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明英宗的故事。
公元1457年的北京城,这一天北京城哭声一片,因为就在这一天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于谦被杀,而于谦身前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又在当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而就是这样子一个人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冤杀,这怎能不让人心痛,而于少保最终也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石灰吟》。
当然历史对于少保是公平的,当初陷害于少保的三个人后来也没有好下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后来都相继被明英宗收拾了。
然而这场阴谋背后最大的主使者就是明英宗却明知道于谦有冤情却到死都不肯给于谦翻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明英宗真的是个昏君。直到后来明英宗去世,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他一登基就平反了于谦的冤案,至此这桩冤案到此了解,而于谦的家人也得以赦免。
然而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明英宗为什么不肯给于谦平反呢?就算他前期受石亨等人蒙蔽好了,到了后期李贤也已经向他陈述了于谦的冤屈,这个时候他完全可以替他翻案,然而他还是没有这么做,那么这明英宗背后打的究竟是什么小九九,以至于明知道于谦的冤屈还不平反?
天子的权威不容侵犯:就算是错的也是对的
中国古代天子的形象就一直是一个神圣的不容侵犯的样子,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天子的高度更是到了一个“皇权天授”的境界,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天子近乎有一种错觉,就是自己不会犯错,就算全天下的人都错了,错的也不是我。
比如《康熙王朝》之中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康熙就说过这么一段话:“他们可以认,可是朕不能认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背后的含义就是假设他认了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昏君,一个不辨忠奸的人,明知道祸国殃民却还是将他放在了这么高的一个位置上,那么这天子形象何在呢?长久以来所树立的英明神武的形象不就毁于一旦了吗?
而明英宗不平反于谦也是同理,如果明英宗主动的承认了是自己错杀了于谦,那么就表明他不辨忠奸,明知道于谦是一个忠臣却还是要杀,那么他的形象又会毁于一旦,本来当年他“土木堡之变”就让他颇受非议,如果再出这档子事,那么他的脸面还往哪放呢?
所以明知道于谦的冤屈却不能替他平反,就在于为了他自己的天子形象考虑,明知道这是错的也要贯彻到底,说白了就是要面子,而这也是儒家的一部分糟粕文化所导致的。
当然真正英明神武的皇帝却是敢作敢当的,我们会发现历史上那些真正英明神武的皇帝发现自己错了也会勇于承认错误,秦始皇知道自己错用了李信导致大败,但是他并未一股脑的将过错推到李信身上,而是自己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并主动向王翦道歉。
汉武帝晚年看到了自己长期对匈奴的战略导致百姓困苦,民生凋敝,于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下了“轮台罪己诏”,然而他们的天子形象遭到了亵渎吗?没有,所以明英宗还是因为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替明宪宗朱见深考虑,让他收买人心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就是替自己的后人收买人心,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见。
比如李世民在位之时无端贬斥了唐朝名将李勣,他真的是因为李勣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吗?非也,相反由于太子李治当时政绩平平,他必须要在自己登基之后给臣子立恩,最后才能让那些臣子死心塌地,而李勣就是给李治立恩用的。
而明英宗同理也是如此,朱见深这个人有太多的毛病,比如口吃以及喜欢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等等,这些都足以让他遭到诟病,所以朱见深一上位必须要做出点成绩才能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而平反于谦的冤案正好可以让他迅速笼络朝野的人心。
毕竟于谦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平反于谦之后让大臣可以意识到这个皇帝还是个明事理的,也树立了恩典,这些都足以帮助明宪宗坐稳皇位。
所以明英宗至死不肯平反于谦的背后也有一些小九九,很多人将其定义为一个好人,在此小编只能说如果他真的是好人是不会杀于谦的,只不过我们都被明英宗蒙蔽了。
有人认为于谦死的不冤枉、甚至还是活该,就是在于于谦他并没有明确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人,还是后来朱祁钰的人。明英宗朱祁镇我们都知道,他在一意孤行之下带兵北上去打瓦刺,却在途中遭遇了瓦刺的大军,从此被瓦刺俘虏了过去。后来朱祁镇他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却发现弟弟朱祁钰早就取代了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
而在他回去之后,朱祁钰自然也是不可能把皇位传还给他的。因此朱祁镇就一直被囚禁在了明朝宫中,直到后来朱祁钰生病快要死了,朱祁镇这才有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将原本属于他自己的皇位给夺了回来。
而这时候,朝中的大臣就要去选择站队了。他们是背弃朱祁钰投向明英宗还是和朱祁钰一起去死,而于谦却是不想去站队,因为两个人都是他服侍的对象。其实于谦是对明朝有着很大的功劳的,当年朱祁镇被瓦刺俘虏过去后,明朝在一夕之间是没有了主人的,这时的明朝还面临着瓦刺的进攻,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处理的不好就是明朝国灭的结局。
而于谦在这种危急时刻,建议太后将朱祁钰推上了皇位,并且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也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明英宗来说,于谦是罪不可赦的。因为于谦他一心拥戴的是朱祁钰,而不是朱祁镇,甚至于谦还同意朱祁钰把原来的太子、朱祁镇的儿子给废掉了,并且还建议朱祁钰不要把朱祁镇从瓦刺接回来。后来朱祁镇在回来之后被朱祁钰软禁,于谦也并没有为朱祁镇说什么话,而这些都让于谦成为了朱祁镇眼中的恶人。后来夺门之变之后,朱祁镇在小人的馋言之下,也是决定处死于谦。可以说于谦的错就错在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
于谦之功,在于拯救了大明王朝,但是却没有拯救当朝的皇帝,明英宗之过,在于一生错打一仗,错杀一人,但是皇帝是不会承认错误的,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他犯错了。
明英宗的一生算是比较曲折,因为相信死太监王振,亲征蒙古,又因为相信死太监王振,突然班师回朝,导致十万大军,明朝精锐死在了土木堡,连自己也被俘虏了。
因为精锐丧尽,蒙古攻打明朝首都,这个时候是于谦,他一个人改变局面,最终保全了大明王朝,而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再是朱祁镇,而是他的弟弟朱祁钰。
之后朱祁镇被蒙古送回,朱祁钰因为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不肯下来,将哥哥软禁在宫墙之内,直到那几个复辟朱祁镇的小人出现了,他们的名字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他们打着复辟的名声,将朱祁镇重新扶上了帝位,于谦正是在这里被杀,原因很简单,没有原因。
在朱祁镇看来,他这次复辟是重新夺取皇位,改朝换代,但是其实这只是一个一触就破的骗局,于谦被杀之后,朱祁镇就知道这是自己这一生中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在朝臣看来,其实于谦是被几个小人陷害了,他们说如果不杀掉于谦,那么复辟就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在朱祁镇重夺皇位15天后就去世了。
但是于谦却死在了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之中。
不久后,蒙古再次进攻明朝(突袭),朱祁镇问兵部尚书应该怎么办,兵部尚书说,如果于谦还在,就不用担心了。
1、明英宗朱祁镇杀于谦的原因:不杀了于谦,复位无名。
2、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
3、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4、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