因水流端急,后队不能止,顿时轮作一团。此时,江忠源命令“楚勇”发炮攻击,南王冯云山阵亡,4000精锐老广西战士毙命,形势万分危急。
幸运的是,东岸虽悬崖峭壁却无清军驻扎,萧朝贵、罗大纲、林凤祥部得以从此处杀出,跳出包围圈,进入湖南境内。在湘南,太平军只剩一万余人(包括随军家属),可投入战斗的兵力不足五千,部队士气低迷,若不是杨秀清搞“道州决策”,坚决反对回窜两广,太平天国估计就此沦为天地会之流,不再成气候。在兵马缺少之情况下,罗大纲利用自己曾经在天地会活动之有利条件,大量拉拢湖南天地会入伙,并将郴州、道州等地矿工组织起来,短时间内为太平天国增加7万人大军(基本不带家属,都是纯战斗力量),太平军由此士气大涨并四处攻城掠地,越做越大。此时,重新攻击长沙之战略目标便提上议事日程。
自从“永安封王”后,原本统领千军万马的萧朝贵被杨秀清赶下“神坛”,此时也想通过夺取长沙来重新树立威望,而后利用“天兄代言”之身份抗衡杨秀清,并重新夺取最高军事指挥权。要知道,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员等太平军前期猛将无不是西殿核心,均听从萧朝贵指挥;北王韦昌辉因萧朝贵平时多有照顾,也是一心一意拥戴西殿。反观东王杨秀清,虽说可以“节制诸王”,还可以“代天父传言”,但麾下兵马却不是很雄厚,与萧朝贵不在一个档次。可以说,若是萧朝贵突袭长沙成功,其在军中之威望必然再次高涨,而杨秀清也许就慢慢地被“边缘化”,从统领大军作战到抓政治工作。
但是,杨秀清是个聪明人,战略眼光很强,当萧朝贵带着2000兵马千里奔袭长沙时,他居然没有及时派出援兵,而是在郴州大本营休整队伍,顺便发展自己力量。如此以来,萧朝贵便面临着兵力严重不足之不利局面,为了赶在清朝援军到来之前拿下长沙,萧朝贵只能亲自上阵指挥战斗,自己摇旗呐喊,以鼓舞士气。不幸的时,萧朝贵此举太耀眼,被守城小兵一炮击穿胸膛,直接阵亡疆场。得知萧朝贵阵亡后,杨秀清才从郴州大营北上,这距西王出征已一月有余。
从永安决策攻湖南开始,太平军一路拼杀,试图实现“席卷两湖,盘踞四川,东下金陵”之战略企图。可惜,由于轻敌冒进以及内部权力争斗,不但预期目标没能实现,还连续损失冯云山、萧朝贵这两位王爷,损失相当惨重。冯云山是拜上帝教实际创始人,几乎所有骨干力量都是他发展入会,因而威望很高;萧朝贵勇猛无敌,冲锋陷阵第一人,而且取得“代天兄传言”之权力,这两人与杨秀清合称太平天国“三驾马车”。他们阵亡疆场后,杨秀清东殿集团一家独大,无人可以牵制其力量,战略平衡状态被打破,太平天国权力格局就此改变。
1861年,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都城上游再无任何防守据点,这对于依赖长江的天国政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之后,虽然太平天国在江南一带仍有建树,但是这却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因为对于曾国藩来讲,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攻灭天京!
1862年9月14日,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天国对峙于雨花台。李秀成回来支援。召集了13个天王,带领30万大军回援。面对如此巨大的优势,太平军却在大战44天以后大败而归。
一,天京保卫战中,双方兵力对比。
1862年5月30日,曾国荃率领湘军驻扎天京城南的雨花台。曾国荃共有十八营约9千多人,彭玉麟的水师也有十八营约9千多人。湘军总兵力约1.8万人。此时,洪秀全的天京城内有兵约3万人。太平天国的的主力在李秀成手里,在苏福和浙江一带。1862年7月,洪秀全召集各路援军共9万人,多次进攻曾国荃的湘军,均失败。
1862年9月,在洪秀全的严令逼迫下,李秀成率十三王共13万多兵力从苏州出发,绕到宜兴到达雨花台之南,对曾国荃实施反包围。加上浙江李侍贤的3万多人,李秀成的总兵力约16万。此时,包围圈内的曾国荃只有3万人。因为江南瘟疫的流行,病死近万人,湘军有战斗力的只有1万多人。此外,彭玉麟的湘军水师还有9千人,曾贞干在江东桥保护粮道的5千人。曾国藩又调集了3营水师和5千陆兵支援曾国荃。所以曾国荃的总兵力应该有4万人(已扣除病死、战死的1万人)。
二、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一、起义的决定因素
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饭吃,在这个时候,谁给他们食物让他们可以吃饱,他们就会追随谁。这样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没有人可以训练他们作战,所以他们并不厉害。
二、迷失了自我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攻占清朝的一半疆土,是因为清朝的八旗军已经没有当年那么辉煌,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兵力也比太平天国少了好几倍。所以洪秀全的部队才有机会,而且越战越勇,太平天国占了清朝的一半疆土后洪秀全轻敌,骄傲的渐渐迷失了自我。
三、太平天国内讧
说起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我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那就是以洪秀全为首的统治阶层和以四大天王为首的中层统治之间的矛盾,因为洪秀全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因此他必须削弱其他几个王位的均权,因此对东王一王等人都进行了大规模。军事限制,这就导致了东王李秀成的反对,以及东王李秀成的心中的不浮于世,东王李秀成在军队方面就基本上不听洪秀全的。只在李秀成对战香君的时候,洪秀全为了一己私欲在军事补给上和粮草补给伤都没有供应到位,最终导致李承弹尽粮绝!
四、武器非常的落后
反观湘军那边的武器就比太平天国这边先进了很多,毕竟那个时候清朝在大肆的开展洋务运动,集一国之力创办了许多先进的造武器工厂,并且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也舍得下血本,为了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也给这支湘军配备了大量的先进武器,甚至还有杀伤力巨大的火炮,所以武器不行当然也就打不过湘军,毕竟这种战斗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斗。
战争失败后,李秀成带领军队进入苏北,遭到湘军的顽强抵抗,战斗力太强,李秀成无法战胜,再加上粮草物流供应不足,他只好重回原路,回到天津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不到到两万人。
三、作为战役的主指挥官,李秀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在大战之前淮军就开始攻打苏州了。苏州是李秀成的地盘而且苏州守将一直在向李秀成求援,所以李秀成的心早就飞往苏州了。在雨花台战斗中,李秀成急功近利一心只想赶紧消灭曾国荃。于是他刚开始采用人海战术,让士兵一个劲儿往上冲,士兵死伤无数却丝毫没有进展,使士气大打折扣。
其次,除了李秀成不想打雨花台战役,他召集的十三个天王也并不是很想打这场战斗。早在这之前,陈炳文就曾经给李鸿章写信,想带军投降清朝。但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却深入敌方,本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太平军对抗。虽然太平军人数众多,但士气与决心却没有湘军高。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结语
因为这30万联军非常的难统领,他们都有各自的封地,他们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专心的抗战。没有打算打持久战,就希望能够速战速决,采取强攻的方式。而湘军是拼死的抵抗。所以他们两方大战的40多天,太平军也没有能够击败湘军。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历时13年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并没有告终,这场运动一直都是人们评价的对象。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呢?这些评价肯定有好也有坏,如何评价才是正确的呢?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天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是人们对它的评价还是很高,比如它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时间非常悠久,太平天国运动强烈地动摇了清政府的政治基础,加速了它的衰败。不仅对政府,这场运动对人民也带来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鼓舞了人民和封建王朝做斗争的勇气。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对内动摇封建主义,对外对帝国主义也有着深深的打击,它给了侵略中国的列强狠狠的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真实照片
以上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积极的评价,但是一件事肯定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它呢?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要做到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除了正面评价之外,还应有负面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来的积极影响很多,但是它肯定会有负面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宗教组织来组织群众的,它所具有的思想是拜上帝教,这并不科学,而且还害了农民战争。不仅如此,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农民阶级,当时这种阶级的局限性意味着不能提出正确完整的政治纲领,他们也无法保持集团内部的团结,所以这场运动注定是失败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勇敢的运动,它是农民阶级的舞台,但是他们不具备很多作战需要的条件和素质,所以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教训。我们社会也只有看到历史的经验也看到历史的教训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这也是从正面与负面一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肯定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果要正确的评价这场运动就必须全面的评价这场运动。天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但是它没有科学的领导,也带有它的局限性,除了这些之外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还有很多,我们应该结合正面和负面来评价,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孟达陷害了关羽,刘备为什么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